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记下了,杨大夫放心吧。”林东保证道。
杨如雪想了想,又对正在忙碌着检查药材的风温茂说道:“锐智哥哥,这几天医馆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如雪妹妹。”风温茂微笑着对杨如雪说道。
杨如雪看到这个熟悉的微笑,觉得一瞬间又觉得回到了和锐智哥哥相处的时光,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锐智哥哥总是在身后无私的支持着自己,让自己无所畏惧,尽管容颜不一样,然则,依然是那带给自己无限温暖的笑容,像兄长般的温暖。
杨如雪也笑了起来,真心觉得上天待自己不薄,有了自己的爱人,还有兄长为自己遮风挡雨,张航出来的时候,就看到杨如雪在那冲着风温茂笑,张航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次的笑容直达心底。倒不是说之前的快乐没有到心底,而是怎么说呢,总是有一种游离的感觉,只有在和楚辞相处相处的时候,才感觉到杨如雪是真的快乐。然而这次的笑容仿佛有一种释怀的情感。
其实张航一直很好奇,这风温茂到底是什么来历,看样子杨如雪对他很信任,很默契,也很亲密,不是用语言来说两人的亲密,而是在生活中一举一动的表现,但是这和杨如雪与楚辞相处时又不太一样,如果非要说杨如雪和风温茂相处的情景,那么以自己之见,是如兄如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一开始风温茂对杨如雪有爱慕,但是自从风温茂知道楚辞的存在,尽管他没有见过,风温茂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就如兄般的存在。
张航抬头看看天色,对杨如雪说道“妹子,走吧,不能再耽搁了。”
杨如雪回过神来,冲风温茂点了点头,对张航说道:“走吧。”
两人再次快马加鞭的往县城奔去。
当杨如雪和张航来到县城里楚辞的秘密住宅的时候,楚辞因为有事情和秦朗商议,恰巧也在,当听闻下人来报杨如雪来了的时候,便把秦朗独自扔在了书房,快步朝大门口走去。
张航远远看到楚辞从书房走来的时候,便自动闪身从别的路去往书房,当看到独自在书房的秦朗的时候,哂笑道:“别一副被抛弃的样子了,我不是来陪你了吗。”
秦朗看到张航,不禁一笑,说道:“怎么?有事?”
“嗯,妹子有事找他二哥,我不放心她自己来,便陪她走一趟。”张航想到这次的目的,估计那两人见面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起正事来,不如让秦朗这小子找人。
秦朗一听,便说道:“估计他们现在没有空闲理会这些,我去吩咐人去县衙。”说完,便起身出去了一会儿,便又回到了书房。
两人闲着磕牙。
再说这楚辞和杨如雪,楚辞小跑来到杨如雪面前的时候,所有的千言万语都不知该如何去诉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不不,不想雪儿妹妹担心,说自己有多么想念你,可又怕雪儿妹妹笑话自己,只能怔怔的看着自己想了千遍万遍的容颜。
杨如雪看到楚辞的一瞬间,也觉得好像心底都在唱歌,高兴极了,片刻之后,便想到了自己这次来的目的,对楚辞说道:“楚哥哥,我们进屋说话吧。”
“嗯嗯,我们进屋说话。”楚辞连忙把杨如雪引进书房。这时楚辞看到张航和秦朗,笑了笑说道:“张大哥也来了啊。”
张航只能认命的把对秦朗说的话再说一遍:“妹子有事前来,我不放心她独自来,便陪她走这一趟。”
“雪儿妹妹是有什么事情吗?”楚辞听到张航说的话,便问杨如雪。
“嗯,确实有些事情想要和二哥说。”杨如雪说道。
“行,我派人去喊二哥。”楚辞知道还是正事要紧,说完便要起身去找人。
“等你的人去了,黄花菜都凉了。”秦朗凉凉的说道。
“楚公子别去忙了,秦公子已经派人去了。”张航给楚辞解释道。
楚辞摸了摸鼻子,又做回了座位上,只是一双一刻不停的盯着杨如雪,正当楚辞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听到杨春归的声音:“不知妹妹找我来有什么事情?”
杨春归一身淡蓝色衣袍,杨如雪觉得二哥身上威仪更甚,或者这就是官威吧。杨如雪连忙迎了上去:“二哥。”
“嗯。”杨春归应了一声,看到妹妹,心里开心极了,熟练的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杨如雪想到这次的目的,便缓缓地说道:“二哥,我想要建一座图书馆,由你牵头,你看怎么样?”
杨春归疑惑的问道:“何为图书馆?”
好吧,杨如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个词汇看来都不懂啊,只能再次的解释道:“是这样的,意思就是有一个专门的建筑物,里面的书籍分类放好,有专人管理,学子可以借阅,最多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不能超多规定的数量,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工程量应该不小,所以想着让二哥牵头去做。不知二哥和楚哥哥意下如何?”
楚辞自小接受的皇子教育,所以比杨如雪看的更远,倒和皇上的想法不谋而合,楚辞能够看出如果图书馆真的建成,其他州县依此法炮制,想来,这是天下学子的福音。
而杨春归是学子,更是朝廷命官,去往了京城,见识了更多的学子,不乏家底殷实的,也有寒窗苦读的,所以也能够看出图书馆的意义所在。
张航又接着说道:“我想着,这毕竟不是一人之人,也不是一般的银钱所能做到的,我想着,县令不如牵头,让城中富商也出些银两和力气,我想他们也是愿意的。”
杨春归点了点头,说道:“这真是一个惠民利民的事情,如果富商愿意,肯定在学子心中提高名望,我做县令这段时间,也能看出他们都是想要做些善事。我想富商那里好说,只是书籍?”杨春归有些犯难,毕竟天下书籍何其多,怎么能搜集完整,再说自己也不能全部卖了下来。
“书籍我家倒是有不少,可以征集一些苦贫的学子来进行抄录,至于房屋,我建议由县衙出面解决,如果真的做成了,将是二哥的大功一件。”楚辞分析道,然后在心里又加了一句,如果日后有机会,一定会在父皇面前给雪儿妹妹的二哥请功,届时,只要杨春归的职位不算太低,自己娶雪儿妹妹便便不会太困难。只是楚辞不知道,杨如雪已经在皇上面前备过案了。
“房屋的话,这边刚好前几天审结了一桩案子,收回了一些房屋,大小的话,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杨春归想到前几天的案子,还是胡师爷帮忙才找到的线索,不禁增加了县衙的经济收入,还回收了一座房屋。
“三进的话,也就差不多了,还能在院子内摆放一些长椅,冬日的话,可以在外边看书,也是很不错的。”杨如雪在后世的时候,最是羡慕那些冬日里,在阳光下看书的人们,可惜自己一直忙忙碌碌的。“对了,二哥,你说万一皇上知道了,会不会拨出更大的院落。”杨如雪好奇的温问道。
“那我可说不准,我下午去府衙见一下王知府,这件事情少不了要和他通一下气,或许还能得到他的帮助。”杨春归想的比较周到,毕竟是大事,总要通知自己的上司。
“嗯,二哥说的对。”杨如雪赞同杨春归的看法。杨如雪想到昨日遇到的三个少年,便对杨春归说道:“对了二哥,昨日我遇到了三位因囊中羞涩,无力买书的少年,我把你寒窗苦读时的书籍借给他们用了。”
“嗯,能够帮助别人也是好事,妹妹就是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图书馆的启发吧?”杨春归听到杨如雪说把自己的书籍借出去,便想到杨如雪这个想法肯定是受这三个少年的启发。
“是呢,我想着这样,会有更对的寒门子弟能够念书。”杨如雪是真的看到他们三人,才想到了后世的图书馆。
第五百四十六章再去府州
下午,杨春归回到县衙,对胡师爷说道:“胡师爷,麻烦你把前几天关于房屋买卖的案子收上来的房契给我拿一下。”
胡师爷虽然疑惑县令大人现在怎么想起房契,不过还是依言去拿,过了片刻,胡师爷便把房契拿了过来。
杨春归接过房契,看了看上面的地理位置,不算是闹区,并且那里比较僻静,适合读书,想了想便问道:“胡师爷,像这样的地契,我们县衙可有权利用作他用?”
胡师爷想了想说道:“如果是公用,需要给府州报备。”
“那怎么报备?是这边出一张证明?还是府州那边有自己的程序?”杨春归继续问道。
“是府州的程序,大人只需带上地契便可。”胡师爷回答道。
“嗯,多谢了,我这边有一个想法,我还需要和知府商议一下,如果可行,恐怕要用这个地契,不过我觉得王知府应该会答应。”杨春归高兴地说道。
“不知的大人是否方便告知小的?”胡师爷很是好奇,于是便问道。
“没什么不方便的,就是我想要建一座图书馆,就是有一个专门的建筑物,里面的书籍分类放好,有专人管理,学子可以借阅,最多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不能超多规定的数量。”杨春归把杨如雪说的又告知胡师爷。
“大人,那将是大功一件啊。”胡师爷没有想到杨春归居然会有这么好的想法,看来,自己是跟对人了。之前总觉得杨春归年轻,既是再有前途,也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可是现如今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恐怕是功劳一件,到时总能出头。
“大公不大公的我不知道,不过这倒是能够成全许许多多的贫寒的读书人。”杨春归没有想有多大的功劳,只是想着能够为自己县城的老百姓多谋福利。
“行了,我拿着地契去府州走一趟,看看王知府的意见吧,你把需要去府州批复的公文也给我整理一下,我带着。”杨春归吩咐道。
“大人稍等。”胡师爷说完,便去杨春归的办公桌上整理。
杨春归拿着胡师爷整理好的公文,便快马加鞭的赶往府州。
府州内,杨春归像之前以一样和王知府把一切公文签署,看到王知府不是特别忙,就对王知府说:“知府大人,想向您汇报一件事情。”
“哦?什么事情?”王知府感兴趣的问道。
这是府州专门为王知府劈出的书房,不用担心别人听到,杨春归就说道:“是这样的,我想要在县城内建立一座图书馆,就是有一个专门的建筑物,里面的书籍分类放好,有专人管理,学子可以借阅,最多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数量。王知府你觉得如何”
王知府听完杨春归说的,也能看出里面的功劳,同时也算是造福于寒门学子,沉吟了片刻,问道:“是你自己想出的主意?”
“不是,是舍妹的主意。”杨春归如实回答。
王知府没有想到会是一个女孩想出了,自己真实自叹不如,感慨的说道:“令妹心中有丘壑啊。这主意确实不错,我非常赞同。如果建成,意义就不用我说,相信你也能看到。地址选好了吗?”王知府问道。
杨春归从袖中拿出地契,递给王知府,说道:“知府大人不怪罪舍妹就好,知府大人您看可行?”
王知府摇了摇头,说道:“怎么会怪罪,大功一件呢。”王知府接过杨春归递过来的地契,看了看,上面的地址自己倒是知道,郊区,偏于闹事,确实适合读书,关键是还有一个小花园。赞同的说道:“嗯,地理位置合适,只是这个地契是什么地契?”
“回大人的话,是前几天判定的李成的案子,抄收的他的庄园。”杨春归赶紧回答道。
“嗯,那个案子我看你呈上来的结案书了,很详细,也很公允,不错,我这边给你一个证明,批准你做图书馆用,银两和书籍有什么想法?”银两和书籍是最重要的,王知府不免问上一问。
杨春归斟酌了一下,说道:“回大人,我是这个想的,书籍的话,县城的城备司令说是他家有很多藏书,可以贡献出来以供学子抄录,我们只需吧抄录的书籍放在图书馆中即可,至于银两,舍妹愿意捐献一些,同时,我想鼓励城中的商人也捐献,图书馆建成后,辟出一个小房间,把为图书馆做出贡献的名字刻上去,知府大人您看如何?”杨春归说了他们商议的结果,至于辟出的小房间,则是自己在路上想出来的,便征求王知府的意见。
387/458 首页 上一页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