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武帝如此讲道。
魏王在宏武帝的宽慰之下,才是颤颤惊惊的起身。
那几页的信纸,被宏武帝挥挥了手,说道:“至于这些东西,朕就不用了。达胞权且留着吧。”
“不妨带回去,好好的再品一品,其中的利害关系。”宏武帝似笑非笑的说道。
魏王恭敬应诺。
这一日,宫宴结束后。
魏王回府,就是病了。
是真病了,不是装病。
宏武帝知道后,唤他身边的太监大总管田德亲自领了御医,去魏王府给魏王治病。当然,那开的方子嘛,是宏武帝专门吩咐的。
宏武十七年的腊月。
这一年的冬季最后冷时光里,魏王去逝了。
据说,死之前,上了折子,求宏武帝准他的子嗣们,全数守孝,一一罢官回家。
宏武帝一直待兄弟甚好,于是,大笔一挥,批了这份遗逝。
魏王的后事,极境的哀荣。
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徐氏一族注定的落寞。
魏王不在了,魏王的子嗣,一一是免了官职。所以,魏王府可谓是朝廷之内,元气大伤。一时间,整个魏王府,都是龟缩起了全部的势力来。
朱高熙身为魏王的外孙。
他自然是领了妻子福娘,前去给外祖父致礼。
在魏王府……
不,应该是魏国公府内。
因为魏王的过逝,徐惠桢是降一等袭爵,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魏国公的爵位。
“大舅舅,您节哀。”
对于魏国公徐惠桢,朱高熙感情甚好。所以,他宽慰了他的舅舅时,那是真情实意。
这厢里,朱高熙在与舅舅与表兄弟们谈话。
那厢里,福娘在与舅母们谈话。
都是亲戚,相互又是见上了些回的。所以,谈话时,自在是自在了,就是气氛有些压抑。
对于燕王府一系而言,魏王的离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也许魏王在时,没有明面上支持了燕王,但是,不表态,有时候就是一种表态。如今,徐氏一族的惨淡,如何不让心有戚戚焉。
晚间。
京城燕王府内。
朱高熙是有些愁容。
福娘关切的安慰了话。只是,福娘亦是知道的,夫君的难受,也只能让时光慢慢来消磨。谁让夫君打小在京城长大,与外祖家的关系过于亲近。
人的感情,就是相处而来。
血脉之间,血浓于水。
魏王之于朱高熙,那是仁慈的长辈,是让亲近的外祖父。感情自然是深厚的。
“燕地加急来信,母妃会赶回京城奔丧。”
福娘对夫君讲了此事。
这信是福娘在府内先接到的。所以,她自然是告诉了夫君。
“母妃回京城?”朱高熙念了一句,然后,反映了过来,他说道:“父王、母妃他们都会回京城的。”
这一点,朱高熙肯定的。毕竟,外祖父过逝了。身为女婿的父王,身为嫡女的母妃,肯定回归来的。就是二弟、三弟,同样会回京城来。
“可惜了,母妃没见到了外祖父的最后一面。”朱高熙是可怜他的母妃,这是真正的伤心事。
“唉……”
朱高熙是一声叹息。
在小榻上,装了睡的朱瞻元是听到了父母的谈话。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朱瞻元就已经知道了。他的外曾祖父魏王病倒了。那时候,朱瞻元就有些想明白了,前一世,他爹为何会那么容易被人算计了……
因为,徐氏一族被皇曾祖父在宏武后期,打压的太利害了。
京城之中,徐氏一族的龟缩,让燕王府在京城内是独木难支。所以,他爹才会容易被人暗算了。
朱瞻元想到了,徐氏一族注定的落寞,以及未来燕王府更加黑暗的那些年。朱瞻元真是恨啊,恨不能快快长大。
一个小婴儿的身体,什么都做不了。
朱瞻元的未来大计,需要时间。他需要长大些,才能找到了机会实施。
不管朱瞻元如何想?
时光是不会等人的。
燕王、燕王妃,以及他们的嫡次子朱高晸,嫡三子朱高孜,是一起在腊月赶回了京城。
归来之时。
燕王妃整个人都是一脸的憔悴。
对于父亲的过逝,燕王妃是按受不能的。因为,离京之时,她去探望过他的父亲。那时候的魏王是气色正好,瞧着那等健康的状态,再活些好些年完全没问题。
至于燕王嘛,是在从魏国公府里,给岳父致礼之后,就是老实的待在了燕王府内。
对于皇宫里的宏武帝,除了刚回时,去请安了一回。其它的时候,燕王很本份。但是,在燕王的心底,积压了很多的愤怒。
京城,燕王府的书房内。
燕王是写了无数的大字。
那些大字,是无数个“忍”字。
燕王在静心,燕王却是静不下心来。
“大师,京城已经无本王的立锥之地。以您之见,本王是否应该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安份守己的待在了燕地?”燕王搁了笔,停了那写着的“忍”字。对道衍和尚问道。
道衍和尚念一声“阿弥陀佛”。尔后,他说道:“王爷已经下定决定,何苦来问了贫僧?”
“一切缘法,当由王爷定夺才是。”
道衍和尚如此讲道。
燕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说道:“是啊,一切当由本王定夺,本王只是不甘心,不甘心……”
“算了。”
最终,燕王忍下了愤怒,他说道:“终归是父皇的意思。我身为人子,除了顺从,亦能如何?”
“待他年,待他年……”
燕王最终没有继承的说下去。
燕王很清楚。他的父皇不是手软的。
既然宏武帝要立了皇太孙,那么,宏武帝就一定会为皇太孙扫平了道路。他们这些年长的皇子,那些背后的助力,肯定是被宏武帝重点注意的对象。
宏武帝不会伤害他的亲生儿子。呵呵。
那些在皇子背后兴风做浪的势力,就是宏武帝要剪除的对象了。
因为,没了那些势力的支持。在宏武帝看来,权利最大的中央,最后由皇太孙继承的话。那天下,就是注定了的太平盛世。
毕竟,从古至今,从未曾有太平盛世年间,帝王会守不住了江山社稷的。
当然,陏炀帝是一个例外。那一位是步伐太急了,急的扯了淡淡。
毕竟,陏炀帝嘛,在宏武帝的眼中,真不算一个太差劲的帝王。唯一的缺陷,就是性子过于的急切。
想陏炀帝,若在三征高丽前,就死掉了呢?
在青史之上,一定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因为,那时候的大陏是威压匈奴,四方臣服。
奈何,陏炀帝想以山东门阀打压了关陇门阀,又是要修了大运河,又是要征服了高丽。不管初意是什么?
陏炀帝步伐太快了,最终,崩盘了。
唉,皇帝这份事情,就是这么的以功绩论英雄。
宏武帝自然不同于杨坚。他这位开国帝王戎马一生,就算是借壳上市,借了白教莲的营壳,那又如何呢?
宏武帝是赤水空拳打天下。
这大周朝的一切,这天下是被打碎了的。
帝王威势,比杨坚的篡位之举,那是根基稳固。所以,宏武帝有信心,留给了他未来的皇太孙,他未来的承继人,一个没有刺头的平稳天下。
那些可能成为皇家的隐瞒的人,又或者势力,宏武帝会在有生之年,一一剪除个干净。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就是开国功勋,在朱氏一族的万里江山面前,宏武帝亦不会手软半分。
第72章
宏武十七年。
这一年, 燕王府的诸人皆是在京城过的新春佳节。
这一年的新春, 燕王府的气氛却是有些失落的。
燕王妃是伤心父亲的离世。燕王则是心头明白着, 岳父大人去逝了,何尝不是父皇对他的敲打。
没了魏王的支持,燕王在京城里,是真的没什么靠得住的代理人。
他那长子朱高熙一直搁在了京城,就是一个态度而矣。真正让燕王放心的, 是他的妻族势力。毕竟,徐氏一族在暗中对燕王的支持,那力度是非常大的。
如今,在燕王看来, 因为他的身份,因为他的存在,徐氏一族才会被如此打压。当然, 也不排除了,他的父皇在为皇太孙造势。
皇太孙啊……
若说对皇太子这位嫡长兄,燕王是心服口服。
那一位嫡长兄登上了高位, 继承了父皇的帝王之位,燕王是一丝一豪的念想也不奢望。那么,他的侄儿朱高锦成了皇太孙……
光想想, 燕王真是不服气。
朱高锦有什么本事?
没有。
至少, 在燕王看来,朱高锦表示出来的一切,除了一个孝顺外, 再无其它。
可是,偏偏燕王的父皇,宏武帝就吃了这一套。
呵呵,燕王如何能服?
宏武十七年过去了。
宏武十八年的新春来到。
春,天气回暖。
宏武帝在这个春,举行了盛大的祭祖、册封仪式。
整个朝堂,整个天下,迎来了大周朝未来的继承人。东宫,有了它的新主人。一代新人储君,皇太孙朱高锦正式在宏武帝的宣布下,随着帝王进行了祭祀。
皇太孙的名份已定。
回京城给皇太孙参拜大礼的皇子们,人人皆是面色恭敬。
至于暗中的一些事情,那就是暗流涌动了。
春末。
燕王领着妻子,领着嫡次子、嫡三子,一起辞行了京城。他准备回了燕地,去等待了属于他的机会。
燕王不相信,皇太孙朱高锦这个黄口小儿,就真的那么容易坐稳了继承人的位置。
若知道,打天下不易,治天下更不易。
朱高锦的身上,燕王没看到了,让他甘心臣服的君王之威。
燕王看到的,是宏武帝在拼命的为皇太孙剪除了所有的威胁。
燕王离开了京城北归。
晋王这位三皇子,是顺道与四皇子燕王同行。晋王准备在徐州之时,再与四弟分道扬彪。
北归进入了徐州境内时。
晋王邀请了燕王一起乘坐马车。
在晋王看来,他那四弟就是有些不懂得享受。瞧瞧燕王,孙儿都有了。还是学了他们的父皇,那是勤练武不提,骑射之术依然不曾落下。
燕王表现在外的形象,就是一个刚硬果敢之人。
“茶汤开了。”在马车厢内,晋王为燕王倒了一杯茶水。
“来,四弟,尝尝三哥的茶艺。”晋王如此讲了,燕王自然不推辞。燕王是端了茶杯,小气的试了温度。然后,浅浅小饮一口。
随之,燕王搁了茶杯于小桌上。
兄弟二人对坐。
“三哥。这茶饮了,你不妨说说,你有什么事情与弟弟相谈。”燕王快人快语的样子。
对于燕王的直率,晋王瞧着欢喜的模样。他道:“我就觉得四弟你合我性子。咱们兄弟间,不谈废话。”
“四弟,对于父王立了高锦侄儿为皇太孙一事,你如何看?”晋王问道。
燕王望了一眼兄长,又是垂下了目光,望着桌上的那杯茶。他目光里,有些复杂的神情,燕王说道:“皇命难违,父皇已经立了皇太孙,名份已定。我身为藩王,自然是服从了皇父的意思。”
“你就甘心?”晋王再问道。
“不甘心又能如何?”燕王呵呵笑道。
“怎么?三哥也不甘心?”燕王反问道。
“能甘心才怪。”晋王将手的茶杯,一下子重重的搁在了桌上。晋王继续说道:“父王那么多的儿子,居然全是舍了,就立了高锦一个黄口小儿。我能甘心吗?”
晋王是真的很生气。
想他二皇兄死了后,这消息到晋地之时,晋王是真开心的。心里暗戳戳的欢喜啊。毕竟,太子大哥不在了,二皇兄也不在了。那么,他就成了父皇实际上的皇长子。
呵呵,结果,一场空欢喜。
无论如何?
事实没半分的改变。他那父皇是铁了心,要立了皇太孙。
晋王要是甘心的话,他连骗骗自己都做不到。
“三哥,咱们兄弟也就是嘴里过过瘾。这些话,在自家人面前说说,便是算了。事到如今,我等身为藩王,就对朱氏一族的社稷,尽一份自己心力,如此足矣。”燕王说道:“返回燕地后,我亲率大军,出塞作战。”
“不管朝堂风波如何?”
燕王抬起了头,目光望着三皇兄,继续说道:“燕地是皇弟的封领,皇弟自然是要让封领之上的子民,过上一个安稳的日子。胡人,何其多,杀都杀不尽。”
“呵呵,那些胡人,皇弟我啊,准备当成了韭菜,生出一茬割一茬。”燕王这般说话,是真情实意的。
对于燕地,燕王浇筑了太多的心血。
那是燕王的老巢。作为一藩地之王,燕王有责任保护了燕地的安危。所以,燕王准备,把他在京城里受的气,全部撒在了胡人的身上。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对于胡人而言,燕王的做法,也许是呵呵。
但是,对于生活在燕地的普通百姓而言,燕王的做法,那就是万家生佛。毕竟,胡人的野蛮,胡人的不事生产,只会破坏,只会杀人后再夺走燕地百姓的一切。这等胡人,在燕王看来,杀了,一点也不可惜。
这一场谈话,莫名的散了。
晋王算是看出来了。他那四弟认命了。
燕王似乎认命了。晋王可没有。
不过,燕王的一些做法嘛,晋王觉得可以效仿一下。比如说,借剿胡人的事情,培养一下手头的军队力量。
晋王在准备着,准备着他自己的实力。
52/231 首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