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只是小小的儒生,也敢去午门威胁皇上,你说汉武帝时,唐太宗时,文人们敢这样子吗?
小妹说句难听的,现在外面那些叫嚷的最大声的,他们真是最忠心皇上的吗?”李甜自己乱说一通,她目前是站在皇长孙朱由校一边,当然要维护皇权。
如果不是为了朱由校,她一定大力支持民主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支持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可她已经站在朱由校一方了,只能给兄长输忠君爱国的思想。
张泽云没想到妹妹能说出这样子的话,讶异了好久,他限入沉思。
李甜看哥哥冷静下来,没再吵着要出去。她交待两个护卫和两个小厮守好张泽云,然后离开。
她自己也限入胡思乱想中,一会儿觉得封建王朝就该灭亡,一会儿又觉得大明国内忧外患,国家只需一个声音来决策民生大事。
要么文官们彻底掌权,像名臣于谦挽救大明危局时一样,当时国家只有一个声音,赶走蒙古鞑子。
要么皇帝彻底掌权,文治武功。管得了国家内政,打得了外敌入侵。以后再慢慢发展国家。
可大明东林党掌权,还是没救得了国家,李甜希望未来一段时间内,是皇帝彻底掌权,打得了后金,治得了民荒。国家万众一心,共同渡过这几十年的“小冰河时期”。
她在后世的史料中知道,因为太阳黑子的减少,世界正面临人类有史以来最寒冷的时期。
因为太寒冷,降雨面积逐渐向南移动。辽东冰寒又大旱,生存物资减少,那里的人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明年,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就要发出“七大恨”正式反明,国家又陷入战争时期。
晚上,老爹和大哥回来,张泽云忙拉着妹妹去探消息。
大哥告诉两人说:“今天,皇上非常震怒。称有人要离间皇家的亲情,前所未有地没给儒生优待,甚至下令抓了几个刺头投入大牢。”
张泽云惊讶,皇上一直是很温和的,这回对儒生动手,太让人不敢相信。如果儒生们知道皇上也有这强硬对他们的一天,怕是敢去午门跪的人要少八成。
“皇上还下令,儒生再闹事,让记下闹事者的姓名,三年内不许参加科举。儒生们一听,倒是立时散了大半,加上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上前一阵吓唬,人全撒下了。
真是闹剧一场,其中必有东林人的手脚。”张顺难得有心情告诉儿女这些。
张泽风拍拍弟弟说:“幸好你没去,午门现场混乱,踩踏事件不断,受伤的儒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京城中的郎中忙疯了。有那倒霉的,正好伤了手,怕断了仕途,当场差点没疯!”
李甜似笑非笑看向三哥,哼,还不快点谢谢妹妹。
张泽云脸红,诚恳道谢。张顺父子才知道这小子幸亏让璐娘带了回来。
张泽风给了弟弟一拳头:“多动动脑子,别人家一鼓动,就稀里糊涂去办事,官场中陷阱可多着呢!别人动不了我们,找你这菜鸟开刀不是很容易吗?爹在朝中的对手可不少,你可要少给爹找来麻烦。”
李甜忙给三哥在老爹大哥面前讲不少好话,说当时三哥怎么怎么护住她这个妹妹啦。说三哥为了妹妹放弃朋友之义啦,反正夸了不少。
最后都不知说了些什么,直到老爹开口说:“行了,行了,都把这臭小子夸成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护妹狂魔了。今天不罚他就是了。”
张泽云躲过一劫,感激看向妹妹。璐娘的一句话,比他说上一百句都管用。
张泽风递给老爹一信封。
他开口说:“有消息来源讲,有人故意引导郑贵妃宫里的宠保和刘成去灭张差的口。不过没成功,那个接了银子的帮凶魏姓狱卒已经在东林人的手上。”
29章 别咬朕的爱妃了
张顺看完东西,让儿子评论。
张泽风说道:“本来灭张差的口这一招是个好招。只要在最初时灭了张差的口,没口供,没证据,郑贵妃再找皇上闹一闹。估计梃击案会消无声息,淡化下去,时间一长,自然没人会特意过问。”
“大哥快说!”李甜也想听下去。忙殷勤地递上茶水。
张泽风喝了一口:“可宠保刘成使用这一招买凶杀人的时机不对。我猜测他们一开始没想到这一点,后来有心人提醒后,又急功近利地收买魏姓狱卒去灭张差的口。
让有准备的人一把抓获,这时候,郑贵妃有没有做过刺杀太子的事,那也说不清楚了。”
“消息上说,买凶的钱是郑国泰给他们的。唉,郑贵妃有这么一个蠢弟弟,不倒霉才是奇怪。”张顺叹息,郑贵妃也算个聪明人。
可她大概把郑家的灵气都吸收了。现在郑家的人是一个比一个蠢。
“这个局做得不错,本来张差说话颠三倒四,又是农夫,只拿根棍子去行刺。郑贵妃一向聪慧的名声又在外,几项加起来,别人也不敢肯定梃击案是她主谋的。
只是那些东林的人在大声嚷嚷,又没有实证。
事件凭郑贵妃的能力,应该能很快搞定。可奇怪的是她一直没什么言行传出,装聋作哑,不像她的风格啊!
这一点儿子百思不得其解。她不作为,这才给了王之寀时间翻了刑部疯癫结案的定论。张差新的供词像一把大火烧到她身上,危机迫在眉睫。”张泽风分析说。
张顺给儿子解惑:“有传闻,郑氏正与皇上闹性子,从福王走后,一直没见过皇上。估计她没想到外面已经因为她闹得沸沸扬扬!”
李甜从资料中知道,梃击案最后郑贵妃是去出面求太子下谕令给群臣,说他们关系很好,让大臣们别离间他们。
她好奇问:“爹,刑部抓了姓魏的狱卒,郑贵妃也没出面辩解吗?难道她甘愿赴死?”
张顺摇头说:“那个女人当然不会那么蠢,她都想利用你爹去砍东林党人,她肯定会让皇上出面压下此事。”
张泽风补充说:“今天,皇上发大火,一定是郑贵妃给他说了什么才会这样。儿子还得到消息说,郑国泰正四处寻找美女。”
李甜想到太子好色,郑贵妃是想使美人计吧。历史上她在“红丸案”中就干过送美人的事。
最后张泽风又提到张问达家派人来委婉说,让他们家尽快去媒人,定下张泽云和王燕的亲事。两家正式结为同盟!
还隐悔提到王之寀目无上官,对张尚书很是无理。
张顺笑,左右一摸两小撇胡子说:“这是要让我替他收拾王之寀呢。
老滑头,他是姓王的上官的上官,捏王之寀还不是小菜一碟。绕远来我这儿,是怕别人说他心胸狭窄,惩治得罪他的下官,我给他办了,他那是仇也报了,清名也有了。”
“那爹别搭理他,凭什么啊?”张泽云不高兴,那老小子凭什么使唤爹啊,以为他外甥女是天仙下凡间呢?啊呸!小生不娶她。
张泽风又敲弟弟的头,笑着说:“郑贵妃想让爹收抬东林人,王之寀就是。我们家本来就要收拾东林的人,正好卖这个人情给张问达。不是一举三得吗?”
李甜和张泽云一想,也是啊!他们乖乖不出声,听老爹和大哥再论朝堂风云。
朝中最大的人事变化是内阁首辅方从哲,一直是独相,与万历帝配合得也算默契。可因为梃击案件出来,皇帝为了让天下人知道,他还是关心太子,会重用太子的人。
于是调了原是太子东宫直讲师的吴道南入阁任次辅。这是皇帝向太子隐隐示好的行为。
吴道南知识渊博,标准的知识份子。十次上书让太子快点来跟他学习,任过少詹士,时任礼部尚书。
很喜欢做人老师。不贪权,不贪财,喜欢骂人。朝鲜来大明请求买点火药,他骂得皇上不敢卖。
其实朝鲜是为了对抗倭寇和蒙古鞑子,某一方面来说,卖给朝鲜火药,大明的边防也安稳得多。
吐蕃番进贡美玉,他又骂“以贵玩物散忘”,不准皇帝收藏美玉。
老实说,皇帝是不太喜欢这人的,可这回为了缓和与太子的关系,还是调了吴道南入阁任次辅。
李甜从资料上知道,这个吴道南真是桃李满天下。他本身政治手腕不怎么样,但是他任过浙江的主考官,任过顺天府的乡试主考,又任过武进士的主考。
在大明这个讲究同年啊,同乡啊,座师即恩师的时代。谁敢对录取他的主考官不敬啊,所以吴道南在官员中的面子很大,没什么人敢随便得罪他。
李甜从这里分析出,皇帝想保住郑贵妃,才故意这么做的。
万历帝心里一定在咆哮:你们不是说朕对太子不好吗?朕给他次辅吴道南组建东宫的势力,够好了吧!别在咬朕的爱妃了!
李甜回到自己的院子,贴身丫头来报,玉米已经安全送到朱由校手中了。
白天她没去成庄子上,她本想掰玉米回来,除了给老爹哥哥吃,也想送进宫给朱由校吃。
她才不是关心他,只是不想看到他长一口龅牙罢了!李甜对自己如此说道。
因为后世有一些有趣的资科称,多吃玉米和多啃大骨头,能使牙齿长得很整齐。作用是多使用筷子吃饭的很多倍。
有个有趣的调查,爱使用筷子的小朋友,牙齿长得很整齐,而不爱用筷子的小朋友通常牙齿不整齐。
棒子国那些人大都牙整齐得叫人嫉妒,而倭寇们不太使用筷子,曾有一段时间选飞行员都找不到人。因为牙不齐的人不能开飞机!
她不断给自己找了无数理由,说明她没关心朱由校。
皇宫内的朱由校正满心幸福也品尝着玉米。他非常有孝心给皇爷爷也送了几根过去,收到郑贵妃宫人的一顿嘲讽。
据说,皇爷爷很给面子,亲口尝几口就喜欢上了。连问这么美味的食物从哪里来的?
31章 示弱,女人的杀招
小内侍进宫给朱由校绘声绘色说了去李甜家拿玉米种植书的过程,然后巴巴望着自家主子。
主子,人家姑娘这么说了,我们该怎么办?
主子,您到底做了什么事惹了人家啊?小的还想见到那个美丽的丫鬟姐姐,您快想想办法嘛!
大概小内侍的目光复杂又热烈,朱由校忍不住的问:“怎么你这奴才比我还急?”
小内侍忙说:“奴急主子之急,是应该的。”
朱由校摇头说:“大概时间没选对,今天黄历不好。”
另一边,郑贵妃在翊坤宫里也在说:“今天黄历不好!”
话刚说完,有宫人来报,皇上来了。
皇上走得急,推开旁边的宫人,气冲冲进来骂:“你们郑家人都是猪吗?你弟弟出银子让宠保刘成买凶的事,在今天又传得不堪入耳。做事不带脑子的吗?
没他们办的这烂事,你要没做过,谁敢硬栽赃陷害给你啊?
你看看他们办的都是什么事?没做过,乖乖呆着,朕自然会保住你们郑家。没做过,你个郑国泰上的什么自辩折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没做过,庞保和刘成你倒是看管好呀!为什么让他俩去买凶,被人抓住铁证,现在叫朕怎么帮你啊?你说说,你说说……”
郑贵妃心说,我们乖乖呆着,你还不是让我的福王去了洛阳,母子分离。
我们乖乖呆着,你还不是让那些个小官喷子骂得郑家没一点好名声。
郑家人也是怕啊,弟弟虽然不聪明,但他一心为我这个姐姐着想,一心为外甥洵儿谋划。
16/107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