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他去前厅候着。”孟慎矜吩咐道,接着匆匆忙忙起身往前院来。孟慎矜到了前厅,正字喝茶的徐鸿达连忙放下茶盏连忙起身行礼,孟慎矜见他衣服上带着褶皱,头发也不复光滑整齐,不禁皱起了眉头:“徐大人这是怎么了?”
徐鸿达道:“今日下官本想去自流井,却不料半路遇到了两个拿着窄刀的刺客。”
“刺客?”孟慎矜不禁有些心惊:“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有刺客?难不成你得罪了什么人不成?”
徐鸿达苦笑道:“下官来了以后一直在查李巡抚落马的案子,都没和旁人接触,哪里来的得罪?”
孟慎矜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没见到受伤的迹象,不禁舒了口气。去年在川南府地界摔死了一个巡抚,孟慎矜吓得胆战心惊,就怕皇上大怒之下要了自己的脑袋。
好在有惊无险,皇上只斥责了他一番,并没有深究,孟慎矜算是逃过一劫。可若是徐鸿达再在川南出事,这话就不好说了,斥责是小,只怕自己的知府也做到头了。
孟知府掏出帕子抹了把额头上吓出来的汗,道:“好在你没事,也算是有惊无险。”看了眼徐鸿达,孟知府才发现哪里不对:“你是怎么脱险的?遇到路过的镖局了?”
“没有啊。”徐鸿达莫名其妙地看了孟知府一眼:“我自己就把那两个贼人给拿下了。只是这是我第1回 和人交手,没什么经验,重伤了一个匪贼,也不知道能不能活。”
孟知府脸皮抽动了两下,忍不住又打量了徐鸿达一番,肤色偏白身体看起来也不壮实,看起来就是文文弱弱地一个书生。犹豫了片刻,孟知府怀疑地问道:“你徒手拿下了两个持刀的刺客?”
徐鸿达点了点头:“练了几年健体术。”
孟知府起身道:“关哪里了?带本官去看看。”
两人来到川南府大牢,因此处常年不见阳光,犯人吃喝拉撒又都在狱中,难免气味有些不好。
孟知府拿着帕子掩住鼻子,跟着徐鸿达来到一个单独的小牢监。和孟知府预想的老弱病残不同,里头躺着两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其中一个敞着衣裳,腹部缠着的厚厚绷带已被鲜血染红,闭着眼睛躺在那里不知生死。
另一个匪贼的裤子少了一条裤腿,腿上绑着夹板。这人听到有声音连忙转过头来,有些凶神恶煞的面容看到徐鸿达险些哭出来,左右看看最后躺到昏迷的同伴旁边假装晕倒。
徐鸿达:……
孟知府拿眼偷瞄徐鸿达,心里暗忖:不是说徐鸿达是状元出身吗?难不成是武状元?
两人转身出来,孟知府在门口停了下来,捋着胡须和颜悦色地说:“既然这两人是你亲手抓的,回头我吩咐刑房,让你同他们一同审讯,我倒要看看是哪里的贼人那么大胆。”
徐鸿达行礼谢过孟知府,孟知府脸上带着笑意,看徐鸿达的眼神也和善了不少:“你来了这么些日子,还未来得及给你接风洗尘呢。今日正好得空,叫上刘同知、梁同知一起吃酒,一来是为你接风,再者也替你压惊。”
徐鸿达笑道:“有劳大人惦记。”
孟知府叫铺长房的经承去酒楼定上席面,又叫人去找刘同知等人到酒楼吃酒。刘同知等人听到信有些一头雾水,待知府大人的吩咐也不能不听,把手上的活交给下属,便匆匆往酒楼赶去。
孟知府和徐鸿达未坐马车,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闲庭信步地来到酒楼,此时刘同知等人已经到了,按照以往的惯例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
小二殷勤地推开雅间的门,恭敬地弯着腰:“大人,您请!”
刘同知、梁同知连忙起身到门口迎接,知府到主位坐下,刘同知和梁同知习惯性地坐在孟知府的左右下首。
孟知府轻轻咳嗽了一声,看了眼刘同知:“今日是为徐同知接风洗尘,你到后头去坐。”刘同知老脸羞了个通红,但也不敢不依,只得将位置让出来,待徐鸿达坐下,方才坐在其下首。
菜已备好,待知府坐下,一道道热气腾腾的佳肴送了进来,掌柜的还特意送来了一坛好酒。
孟知府端起酒盅,笑眯眯地看着众人:“这第一杯酒是给徐大人接风洗尘,大家同在川南为官也是一场缘分,以后尔等要互相帮衬,一起打理好川南府的政务。”
徐鸿达等人举杯一饮而尽,放下酒盅后孟知府笑道:“徐大人来了这几日,也不知有没有尝尝我们川南的特色,这家的冷吃兔可是一绝。”
徐鸿达先让了让孟知府,见孟知府动了筷子,这才夹了一块冷吃兔放在嘴里。刘同知和梁同知彼此对视一眼,心里都充满了疑惑,不明白孟知府为何突然对徐鸿达亲热起来。
虽然有些不解,但刘、梁二人素来以孟知府惟命是从,他们见孟知府对徐鸿达亲热,也不好意思再冷着脸,虽心里觉得尴尬和窝火,但仍强忍着挤出笑意,跟徐鸿达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个人喝的面色潮红,孟慎矜搭着徐鸿达肩膀道:“如今咱们川南的税负都靠自流井撑起,你是负责盐务这一块,又署理自流井的县事,难免要和盐商打交道。这些年在我的治下里,他们十分乖觉,把官府看的比天还大。你有什么事,或者要创造什么政绩,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做,谁要是不从本官替你拿他。”
徐鸿达喝的面红耳赤:“大人说的是,有大人撑腰,我自是什么都不怕的。”
孟慎矜拍了拍徐鸿达的肩膀,喝了句“好”,又拿眼神示意刘、梁二人给徐鸿达灌酒,刘同知先端起酒杯,三敬三还就是六杯,等梁同知再敬三回,徐鸿达已醉的不成样了。
刘同知又递过酒杯,大着舌头问道:“徐大人来了这么些日子,光在刑房呆着了,难不成李巡抚之死另有蹊跷?”
徐鸿达喝的眼睛都睁不开,闻言不禁咧着嘴笑道:“哪有什么蹊跷,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朝廷总要给百官一个交代才是。”
孟知府闻言似乎放松了几分,梁同知紧接着又问道:“徐大人,您可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最了解皇上的心思了。您瞧我和刘同知都在这呆了六年了,每回考核都是卓异,却没能升转,是不是皇上对我们的政绩不满意啊?还是觉得我们这盐税交少了?”
徐鸿达眯着眼,将梁同知眼里闪过的精光看在眼里,他胳膊拄在桌子上撑着头,似乎要睡着一般。梁同知没得到回复,忍不住又问了一遍,徐鸿达这回似乎听到了耳朵里去,不禁笑着斟了杯酒,说道:“我在翰林多半草拟些文稿、修撰国史罢了,哪敢揣摩皇上的心思,那可是掉脑袋的事。”
晃了晃脑袋,徐鸿达又道:“至于梁大人说的没能升转的事,我瞧着八成是看你们政绩好,才让你们在这肥缺上多干几年,旁人盼都盼不来这等好事呢。”说着大笑起来。
孟知府闻言脸上笑容放松了几分,见徐鸿达已醉话连篇,也失去了应酬的兴趣,叫了两个小吏来,让他们送徐鸿达回家。
躺在自家的马车上,徐鸿达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见车舆里没有人,又从荷包里掏出一粒解酒丸含在嘴里后,佯装熟睡。
到了徐家门口,两个小吏掀开帘子叫了几声:“徐大人。”但见徐鸿达睡的鼾声连连,丝毫没有要醒的意思,只能驾着徐鸿达进了大门,门房一瞧自家老爷醉的不省人事,登时让人抬了一顶软轿来,将徐鸿达扶了进去。
软轿晃悠悠地抬了起来,一路送到正院,待小厮掀开帘子后,发现徐鸿达已经醒了。
“老爷!”宁氏听见动静从屋里出来,见徐鸿达晃悠悠地出来,连忙快走几步扶住了他。徐鸿达笑着拍了拍她的手,靠在她身上进了屋。
早春打了盆热水进来,宁氏拧了个汗巾要替徐鸿达擦脸,徐鸿达接过来自己抹了两把,说道:“幸亏提前吃了青青制的醒酒丸,期间出来解手时又吃了两回,这才没醉了。”
宁氏埋怨地说道:“做什么喝这么多?”
徐鸿达冷笑道:“孟知府带着刘同知、梁同知轮番灌我酒,想趁我醉了套话。原本这李巡抚之死还查不出什么不对,但见今日孟知府的反应,这事多半和他有些牵连。”
宁氏闻言不禁有些害怕:“他不会下手害你吧,堂堂一个巡抚都莫名其妙送了命,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同知。”
徐鸿达忙安慰他道:“我的身手你又不是不知道,今日我还擒了两个刺客呢。”
话音一落,宁氏脸色大变,上上下下好生打量了徐鸿达一番,见他没受伤这才放了心。叫早春沏一壶酽茶,倒了一盏递给徐鸿达:“当初来川南的时候,皇上不是说了让子裕保护你的人身安全吗?不如给杨提督去封信,让他派些兵马过来?”
徐鸿达闻言有些犹豫:“太过张扬了些,我自己能处置。”
宁氏白了他一眼,冷哼道:“这回是两个刺客,下回就可能有十个刺客,还是小心谨慎些好。再者说,皇上派了你和雪峰到这里掌管盐务之事,必是希望你们有所作为。你和雪峰没有幕僚,叫子裕来万事有人商量不说,万一若是你想暗地查什么案子,子裕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徐鸿达觉得宁氏说的也有道理,叫人拿了笔墨纸砚来,快速地写了封信,使了个亲近之人让送到杨提督手上。
宁氏打这信送出去,就盼着回信,谁知过了七八天还没动静,正打算派人去成都瞧瞧,忽然一个丫鬟急匆匆地进来,面带喜色地回道:“夫人,二姑娘和姑爷来了。”
第93章 探访太平寨(更了一个小剧场)
“青青来了?”宁氏喜出望外, 穿上鞋披了衣裳就急匆匆地迎了出去。刚到二门处,就见朱子裕和青青携手前来。
“娘!”青青见到宁氏出来, 顿时松开朱子裕的手, 喜笑颜开地扑到宁氏的怀里。宁氏宠溺地搂住了青青,在她后背轻轻地拍了拍:“都成亲的人了, 还在娘怀里撒娇。”
青青笑着搂住宁氏的胳膊, 亲昵地说:“成亲了也是娘的孩子。”宁氏点了点她的鼻子,又转头招呼朱子裕:“路上累不累?也不先打发个人来说声, 好做些你们喜欢吃的菜。”
朱子裕忙道:“一路坐的马车,走的也不快, 倒不觉得累。前几日, 舅父接到岳父的信, 听闻岳父遇到了刺客,立即拨了一百名士兵叫我带到川南府来,保护岳父和姐夫的安全。”
宁氏闻言往外看了看, 并没见到士兵的人影,便问他:“那么些士兵吃住都在哪里?可有人照应?”
朱子裕忙说:“岳母放心, 川南府有个小营地,他们驻扎在那里,吃住都有人管。”
宁氏这才放了心, 打发了个人去给徐鸿达、沈雪峰送信,自己则领了小两口进去。叙了离别之情,青青说了两人在成都的情况,宁氏问道:“这回能在川南呆多久?不如就住在家里, 万事都便宜。”
朱子裕看了眼青青,面露笑意:“先在岳母家住几日,回头还得找个宅子。舅父来之前得了皇上的叮嘱,说川南府的盐务是重中之重的要事,军中务必全力配合。舅父的意思是叫我就在这边,得盐务的事处理好了再回成都。”
早春端来热气腾腾的茶点,宁氏拿起筷子给二人一人夹了一个,嗔怪地看着朱子裕:“咱家虽是个二进宅子,但你三个舅子都住在前院,后头还空着个院子,还到外面找宅子做什么。”
青青见子裕有些为难,便拽了拽宁氏的袖子说:“若是我俩也就罢了,还带了那么些下人呢,住在家里太过拥挤了些。依我说,就在这附近赁个宅子,等白天子裕当值,我就过来陪娘说话。”
宁氏也知道小两口刚成亲,最是腻歪的时候,住在家里肯定不如自己住着自在,因此也不再强求,随他们去了。只是找宅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几日仍的住家里。打发人去把正房后头空着的小院拾掇出来,让他们夫妻两个暂住在那里。
后院里,初夏盯着婆子将屋里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被褥床幔珍珠和玛瑙都带的现成的,打开箱子趁着白天日头好,晒足两个时辰再铺上,将香囊挂在床账上,又在被中放了自制的香饼,直到软和的被褥散发出阵阵幽香,这才将香饼拿了出来。将日常用的箱笼放在卧房里,其他的都抬到了厢房,等过几日找好了房子直接抬走就成。
出来传话的小厮来到同知衙门,找了个书吏请他帮忙通传。等了两刻钟,书吏出来略带歉意地说道:“徐大人在审案子,我也没法替你传话。若是不急,你就坐在这等等;要是还有旁的事,你只管忙去,等徐大人出来我替你捎话。”
小厮还要去找沈雪峰,因此从荷包里掏出来一角银子递给他,央求道:“待我们家老爷出来,帮我传句话,就说:二姑娘和二姑爷来了。”小吏拿了银子满脸笑容,拍着胸脯做了保证,小厮便急匆匆地走了。
徐鸿达此时正坐在堂上,下面的犯人一个腿绷着夹板另一个腿跪着,正是前几日断了腿的劫匪。徐鸿达敲了下惊堂木:“下跪者何人?”
络腮胡的劫匪原本还想嘴硬挺着脖子不说,徐鸿达冷笑一声,拿起一根红头签,刚准备扔下去,那劫匪立马缩了脖子,当机立断地说道:“小人名叫王二虎,原本荣县的农户,去年时候因为赌钱欠了赌坊很多银子,赌坊的人抓了我要送我去当苦工,小的凭借一身蛮力,挣脱出来,因无处可去便投奔了太平寨落草为寇。”
太平寨原是前朝适逢战乱,当地的富人为了安顿一家老小凑了银子修建的一座寨子。战乱结束后,富商们各自回家,这太平寨便成了无处可归之人的暂住之地。又过了几十年,不知从哪里来了几个贼寇,占领了太平寨,彼时大光朝刚刚建朝,无人管束这些贼寇,太平寨又收留了许多流民,便逐渐壮大起来。
太平寨占地也就十亩地,地方虽小,却有上千贼寇。因他们明面上并不以烧杀抢掠为生,反而在寨子外头耕种了土地,当地的衙门便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又眼,只要不做恶事被抓住,就随他们去。
徐鸿达这几日也打听了太平寨的消息,因此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太平寨是这川南最安分守己的寨子,你说是从太平寨出来的,本官怎么不信呢。”
看着徐鸿达手里握着的红头签,王二虎都快哭了:“小人不敢说谎,小人虽只到太平寨一年多,但也知道寨子里不少事。好叫大人知道,我们寨子里私下里替盐商做了不少肮脏活,也因此得到这些盐商的庇佑,日常银钱不少不说,平日里许多官员因盐商也给我们寨子几分薄面。”
100/149 首页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