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略表,待三人螃蟹提回家,连着早晨抓的,得有满满登登四大桶了,看着这些螃蟹,王氏病都好了些了。
晚饭自然还是吃得丰盛的,中午借来的腊肉切剩一半,王氏又把它煮了切着当白肉吃,打了两个大鹅蛋,摘三条丝瓜来又是一个汤。
只吃完晚饭,文哥儿就闹着高氏快给他们兄弟俩铺床去。只因大儿房间不方便了,王氏说过要给他们把四叔的屋子收拾出来,让哥俩睡一起的。
江春看着他俩那兴冲冲的模样,总觉着二人在“密谋”些什么,遂开口逗他们:“你兄弟两个今晚可得睡警醒点哟,可别发大水哦。”
高力不懂,什么叫“发大水”,文哥儿却是晓得嘞。自己前几日又一次尿床了,奶奶王氏提着他耳朵一顿咒,他还嘴狡辩那是做梦梦见河里发大水了,怎跑也跑不脱,醒来床铺就湿~了……好巧不巧被江春听到,从此,“发大水”指的就是他尿床了。
力哥儿虽然还不懂是什么意思,但看文哥儿臊得面红耳赤的,只觉着:这表姐真坏!
第12章 进城
翌日,黑沉的夜幕刚透出一丝微光来,江春就被高氏喊醒了。
高氏拉着她的小手,蹲下~身将洗脸帕子润湿,看着高氏那一米五的小身板,纤瘦单薄的肩膀,她很想说可以自己来的。但不知为何,仍是贪恋这样的幸福。
等帕子铺到脸上来,江春想象中的冰凉却没有来临。只觉一股热气敷在脸上,热腾腾、暖融融的,原来高氏还专门给她烧了热水。
二婶免不了要耿耿于怀为何她一个娃娃都能去,却不把这般重要的事交给自己。少不了要唠叨让好好数钱,小娃儿家别把钱数错了,不然回来奶奶要剥她皮子……
江春无语。
待二人收拾好,江春爹老倌和二叔已经各挑上一担螃蟹出发了,三叔则背着两箩筐丝瓜和韭菜。江春随便往嘴里塞了个麦粑粑,叫上睡眼惺忪的高力就出发了。
今日出发的时间比上次要早一点儿,待几人交了四文的税钱,进到县城的时候,专卖瓜果菜粮的街上还没有摆上几个摊位。
江春指着爹老倌挑了个靠前的位置,将两筐丝瓜和韭菜整齐摆放好,二叔就先家去了。
待街上开始有提着菜篮子的人出现,眼见也都没人吆喝的,只闻七零八落的讨价还价声,江春想,这正是好机会嘞!忙厚着脸皮吆喝起来:“新鲜的大丝瓜咯,又甜又嫩!新发的韭菜咯,又香又嫩!”
周围:……
高力:哈哈哈,蠢丫头你笑死哥咯!
有几个泼辣的菜婆子已经笑将起来,还跟着戏弄:“买买撒,我们家的也是又香又甜嘞!”
江春老脸一红,原来大家都是不兴吆喝的吗?
不过不等她害羞,已经有被吆喝吸引过来的中年妇人了,大家看她面嫩害羞,还就爱逗她:“小姑娘你家丝瓜怎这般大?要是不甜怎办?”
江春脱口而出:“不甜不要钱。”
众人又是哄笑。江春真是受现代街边小贩影响不浅哪!
笑完问过价钱后,只要有第一个买的,大家三三两两也称了点儿。有那零钱不好算的,称了八文多的丝瓜,江春顺手送她几根韭菜,就算她九文,妇人也乐得便宜。
因为当地人爱吃米线,而韭菜作为米线的必备佐料,无论是煮的、炒的、凉拌的,都能加几段提提鲜,自是最先卖完的。
待韭菜一卖完,江春也顾不得脸红害臊了。“又香又嫩的韭菜抢完咯!还剩又甜又嫩的大丝瓜咯!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买得了便宜,买不了吃亏,快来看一看咯!”
果然,又有妇人笑着过来问价,没几下子,丝瓜也卖完了。转看周围的菜摊子,江春成了第一个把菜卖完的。
高力这熊孩子,连夸人都能夸出□□味来:“蠢丫头脸皮厚啊,怪不得我奶常说‘脸皮厚,吃个够’哪!”
江春:……你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这叫营销策略,懂?
江家三叔也笑着鼓励:“春儿嘴巴厉害,比你奶还了得嘞!以后就该让你来卖嘞!”
“少吹她两句,看她尾巴都要翘上天咯!”爹老倌泼冷水。
且不说几人轮番打趣江春。待她像个鹌鹑似的,低头数清楚八十六文卖菜钱时,内心还是颇有几分自得的,毕竟今日带来的菜没上次多,倒比那日还多得了十三文钱呢。
几人收拾干净摊位,挑着两担螃蟹往迎客楼去了。眼见越到酒楼,高力也愈发沮丧了,恨不得又要抱上江春大~腿了。
江春想的是,小家伙虽然学文识字没兴趣,但至少身手敏捷,胆大心细,在武力值上倒是很有天赋。自己要不要劝劝舅舅,让他去学点什么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学武也是棍棒无眼的,伤了哪里自己也负责不起啊。再说了,历史上学武的出路貌似也不多,学得一般了也就做个镖局开个武馆啥的,学得好点儿倒是可以上战场建功立业,但“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能建功立业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没好久几人到得迎客楼门前,只见门前比上次多了块牌匾,上书“今日午后特供将军米线”,牌匾前排队等着吃米线的人不少。看来螃蟹的推出,确实是供不应求的。
果然,几人才进门,掌柜的早已迎上来。“江家丫头,你们可来咯,再不来我都得上村去找你们嘞!”
喊来小二接过两个担子,先挑到后厨,将四桶螃蟹捞出来沥水。掌柜的又忙着要给几人上米线,都是吃过早食才来的,几人自然不舍得再花钱了。
待小二过完称,一共是六十斤不到二两,掌柜给他们算了六十斤,一共是三千文。上次给的订金留待这次继续用,江春让舅舅给了二两的银角子,剩下换了十吊制钱。
“春儿,掌柜的意思……最近这横将军生意还不错……不知你可能做主?”舅舅颇有些不好开口的意思。
却道是掌柜尝到了甜头,还请舅舅从中说项,想要订个合同,做个以后保证每集供货至少三十斤,且只得独家供给迎客楼,不得外泄商业机密的约定。
“我倒是能做主的。只是这横将军也不是时时有的,且只我们村沙土好的地方才有,别村想供货也不得。只是今日已七月二十八了,过完中秋,我们也没什么货了。”
舅舅也能理解,又去找掌柜周旋。没好久掌柜的又出来,道中秋前每集供至少三十斤也行,就是得签订合同。
江春思索片刻,亦是同意了,只一个条件,村里要农忙了,他们家不再送货,要求酒楼自己上江家取货。掌柜自然同意。
众人只消稍坐片刻钟头,舅舅已拿出两份麻沙纸写的文书来。
江春拿起密密麻麻的文书看起来,虽然是繁体字,但因学过两年医古文,倒也问题不大。只是爹老倌和三叔看她那样子,以为她是不懂装懂,故作假把式呢。只舅舅和掌柜觉得,这小丫头可能还是识几个字嘞。
待确定时间、数量、价格均没问题后,江春喊过爹老倌来按了手印,自家留起一份,这合同也算生效了。
几人告辞了舅舅,以及要哭不敢哭的可怜高力,出得门来,江春建议再去称点儿白米,昨日借三奶奶家的两斤白米还要还呢。
还没到米市,又见那“惠民熟药所金江局”门前排了队。几人走上前去,见是几个采药人来卖药,只待熟药所开门,称了药材就可以领钱。
因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高度重视,许多文人雅士对医学均有所涉猎,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后世耳熟能详的大家们都是亦儒亦医之辈。反倒是普通百姓,条件限制,无法进学,除非家传或跟师学艺,很少有能认识草药、懂医术的。故这熟药所的开办,也算是造福了一批终日攀岩绝壁、不避雨雾以采药为生的农人了。
江春忙建议道,不如待熟药所开门了,进去看看,可有什么成药可买点回去给奶奶吃的,江家两兄弟自然赞成。
故直等到太阳慢慢升起来,快八~九点钟的样子,两个穿青衣的小厮来开了门,江春几人先跟着采药人进去。
只见他们收购药材倒也公道,那野生的茯苓、白芨、重楼都是当地道地药材,一个小厮样样翻检过来,先将干燥的和新鲜的区分开,再各自将那大小、形状均不错的归一堆,剩下有缺损的、过小的作一堆,次一点的价格要便宜几文。若有运气好,挖到野山参等名贵药材的,青衣小厮道自家不能做主,要待师傅来了才能辨验。
趁此机会,江春忙上前道:“小哥哥,我家祖母近几日心慌心跳,乏力懒动的,可有什么药给她老人家买点去?”
小青衣见她六七岁的样子,扎着两个毛茸茸的小揪揪,穿的也是补丁衣裳,也端得又伶俐又可怜。遂带她到药柜旁,推荐了参苓壮脾丸、人参丁香散、养气丹三样。
本来王氏的情况,吃点归脾丸、八珍丸都是可以的,但这两样后世常见的中成药,在这个朝代尚未问世,好像是元明时期才有。
只得拿起一瓶养气丹看起来,小青衣见她仿若识字似的,道:“这养气丹在汴梁可流行嘞,道家师傅人手一瓶。”
可不是嘛,里面全是些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烧的,可见五代的“服石”风气尚有余温呢。这些矿物药不适合王氏,自然排除。
余下的人参丁香散治王氏的脾虚气胀倒是可以,只不能多吃;参苓壮脾丸又补益太过,治心之力不足。挑选半日,好像没有适合她吃的,只花三十六文钱给军哥儿拿了一瓶乌梅丸,回去几个小的都能吃几粒打打虫。
出了熟药所,三人直往米市而去。江春的意思是,趁今日有爹老倌和三叔这两个壮劳力在,多买点白米回去也不错,日日三顿麦粑粑快要了她猫命了。
江老大却不肯,只道这几日青黄不接的,米价正是贵的时候,再有半个月,自家新米都要出来了,不划算买市面上的。见白米十文一斤,只买了十斤回去备着有亲戚来了可以招待的,余下买成了五十斤的糙米,掺了些糠皮在里,管饱,也才花了四百文。
江春又提议去割几斤猪肉,江老大也道要待请工做活时才来割……
江春:……这生活没法改善哪!我们要长个子!
江春爹老倌没听到自家姑娘内心的抗议,反要往杂货铺去,道自家媳妇炒菜用了三次娘家带来的砂糖,现在该用公中的钱买了补回去,倒也只花了三十文,三叔无异议。
江春:……啊喂!江老大!你只管你老婆,你撒狗粮的时候,你姑娘儿子都要长不高了你就不管管吗?!
于是,带着剩下的二两银子并六吊钱,以及江春受到的一万点暴击,几人往家去了。
第13章 车前
江春一行虽未给王氏买到药,但看了三人带回来的合同文书(虽然不识字),晓得自家以后每集都能有上千文的进账后,王氏病都好了三分。又听三个儿子将自家在镇上的见闻一一道来,将自家大孙女如何有气势,万事能做主的情形形容一番,自觉病都好全了。
近一个月来,王氏对自家这大孙女是愈发满意了。做事麻利、不讲口舌、不画妖精、嘴皮伶俐……这简直就是幼年版的自己啊!
江春自是能看得出来王氏对自己好感度的提升,遂想趁这机会从爹妈房里搬出来,自家住一间去。
于是,趁着帮奶奶做中饭的时间,江春就把这想法提了。王氏眼看着孙女也大了,再跟爹娘住一屋委实不妥,遂也同意了,只道让她中饭后先把以前江芝的屋子收拾出来。
待吃完中饭,江家大人下地的下地,进田的进田,江春叫住文哥儿,让他帮着自己收拾房间。
两姊妹先把原先摆放在嬢嬢房里的农具杂物清理出来,里面还余江芝的一个梳妆台,虽不是什么好木头,但也聊胜于无了。更重要的是,梳妆台上居然还有把镜子,而且不是模糊的铜镜,是介于铜镜与后世玻璃镜之间的一种材料。清晰度还不错,以江春现在的眼力,隐约可见脸上的毛孔。
年轻女孩子,又有哪个不爱美呢,据说这把镜子还是王氏卖了几天的菜买给姑娘的,可惜姑娘远嫁,嫌这东西易碎,落家里的。
两人再把地板墙面打扫干净,打开门窗通风散气。待日头下晒足两个时辰,屋里霉气除得差不多了,又把原先床上自己用的床单铺盖搬过去。小江春衣裳也没两件,倒也方便,没两个回合就收拾干净了。
待两人弄完,文哥儿终于得解放出去耍了,江春看日头也不烈了,背上挎篮出门找猪草去。
且说江家众人,初见小猪仔,个个爱得不行,只是爱的并不是那滚~圆的小萌物,不过“望梅止渴”罢了,爱的仍是年底那肥满流油的猪肉。开始几个小的天天争着上山找猪草,恨不得每顿多喂点儿猪草就能几天催成大肥猪似的;等过了新鲜劲,天天喂也是一个样子的时候,再找猪草就不太叫得动了。
因为这年代活物不好养活,人且吃不饱呢,还得伺候猪老爷?再者高原气候变化大,人尚且有伤风感冒死人的呢,更何况动物了,再发个瘟疫什么的,血本无归是常事,所以饲养的人不多,找猪草就比较好找了。
江家对门就是一座小山丘,坡度稍微有点儿陡,因而种不了粮食。山上树丛低矮,土壤黑厚,草木皆丰。虽然山上能作猪草的野草很多,但江春每日只选着最养猪的酸浆草和灰笤菜,用镰刀割下树尖上肥嫩的部分,不用好久就能割满一篮。
割完猪草,江春看时间尚早,就顺着山丘的另一面往下走,没有着急家去。
此时,江春会想起初中一年级学过的现代诗——“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不过,在这里,山的另一面是另一条河。从另一个村流下,水流量较王家箐村里的那条大得多,因河道蜿蜒,泥沙瘀积较多,两岸菜地绿茵成片,故人称“蛇水弯”。
刚开始王氏领春夏两姊妹上山找猪草的时候,曾吓唬过爱玩耍的江夏,道那蛇水弯里水蛇多,专吃小孩,见到一个吃一个……当然,这种噱头是只对五岁的江夏有用的。
江春挎上篮子,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山下的蛇水弯而去。路上少有行人,因日暮西陲,大人自回家造饭去了,小儿也在村里玩耍,山上正是人少的时候。小江春却也不怕,反有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净。
才下到山脚,就明显感觉出蛇水弯的不同来,这里沙土肥沃,树少地平,水草丰富。没走几步就可见一簇簇墨绿的蛤~蟆菜,在夕阳映照下,格外讨喜。
9/176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