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坚持不懈

时间:2018-03-31 15:04:30  作者:坚持不懈
  邢夫人没有话语权,贾政王夫人没有意见,倒是挺顺利。
  又因贾母舍不得宝玉,贾政也不欲远离,就把原先赖家那边的房子扒了,那一带的房子买了,推平了之后,重新盖了一座府邸,算是他的一等男府,和荣国府中间有夹道相连,每日也可常来常往,贾宝玉也不必和贾母分开。
  这样一来,整条街上的格局就是宁国府、荣国府、贾政的一等男爵府,名副其实的宁荣街。
  贾母对此心满意足,贾琏没意见,现今各家做各自的主,王夫人即使常来,也仅仅是孝顺奉承贾母而已,管不到他和王熙凤。
  至于贾政和王夫人原先住的地方,因王熙凤怀孕,不好挪动,倒是空了下来。
  邢夫人再住在东院也不大合适了,她自己在府内挑了个清静的院子住了进去,算是搬回来。但家事并不归她管,贾母说了,“你年纪也大了,该保养就得保养。”
  邢夫人无法,只得心不甘情不愿按捺下那份躁动之心。
  贾母又怕邢夫人听别人几句话,弄出什么事儿来,于是,贾赦出殡后,贾母用为贾赦祈福为由,再次放了一批上蹿下跳的人出去,其中以邢夫人的人最多。
  这一下,和偷玉那时候一样,下人们瞬间都老实了。
  人都老实了,贾琏自然规规矩矩地开始守孝丁忧。
 
  ☆、第 75 章
 
  守孝并不是什么都不管。
  贾琏偶尔也会和太子说说话,一般都是他来贾府,贾琏接待,一来分析局势,二来给他介绍几个能用的人。
  文官有了,范慎,接下来就是武官,比如史鼎史鼐两兄弟。
  这两个人其实挺有眼光,知道自家家事不如以往,早早的就开始节省,并不管别人怎么笑他们排场小,丢面子等等。
  原著中也提过,他们家把针线上的人裁了,小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并不仅仅是欺压史湘云,史家所有女人都是这样。
  对于这点,贾琏是服气的。
  多少人家因为怕外人说闲话,即使入不敷出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强撑场面,原著中的贾府都到当东西的地步了,依然大手大脚,不就是现成的反例?
  这两个人倒是心智坚定。
  又因没什么劣迹,贾琏这才敢把他们介绍给太子。
  两人在贾琏改换门庭之后,也爽快投靠了。四大家族,向来是以贾家为首。六皇子现今又是太子,名正言顺的下一任皇帝,此时不投靠还等什么时候呢?
  太子自然很高兴,对贾琏更是感激,连说不忘恩情什么的。
  对于这种话,贾琏知道,听听也就好了,史书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就是把帝王的这种许诺当了真的。
  除了史鼎史鼐两兄弟,还有新近调回京城的柳湘莲。
  他在边关四五年,很是建了些功劳,又因贾府的关系,也没人敢压着不报,升的很快,现今已经是从六品游击将军,在北边的京营任职。
  京营分为好几个,他和王子腾并不在一个地方。
  柳湘莲对于太子并没有恶感,自身也看不透朝中的形势,只是信任贾琏,认为贾琏不会坑害他,所以答应的也爽快。
  辛诠宁看着手中的人快速增长,笑得合不拢嘴,看来,这个师傅认的还真不赖。
  但,这些人都投靠的爽快,王子腾却是推三阻四,不肯给句实话。
  对于此,辛诠宁手中有人,心中不慌,倒是反劝贾琏,说:“他毕竟掌管京营,拱卫京师,责任重大。”
  贾琏想了想,也明白过来。王子腾的身份和职位太特殊,守护京城,庆惠帝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倒向任何一边,哪怕那个人是他册封的太子。
  想通之后,贾琏倒是没有逼迫,由着他去了。
  此时,王熙凤也到了生产的日子。
  经过一夜的努力,当产婆兴高采烈地告诉贾琏,是个男孩时,贾琏猛地愣住,不是巧姐?又松了一口气,好了,他不用纠结要不要掐死这个新生儿的问题了。
  据贾代善说,太虚幻境都是女人,只能投胎成女孩儿,王熙凤生下的是个男孩儿,和巧姐、和警幻就没什么关系了。
  如此甚好。
  孩子生下后,贾琏想了半日,给这个孩子起了名字,叫贾苇,没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觉得听起来好听。
  王熙凤知道后,说贾琏这爹当的太任性,“名字都不肯好好取。”
  贾琏表示,“名字么,想怎么叫就成。也没见起的大了,就功成名就,也没见起的普通了,就一辈子起不来。”
  王熙凤有子万事足,不再和贾琏争辩,每日只顾着哄孩子。家事么,上下职责分明,她只揽个总,既轻省,又不落埋怨,还能看孩子。
  孩子出生后,王夫人常来看。
  她倒是没有什么坏心,贾宝玉前程已定,元春在贾宝玉要娶郡主的旨意下了之后,就有不少人家前来提亲,经过长时期挑选,现今也已经定了,元春亲自选的,景田侯之孙现三等将军之子威武卫指挥使裘义。
  对于这个人,王夫人觉得门第低了,贾宝玉要娶郡主、贾政为一等男的情况下,元春就是嫁入王府也是可以的,正好西宁王爷正妻过世,想要续弦,也看中了元春。
  但元春死活不同意,还说了,“我就是看好他,其他人都是在家混吃等死,只他愿意到外历练挣功劳,只这份儿心,我就看重他。”
  说完,找了贾琏,叫贾琏劝劝贾政和王夫人。西宁王府和二皇子不清不楚,她去那儿干什么呢?当人家的垫脚石么?
  于是贾琏找了贾政。
  对于现今的贾政而言,爵位已经到手,家业已经有了,贾宝玉前程也有了,他也算得上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对元春的婚事就不再执着,而且贾琏还说了一句话,叫贾政惊出一身冷汗,“若是元春联姻高门,那皇上会不会认为咱门家有异心?若是因此坏了宝玉和郡主的婚事,那可是得不偿失。”
  贾政最看重的当然是宝玉,于是爽快答应下了元春和裘义的婚事。
  又因贾赦只是元春的大伯,只需服丧一年即可,此时倒是可以谈婚论嫁,两家就把该走的过程走了。
  现今只等出嫁。
  对于此,贾宝玉只闷了几日,也就丢开了。
  因贾宝玉还跟着贾母住,王夫人放心不下他,每日里都借着给贾母请安的名义来看宝玉,同时看王熙凤,传授些育儿经验。
  姑侄两人因不在一家,没有什么龃龉,关系倒是比以往更显亲近。
  除了王夫人,秦可卿也常来探望王熙凤。
  她和柳湘莲已经有了一男一女,儿女双全,家里财政大权她掌着,她又是个细心有本事的,上头也没有长辈压着,小日子过得可以说红红火火、舒心快意。
  王熙凤和她交好,叫她常来。
  至于柳湘莲,因身上职务的关系,只能休沐时候过来看看贾琏,平日里并不能多走动。
  除此之外,就在贾琏的孝期快要结束之时,薛姨妈忽然也带着已经刑满归家的薛蟠和薛宝钗来到京城,理由自然还是说的什么想为薛宝钗选公主郡主伴读之类的,大约想借助贾政的势。
  但,贾政和王夫人并不敢答应。
  贾家和昭王的联姻,两人清楚的很,是因为贾赦的死,皇帝出于补偿心理才给贾政这个爵位,并不是贾政真的做出了什么值得封爵的功绩。
  在昭王面前,贾政和王夫人一向是唯唯诺诺,别说求人办事,就是在昭王和王妃面前高声说话都不敢。
  说到底,贾政和王夫人对这个爵位底气不足。这个爵位说不好听点,是贾琏的。贾琏不要,这才给了贾政。
  对薛姨妈的请求,两人自然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即使王夫人和薛姨妈亲厚,可此事关系着贾宝玉的前途,王夫人心里,自然是贾宝玉这个亲儿子比薛姨妈重要。
  薛姨妈无法,眼看就要过了选期,于是把主意打到贾琏和王熙凤头上。
  贾琏在皇贵妃和太子面前脸面大,只要他说句话,一定能成。
  王熙凤听了,冷哼一声,说道:“当年闹成那样,若是我,我是没脸再见人的,更别说求人办事。”
  薛蟠强抢她的事儿,她一直耿耿于怀。
  说完,王熙凤又专门嘱咐贾琏,“你虽说和太子好,但刚刚守完孝,建功还来不及,一进东宫就求太子办事儿,我觉得不大好。就是咱们身边被硬塞了个人心里还不舒坦呢,更别说太子殿下。”
  贾琏笑了一笑,这种不牵扯到底线和原则的小事儿,自然是媳妇儿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三年,他们俩共同带孩子,感情上比以往更亲密。
  贾琏答应下了。
  薛姨妈的心思又是一场空。
  等到选期一过,她深觉在京城孤立无援,叹了两次,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回了金陵。
  她倒是有些心思,但贾宝玉已经定亲,她若是敢破坏掉这门亲事,王夫人一定会拿刀杀了她,也绝对不会叫贾宝玉娶薛宝钗,就是王子腾也绝对不会放过她,贾政的爵位说不定也会被褫夺。
  她不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薛家一向指着贾家和王家过活,得罪了这两家,薛家和普通的商户并无区别。她还需要维持这份关系,在金陵狐假虎威。
  据说,薛姨妈到金陵后,给薛蟠定了一门亲事,对方乃是一家商户之独生女,家里有钱,就是管薛蟠管得严,薛蟠整日叫苦连天,却不敢偷腥。
  薛宝钗等到十六岁,再也不能等时,聘给了金陵甄家的远房族人,倒还算是夫妻和睦。
  再说贾琏,虽然守了三年的孝,但因在太子最困难之时及时投靠,后来又不遗余力地帮忙,把贾家的姻亲和好友,全拉拢了过去,在太子和皇贵妃心里自然与众不同。
  两人和他说话都异常和气,全然没有一点儿上位者的威严,不知道的人看了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只会认为他们是朋友,还是很要好的那种。
  守孝结束后没多久,庆惠帝大病了一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需得培养下一任皇帝处事能力,于是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叫太子登基为新皇。
  到了此时,贾琏的心才完全放下。
  他心里一直有根儿刺,就是原著中提到的那位坏了事儿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第一位太子是病死,万一第二位太子被废了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因为这个想头,贾琏总是心神不宁,患得患失。
  如今,太子直接成为皇帝,从原著看,算是尘埃落定,再无疑虑。
  他也可以安心了。
  但,庆惠帝退位之后没有两个月,忽然向新帝章宁帝提了一个要求,立皇后所出的九皇子为新一任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第 76 章
 
  贾琏倒是淡定了。
  记得原著中贾政过生日,元春忽然封妃,贾政到皇帝那儿谢了恩后,又往东宫去谢了恩。依照辛诠宁的年龄,压根儿不可能有孩子,他还一直想,哪里来的太子呢?
  此时才算是明白,原来这个太子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皇帝的兄弟。
  这种事儿,自然不可能答应。
  只有等辛诠宁四五十岁,年纪大了,实在生不出来时,才会立兄弟家的儿子为太子。这种继承顺序才是最稳定的继承顺序。
  若是立兄弟为太子,那辛诠宁有了孩子之后,怎么办?
  皇后的儿子现今也十一二岁了,和辛诠宁被立为太子之时的年纪差不多,一旦立了他,不用说,必定是一番腥风血雨。
  他就不明白了,好好干活不行么?好好为百姓干点儿事儿不行么?都已经是王爷了,还争什么呢?不知道原著都写了,即使争也是个失败么?
  真是多事!
  贾琏心很累,于是利落地上了一道明确的措辞严厉的指责庆惠帝此举是在动摇国本的奏章,直接把个庆惠帝气得暴跳如雷,当时就要将贾琏下狱。
  贾琏怡然不惧,他早就看出来了,庆惠帝挺看好他,否则,不会在他介绍那么一大票人给当时还是太子的辛诠宁时不闻不问。
  他的意思很好猜,叫贾琏好好辅佐新帝,在新帝那儿发挥光和热。
  但,你发光就发光,你不能把太上皇给烧了啊。
  贾琏并不管,即使烧了他,有贾代善的面子在,他也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再者,对于这件事,他更倾向于庆惠帝可能或许只是听了皇后的枕边风,脑子一热,下了这道命令,并不是处心积虑想要九皇子上位。
  因为他只是漏了点儿口风,并没有直接把新帝叫过去,按着他的手写立太子的圣旨。
  这就有商量的余地。
  于是贾琏自己上了奏折后,再接再厉,动员他那一系的人,范慎史鼎史鼐林如海甄应嘉柳湘莲等上折子,表示庆惠帝“此举于礼不合”,誓要把庆惠帝这个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庆惠帝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心中自然明白兄终弟及的危害,见他一向看重的贾琏反对,对这事儿就犹豫起来。
  贾琏的一句话也叫他印象深刻,“我们只是臣子,上这些奏章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把我们看到的预测到的可能会发生的事儿一一列出而已,至于如何决定,自然是陛下拿主意。若是实在不幸,将来发生乱局,我们这些臣子改换门庭,继续当我们的大将军、朝廷重臣,只是太上皇和陛下却到哪里继续当太上皇和皇帝呢?”
  庆惠帝虽然年老,但终究还没糊涂到家,在贾琏和他那一系人宁愿辞官也要反对此事的情况下,终于打消了这个“蠢主意”,至死再没提过这件事儿。
  九皇子,自然只能当他的皇子,一直到死。
  此事,新帝章宁帝并未说过一句话,从始至终都是贾琏带着他那一票人甘冒风险在帮助他,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就连娴皇贵太妃也感叹,“你拜了个好师傅。”
  她在宫中多年,见惯了阴谋诡计,像贾琏这样至情至性、不惧艰险的人相当少见。
  辛诠宁点头。
  他若是反对,这个事儿无论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不可避免的都会和太上皇产生正面冲突,一旦对上,父子关系以后就不好处了。
  他又刚刚登基,一上朝,满殿都是太上皇的人,想反对也不行,那时候,他不想立九皇子为太子也得立。
  现今可好,贾琏冲在前边为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不用他再操心。
  娴皇贵太妃还惋惜,“要是我有个娘家,倒是可以和他家联姻。”
  不仅她惋惜,辛诠宁也觉得遗憾,“师傅要是有个女儿,说不定能成就一段佳话呢。”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