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之重走人生路——雒璃

时间:2018-03-11 15:41:06  作者:雒璃
 
 
 
 
哪怕黛玉如今才十二三岁。
 
 
 
 
不过只瞧着连薛蟠十九岁的人都对自己的婚事没什么想法,更别指着才十二岁的黛玉对此有什么高见了。
 
 
 
 
薛家的日子平顺的仿佛一汪池水,哪怕有些风吹草动也和内宅里头没什么关系。
 
 
 
 
即使薛蟠在外头商场上遇到再多的事情,至少无论何时在薛家的宅子里总是一片祥和安宁的——总归母亲是一心一意关爱着他们的。
 
 
 
 
黛玉从来都在母亲的关怀下长大,只有比薛蟠还信任薛姨妈的份,她对自己的婚事尚且天真得很,只瞧着薛姨妈满意便再没别的意见了。
 
 
 
 
————分割线————
 
 
   
一门婚事从来都是两家的事情,别管这门第上看起来有多么天差地别甚至仿佛八竿子打不着似的,只要两家都有这意向也便成了,凭天皇老子也管不得两家结不结亲事的事情。
当然了,薛家这点事还牵扯不到天皇老子的地步,县主娘娘既然敢开口保这个媒,自然能确定里面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虽然如薛家领的暗地的差使,理论上最好是不要和太多的势力有纠葛才最好,但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真的孓然一身无牵无挂,当初薛蟠父亲娶了王家女儿也没见圣上收回他的密令,如今又何必忌讳一家完全没势力的郡王家。
 
顶多也就是在汇报差使的时候准便提一句薛家在县主保媒之下准备和郡王家的孙子结亲的事情就够了。
 
真正心气不顺的却是王夫人。
 
王夫人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人,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
 
当初薛姨妈只去信和王子腾夫人说了黛玉婚事的打算,然后在王子腾夫人调查之后就决定了郡王家的婚事是很合适的选择。
 
这婚事在王子腾夫人看起来并不值当什么,偏惹了王夫人抱怨了一回。
 
对于出嫁女来说,若是遇到需要麻烦娘家的事情,多数时候指望的还是娘家兄弟而不是已经出嫁了的姐妹,所以只是当黛玉的婚事正式下定的时候,王夫人才终于被知会了一回。
 
因为这婚事从头到尾求得不过是一个体面,所以王子腾夫人索性给妹子做足了面子,在保媒的县主娘娘并不方面出面的情况下,却是她出面做的女方的媒人,以她的身份真的是给这门婚事撑足了面子。
 
郡王家的嫡孙求娶王子腾的外甥女……不管实际上如何,至少听起来对哪一方都是体面事。
 
然而就是这份面上的体面,却让王夫人心气不平了。
 
她觉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婚事,嫂子不惦记着给她的元春寻个宗室里头的王爷家的孩子,反而让元春嫁了个贫寒出身的小官儿,还进门就给人当后娘……
 
真心需要求一求王子腾夫人在听了王夫人这话时候的心理阴影面积了。
 
因为本身就不够在意也并不太重视这婚事的缘故,王子腾夫人并没详细的和贾家说清楚这婚事里头的具体细节,顶多只说了黛玉配给了某郡王的嫡孙,并没细说这和薛家结亲的是三房的完全不会有任何爵位继承机会的嫡次子。
 
王家虽然王子腾是格外有出息的,但是祖上却早就没了可传承的爵位。在她看来,这没机会继承爵位的闲散宗室子弟比起个普通百夫长都尚且不足呢。甚至就算是有爵位的,除非真是日后的郡王爷,否则如普通的宗室将军爵位也是没什么意思的。
 
别说元春的夫婿好歹是个有品级的官员,别说未来前程如何的话,就是如今比贾政也不差什么了,即便只一个普通举人都比普通宗室强一些——这门婚事就是配黛玉也不算她高攀什么,顶多是各有所求罢了。
 
至于进门就当继室后娘的事情……黛玉如今才十二岁,而元春出嫁的时候都二十多岁了,她夫婿更是已经三十多了——要真哪家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成婚的,估计王夫人又好怀疑人是不是有隐疾了。
 
——王仁当初还是连带着守孝和王子腾仕途变动之类的事情凑到了一起,王子腾夫人一时才没想起来这事,才略耽搁了几年,可王夫人当时不是连王仁都瞧不上吗。
 
王子腾的嗣子难道比不上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王爷的不起眼的小孙子,还是王夫人以为老王爷会越过其他的儿子孙子曾孙而让三房的嫡次子继承爵位?
 
说实话,王夫人的价值观有的时候真的挺值得人担忧的。
 
王子腾夫人懒得理会小姑子的抱怨,不过王夫人好不容易回一次娘家也不是为了抱怨已经出嫁了好几年的元春的婚事的,她也不过是打算先声夺人的抱怨一两句,好让娘家嫂子应下来给她家宝玉寻一门四角俱全的婚事的。
 
绛珠仙子刚配了婚事,蘅芜君的前程也有了眉目,这神瑛侍者的官配这一辈子都早早被拆散了去,甚至绛珠仙子至今都没见过这位自己要还泪的前世冤家。
 
当初贾珠的婚事是贾政出面订下来的,并没经过王家的手。等元春的婚事上,王子腾夫人才真的见识到自己这位小姑子的眼光究竟如何,那会儿王子腾夫人还当小姑子是本来对元春期望值太高才吹毛求疵,这会儿再听了王夫人对贾宝玉的婚事的要求,只觉得自己绝不能揽上这麻烦。
 
——出身高样貌好嫁妆丰富还得能旺夫。
 
这样也就罢了,谁家不是觉得自己孩子千好万好,关键是王子腾夫人知道王夫人是个真的心气高的,她又和贾宝玉不陌生呢,知道他贾宝玉是个如今拿不出任何长处的,真要是去巧言说一个四角俱全的婚事给王夫人,只怕却是得给王子腾结仇的。
 
又不是和丈夫有仇,王子腾夫人当然不愿意。
 
然后就只能真的不欢而散了。
 
 
 
 
 
 
 
 
第100章 黛玉宝钗(六十)
第一百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换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
 
 
 
想也知道,以王夫人的眼光,想要给宝玉寻一门自己理想的婚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夫人的长子所出的孙儿早就和她离了心,她下半辈子的日子竟是除了宝玉别无依靠。不过只以神瑛侍者天生的性子看来,估计王夫人的未来其实是没什么指望的,估计只剩下苦恼了。
 
 
 
至于别的人,薛家的日子其实说不上多么有权有势大富大贵,只不过薛姨妈很是懂得知足常乐四个字的真谛,并不多求太多的东西,只依靠着亲戚家的权势求个不被人欺也就够了,也不存在什么求而不得。
 
 
 
一个家族是否能够兴旺,取决于的还是家里的男丁是否有出息上进。薛家虽然也有过艰难的日子,随着薛蟠的上进成长,也渐渐的复苏过来,还隐隐有更上一层楼的架势。黛玉的婚事上对薛家来说算不上多么高攀,但却是个恰到好处的庇佑。至于薛蟠——迎春性情软绵温驯,在薛姨妈还年壮力强的时候,却不易和婆母丈夫起大冲突,总能让薛家家和万事兴的,再加上她好歹出身官宦人家,虽然不及元探两个出彩拔尖,至少在规矩教养上潜移默化的也没什么不足,教养儿女上再有薛姨妈和薛蟠查缺补漏,想来也绰绰有余了。
 
 
 
而贾家这边,大房纵然再不肖,好歹有个还能世袭两代的爵位,虽然以贾赦贾琏的本事绝不可能做出什么给荣国府添光增彩的事情,总还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至于二房,该出头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差了,贾兰在贾家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给李纨挣出个凤冠霞帔出来,如今也差不多——二房毕竟还有贾政在,他是个素来看重读书人的,纵然王夫人对这个长孙心里不喜,总也不可能越过贾政不让贾兰去考试。至于宝玉什么的,他的性子本就是天生天养的,或许遭逢大变之下还能奋进一下,但若是一切平顺的走下去,他可还是那个只要姐姐妹妹就好的神瑛侍者。
 
 
 
别说什么元春会帮衬着弟弟,如今她身在宫外,对娘家的了解自然不可能只局限于王夫人的认知,宝玉虽然是她嫡亲的弟弟,贾兰可也是她嫡嫡亲的侄儿呢,哪个都不是外人。在贾兰奋发图强前程似锦而宝玉完全没什么进取心只知吃喝玩乐的情况下,她会有什么选择不言而喻。
 
 
 
至于林家这边,林家的家主毕竟还是林如海,而且短期内还不至于到非得依赖小辈不可的地步。宝钗的学习能力不弱,如今已经渐渐锻炼出来了,只要有个不差的女婿再生个儿子出来,林家也未必有什么问题。
 
 
 
关于林家的女婿问题……郑崇虽然当初仍旧有些犹豫,不过他也不过未及弱冠的年轻人,在心有杂念的情况下,落榜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他倒也有魄力,亲自去看完榜之后就死了心,竟自回了李家找舅父舅母。
 
 
 
对于不少人来说,读书都是一辈子的事情,举国上下不知多少读书人呢,每三年也不过能出两三百的进士。举人虽然总是比进士多一些,但能考上的也算得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考中便算是年少有为了,如郑崇这般岁数的年轻人,一两回的失利委实算不上什么。
 
 
 
李三郎还指望着外甥考上个举人进士的,正好还能借着这机会脱离郑家的影响。
 
 
 
“朝廷重孝道,从来都说无不是的父母,郑家虽失礼失德在先,这血脉上的牵绊总是我一辈子都脱不了的。有些对我父亲的指责,外公舅舅都能替母亲说公道话,但我总是父亲的儿子,一辈子都得孝他顺他。舅舅满心为我好,可我纵然考上进士授了官,也毕竟得受制于人。”郑崇对这件事也总有自己的看法,“舅舅也说了,三四十岁考中举人进士都算是年轻人,那我这二十来年难不成就只指着舅舅过日子不成,远的不说,只郑家祖父母要是一味说不看见孙子闭不上眼呢,他们年事已高,可未必能再无病无灾的过二十年了,总不能让家里一直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吧。”
 
 
 
哪怕李家其实觉得郑崇回家也未必不是什么坏事,但既然郑崇执意如此,李家一时之间也到底是顺了他的意思。
 
 
 
李家对郑崇的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比如这回的事情,就委实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了。
 
 
 
但郑崇自己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依本朝规矩来说,入赘和出嫁女等同,出嫁女归家再嫁只由自己和父母无关,赘婿归宗之后自立门户,再与原本祖宗出身无关。师父师娘只这一个孩子,从来疼爱师妹,原本就未必打算让师妹一辈子女户过日子,也不过惦记着给家里传承罢了。算来了不得十年八载的,也就总得让师妹归宗,并不至于如何耽搁了我的前程。”郑崇当然知道其他的关于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说法可是绝对说服不了自家舅舅,这会儿自然只拿着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来支应。
 
 
 
在做预估谋算的时候,人们总会本能的向最好的结果去想。
 
 
 
尤其是在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情况下。
 
 
 
比如林如海甚至还会担忧万一宝钗也子嗣艰难可如何是好呢,郑崇便能在李家舅舅面前说什么不过几年的话。
 
 
 
“且当初我最艰难的时候,就是老师庇佑着我,说句让舅舅伤心的话,纵然真为了这事全然失了前程我也是甘愿的,左不过一啄一饮自有天定,我总是不会后悔的,只到底对不起舅舅这些年为我操心。”郑崇是真心愧疚的,毕竟如果说自己这样一意孤行到底对不起谁的话,那也只是外祖和舅舅家了。
 
 
 
郑家的事情虽然曾经闹得李家焦头烂额,但毕竟不可能传到京里人尽皆知。撇开自己的孝道的说法,在外人眼里头自己只是个入京投奔舅舅的外甥,然后自己的婚事如何,总归得连累舅舅被人嚼舌的。
 
 
 
李家待郑崇这个外甥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了,如今却还得落得个被人嚼舌的下场……这也是郑崇唯一犹豫的地方。
 
 
 
也正是如此,饶是郑崇心里头态度已经极为坚定了,到底还是没直接如当初那样莽撞的直接往林家跑,总算是记得和李家通通气了。
 
 
 
自己这个外甥到底是个多么有自己主意的人,李三郎绝不会不知道,只瞧着他当初能偷拿了小张氏的信件跑到林家一住就是好几年的事情就可见一斑。当初李家老爷子老太太两个出面也没能将他劝回来,如今若是他也如当初那般打定主意了,想也知道那是绝对不好劝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