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人人都爱马文才——祈祷君

时间:2018-12-27 09:31:51  作者:祈祷君
  萧衍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们兄友弟恭,忠孝仁义,待听到萧综的自言自语,脸上的悲意淡了几分,看向孩子们的表情也越发慈爱。
  他想了想,对身前的马文才道:“你既然没有字,我便给你起个字。你乳名叫念儿,额头又有佛前童子才有的吉祥痣……”
  “你的字,便叫佛念吧。”
 
 
第269章 齐聚(上)
  马文才莫名其妙便多了个字, 还是皇帝亲自起的字。
  至于“文才”和“佛念”的名字既不互补,也不反衬这种“小事”, 自然是不约而同的都被忽略了。
  虽然萧衍挺喜欢给晚辈起字的,但给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起字, 还是第一次,况且用的还是“佛念”这样的字。
  谁都知道,天子如今, 是信佛的。
  在无数人眼里, 马文才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现实也确实是一步登天。
  得到了“秘书郎”一职的马文才当天便受到了宫中送来的官服印信和任职文书, 这位天子似乎是迫不及待地就想看到他意气风发的样子似的,送来的不仅仅是官服,还有两位针线宫女, 特地当场为他修改官服的大小。
  一时间,马文才所住的厢房络绎不绝。
  刚刚送走好几个同为天子门生却没有任何交情的五馆生,又有素不相识的国子学学生随扈来通报。
  “长沙王之子萧孝俨请见。”
  “范阳张渊请见。”
  说是“请见”,却一没带见面礼, 二没有送名帖, 显然只是乘兴而来。
  马文才是第二次读国子学,自然知道这两人是谁。
  前者是皇帝兄弟的孙子,后者是梁帝母亲张皇后的娘家人,家中在朝中都是坚定不移的忠君派, 向来以梁帝的意思马首是瞻。
  他们来拜访他, 倒不见得是真好奇, 而是因为皇帝表现出对他感兴趣的样子, 他们也就从善如流的对他也表示出善意。
  如果是普通学子,突然遇到这种境况,不说吓得手足无措,至少也会无所适从,但马文才之前有过陈庆之的提醒,又对这些人的性格、身份有些了解,倒不至于手忙脚乱。
  “连他们都来了,陛下这是把你架在火上烤啊。”
  随着马文才一起回来的傅歧叹息道。
  傅歧也是京中“纯臣派”子弟,只是门第毕竟低些,又很早就去了会稽,虽然知道他们是谁,却没有任何交情。
  “若连这点小小局面都承受不起,哪里担得起陛下的厚爱。”
  马文才淡定地整整衣衫,准备出门迎接。
  “哈哈哈,我就说,陛下不会无缘无故对人青睐有加,果然是不同凡响!”
  马文才还没出门,门外已经有人哈哈笑了起来,走进了廊下。
  “吾乃范阳张渊,不耐烦等待,自己进来了,勿怪勿怪。”
  来者峨冠博带,身着大衫,身后跟着一位身着白衫的书生,一前一后进了院中。
  为首这人乍一看倒是名士风范,可等走近了,傅歧和马文才心中倒是莞尔。
  没别的,这张渊语气、举止都老成的很,却是个娃娃脸,看起来活像是小孩偷穿了大人衣服。
  在国子学里读完书就能出仕,很多士族早早就把孩子送来国子学“镀金”,学中学生最小的不过十二岁,这张渊恐怕年纪也不会太大。
  至少不会比祝英台大。
  跟在他身后举止、打扮都很随便的,却是身份更高的长沙王之子萧孝俨。
  马文才哪里敢在这些人面前拿乔,按照礼制见了礼,互相报了下家门,绝大数时间都是张渊和长沙王子在问,马文才在答,在充分满足了两人的好奇心后,萧孝俨说了些“忠君爱国、恪守君臣之道”之类的劝勉之话后,两人就带着随从离开了。
  从头到尾,傅歧都没插上一句嘴,别人也没看他一眼,即使马文才也对他做了引见。
  “这些宗亲后戚……”
  傅歧撇了撇嘴,替马文才捏了把汗,“这是第几波了?”
  “记不清了,也不想记。”马文才无奈地说,“都不是来和我结交的,多半是看热闹,还有些是结个善缘。”
  “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傅歧并不羡慕马文才,反倒有些愧疚。
  他们会稽学馆的五人一起上京,其中徐之敬和褚向是在一处。
  徐之敬被萧综要了去,名义上是萧综的人,要在临雍殿听课;
  大家都知道褚向的出身,谁也不敢对他示好,这位门第极高的世家子,也只能尴尬地在临雍殿敬陪末座,梁帝轻轻一句话,就让褚向知道了什么叫做“知难而退”。
  马文才成了秘书郎,但这个身份只是方便他应诏入宫,平日里还是在国子学读书,他出身二流士族,一步登天难以服众,怕是要被磋磨一阵子。
  只不过萧衍重视教育,经常来国子学为学生们讲学,太过分的,也没人敢做。
  傅歧也是一样,作为纯臣派,他在国子学里也成了中立人士,和张渊等人立场相似,身份却不相等,也只能读书了。
  至于孔笙,他在国子学中有同族照拂,又没有什么志向,如今倒算是最自在的一个。
  但会稽学馆一起上京的小伙伴,毕竟还是分开了。
  “如今我这院中这么热闹,想要再出门就没那么容易了,就算能出门,也有无数双眼睛看着……”
  马文才皱着眉。
  “我原本还想去裴家那边看看……”
  当初他狮子大张口,要祝家一半的家财替他们解局,除了召唤游侠匪盗之流来演戏需要用钱来打动以外,为的就是有资本和裴家一起在京中铺设产业。
  虽说裴公定下约定,裴家庄园的物资任他取用,可裴公是裴公,一旦裴公不在,裴家那么多子弟会不会釜底抽薪,谁也不知道。
  马文才向来不吝用最坏的猜测去打算,便也不会完全指望裴家。
  只有双方的投入相对平衡时,他才有资本指手画脚,否则也不过是为裴家做嫁衣罢了。
  如今各取所需,梁山伯那边也来了信,他不日会上京,作为他和裴家之间的“沟通人”,在他不方便的时候,处理这些不能浮出水面的产业。
  天知道,他原本只想着闷声发大财而已。
  “这时候受到青睐,不知道是忧是福啊……”
  马文才头发都愁白了。
  “当然是福啊,你看看之前国子学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学官,再看看现在一个个巴结的样子!”
  傅歧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忧,只是有些不踏实:“说起来,陛下为什么突然又是赐字,又是让你做秘书郎的?”
  他上下打量着马文才。
  没听说陛下有龙阳之好啊?
  马文才被傅歧奇怪的眼神看的直发毛,瞪了他一眼,方道:“我隐约间,似乎听到陛下提起了先皇后……”
  先皇后郗徽,是梁帝萧衍的结发妻子,其母是宋文帝之女,两人感情甚笃、门当户对,萧衍为了她,一直都没有纳妾。
  十几年里,郗徽连生了三个女儿,萧衍到三十岁上都没有儿子,才纳了兖州刺史之女丁氏为妾。
  郗徽在世时,没有一个女子曾为萧衍孕育过子女,她在三十二岁那年去世,死后萧衍再未立过皇后。
  她死后,丁氏方才怀上孩子,也就是现在萧衍的长子萧统。
  马文才能知道的关于先皇后的事情也只有这么多,毕竟他只是三吴之地一个二流士族家的子弟,对于什么宫闱秘闻、前朝旧事,根本没有什么了解的渠道。
  作为萧衍的书童和伴读,陈庆之一定是知道点什么,但此人性格谨小慎微,并没有告知他太多。
  “先皇后?”
  傅歧有些意外,“难道你长得像先皇后?”
  “去去去!”
  马文才翻了个大白眼。
  他虽一直觉得自己的长相偏阴柔,可要说长得像女人,褚向比他要更像吧?
  “我哪里男生女相了?这话休要再提,侮辱我就算了,传出去,是侮辱了皇后娘娘!”
  傅歧话一出口也发现了不妥,就此止住了这个话题。
  “郎君,国子学外有人求见。”
  说话间,又有差子在门外通报。
  这几天不停有人来见马文才,但大多是国子学里的出身高门的学子,马文才推不得也躲不得,只能耐着性子接待。
  可从国子学外求见的,这还是第一次。
  “是谁?这都快闭门了。”
  傅歧问道。
  廊下那差子递出一张名帖。
  马文才看了那名帖一眼,连衣衫都来不及整理,执着名帖就奔出院外。
  傅歧难掩好奇,也跟着马文才身后往外走,马文才既然不拦着他,说明并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人。
  两人一前一后,一急一慢,匆匆到了国子学边门候客之处。
  那递来名帖之人并没有在候客的厅堂里干等,而是站在门外一颗垂柳旁,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将那青衣书生身后的剪影拉得极长,似是要和身边的垂柳连为一体。
  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广阔的院墙之内,眼神中带着无限的憧憬。
  “圣人邻里同光耀,太学监中尽集贤……”
  听到身后的动静,他嗟叹着转过身来,对两人微微一礼。
  “好久不见,马兄、傅兄。”
  “天啊,梁……”
  傅歧指着树下的青年,一句熟悉的称呼刚要脱口而出,就被身边的马文才捂住了嘴往后一推,抢先上了前。
  “可算等到你了!”
  马文才的脸上,今日第一次露出真挚的笑容。
  “裴兄!”
 
 
第270章 齐聚(下)
  树下等候马文才的, 正是正午时分才入京,如今化名为“裴山”的梁山伯。
  这位曾为县令的年轻人原本就很稳重, 现在更是一丝浮躁之气都不见,长途跋涉而来, 身上犹有风尘,站在那里时却有如山般静岳之气,正合适他化名的“山”字。
  如果他没用河东裴家的帖子, 门房绝不会在这个要“下班”的点接待他, 更别说为他通报了, 但有这样气质的人,任谁都不会怠慢。
  以他现在假借的庶子身份,和马、傅之辈来往算是高攀, 但比起梁山伯原本自己的身份,又高了太多。
  对于他这个时候过来,马文才也很意外。
  “刚刚在门子那里听说了你被陛下封为秘书郎的事情,恭喜你, 马兄。”
  “你如今再不会束手束脚, 四面受敌,可谓是天高云阔,大有可为,也当恭喜你才是, 裴兄!”
  两人如今都从束缚自身的“噩梦”中逃脱, 梁山伯得知了父亲死亡的真相, 又逃离了危机四伏的险境, 如今一身轻松,就算是庶子,也无人敢无端去惹三千豪侠的河东裴家。
  马文才则是从“梁祝”的魔咒里彻底脱身,如今祝家庄被他巧使妙计伤筋动骨,已远不是上辈子的豪强之地,上辈子梁祝间接让他殒命、家破人亡,这辈子他取走祝家一半家产,夺走他家嫡出的女儿,祝家反倒要谢他,他也自是毫无心理负担。
  在马文才心目中,这“梁祝”之仇,已经是报了。
  现在和梁山伯一笑泯恩仇,与上辈子的“仇人”携手合作,马文才没有感受到任何的不适。
  如今,正如同马文才所说,破除了心中桎梏的他,可谓是天高云阔,大有可为,这话是说给梁山伯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梁山伯奇异的听懂了,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中满是豪情。
  “哇哇哇,你们两个别在这里磨磨唧唧了可好?裴,裴……”
  傅歧裴了半天。
  “你可以直呼我裴山。”
  梁山伯笑。
  “裴,裴山?”
  傅歧嘴巴翕动了好几下,才勉强唤出口,在梁山伯的微笑中压低了声音说出现在最大的麻烦:
  “你只是改了个名字,又不是换了个脸,给孔笙他们看到了,还以为活见鬼了呢!”
  梁山伯的死在会稽已经传遍。
  他“生前”为了抵抗豪强对百姓的压迫而一意拆了困龙堤,未死前早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死后更是引起不少人的唏嘘。
  朝廷和地方一直是对立之态,朝中希望能多有赋税,地方豪族却每每制造**、抢掠民户,早已成了顽疾,对于梁山伯这种行为,朝中是嘉许的,可地方上的豪强和士族却着实恨他开了一个先例,反弹颇厉。
  这几日甚至有来自三吴的国子学学生在讨论这件事,说是朝中有大臣上奏,想要为这位呕血而亡的年轻县令讨一个谥号,结果到了皇帝哪里,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如果梁帝还在年富力强之时,梁山伯恐怕不会这么凄凄惨惨地躺在九龙墟里,多半是要带着封爵之号风光下葬的。
  不过这样无声无息,倒正和几人之意。
  “天色已经不早了,傅歧说的也是实话。”
  马文才看了眼天,快到关门落锁的时候,“里面也不方便谈话,可否等明日我去裴家别馆找你……”
  如今的国子学里,也不是没有不认识梁山伯的人。
  “不必了,我来也不是为了叙旧的。”
  梁山伯伸手止住了马文才的话头,他看了下四周,确定没人注意这边,才道出自己的来意。
  “哦?你是?”
  马文才迟疑地看着他。
  “上京的路上,我路过吴兴,听到了一些传闻,心中实在放心不下,所以一入城,便来找你……”
  他面色沉重地看着马文才,问出让他一路上揪心不已的传言。
  “祝家送嫁的女儿在路上遭遇水盗,祝家损失惨重,嫡女不愿落入水贼手中怒而投江、下落不明……”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