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清幽的妈妈就喜欢去这些地方,妈妈后来的时日,她带她走了很多地方,普陀山她去过三次了。
站在船头朝远处山影望去,秀美朦胧,水天一色,清澈广阔。
“从这里到普陀山,脚程快,来回也得两三天,都入冬了,以后再去吧!”他们出门的时候,汝宁府那边都已经下雪了。
“好。”容华轻笑,看着她沉静的小脸,“看的什么书?竟然都入迷了。”
窦清幽笑了下,“又淘到一本《奇闻杂谈》,正在看。”
“那两本已经看完了吗?”容华疑问。
窦清幽点头,她看书不慢,虽然两本,但古体书本,一本书并没有多少内容。
容华眸光微转,“新书怎么样?也给我看看吧!”
窦清幽想了下,“我还有很多没看完,借你翻一下。”
“想了下才借我,也只翻一下。小四什么时候学吝啬了?”容华笑问。
窦清幽看他,“我还有很多没看完!”
书拿给容华,他看那厚厚的一本,全是奇闻怪事和偏门一类,大致翻了下,几乎囊汇百科,还有对外族各种记录,“这书哪里来的?”如果有这样的书,定是谁家的藏书。
“家里人出门经常会到书局或者笔墨铺子淘一些旧书,碰上了好的就买下。这本就是宁远县一个书局淘的。有人卖了很多书,家里人就买回来不少。”窦清幽解释。
“那这本书还真是买着了。”容华又翻了翻,就跟她借书,“看完也借我看看吧!”
她都收了他两本书,自然点头应声。
一路顺行,到了建宁府。
这个时候的南方,天虽然还暖和,却到了多雨季节,下起雨,那种凉气能钻进骨子里。
果子倒是也渐渐的没有了,不过酿酒坊里却没有歇息,这个时候正在酿制菠萝酒。建宁府这边不叫菠萝,叫凤梨。
窦清幽看了之前酿的那些杨桃酒,芒果酒和香蕉酒,葡萄酒。
“这些酒在本地也有卖,只就葡萄酒卖的最好,再是荔枝酒和龙眼酒,枇杷酒,其他的倒是不怎么好卖。”管事拿上账本回禀。
这些容华早已经知道,看向窦清幽,她怕是也早就料到,所以买下三千多亩坡地要全部种上葡萄。
窦清幽看果然是,现在还不明显,等过个几年,其他的大众口味会延续,但别的果酒怕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变成一小部分。看了下今年的销售量,“让他们也多种葡萄,南方气候原因,可以种出和北方葡萄又口味差异的葡萄出来,酿出来的酒在口味上也会有不同。”
“听从窦四少爷的吩咐,那些果子种子我们都留着呢!会再返还给那些果农让他们育苗种植的。”管事忙道。
窦清幽点头。
冬日里酿酒坊也不忙,梁三智也不急着赶去韶州府,看窦清幽和窦三郎要在建宁府村里去看,也就跟着俩人到处去看看,也在这边跟着学学。
梁三智虽然也念了几年书,但多少年过去,也都差不多都吃光了。一路上窦三郎都教了他不少,包括算账的,梁三智觉的他也该学点,跟着多学些,眼界开阔些,以后才好多管事,管得住事。容华手下的一个管事,都厉害的不行。他们现在只能自己提升上来。
容华查了账,也跟着他们一块,到乡下那些村里去看种植情况。
这边的村人却还不大相信他们,只有少数人增加种植。怕投入了成本,到时候他们收个一年两年的不要了,那些果树既然养起来,都能得用几十年,以后结的果子卖不掉了,没人买了,只有贱卖,或者长烂在树上。
看了一圈下来,窦清幽就建议容华买地,然后雇佣村人种植果树打理果园,“先起个头,他们就会跟着多种了!果树也不比庄稼,只要种上,每年打理一下就行了。”
可老百姓最珍贵的就是田地,田地就是他们的命。至于种果园,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
容华点头,“那我们就顺便看看哪块地合适,现在买了,收拾出来,就可以种上了。”
窦清幽应声,几个人走访了不少村子。
每到一个村子,窦清幽都操着一口不太熟稔的闽南话跟村人了解情况。
几个人也格外打眼,每到一个村子,都受到瞩目。
窦清幽正跟一个村民打听不远的山坡是谁家的,就见不少村人凑过来看。回头看看,就见容华站在路边,丰神俊美,翩翩如玉,气质如华。
“你们几个都听不懂,全靠我去打听,还出来招眼!”
容华看着她扬起嘴角,“难得看小四也有抱怨的时候,是怪我吗?”
“容公子好相貌,自然会引人瞩目。”梁三智看看也笑道。
“打听的如何了?”容华问,看着她,星辰般的眸子流转着笑意。
窦清幽嘴角抽了下,指着不远处的山坡,“那一片地是无主了,是他们村子的,可以买下来,收拾了种果树!”
容华回头让长青记着。
窦清幽到山坡上看了下。
村里的里正听有人要买他们村的山地,急忙忙赶过来,热情的不行,非要留他们吃饭。
“他说的啥?”梁三智虽然跟着也学了几句,但说的很是有些四不像,更是听不懂一大串说的是啥意思。
窦清幽解释,“他们村子的路不好,每次出城去都要借别村的路,他们和那边村子里有仇怨,还出人命。要是卖了山地,他们就能拿钱修路了。”这个里正能知道修路,也是个不错的里正了。
梁三智点点头,明白了,“这个村子,来的路上是很不好走。”
那已经是里正带着村里的人修整过好几次的了。
里正和村人实在热情,几个人就留下来吃了顿家常饭。
窦清幽看了下,靠山坡再往上面,那些山上长了很多橡树,地上落了很多橡子果。
“这些橡子果,落的满地都是了,你们这里都不管的?”回头问跟着来的里正。
“这一带的山上长了不少橡树,这些橡子果都是那些松鼠类的动物吃,人倒是不能吃,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就靠着打猎这些松鼠,补贴点家用。”里正解释。
窦清幽听的皱眉,“那你们以后不用再打松鼠了,有多少都会被你们打光的。我教给你们一个,直接吃这些橡子果。”让李走运和长青收了一堆橡子果,然后拿回里正家里。
告诉他们怎么做,再打成橡子粉,可以做成橡子豆腐和橡子凉粉。橡子果狠煮上一煮,也就不会有那么涩的味儿,可以喂猪。
“你们可以多养猪,就拿这个橡子果来喂猪,也不用为了猪草发愁了。养出来的猪,你们自己杀了可以做成腊肉。”窦清幽教给他们。
里正几个人一听,还能把那些废弃的东西变成有用的换成银钱,都欣喜不已,连连对她感谢,又追问腊肉是咋做的。
窦清幽就把风干腊肉和熏腊肉的法子教给他们,至于调味料,就用他们本地生产的各种调味料,也做出他们自己的独特风味来。做出的腊肉肯定会有人买,尤其是北方各地,他们这边也有不少吃腊肉,只不过是不一样的腊肉。
容华和窦三郎,梁三智几个听的一头雾水,只见里正那些村人感恩戴德的给窦清幽道谢。
“我吃了你们的饭,就教你们一下,你们去准备猪肉和调味料。”窦清幽笑着道。
里正立马让他儿子快去准备。
村里正好有人家买了办事儿的肉,不急着用,就被拿了过来。
窦清幽洗了手,当场教给他们。
里正叫了村里的人都来看,都来学。
虽然听不懂,但看这个里正招了村里的人都来观看学习,窦三郎笑了笑,“这个里正倒是个很不错的里正!”
梁三智也点头,这么个挣钱的路子教给他们,要是换了私心的,只怕关起门来,就怕别的人也学去了。
窦清幽把几条猪肉都处理好,装进坛子里,告诉他们腌制四五天拿出来挂起来风干或者晒干。
走的时候,村人还都聚在村头议论着,有人说要去山上捡橡子果。
长青没听懂也看懂了,“窦四少爷真是仁心宽厚,教那些村人谋生的方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靠着那么大片山,既然可以吃,就不用再去吃松鼠了。”窦清幽笑笑。
“你是舍不得他们猎杀松鼠吧?”容华看着她。
窦清幽抬眼看他,“松鼠也没肉,皮毛也小,既然有别的办法可以发家致富,那就舍小取大了!”
容华笑笑不语。
他们在建宁府待了几天,窦清幽又去那个橡树村,腊肉可以拿出来晾干了,他们很多人家都学会了磨橡子粉,这次他们一去,就吃到了橡子豆腐,和橡子凉粉。
其他山上也有不少,窦清幽告诉里正,让他们自己会了,也教一教别的村民,做的腊味多了,可以卖到全大楚各地去。
里正感激的应承,窦清幽走的时候,村人给送了一堆各种各样的吃的用的,自家织的布。
窦清幽象征性的收了一点,在马车上堆了一大筐。
窦三郎和梁三智几个看着都笑。
“这个米团子好吃!这个野鸡蛋卤的也好吃!”窦清幽吃到了撑。
回去庄妈妈给她配了消食茶,“我的少爷!你之前水土不服,现在又吃那些杂乱的东西,回头又吃坏肚子!尤其是糯米食,不好克化!”
“水服不服是上次的事了,这次我们带的有土还有水,一路都没事。”窦清幽就是吃的稍微有点多。
这一趟基本不用酿酒,事情也少了很多,差不多和游玩一样。
窦三郎把一路见闻,窦清幽教村人做橡子粉养猪做腊肉的事也都记录在手札上。
到了赣州府,上次没有去成,这次窦清幽跟着酿酒工特意去客家吃了一遍特产小吃,又买上不少沙地板鸭带着。
赶去韶州府的路上,梁三智笑道,“咋像是游山玩水一样了!”
“不能像周公瑾一样,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也要学一学人家,谈笑间,谈成几单生意!”窦清幽摇着头笑道。
梁三智哈哈笑,“六郎说了,你不让他念书的时候摇头晃脑!说是摇头晃脑学不好!”
窦三郎笑看着,低道一声,“促狭鬼!”
到了韶州府,几个人就笑不出来了。
酒庄里的酿酒工学了酿酒技术就跑出去不干了,跟韶州府的酒商合伙,也开始酿制果酒。纵然有知府大人这个靠山,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那酒商在垄断他们的货源,暗中打压。
尤其是得知梁家酿酒坊酿造的是贡酒,梁家是果酒皇商,更是挖走了好几个酿酒工,还收买他们带来的人。幸亏带来的都是村里梁家同族的人,知道贡酒出事,严重的要诛九族,他们都在九族之列,把这事告诉了梁大智。
“对方什么来头?”窦清幽忙问。
“是韶州总兵的妹夫,钱姜晟。总兵有个妹妹丧夫之后改嫁给了这个钱姜晟,他就借着总兵府的势,在韶州府建起了大酒庄,对我们打压起来。知府大人也越不过总兵府那边,我和容家酒庄的管事已经去找钱姜晟谈过合作,如果能合作,我们退让一步,他那意思,是想通吃!”梁大智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现在是有些无从下手了。
159/463 首页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