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人人都爱马文才——祈祷君

时间:2018-12-27 09:31:51  作者:祈祷君
  不是他们做白日梦,就是那陈庆之得了失心疯!
  镇守钟离的曹仲宗一开始也担心是陈庆之谎报, 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没有往回传, 而是派了探子亲自去魏国走了圈,得知消息不假后,这才敢把消息传回来,附带着探子的回报。
  再加上后来北海王的信函也到了,确认是已经进了洛阳、入了宫中不假, 萧衍当即喜极而泣。
  除了喜南朝时隔两百年终于又入了洛, 更喜的是既然已经入了洛阳,他一直在北朝受苦的二郎就肯定能回来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 萧衍一刻都等不及了, 不但召集朝臣议论此事,更是在私底下让内官准备属于亲王仪制的服饰节仗等,也不顾萧综早就除了族谱,只迫不及待的要等儿子离开洛阳后就赏赐过去。
  在这样大好的局面下, 萧衍想要增兵稳固大好形势就顺理成章, 谁也不愿在这个普天同庆的关节上扫兴, 无论是萧衍要求大肆征兵还是准备粮草,朝中无不应和。
  可应和归应和,该解决的问题依旧存在。
  梁国没钱了。
  多年的土地兼并加通货膨胀,百姓早已经苦不堪言,赋税不可能再加,短期内筹不出钱财,而仅凭官仓现在的余粮,是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征伐的,必须要向民间买粮。
  萧衍治国这么多年,除了浮山堰的差池开了官仓赈灾以外,国家还算是承平,这么多年来也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灾害,民间存粮不少,但是官府用的铁钱已经贱到一车铁钱也买不来一袋米的地步,除非皇帝愿意改回铜钱合法并用铜钱支付,否则有粮也不会有人卖。
  情况陷入了诡异的僵局:
  明面上,朝中上下都支持萧衍增兵北伐,各部衙门也都鼎力合作热火朝天的出谋划策,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说到粮饷问题,最后都是哑火。
  暗地里,东宫官员乐见其成,摆明了袖手旁观,对收回淮河以北的地区没有太大的兴趣。
  东宫官员的组成以上品高门为主,他们都有庞大的私产和固定的地盘,国土疆域的扩大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好处,反倒是征伐的寒族将领和治理新增州府的地方官员得了便宜。
  萧衍眼见着难得朝中上下齐心,偏偏因为“钱荒”的问题无力再推进,一下子也头疼起来。
  征夫倒是容易,可总不能让人空着肚子跑去洛阳吧?
  要知道这段战线之长,就连陈庆之的骑兵也花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一路上都在攻城略地,为的就是补给。
  如果粮草物资不能齐备,有再多的人也只是摆设。
  无奈之下,萧衍只能先下令各军挑选精锐先前往边境,随时准备增援北方,私下里却在各方设法筹募钱粮。
  最终征集到的粮草物资堪堪够各地的兵马赶往边境囤守的,要想出征就得耗费更多。
  而且现在正是春天,这时大规模的征兵就会延误了农时,到了秋天粮食肯定收不上来,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莫说朝廷百官觉得棘手,就连萧衍自己看完各部送来的条陈折子,都生出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不是不想锐意进取,以梁国现在的势力和资源,实在是没办法控制更多的疆域,就算得了现在能一直打到洛阳去,也没有粮草和兵马守住这么大的地盘。
  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让这位年老的皇帝时时陷入天人交战之中,恨不得能让老天降下一个“点石成金”的仙人,让梁国和自己渡过难关。
  就在他祈求着上天能够为他排忧解难时,殿外有人通传御史中丞裴山求见。
  “裴山?”
  萧衍莫名地想,“难到现在就查到了刺客的事情?”
  这速度也未免太快了吧?!
  等梁山伯入了殿,萧衍好奇地询问,却被梁山伯的奏报吓了一跳。
  “你说什么?祝英台要见朕?”
  萧衍难以置信,“她一个茅山新封的真人,不留在茅山上好好传教,跑到建康来做什么?”
  道门式微,以至于除了陶弘景因为和皇帝有私交,不时以“进献”为理由派弟子入京刷个存在感以外,其他道众都是没资格也没理由见到皇帝的。
  这和光宅寺、同泰寺里的高僧时不时就能和皇帝一起“讨论佛法”的境况完全不同,却也是无可奈何。
  皇帝理解陶弘景年纪大了、上清派新任的真人肯定要花费各种心思和自己搭上关系,以免茅山日后衰败,却不觉得祝英台一个女冠,能有什么地方值得他重视的。
  更别说他虽然没有追究祝英台女扮男装当官的罪责,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对她隐藏女子身份欺骗君主就有好感。
  更何况这个女人周旋于他最重视的几个人之间,无论是前途光明的马文才还是有断袖之癖的“裴山”,就连老大、老二和老三都间接的和她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下意识里,萧衍就不喜欢这个人。
  再想到“裴山”和祝英台闹了这么多年的“断袖”传言,萧衍很难不想象是祝英台利用了这段“旧情”,让“裴山”甘冒被他怪罪的风险想办法求见。
  如此一想,萧衍就越发不想见祝英台了。
  梁山伯虽然是皇帝后提拔上来的,但他毕竟是在御史台这样最需要察言观色的衙门当差,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皇帝会拒见的情况,所以不慌不忙的从怀中掏出一枚金块,献给皇帝。
  “陛下,并非微臣顾及旧情,为祝英台甘说情,而是祝英台此番带来了解决陛下眼下困扰之物,让微臣不得不立刻求见……”
  他拿着那枚金子,想要呈上。
  皇帝身边的宦官将那“金块”接了过去,一到手便愣了下。
  他身为天子身边的近臣,平日里收到的好东西不知凡几,金银玉器也有不少,这“金块”看起来像是块老金,可一入手就觉得太轻,要不是他知道这裴御史不是个爱开玩笑的,怕是要当他作弄皇帝板下脸了。
  倒是皇帝,接过了那金块把玩了一会儿,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这就是那位祝真人要献给朕的东西?”
  萧衍拿着那枚金块,哭笑不得,“莫非她想用钱在朕这里买个出身?还想要朕封她个国师不成?”
  说罢,越发觉得好笑,不由得笑出了声。
  “陛下,您手中拿着的,并不是金矿中出的金子,而是祝真人用‘点石成金’的方法炼出来的……”
  梁山伯看着错愕的皇帝,心里莫名有种痛快的感觉。
  萧衍终于动容。
  点石成金?
  那不是仙人的手段吗?
  他抬起头,余光中看见满殿宫人都露出了骇然的表情,表情更加严肃,示意自己不是在开玩笑。
  “……而这些‘金子’,是可以用炼丹的手法,成批量炼制出来的。”
  “荒唐!”
  萧衍下意识觉得裴山是被祝英台那妖女迷惑了。
  “石头怎么可能炼出金子!”
  皇帝震怒,宫人们都惶恐不安,唯有之前接过金子的宦者犹豫着开了口:
  “陛下,也许裴御史说的不假。老奴刚刚颠了下那块金子,似乎是有点轻……”
  轻?
  梁山伯笑着点了头。
  “陛下将此金投入水桶之中,一望便知。”
  **
  “点石成金”,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属于“术士”和“道士”的手段,而应当属于“仙术”的范畴。
  从汉代起,每每出现仙人的传说时,同时出现的“仙术”里,往往便伴随着“点石成金”的奇闻异事。
  有时候是神仙教育贪婪的人类,有时候是神仙奖励虔诚的信徒,举凡“点石成金”、“摇钱树”、“聚宝盆”这样的故事出现,往往出世便引起所有人的疯狂,故事中对于金钱和财富的追捧与欲望,足以让任何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变成狂热的信徒。
  萧衍不是个容易被“迷惑”的人,但面对这样的场景时,他却不得不犹疑动摇了。
  “陛下,这并不是真的金子,祝真人将它叫做‘假金’。”
  梁山伯见萧衍死死盯着在水桶中沉浮的“金块”,开口为他解释,“这种金子看起来好似真金,其实是由不值钱的铁、锡和一小部分铜,用水银和其他丹方炼制出来的。”
  “它色泽极似金,但是重量轻、色不能持久,祝真人将它炼出来当成玩物,有一日在茅山上被陶真人看见,却让陶真人立刻想起现在的钱荒来……”
  萧衍命人从水桶里捞出“假金”,再将它和桌上的金钮印比了比,不由得再次为这以假乱真的色泽所震动。
  这便是梁山伯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陶真人认为,用这种‘假金’铸造出的钱币,要比铁钱要可用的多。且不说这色泽百姓会更容易接受,这‘假金’除了重量轻一点,比起铁钱要坚固耐用,最重要的是……”
  即使已经看过很多次,梁山伯依旧为祝英台熔炼出的这种金属喟叹不已。
  “陛下,这种假金,目前只有极少数的茅山道人会炼制,一旦推行开来,无法被私铸,也不会有人轻易将钱剪了使用。”
  萧衍正在为铁钱失去信誉、民间不愿用铁钱出售粮食而头疼,闻得此言,浑身一震,立刻站了起来。
  “那你还站在这里干什么,怎么能让祝真人久等?”
  皇帝一反刚刚心中疑虑的样子,竟不顾形象的叫了起来。
  “还不快让祝真人速速上殿!”
 
 
第480章 神人合一(上)
  在宫门处等候入宫的祝英台, 并没有像很多等候传唤的大臣那样,百般无聊的在宫门口等着, 而是利用这短暂的时间, 给同来伺候的“师侄”、“徒孙们”讲解各种化学变化的产生。
  她担任过东宫的官员, 协助太子举办过许多次的宴会, 也曾为朝中的大臣们磨过墨、点评过诗句, 虽然说现在变成了女人, 想在《昭明文选》上再署修纂人的名字是不可能了, 可是之前的香火情还在。
  于是来来去去的官员里不少还是她的熟人, 即使不熟的,看到她现在的打扮也能联想到她就是几个月前轰动一时的“祝真人”, 不少人特意驻足攀谈几句, 得知她是面圣的, 还要忍不住再打量几眼。
  等没人的时候,她便继续指导学生的学业, 偶有好奇的官员竖起耳朵倾听, 也被一大堆诸如“明火”、“置换”、“摩擦”、“闪燃闪点”之类听不懂的东西绕的头晕, 索性抱臂旁立, 大大方方地欣赏起这位女冠的美貌来。
  说起这位魏夫人的传人,仅从外表看还很年轻,应当尚处于适婚的年纪, 然而她的谈吐举止却有着普通少女没有的冷静历练, 甚至还隐隐带有为官者才有的仪态规范。
  再一想传说中她曾女扮男装和男人们一起读的书, 还曾因为文才出众被点召入东宫为书令史, 如此一想,便能了然。
  可了然之后,又不禁心中腹诽她的那些同事、同僚都是瞎子,就算这祝真人身量比寻常姑娘要高挑点,可见她这乌发如漆、肌肤如玉,顾盼之间韵致非常,怎么看也不像是男人啊?
  更别说这一身道袍都掩不住的凸凹有致了。
  “咳咳,太常寺里唠叨王少卿许久了,没想到王少卿不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原来是在宫门前发呆。”
  清冽的男声打断了王少卿的“偷窥”。
  后者抬头一看,见是御史台人人谈之色变的“铁面御史”裴山,顿时吓得眼睛也不乱瞟了,身体也站直了,就唯恐这裴山在御前参一笔“玩忽职守”之罪。
  他讪笑着对着梁山伯拱了拱手,抛下句“适才身体有点不舒服,恕罪恕罪”,便跟老鼠见了猫一般三两步小跑着钻入了宫门之中。
  “几月不见,‘粉面御史’这生人勿进的功力不减当年啊。”
  祝英台从梁山伯开口的时候就注意到他来了,转过身调侃这位“好友”。
  “是‘铁面御史’。”
  梁山伯无奈地纠正着她口中的“诨号”,下意识想伸出手去揉揉她的脑袋,刚伸出手发现她头上还带着上清芙蓉冠,那手便不自觉的缩回去了。
  “陛下要见你,跟我来。”
  祝英台正巧走了过来,见到他的动作,笑眯眯地打趣:“你也觉得这法冠很有趣吧?我第一次见的时候就觉得这顶小芙蓉很有趣,差点撸下来了。”
  说到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了“我懂我懂”的表情。
  这顶芙蓉冠是魏夫人的遗宝,冠身是赤金所制,因为魏夫人是女子,整个法冠做的小巧玲珑、又镶嵌了诸多宝石,看起来倒像是女子的发饰,而不像是法冠,可见魏夫人虽是道人,却很有生活情趣。
  唯有法冠顶部伸出去一个小小的芙蓉如意顶,走起路来时芙蓉顶颤颤巍巍犹如三花聚顶,彰显了它作为上清派法宝的地位,也给佩戴者增添了仙风道骨之气。
  祝英台第一次戴上这冠的时候差点笑喷过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当时的衣着和气氛不对,虽然旁人都在夸奖,她戴起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像是天线宝宝。
  后来换了正式的法服封冠祭天,受封“真人”,那身法服一压倒是不像天线宝宝了,她觉得自己活似个成了精的人参娃娃。
  正因为有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再加上这芙蓉冠是遗宝,也就是古董,虽然陶弘景在她封冠时将此冠作为魏夫人的“衣钵”正式传给了祝英台,但祝英台平日里只带着个小冠,这次是要见皇帝,所以才不得不换上了全套家伙。
  其实祝英台早就发现刚刚那猥琐男在“假装不小心”地偷窥她,只不过她碍于现在是在宫门外,不能发作,否则依照她平时的脾气,肯定是要发火的。
  对于发生在她身上的变化,她也没办法。
  以前她还小,这祝英台的身体初潮比较晚,她一直在抽条,精瘦精瘦的,看不出多少变化,女扮男装的很是顺利,也没跟胡服的花夭似的还要缠胸当护身镜,随便一身宽袍大袖就遮掩了过去。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