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人人都爱马文才——祈祷君

时间:2018-12-27 09:31:51  作者:祈祷君
  祝英台是这样想的,于是就去问了。
  可当她知道北方的鲜卑人已经建国百年,而那位花木兰已经是八十年前的人物,也早已作古,祝英台最后只能渐渐死了去见女偶像的心。
  认命的当着她的祝英台,想方设法逃离了祝家庄,走入她的宿命之地。
  所以当她重新开始咏诵《木兰辞》时,一颗心也渐渐沉静了下来,哪怕雅言在她看来声韵还是很古怪,祝英台却对这首辞半点都生不出嬉笑之心。
  这首曾经在少女时给了她无数憧憬和勇气的北朝民歌,如今依旧还有着同样源源不断的生机。
  这时代曲辞并不能登大雅之堂,祝英台平时没有听过这首辞,但想来她都能打听到花木兰,这又是首著名的南北朝民歌,如果这时代没有传唱,又是怎么流传到后世的?
  怕是两国没有建交,南方所以不曾听闻罢了。
  也正是因此,祝英台在读诵这篇《木兰辞》时有一种心安理得的底气,可现在看到马文才满脸疑惑,那底气又不足了。
  “你没有听过这首木兰辞吗?这个应该知道的人不少吧?”祝英台有些做贼心虚地缩了缩脑袋:“这不是北面的民歌吗?”
  “原来是鲜卑的长调译成。”
  马文才了然地点了点头,“我刚刚还在想你这曲辞音韵古怪,平仄也不工整,为何这曲辞为何如此奇怪,原来不是中原的汉话,不过能译成这样的地步,这人一定精通鲜卑话,又是极有才学之人,否则只会变成一曲四不像。”
  “鲜卑话译成?”
  祝英台愣愣地问。
  “鲜卑人没有文字的,所有自己的故事和记录都靠传唱记录,后来魏国的拓跋文帝迁都洛阳,严令鲜卑人必须说汉话、用汉字,着汉人衣冠,所有鲜卑人才开始渐渐摒弃自己的语言。对了,你这曲辞是从哪里学来的?”
  马文才突然生出疑心:“你认识什么鲜卑人吗?”
  花木兰虽是英雄,但还是为正统所不容,即便是在北方的魏国,也只有以母系为尊的鲜卑人会毫不避讳地表现出对花木兰的崇敬,大部分汉人还是认为她是个大逆不道的女人,更别说传唱她的歌谣了。
  马文才甚至怀疑这首曲辞就是个汉化后的鲜卑人翻译过来的,因为汉人大儒们不见得会为他们心目中“惊世骇俗”的女人,动笔将鲜卑民歌的曲调和音韵调整到适合雅言传唱。
  “我,我不认识什么鲜卑人啊……”祝英台被马文才盯得快要哭了,“这曲辞我从小就会啊,你问我怎么会的,我怎么记得?也许是在哪里听过就记得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记忆超群……”
  “我也算见多识广,我为什么而不知道?”马文才步步紧逼,“花木兰这样惊世骇俗的女人,即便是在北面也鲜有人提起,为什么你会对一首这样的曲辞如此熟悉?”
  祝家庄难道通敌?
  祝家庄难道私下和北魏有所接触?
  “谁说花木兰在北面也鲜有人提起?”
  似是看不惯马文才不停地喝问,从隔壁传来一声沙哑的声音。
  “谁?”
  马文才一声大喝。
  随着马文才的大喝,祝英台院子的围墙上出现了一个身着黑色猎装的少年,他头上系着的红色额带在清晨地微风中微微飘动,背后背着一张长弓,手里还提着一只彩环山鸡。
  “是你?”
  马文才一看半蹲在围墙上的,是那个买马的参军姚华,忍不住一呆。
  “马公子。”姚华对他点了点头,“欠你的五万钱,我在想法子还你。”
  “你怎么……”
  马文才看着他手中提着的山鸡,恍然大悟。
  “哦,原来傅歧每天早上在院子里捡到的山鸡是你猎的!”
  姚华的胸臆之中尚有某种豪情在激荡,听到马文才的话也没有出声反驳或回答,只是用感激的表情看向围墙之中的小院。
  在那里,站着一个身材柔弱的少年,正捧着一张纸卷,满脸好奇地站在围墙上的自己。
  他的五官其实很清冷,可一双清澈的眼睛犹如刚刚离开庇护的小兽,既濡湿又天真,看的姚华心中也是一软。
  “你的《木兰辞》读的很好听。”
  姚华没有看马文才是什么表情,而是认真着对祝英台说着。
  “我原本是来送东西的,可听着听着竟走不动路,在外面像是傻子一样站了半天。”
  “你,你喜欢《木兰辞》?”
  祝英台有些发愣。
  她以为这个时代的南朝人,是没几个喜欢花木兰这样刚毅的女人的。
  姚华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声喟叹。
  “很喜欢呐。”
  “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马文才看着这“墙上君子”当他不存在一样勾搭祝英台,忍不住剑眉一竖,冷声道:“大门不走,爬什么墙!”
  “是,是我失了礼数。”
  姚华想了想,在祝英台的惊呼声中从墙头上一跃而下,整了整背后的长弓,看向祝英台手中的纸卷。
  “那个就是你读的《木兰辞》吗?能不能送我?”
  “你说这个?”
  祝英台看着手中的纸卷,下意识地看了眼马文才。
  之前刘有助差点斩手的事情她还记得,她并不认识这个少年,虽然对他很有好感,但也不敢确定能不能送他东西。
  她已经没之前那么“放达”了。
  “当然不行!”
  马文才皱着眉上前一步,隔开这大清早勾搭人的俊俏郎君。
  “还有,你不去筹钱赎马,跑到学馆里干嘛?”
  “我现在是学馆的骑射先生啊。”姚华呆呆地回答,突然又像是想到什么般对马文才说:
  “你刚才说的是不对的,北面并不是没人提起花木兰。”
  “哈?”
  他在说什么?
  马文才有点接不上他的脑回路。
  怎么会没人知道花木兰呢?
  姚华闭上眼,眼前便是怀朔城外那片苍凉的草原,那首诞生于战争中的长歌,或悲切悱恻,或慷慨激昂,就这么在姚华的口中被哼唱了起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马文才和祝英台都不懂鲜卑语,可却莫名的听出了那长调之中的女儿心事,迟疑惆怅。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那些金戈铁马,明朗豪爽。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也听出了那悲壮中的“朔气”和“寒光”。
  姚华低低哼唱着,似是不敢惊动其他人,可他的感情是那么饱满,让人胸中似是被什么所压抑,因着声音无法放开而低昂。
  一时间,两人的脑海里竟浮现出无垠的草原上,骑着马的少年放声高歌的景象,恨不得他能如同想象中那般毫不压抑地唱完整首曲子。
  可惜姚华一曲唱罢,也没有那样的音调雄壮,唱完后,他轻轻睁开了眼睛,微微偏头问着面前的听者。
  “她惊世骇俗,就不能被世人传唱了吗?”
  刹那间,马文才竟被姚华眼神中理所应当的神采所摄,说不出任何轻蔑的话语。
  看着面前少年认真而毫无作伪的率直神情,马文才舒了口气,摇摇头:
  “没有,我没有任何看不起花木兰的意思,我很敬佩为了家人和仁义而战的人,无论她是不是汉人。”
  手拿着山鸡的少年开心地笑了。
  “我很喜欢你,这鸡给你了。”
  姚华将鸡递给了马文才,见对方不愿接,以为他是担心隔壁,认真解释。
  “我等会儿再去猎只鸡给隔壁的大黑。”
  谁是不好意思跟隔壁大黑抢鸡啊!
  这姚华是把他当狗吗?!
  马文才脸色铁青。
  姚华见他不愿接,再看马文才一身一尘不染的白色中衣,恍然大悟般将山鸡放在了墙角,笑了笑。
  那边刚读完《木兰辞》的祝英台已经被这番变故弄傻了,只能怔愣地看着这个自称骑射先生的“天降少年”向着自己走来,突然伸出双臂抱了自己一下。
  这怀抱温暖又充满力量,带着一种清晨的朝气,即便是来自现代的祝英台也应该不愿意和男人随便搂搂抱抱,可这怀抱太过干净,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冒犯之意,祝英台竟就这么任由他抱了个满怀。
  “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南方还有人记得花木兰。”
  姚华在她耳边低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竟有些像是声音哽咽的女人。
  一时间,祝英台竟产生了某种错觉,她觉得现在正抱着别人的姚华,却像是被别人抱着一般,带着满怀的脆弱。
  “我想,我是有些想家了。”
  姚华又紧紧抱了她一下,还贴了贴她的面。
  就在刚才听到他读《木兰辞》的那一瞬间,姚华开始疯狂的想念可以策马狂奔的草原,还有广袤到似乎无穷无尽的大漠。
  南方实在是个能消磨人意志的地方。
  他开始惧怕,怕自己会慢慢忘记他是谁。
  这时候马文才终于意会了过来,惊慌失措地上前拉开了姚华,恨不得动手揍这登徒浪子一顿。
  “搂搂抱抱成何体统!不对,你刚刚在贴面?”
  贴面不是汉人的习俗。
  马文才眉头蹙起。
  “你是鲜卑人?”
  “我从没说过我是汉人啊。”
  姚华眨了眨眼,“我也不是鲜卑人。我曾祖母是鲜卑人,我曾祖父是高车人,我祖母是西域人,我母亲是汉人。”
  我勒个去,混了这么多血,难怪五官像外国人!
  祝英台惊叹着打量面前的姚华。
  看什么看!
  马文才伸手将祝英台的头拨向一边。
  长得好看就使劲看,不知耻!
  见祝英台委屈地看着自己,马文才点头道:
  “是我一时忘了,你本来就是北面来的降将。不过,无论你原来是什么出身,现在既然已经归顺了梁国,就要遵从梁国的律法,不要随意生事,也不要老是想念故国,否则你该如何自处?”
  看到面前的少年一本正经的样子,姚华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主帅任城王,竟有些熟悉的感觉,木愣愣地点了点头。
  还好是典型武将的脑子,不是什么油滑之辈。
  刚刚的抽风应该也是一时脑子有雾吧?
  马文才看着面前认真点头的姚华,有种孩子又多一个的感觉,也不明白欠自己债的怎么是这么个古怪的家伙,一口气叹的多长。
  “哎,大清早我都在干些什么?你们该干嘛干嘛吧,我去洗漱了……”
  他揉着脑袋,脚步不稳地掉头回了屋里。
  姚华看了看天色,东边已经出现了一抹鱼肚白,他已经在这里耽误了太久,如今还要再去后山抓一只鸡,早上也有骑射课,该是做正事的时候。
  他对着面前的祝英台抱了抱拳,转身准备离开,却突然被身后的祝英台拉住,顿了顿步子。
  姚华疑惑地回过头去,见那个眼神天真的少年,正有些不好意思地将手上的纸卷怯生生地递给他。
  “你刚刚好像很想要它?送给你吧,我还能再写一张。”
  祝英台有些害怕地回头看了一眼,伸出食指抵在唇上。
  “嘘,要保密,不能让马文才知道。”
  姚华愣愣地接过了那首《木兰辞》,天生力大的他手腕竟有些微微颤抖,似乎那张轻薄的纸卷有千钧重。
  定定看着面前的祝英台,姚华突然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我叫姚华,你可以到北馆的骑射课上找我。”
  那笑意是如此的让人身心舒畅,他的眉目之间甚至还有一种孩子气,一股孩子般毫不做伪的真诚无畏,看的祝英台唰地一下红了脸。
  “我,我叫祝英台,我一定会去上骑射课的!”
  天啊,她红个屁脸啊!
  这人看起来比她前世还小啊!
  “祝英台,我也很喜欢你,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见面。”
  姚华又一次咧开嘴笑了,将那纸卷珍而重之地放入怀中。
  祝英台住的甲舍院门没开,叫做姚华的骑射先生看了下被闩住的院门,调整了下呼吸,双脚不过在墙上一个借力,身子已经轻松地腾挪到了围墙上。
  立在围墙上的姚华对院中的祝英台随意摆了摆手,足不沾尘地跳下墙,渐渐远去了。
  只留下一脸花痴表情的祝英台久久不肯离去。
  妈蛋,虽然知道这样不对……
  可是还是感觉好帅怎么破!
  姚华刚刚出场的时候,有朋友说我在过度消费“木兰”,当时我心里非常委屈,不是因为她的指责,而是因为她恰巧反对了我写这个人物的初衷。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花木兰,南方的祝英台,皆是为了反抗当时一种悲壮的历史环境而做出努力的杰出女性,无论是替父从军,还是去学馆求取知识经历男人才能看到的风景,在那个时代都是惊世骇俗的。不是为了撩汉子不是为了去戏耍,她们在做的,都是抗击当时某种残酷的规则。虽然一个用武力达到了某种意义的成功,一个却失去了性命,但从初衷上来说,是一样的。花木兰固然坚强,祝英台也并不柔弱,如果没有对比,女性坚强和柔韧的两种不同表现不可能被塑造出来。
  而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女性作为女主角之一,恰巧是因为我和大家一样。不仅仅是你们想念木兰了,身为作者的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那些日子。
  祝英台是存有缺憾却不愿屈服的“我”,花木兰是背负着憧憬几乎要忘却“自我”的“完美”,我希望大家能同样喜欢。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