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宦海/科举——司徒隐

时间:2018-12-11 12:00:30  作者:司徒隐
    听闻了元化帝这样说,卫皇后还是有些犹疑:“臣妾怎会不信陛下决断,只是此事毕竟不仅事关珏儿安危,更是关乎华朝江山……”
    “无碍,即便是那顾景源手掌六部,但薛海手中仍掌控着四十万大军,又率禁军拱卫京师,他顾景源即便是有什么异心,也是不会轻举妄动。”
    元化帝直接打断了卫皇后的话,说出了自己的安排:“兵部那边虽然比之前有用了些,但终归没有统军之权,就是在顾景源掌控之下,也不会翻出什么大浪来。”
    听了这话,卫皇后总算是放下心来。
    那薛海乃是元化帝在龙潜时候就跟随在身边之人,一直忠心耿耿,自然是比顾云浩更得卫皇后信任。
    “难怪陛下前些日子,急急为珏儿定了亲,原来是由着这个缘故。”
    直到这个时候,卫皇后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句,说道:“果真还是陛下想的长远,有了这一纸婚约在,那薛海又怎会不对咱们珏儿尽心呢。”
    不错,就在去年,元化帝亲自为六岁的太子萧云珏定下了一门亲事。
    对象正是薛家薛海的小女儿。
    “所谓人心难测,自然得要未雨绸缪。”
    元化帝似乎累极了,轻飘飘地说了这么一句,便缓缓地合上双目养神。
    ……
    顾云浩满腹心事地步出紫极殿。
    走在大明宫的砖地之上,他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方才的事情。
    面色再也不复刚刚在殿内之时那般感念满怀的样子。
    此刻的他冷静极了。
    顾云浩晓得,元化帝是真的准备以他为托孤之臣。
    只是他却并不相信萧穆言这样一个极有手段的帝王,会真的那么信任他,甚至为了他废除三相之制,放心由他一人总揽朝野之事。
    不过元化帝实在是抓住了一个极为要紧之事。
    那便新政。
    不错,即便晓得元化帝此次刻意如此行事,借此以攻心,但顾云浩却是并不在意那些。
    毕竟他实在是没什么旁的想法,自然就不惧元化帝留有什么后手。
    再则来说,新政之事确实是再也经不住折腾,他遵从元化帝的意思,接掌朝政的话,新政便能继续推展下去,且说不得他还有机会做到更好。
    而且,既然元化帝已经属意与他,若他冒然违背圣意,说不得就此激怒了帝王,被拉出去一刀咔擦咯也有可能。
    顾云浩自问虽然野心不算很大,但也绝非一个甘于平庸之人。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么……
    这个诱惑实在是大太了,他实在是不可能拒绝。
    在紫极殿内,顾云浩经由了片刻的思忖,便作出一副感恩戴德的姿态领旨谢恩。
    既然已经作出了决定,他便不会再去多想,直接开始思量今后之事。
    那小太子萧云珏虽然性子脱跳,但看着是个知大局的,好似品性也还不错的样子,说不得十几年后,又会是另一番情状。
    想到将亲自栽培一个帝王成长,顾云浩虽是觉得压力山大,亦是颇有一股豪情由心而生。
    行至宫门口,跟着相送的小黄门恭敬一礼:“顾阁老慢走,奴婢且回去当差了。”
    “好。”
    顾云浩微微颔首,抬步出宫。
    护卫轿子都一直等候在此,见着顾云浩出来,忙来了精神,压轿的压轿,打帘的打帘。
    “敢问尚书大人,现在是回户部,还是去内阁?”
    领班的护卫躬着身子,上前陪笑着问道。
    眉头一皱,顾云浩冷冷地说了‘右相府’三字,便俯身入轿。
    “是。”
    护卫躬身领命道。
    随即,仪仗护卫先行,一路人气势非凡的往右相府而去。
 
第202章 第202章:权倾朝野(二更)
 
    元化帝近来对朝政是越来越惫怠了。
    不仅小朝会日日罢朝, 就是大朝会,也都是隔三差五的方才举行一次, 而且还大多都只是来露露面,就打着哈欠吩咐散朝。
    对此, 朝臣们虽然议论纷纷,但也不敢表露出丝毫。
    顾云浩心里记着元化帝上朝的次数和间隔,心里却是越来越忧心了。
    很明显, 这近来的两个月,元化帝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少, 可见,这位看似正值盛年的帝王, 身体是越来越差了。
    心中担心着元化帝一旦殡天后,朝中的变化,顾云浩越发是抓紧时间,不仅将户部牢牢地把控在手里, 更是竭力在内阁大佬们的博弈中站稳脚跟。
    九月, 距离那一次元化帝托孤已经有四个多月,萧穆言基本上已经不上朝了。
    在这个时候, 朝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说是元化帝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然而,就在这个传言出来之后的第三天,元化帝下令重开大朝会。
    这一日, 元化帝端坐于御座之上, 面色红润, 看着丝毫没有病重的样子,但脾气却是前所未有的暴躁。
    不仅惩处了一批传播流言的官员,更是狠狠地喝骂内阁无用,不能竭力为君主分忧,什么芝麻小事都将奏折呈进宫里。
    这一通喝骂,让内阁的几位大佬们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奏折由内阁票拟之后,呈进宫内,交由皇帝御览,这乃是华朝的旧制,阁臣们不过也是按着规矩行事罢了。
    只是虽然有些冤,但元化帝这样盛怒之下的喝骂,众阁臣也不敢多言辩解,只垂头认错。
    这时,却是又突然见礼部尚书袁振突然出列,呈上一折,跪下拜礼道:“臣袁振有事禀奏。”
    “讲。”
    随着元化帝声音刚落,便见许斌走下殿去,接过了袁振呈上的奏折。
    这里,袁振却是继续说道:“臣弹劾左相结党营私,以权谋利,唆使其女婿——原礼部左侍郎徐景,操控闽地数省粮价,收刮百姓,借闽地数百万粮食走私,以资敌国蛮族,谋取巨额利益。甚至私自运往平王藩地,供平王征兵养兵之用,实在是居心叵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这时却见袁振又是继续说道:“臣亦是弹劾副相陶明哲以权谋私,党同伐异,唆使刑部尚书杨海生构陷忠良,屈打成招,与杜允文勾连,隐瞒徐景一案真相。”
    听到这话,满朝官员都是愣住了。
    这个袁尚书还真是艺高人大胆。
    居然敢这样同时弹劾两位宰相,简直是不要命了嘛。
    果然,就在袁振话音才落之时,就见杜允文跟陶明哲的心腹官员纷纷出列为两人说话。
    “陛下,左相大人素来行事稳妥,断然做不出这等事来。”
    “陛下,副相大人定是受人诬陷,还望陛下明察。”
    “不错,袁尚书虽然亦是阁臣,却乃是礼部尚书,又为掌管三司,现今却出言弹劾,也不知所言是真是假。”
    “陛下,还望明察。”
    ……
    一时间,朝中不少官员不仅出言为杜允文跟陶明哲两人说话,甚至还有人开始攻讦袁振。
    毕竟袁振虽然为礼部尚书,能入内阁,但终归资历浅。
    加上这一下就弹劾两位宰相,所有人都是不相信,此次袁振的弹劾能动摇杜允文跟陶明哲的地位。
    “闭嘴!”
    就在这个时候,元化帝一拍御案,怒喝一声,随即喝骂那些为杜允文二人说话的官员,道:“尔等枉为朝廷命官!难道只三司的官员才可上奏弹劾朝臣?难道尔等遇着不忠不义、危害社稷之辈,也是充耳不闻,只道这乃三司之事?”
    “若是如此短视之官员,朕不要也罢!”
    说到这里,元化帝又指着袁振,喝骂着众人道:“袁爱卿虽为礼部官员,然却不畏权势,大胆直言,实乃我朝之幸,尔等不觉羞愧就罢了,竟还胡言乱语攻讦与他,到底是何居心!”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方才反应过来,忙齐齐请罪:“微臣不敢。”
    看来今次袁振弹劾杜允文跟陶明哲,乃是元化帝授意,难怪这袁振会这样大胆,一下子就将左相跟副相都得罪了。
    这分明是元化帝有意要除去杜允文两人啊。
    思及至此,那些为杜允文二人求情的朝臣们都暗悔不已。
    他们大多本就是杜允文或是陶明哲一党的官员,说不得之前早就在元化帝心中挂了号的,眼下很明显,元化帝要除去杜允文两人,他们不受牵连被一并处置了就算好的了,眼下还上赶着去碍元化帝的眼。
    若是放在之前,这些官员们都不会这样担心。
    毕竟以前元化帝势弱,他们左相跟副相一派颇为强势,一般而言,元化帝顾忌着杜允文,不会轻易处置杜允文手下的官员。
    但现在不同了啊。
    众人都在期盼,希望元化帝法不责众,不去计较方才之事。
    但事与愿违,只见元化帝当下便道:“传朕令,即刻革去杜允文左相之职,由都察院收押详查,另收押杜氏族人,三族之内全数羁押,若经查实,全数问斩。”
    “革去陶明哲副相之职,亦由都察院收押核查,若经查实,陶明哲满门抄斩,陶氏三族流放。”
    说到这里,朝臣们皆是背脊一凉,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真是狠决果断啊。
    就在这时,元化帝却是目色一转,看到了跪下殿下,面色如土的刑部尚书杨海生,复又道:“革去杨海生刑部尚书一职,由都察院收押,细查其罪。”
    “今日凡为杜允文跟陶明哲求情之人,皆降两级,吏部七日之内务必将此办妥。”
    说到这里,元化帝似乎气息有些不匀,顿了顿,复又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元华,迁任刑部尚书一职。”
    此言一出,朝臣们更是震惊了。
    就在这一会的功夫,左相跟副相就此革职查办,而元化帝却又在这个时候提拔陈云华任刑部尚书,入内阁辅政?
    要知道陈云华那可是右相孙惟德的人。
    眼下没了左相跟副相,内阁九位大佬,一下就只有七人,而这七人之中,户部尚书顾云浩本就是孙惟德门下弟子,而吏部尚书邓仕建,虽然之前与右相之间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的密切,但也是孙惟德一手提拔。
    现在就连刑部尚书之位,也要由右相一派的陈云华担任。
    如此的话,如今的内阁,七名辅政阁臣,就有四名是右相一党之人。
    而且,没了左相跟副相,朝中仅仅只有孙惟德这一个正一品的宰相,那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想到这里,朝臣们纷纷向孙惟德投去热切的目光。
    然而,就是这样热切的目光,却是让孙惟德只觉芒刺在背。
    此刻,孙惟德的内心除了震动,更是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在里面。
    元化帝要除去杜允文跟陶明哲,这个消息实际上他早就知道了的。
    在几个月前,门下弟子顾云浩进宫面圣之后,便赶到了右相府,与他一起说起过元化帝当初托孤之事。
    因而,两人都是晓得,就在这几个月,元化帝必然会在病体沉疴之前,将杜允文跟陶明哲两人除去,从而为小太子萧云珏即位铺路。
    只是知道归知道,但眼下突然见着元化帝这样以雷霆之势处置了杜允文跟陶明哲,同为内阁宰相、两朝元老的孙惟德,却是也是有种狐死兔悲之感。
    看来,元化帝是真的对他们这些老臣不放心啊……
    在下旨处置了杜允文跟陶明哲等人之后,元化帝似乎一刻也不愿在这殿内坐着,当下急急吩咐了一声‘退朝’,便在三步并作两步走下御座,在朝臣们的跪拜之中,头也不回的转身往太和殿后而去。
    ……
    一散朝,杜允文跟陶明哲倒台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一样,极快地传遍了整个雍京城。
    不仅是杜允文两人手下的门生故吏,就是那些与杜允文平时交好的勋贵们,也是更为谨慎了不少,生怕被元化帝一怒之下,连带着发落了去。
    都察院动作极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结案了,并将结论呈报元化帝。
    元化帝似乎对此案没有什么耐心,直接交由新上任的刑部尚书陈云华论处。
    对此,陈云华也是有些拿捏不准,在揣摩了元化帝圣意之后,直接判了杜允文三族同罪,十四岁以下全数问斩,十四岁以上流放之刑。
    而陶明哲亦是同其罪,判了陶家满门抄斩,三族流放之刑。
    杨海生自然也是落不到好下场。
    就这样,曾经权倾朝野的左相杜允文倒台了。
    随着杜允文跟陶明哲的倒台,一时间,朝中出现了孙惟德一人独大的局面。
    但这样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
    十月底,年过七旬的右相孙惟德,向元化帝递上奏本,请求元化帝顾念其年迈,准其告老还乡。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