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又pk鸟~感觉俺在死了又死的垂死边缘~/(tot)/~
第四十二章:嘴仗
窦清幽始终觉得有不止一道视线一直跟随在她身上,放下收回的碗,抬头去寻。
看她那么警惕,杜启轩又看一眼,转身离开。就算面摊生意好,她也最多能把欠的债还上,想要三年比过他?根本不可能!
窦清幽根本没准备拿面摊跟他比,她的强项根本不是摆摊卖面条。
收了摊回家,因为锅炉桌凳都在陈天宝家放着,牛车只拉了几个木桶和面盆一些零碎的,梁氏和窦清幽,窦小郎都坐上牛车。
窦三郎跟着车走路,问窦清幽学酿酒学了啥。
看梁氏和窦小郎也等着听,窦清幽就讲梁贵教的蒸酒曲,霉变的过程,“再过几天,那些酒曲成形,就可以酿制了。我跟姥爷还酿了点果酒,不知道能不能成。”
“啥样的果酒?你姥爷会酿果酒?”梁氏都不清楚这个。
“会啊!果酒和酿洺流子酒差不多的。只是果酒喝的人不多,多是大户人家夫人太太们喝的,以前也没有门路,还是洺流子酒容易卖些。”窦清幽解释。
窦三郎点头,“洺流子酒不是很烈,价钱也便宜,在镇上倒是很多人买这个酒。”
“那你们酿了果酒,要卖哪去?”梁氏担心。
“我准备找秦老板试试,等酒酿好,先给他送一些。他喝了好,自然会买的。秦家不是在府城开的还有酒楼吗!?”窦清幽是准备抱上秦雪钧这条大腿了,否则雷家和杜家存心压制算计,她会艰难很多。
窦三郎也觉的那秦老板挺好说话,但商人都重利,也不能光看表面。不过他们刚开始,多让些利,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好了。
梁氏听着觉的可以拉拉关系,讨好一下那个秦老板,府城那可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就算杜家和雷家再有权势,也不过是镇上的地头蛇,就不敢咋着她们了!
回到家,窦清幽在村里就到处找桑树。
窦小郎俩眼骨碌碌转,“四姐!你要找葚子树吗?我知道哪有!两大棵呢!”
窦清幽看他机灵的样子,拍了下他,“我回去拿竹筐!咱去摘!”
窦三郎一看,也扔下书跟她们一块。
同样沐休在家的窦大郎却在屋里看书练字。
窦占奎直接就开骂了,“不长眼的小畜生!闹着去念书,花光家里几两银子,耽误大郎念书,还不跑出去玩!就这德行,别说科考,狗屁也考不中!就会给大郎拖后腿!”
“哪个地方拖大郎的后退了?是没钱买书看他的书了,还是占用他的笔墨纸砚了!?还是拉着他问学问,拉着他出去玩,耽误了!?”梁氏听他说这话就恼恨。家里欠着巨债,就应该让窦大郎辍学回家还债才对!还有脸拦着她儿子不让去念书!
“还债都没还完,白费几两银子去念书,银子都造败光了,不是耽误大郎!?”窦占奎把持惯了,根本见不得家里银钱和好吃好穿的都给了窦三郎这三个不亲的孙子。
“少他念书的银子了吗?跟人家送东西花的钱你咋不说?让他拿去念书的,却跑去跟人私相授受!”梁氏气的直接掀窦大郎老底。
这事窦大郎没有承认,只说唐家村一个女娃儿搭讪他说话,唐志嘉几个就打了他,设计他碰坏了墨玉镇纸。
“你个养娘,大郎给你招来亲儿子,你个贱妇就苛待大郎!污蔑大郎!”窦占奎怒瞪着眼,恨不得上来打她。
梁氏才不怕,“那也怨二娘打坏人家玉佩才欠下那么多债!这是她个小贱人躲也躲不掉的!还债都是大问题,我没让他辍学已经是恩赐了!没把他送走就恩赐了!”
屋里的窦大郎脸色黑一阵青一阵。
窦二娘红着眼低下头,咬着牙,满眼阴恨。
窦占奎气的跳脚,叫喊着窦传家,“这个贱妇这种德性根本就不配做我们窦家的媳妇儿!传家你是咋调教的!?还不给我狠狠打她的嘴!大郎二娘过来帮你们招来了子女运,给你们带来了儿子闺女,你们不知感恩,还磋磨他们!给我打!我们老窦家的好名声都让这个贱妇败坏光了!”
他不动手,喊窦传家上去打梁氏。
这是刁氏和窦占奎惯用的伎俩,梁氏嘴欠,挨了骂挨挨了打就更看窦大郎和窦二娘就是眼中订肉中刺。窦传家两边夹击,被逼急了朝窦三郎他们喝打,朝梁氏动拳头。
但是现在梁氏怀着身孕,别说窦传家不舍得,她本来就胎气不稳,他也不敢再打,“爹!秀芬不是那个意思!大郎念书,家里一直供着他的!三郎……就让他念吧!”
“他念书是花家里的银子!是我们供他的!你们有啥说的!我三郎念书,可是四娘想办法挣钱供他的!又没让你们出钱!”梁氏现在占着理,能挣钱之后,管了家,腰杆子就更硬了。
窦大郎看再吵下去,真要说到让他辍学,说他跟人私相授受的事,出来朝几人拱手,“爷爷!娘!你们不要再为了三郎念书的事争吵了,他很用功,我也愿意相信他能念好,他能念个名堂出来。如果真到那一步,我就退下来,让给三郎去赶考。”
“让啥让!那个小畜生就是见不得你学问好能考功名,非要去祸败银子!他能念个屁的名堂!”窦占奎怒道。
梁氏正要呛回去,不说话了,直接扭身回了屋。
看她不说了,窦传家让窦大郎回屋念书,把窦占奎劝回了屋,他还得下地去看看棉花。
梁氏回屋拿了鞋底,就红着眼出了门,朝村里去。
碰到了人看她的样子,问起来,梁氏只苦笑苦笑,拿着鞋底去了窦婶家说话。
今儿个赶集他们去摆摊可是顺顺当当的,那么多人吃龙须面,估计也挣不少钱,却又矛盾。这老窦家可真是,也是不知道有啥孽障,愣是生不出娃儿。这抱养了俩不亲生的,偏偏一个是刁氏娘家的一个是亲外孙女,要是都不亲生,估计也老的和小的也就不闹了。
这边梁氏刚走,那边窦翠玲和赵成志他们又过来了。他们见到了梁家卖龙须面。
第四十三章:憋闷
梁氏刚开始卖龙须面,窦翠玲还没想揽走,窦占奎把持成性,就想把面摊给闺女。但梁氏在村里闹了一场,还又怀了身孕,胎气不稳差点小产,窦翠玲没有得成。
可后来得知半个多月就卖了几两银子,窦翠玲就心渴了起来。但也知道梁氏现在仗着怀孕,二娘又酿了祸,她就算好言好语也要不来。
可她发现梁家也在卖龙须面,心里就怒愤起来。梁氏竟然教给了她娘家赚钱,却不教给她!
窦传家刚下地就被叫了回来,窦翠玲和刁氏,窦二娘正在屋里抹眼泪哭,赵成志在一旁唉声叹气。
窦占奎看他回来,眼神就怒愤的不行,“那个贱妇眼里只有她娘家,我们辛苦养大你,给你娶媳妇儿,给你招子女,你就是这么报答我们两老的!有了媳妇儿忘了娘!啥东西都顶她娘家去!不管我们俩老的,不管你妹妹!翠玲为了给你们招子女,自己闺女都被你们抱走了,你们就是这么报答的!”
窦传家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爹……”
刁氏哭着乞求窦传家,“家里出事欠了债,翠玲连陪嫁都拿回来给你们还债了!你们看不上不要,逼的翠玲回家又卖地,你们又闹着不要。翠玲里外不是人!你们好了,就不能也帮衬翠玲一把吗?她对你这个大哥,一直都掏心掏肺!受了多少委屈,你都不知道啊!”
窦翠玲抹着眼泪让刁氏别说了,“我知道我一直都不讨嫂子的喜,大哥毕竟是和嫂子过一辈子的,我这个妹妹也就没啥好在意了。我没啥怨言,也不要家里的东西,只要大哥还记着爹娘的养育之恩,给爹娘养老送终,我就无怨无悔了!”
赵成志也叹气,“大哥!都是我没有本事,没让翠玲过上好日子,也没能帮上大哥还债!”
窦传家一看就知道了是因为龙须面的事,梁三智赵氏的娘家就是赵成志他们村的,知道了梁家学了龙须面卖的事。叹口气,“我去找你嫂子商量商量教给你们。”
听他还要找梁氏商量,刁氏就哭着自己对不起闺女,没本事给闺女撑腰,暗说梁氏仗着娘家撑腰作威作福,梁氏娘家嫂子是好的,她自己作为嫂子却视窦翠玲这个牺牲自己闺女帮他们招子女的妹妹为眼中钉。窦传家这个不亲的大哥果然跟窦翠玲不亲。
窦传家只能点头应下,肯定教她做龙须面。
窦占奎又阴着脸骂窦清幽私自就教给梁家做龙须面,骂窦传家跟梁氏一样眼里都是娘家,凭啥不能先教给窦翠玲!?
窦传家看看,偏偏窦三郎和窦清幽兄妹仨都不在家,梁氏也出去了。想了想,才刚吵过架,梁氏还怀着身孕,就说出去找梁氏,“我只会和面拉面条,水咋弄的我也不知道,我叫你嫂子回来教给你们!”
“那个黑石头不就在屋里!砸碎泡泡水不就行了!还有啥教的!梁家不就这样学会的!”窦占奎不让叫,就直接趁着梁氏不在家的时候也叫窦翠玲。
刁氏只犹豫了会,那边窦传家就被逼着答应了。
窦翠玲想了想,反正都要教给她,等她学会了,再等梁氏回来闹,她正好在村里说道说道她先教娘家又仗着怀孕闹事的事。
梁氏早就得了窦清幽的话,一直在窦婶家说话,没回家。
窦翠玲见她不回来,又想这么走,又咽不下这口气,学会之后就让窦大郎去找梁氏回来。
窦大郎直接就到窦婶家来找梁氏,并一副劝慰的样子告诉了窦传家已经教给窦翠玲做龙须面的事。
梁氏冷冷的哼笑一声,率先就走回家。
窦大郎还在低声劝慰,说啥都是一家人,应该宽宏大量,亲戚之间更应该团结。教窦翠玲家和教梁家一样,让她一视同仁,也能博个美名。
梁氏没说话,回到了家。
窦翠玲上来就道歉,说都是她的错,家里一说教给她也做龙须面,她就学了。并且之前窦传家就保证过也教给她,她以为嫂子也知道,却原来嫂子不知道。说着红了眼圈,眼泪往下掉。
梁氏虽然心里气的冒火,还是强压了下来,“你这是干啥?教就教了呗!都是亲戚,多个手艺也多个进项!公爹婆婆一直说你家穷,日子艰难,学了龙须面正好挣些钱补贴家里!你这哭哭啼啼,倒好像我不让教给你,我成了恶人一样!?不会是故意给我使坏的吧!?”
窦翠玲脸色顿时就僵硬了,忙说不是,“嫂子误会了!我之前还以为……”
“你以为我不让教给你们?原来我在你心里就这么小的心眼?”梁氏反问。
“不是的。我是怕嫂子生气,你和大哥再闹个矛盾……”窦翠玲委屈道。
“你想多了!你是妹妹,公婆让教给你,也是为了我们着想!婆婆就容易想多,你以后可不能想太多了!你大哥有时候都不知道我咋想的呢!”梁氏说着把纳好的鞋底放回屋里,“既然你们学会了,就回家去做了卖吧!”
刁氏和窦翠玲都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好说话,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所有气都自己憋到了肚子里出不得。
窦翠玲一时嘴快就跟她说,“镇上逢集的人多,到时候我们在另一个街头摆个小摊,保证不抢嫂子家的生意。”
梁氏暗自咬牙,“天底下的银子是挣不完的,你们卖去吧!”
窦翠玲想着,梁氏可能在她走后再闹,可她又不能住下不走,就只好憋闷的和赵成志走了。
没多会,窦三郎背着一竹筐的葚子领着窦清幽和窦小郎回来。
一看梁氏和窦传家的脸色,窦清幽就知道窦翠玲来过了,没有多问,喊了梁氏看他们摘的葚子,“很鲜甜,要不要吃两个?不能吃多。”
26/463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