……
屏风后的琅华抬起头来。
庄王妃突然之间像是有了底气,一扫方才万念俱灰的模样,仿佛抓住了最后的希望,要拼命一搏。
琅华看向屏风后那个站在庄王妃身边的身影。
这世上真的有如此凑巧的事,宁王来了,庄王妃就有了主意。
宁王是故意来提醒庄王妃,还是真的不小心闯了进来。
太后没有微微一皱,脸色露出一丝轻笑:“哀家倒要看看,你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庄王妃吞咽一口,擦去了额头上的冷汗,站起身准备挪步去屏风后。
舒王妃见状,立即带着所有的女眷退了出去。
琅华也准备起身告退,太后却伸出手来,示意让琅华上前搀扶。
琅华知道,太后这是不准备避讳她的意思。
齐玉环早就吓得浑身发抖,见到庄王妃,她恨不得就扑进庄王妃的怀里,向庄王妃寻找安慰。
庄王妃却没有精神去理会齐玉环,而是径直跪在了太后娘娘脚下。
宁王也跟着走过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奇怪地看着几个人,根本不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宁王,”太后淡淡地道,“你也先出去吧!”
宁王点点头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看向太后身边的琅华,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明快的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藏在背后的花拿出来,脸上浮起一丝红晕:“我要将这个送给静……顾家妹妹。”
一束花,用洁白的帕子绑住,献宝般捧出来。
琅华很意外,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宁王会向她示好。宁王笑得露出了牙齿,看起来温软无害,尤其是那双眼睛,像个小孩子般,单纯而又明亮。
宁王是真的傻吗?
却为什么他做的每件事都那么的关键,方才是庄王妃,现在轮到了她。
琅华道:“这么漂亮的花,该送给太后娘娘才是。”
她笑着推脱。
“母亲已经有了,这是给你的。”宁王跑上前,将这束花塞进了琅华怀里。
如果这是正常的男子,大家或许会觉得他礼数不周,但是现在却不会有人去责怪一个傻子。
“多谢王爷。”琅华不卑不亢地低声道,顺手将花放在了矮桌上。
宁王脸上一闪失望的神情,又要开口说话。
太后娘娘却道:“好了,你先出去,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
程女官上前安抚宁王:“王爷先跟奴婢走吧,太后娘娘让小厨房给您准备了点心。”
宁王这才一步两回头地离开了屋子。
没有了旁人在场。
庄王妃抬起了头:“太后娘娘,我们……也是为了自保,这些年但凡是太后重用过的臣子,都没有再被委与重任,就算是淮南王和荣国公……也都面临着时时刻刻可能会被替换,镇江之战是打了胜仗,可万一有了闪失,韩璋可就要死在那里,太子设下如此的陷阱,皇上真的一无所知吗?”
“皇上重用太傅和潜邸时的近臣,除了因为他们一直是皇上的心腹,而且这些人都参与过惠王、庆王谋反案,多多少少都立过功劳。”
琅华明白,所谓的立过功劳,就是审问、抓捕过“两王之乱”的谋逆之臣。
庄王妃道:“不管是我们还是宁王妃,都被吓破了胆,早早就开始上下打点,用尽了银钱,希望那些人不要为了一时的功劳,将我们这些人再次当成谋逆之臣抓起来。”
“荣国公去世了,否则太后宣他过来问问就知晓,为了韩璋一直能够镇守北疆,荣国公花尽了手中的家财,即便是如此,每年仍旧会有奏折弹劾我们与惠王或者庆王有染。”
“庆王的封地,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庆王余党被正法,一个堂堂的工部侍郎,就因为说了几句庆王的好话,第二天就被皇城司锁进大牢。”
“如果不是我们王爷谨慎,不是庄王府舍得用银子打点,我们早就去与庆王作伴了。”
庄王妃擦着眼睛:“所以这次,宁王妃出了事,她会去向皇后娘娘求助,因为她知道赵家……”说着她的声音发颤,“赵家有本事害死她,也有本事保下她,如果向皇后娘娘投诚,说不得就能活下来。”
……………………………………
刚刚好啊宁王。
今天
第一章,一会儿还要。
双倍月票,求大家手里的票票,帮我666。
第四百三十章 隐秘之事
太后的目光渐渐沉下来。
她仿佛能闻到血腥的味道,看到地上血流成河,听到痛哭的声音。
惠王才死的那些日子,她每天都会梦见他。
惠王在梦中大声质问她:母后,您为什么不救儿臣。
她知道惠王是真的有谋反之心。
当时先皇刚刚去世,朝廷政局不稳,如果她伸手帮助惠王,多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格局,一下子就会垮下去。
当时,皇帝伏在她膝上痛哭,哭他的弟弟竟然会如此待他,他的江山还没有坐稳,惠王却已经想要杀了她。
她心软了。
因为皇上,因为这世上的规矩,因为大齐的子民,她放弃了惠王,惠王死了。
从此她心上就多了一道伤口。
到了庆王的时候,她的震惊已经变成了愤怒,她知道庆王的脾气,庆王一定不会谋反,这是有人陷害庆王。
她去找皇帝,想要抓住陷害庆王之人,却有人送来了庆王调兵的信函,紧接着皇帝找上门来,向她保证,他根本不相信庆王谋反之事,他会让人去江浙查个清清楚楚,最终还庆王一个清白。
皇帝向她讲了同室操戈的故事,如今大齐只剩下他们三个亲兄弟,宁王帮不上忙了,皇帝希望庆王是个将来能够被世人称赞的贤王。
那时候辽国攻打大齐边疆,皇帝想要让庆王带兵去太原重镇。
她虽然不相信皇帝能够交给庆王军权,却觉得皇帝不会轻易向庆王动手。
然而她错了,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了庆王。她和庆王都被皇帝骗了,等到他们察觉的时候大势已去。
太后想想那时候的事。
皇帝用他一生的精力和智慧应对了“两王之乱”,从此剩下的就是昏聩。
庄王妃的话,太后并不会完全相信,但是这话里却也有些实情。皇帝养了一群野狗,只要饥饿难耐,那些所谓的太后党就是他们果腹之餐,尤其是赵家。
皇后的那几个兄弟,没有半点的才能,死在他们手里的大臣却成百上千,只因为他们更懂得怎么才能审问出反贼。
太后淡淡地道:“你们为所欲为,吃空了厢军和禁军,又拿死去的惠王和庆王做由头,遮掩你们的贪婪,你以为哀家会因此放过你们?”
庄王妃悲戚地道:“太后娘娘您心里都清楚,惠王和庆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尤其是庆王,他自请去江浙封地,对皇权不曾有半点的觊觎,带着人开垦荒地,缴纳朝廷派发的苛捐杂税,皇上说的对,庆王就是个能让后世称赞的贤王,但是庆王又得到了什么?”
“庆王是被冤枉的。”庄王妃喊出声。
这几个字早就盘桓在太后娘娘心头,现在听别人说出来,太后的眼皮重重一跳,顿时觉得心酸。
“庆王身边的几个副将根本没有招认庆王谋反,而是被赵家人打死在牢里,大理寺卿曹雍发现了这件事,弹劾赵家人,结果这个清官直臣,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连累了五百人下狱,多数是为曹雍说话的御史,曹雍和父母妻儿全被斩首示众,那件案子过后,到了今天,御史台仍有空缺尚未补上。”
太后冷冷地道:“若是皇上在这里,光凭你今日的话,足以诛你九族,赵氏虽然贵为皇后,皇上也不会为了赵家人,白白断送了几百条人命。”
庄王妃凄然道:“臣妾知道说出来,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这些年一直守口如瓶,什么也不敢说,但是今日……已经不得不开口。”
庄王妃显然是要说出一个重大的秘密。
太后仔细地听着。
庄王妃道:“无论赵家人做出什么事,皇上都不会轻易责罚他们,就算是这次赵家与唐彬有所来往,只要皇城司抓住了庄王府,赵家人很快就会脱身,原因不在皇后娘娘身上,而是在赵三老爷身上。”
“惠王谋反案不久之后,赵三老爷就在皇后娘娘的引荐之下,进宫陪伴皇上,赵三老爷颇得皇上信任,赵家也从此之后发迹起来。王爷也奇怪,赵家人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能让皇上这样维护。直到……有一天,皇宫的池塘里淹死了徐家庶女,赵三老爷才渐渐远离了皇宫,王爷觉得徐家庶女之死一定与赵家有关,于是就偷偷地查了下去。”
“原来赵三老爷喜好炼丹,他每年进宫都会带丹药给皇上,那些丹药与普通道士给的不同,那些是用五石散做的丹丸。”
听到五石散,琅华也不禁抬起了眼睛。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琅华十分清楚。本朝建立之后,太祖爷不准任何达官显贵服用五石散,更严禁宫廷出现此物,一旦发现必将重责。如果皇上真的在用五石散,太后定然不会姑息,会带着皇族长辈前往训斥,赵氏也定然不可能再居后位。
那么徐茹静就很有可能是撞破了皇上和赵家人的丑事,因此丧命。
无论那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徐茹静都是无辜受害,那么这件事徐家人知道吗?
琅华想到了宁王拉住她的手,劝说她远离坤宁宫的情形。
宁王知道吗?
五石散和赵家,这件事在前世出现过吗?琅华仔细地思量片刻,眼睛豁然一亮,前世赵氏病死在了坤宁宫,是不是与五石散有关?
如果今生仍旧照此发展,那么在赵家这件事上,前世和今生是一模一样的。
可是前世庄王却没有失势,至少庄王还一直做着他的太平王爷。
也就是说,一切都按照前世来发展,庄王很有可能会安然无恙。
琅华侧头看向太后,太后难道真的因为赵家和皇上的所作所为,宽宥了庄王,留着庄王,显然是要与皇帝继续周旋。
不管赵家和庄王会有什么结果,既然庆王被冤枉之事闹了出来,今天发生的一切就会成为整个朝局的转折点,太后与皇上绝无可能握手言和。
太后眼睛中难掩震惊。她相信皇帝杀了自己的兄弟,但是她不信皇帝会昏聩到这个地步,五石散是能扰乱人心神的东西,用过之后会性子狂躁,一国之君用这样的药,大齐的江山社稷将来定然会被他葬送。
“太后娘娘,”庄王妃道,“那赵家三老爷,如今就在京城,您只要让人抄检他的住所,定然会有所收获。”
…………………………
今天
第二章奉上。
不晚不晚,没有过今天。
求月票,好不好嘛!
求票小剧场:
适逢起点活动期,枸杞故作不解询问琅华:什么叫月票双倍?
尚不待琅华作答,柳子谕便得意洋洋:双倍者,double是也,音译为打啵。谁投一张月票,就能和男主或女主打一个啵儿!
第四百三十一章 惹得一身腥
赵家是皇后的母家,没有请圣旨就抄检赵家的住所,一般衙门不可能接下这样的差事。
琅华感觉到了庄王妃投来的目光。
庄王妃是想要父亲带着皇城司去查人。赵承衍在皇城司大牢,皇城司无论做出什么事都顺理成章。
而且只要顾家瞒着皇上为太后办事,从此之后就等于被太后拿住了把柄,只能本本分分地效忠太后。
庄王妃想要自己逃脱,就不惜将别人都牵连进来,牵连了皇后、赵家还不够,还算到了她头上。
这盘棋下的很精明。
庄王虽然遇到事就将手下人抛出来,但到底还是老奸巨猾,有些本事,即便是落网之鱼,也能想法子奋力挣扎。
如果这还是一年前的顾家,琅华肯定要紧张,太后娘娘随手一指,很可能会让顾家冒着危险去救庄王府。如今,一切都在她和裴杞堂的安排之中,他们不但可以随机应变,而且在太后心里会衡量,光凭庄王妃这样一句话,能不能轻举妄动。
毕竟太后和皇上还没有撕破脸皮,顾家这颗棋子能不能用,什么时候用,在太后娘娘心里都会有个思量。
琅华站起身换了一杯茶给太后。
太后看了一眼琅华笑道:“好孩子,这里的事与你无关,你出去吧!”
庄王妃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太后竟然这样维护顾琅华,涉及了顾家就不让顾琅华在这里,免得顾家在皇上那里没法交代。
琅华行了礼,规规矩矩地退了出去。
庄王妃嘴唇嗡动。
直到顾琅华关上了门,太后才冷笑道:“你们做了这么多事,现在还想让谁来背锅?”
“没有,臣妾说的句句是实话,”庄王妃抬起脸,“太后娘娘明鉴。”
庄王妃说完话,一个小内侍进了门,低声在太后娘娘耳边道:“皇上已经打猎回来了,今年收获不少,皇上很高兴,让人在前面备下了宴席。”
皇上那边一切如常,是不是他们还有机会,只要这件事不闹到皇上那里,太后就能想方设法为他们遮掩。
成败就在太后娘娘一念之间,庄王妃紧张地喘不过气来。
……
琅华走出门,吩咐萧妈妈:“让吴桐去送消息。”
萧妈妈点了点头。
她和裴杞堂之前的判断没有错,庄王果然狗急跳墙,拽出了赵家,接下来就看赵家要怎么应对。
琅华带着阿琼和阿莫去前面的花厅,远远地就看到徐谨莜走过来。
徐谨莜看到琅华,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原来你在这里,大家都在前面议论……”说着看向太后娘娘屋子里看去,“那边没什么事吧?”
215/391 首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