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所谓大量外国白银涌入东南沿海,其实就是阿美利加白银涌入,就是波托西白银涌入!
这样说起来,蛮荒、化外都不成问题了,甚至人口少市场狭小也不是致命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口会越来越多的——以及,既然有一座巨大的银山,所有的问题也都会变成不是问题。
列出这许多路线了,偏偏孙老爷选了来百废待兴的吕宋,图的是什么?所图的东西有很多呢!一者,其他路线或者有的本钱太大,孙老爷支撑不起。或者早就已经人满为患,即使能赚钱,也没有早先十倍之利,甚至百倍之利的风光。而吕宋正是要大力建立起来,这时候机会多,收益也大。
二者,吕宋有祯娘这一个话事的,祯娘在吕宋几乎可以说得上只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于她来说绝不是一句空话。即使她格外小心谨慎,但有权势就是有权势,有影响就是有影响。孙老爷通过盛国公府的关系能搭上她这边,就算只是微末的些许关系,也足够他因此获利!
三者,吕宋本身的条件确实不错,发展潜力巨大。这不是说吕宋的金矿、铜矿等资源多,虽然这些也的确有影响就是了,但世上哪有纯靠开矿就有远大前景的地方!这里所谓条件不错,是指的吕宋的位置。
吕宋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数条航线交汇之处,这里真的经营起来,成为众多货物的集散地是完全可能的。而借着这个,吕宋的地位、吕宋的机会也会飞速增长!
祯娘确实欣赏孙老爷的闯劲,略聊了几句为什么选了吕宋,孙老爷也是把理由和盘托出,十分诚恳的样子。祯娘心中暗暗点头,虽然这位的身家在她的位置来看何止是不高,他提的那点生意,不要说祯娘了,就是祯娘手下的几个大掌柜也是懒得沾手。
但冲着如今越来越难得的务实,以及不错的眼光,又有盛国公府的面子,祯娘也亲自接下了他的事。询问道:“既然是这样,孙先生打算在吕宋做些什么生意——您的老本行是古董买卖,这个买卖只怕在这里做不开的。”
孙老爷察言观色,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成了,越发自如道:“正是姨母所说的,这里到底是化外之地,哪有那些讲究,我也没有做这一行的打算!我叔叔原在福建种植淡巴菰,我才知道原来从外传来的淡巴菰在吕宋这边种植的时日原比大明长,也适合。我寻思如今淡巴菰流行,做的人多却也远远赶不上所需的,倒是一门好生意!”
淡巴菰这个名字颇为陌生,其实就是俗称的烟草而已!《旅书》载‘烟草一名淡巴菰,出吕宋国,能辟瘴气。初漳州人自海外携来,莆田亦种之,反多于吕宋矣’。其实这里说出自吕宋也不精准,应该说出自阿美利加,通过西夷人之手传遍了全世界,然后自吕宋到大明。
如今大明,特别是福建一省,淡巴菰确实流行,甚至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的地步。又衍生出习俗,客人来后先敬烟,后敬茶,烟茶并举,从茶的地位就足够说明烟草如今在福建的地位了。
祯娘暗暗点头,这人倒是选了个好生意。于是道:“你这个做得,风险小又利润大。这样罢,待会儿我与你开一张条子,你去找港口那边的庆掌柜。他本身就在替我手下的刘文惠掌柜办甘蔗种植园的土地、工人之事,你的烟草种植园只怕也是差不多地处理,办下来极便宜。”
吕宋的土地到处都在发卖,这是不假,但是整块的、最适宜耕作的,早就被一些最早涌入吕宋的大家族吃下了。祯娘位置特殊,算是收拢最多的——实际上这也是她买进土地最多的一次了。
要知道她一惯对土地生意无感,之前买地,一次是出嫁之前一些茶园山地,以及为数不多的水田。另一次就是为了甘蔗种植园在琼州和南洋诸岛买地,除此之外,再是没有的。
而这一次,她其实也没有长期持有土地的念头。除了城里留下一些,其他的就是种植园了,多出来的都打算发卖。也是过一道手,赚个快钱罢!
但是数量确实巨大,一次就能让祯娘比得上两广那些惊人的‘千顷牌’‘万顷牌’了——不过如今‘千顷牌’‘万顷牌’也是昨日黄花。自从东南水师学会了打仗胜利之后卖南洋小岛,越来越多人在海外持有了大量的土地。
要知道华人对于土地的热爱实在是从古至今都有的,就算知道土地经营算不得好买卖,土地的价格还不是连年走高?那些有财力的,只要听说哪里有卖大片良田的,从来只有立刻上赶着。
只是现如今的大明本乡本土,特别是东南地方,剩余的好地早就没有了。若是用些手段,那就是铁打的侵占土地了,一道风闻上去,立刻因为几十亩上百亩土地闹的满城风雨。
换成海外就不同了,小岛再小那也是相较大陆而言的,怎么地也好有几千亩土地罢!大一些的就能上万亩。更大一些遇到吕宋这样的机遇——吕宋急着要钱做接下来的事儿,也只能让大豪商们赚这一笔了。那时候祯娘是其中一个,她是拿了笔就在地图上比划,一个圈多打一个拐,那就是多出了上千亩的土地。
总之现在祯娘和一些早早来吕宋吃下土地的家族,就是吕宋最大的地主。似孙老爷这样的后来散户,买下土地做种植。无论是像祯娘一样种甘蔗也好,像他打算的种烟草也好,自己来弄,好地难得不说,也不知道要多多少麻烦。
然而更麻烦的是工人人力这些,如今吕宋缺人是明摆着的。朝廷想办法从本土招募,但是这些人首先要有限供给那些采矿地方。剩下的分配也有安排,至少轮不到孙老爷这样的小商户身上。若没有这一句话,他就要自己解决人力的问题。
到时候不外乎喊来老家人,或者自去贫苦之地招募。只是哪一样都不容易!本来让人远离家乡去往海外就足够难了,你还没有朝廷的招牌让人信任,那就只有更难的。也许费了好大力气,也招不到足够的人。而且就算招到了人,来的中间有个意外,或者在吕宋这边被别的更有实力的生意人拉走,那还是徒劳无功啊!
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虽然祯娘只是开个条子说句话,但这就是搭上关系了。就算祯娘这里不再说话,她交代的掌柜也会记着。平常看不出好赖,可一旦有什么事儿就能看出效果了,至少在吕宋,他也是个有跟脚有靠山的人了。
办成了这件事之后,孙老爷千恩万谢,祯娘这里也让人送客——这个客人她不讨厌,然而也只是不讨厌而已。怎么说今日也是她打算休息的日子,凭空多做事哪里有十分喜欢的。所以等到事情毕了,自然就安排送客。
只是今日祯娘是注定不能清闲了,才送了孙老爷,就有管家媳妇捧着一个檀木匣子过来。祯娘一看这匣子上的徽记就知道这是苗延龄掌柜的来信,这位原本在顾周氏手上办事的二掌柜,年纪也大了,如今等于是半退下来了。
他如今人在金陵,名义上给顾家总理当铺的营生,实际上事情都是给二掌柜三掌柜做的,他更多的是监督所有金陵的产业。而祯娘家一向重视账房,这件监督的差事就十分清闲了。这也是祯娘和顾周氏考虑到他的年纪和隐退之心,特意如此安排的。
况且他年纪越大越稳重了,遇事不慌不忙,也知道轻重缓急。而金陵的顾家产业如今的情形等于是‘孤悬海外’,祯娘和顾周氏都难以第一时间顾及到,也只有苗延龄掌柜这样的人才最适宜打理了。
知道是苗延龄掌柜的来信,祯娘先皱了皱眉头,知道事情只怕不简单。因此道:“罢了,今日只怕没什么休息了,你们先回那边,告诉胭脂那几个丫头,她们自己玩乐也就是了,只是不许太过。至于这边,我今日下午要留在书房了,你们换一道茶罢!”
本身苗延龄掌柜就是个‘无为而治’的,治下的功夫偏和缓,有事的时候少。若真的有什么事,他做了这么多年掌柜的,也早就自己决断了。而自己处理不了的,退一万步来说,也一般是往泉州顾周氏那里去才是。
一则,他和顾周氏东家与掌柜几十年,名义上现在也是顾家的掌柜。因此和顾周氏去信请示,那是既熟悉也应当。二则,循着旧例,他也一惯是向顾周氏报备的,实在没有突然找祯娘的道理。
而之所以会有这个突然而来的信,祯娘知道,一定是有什么真正的大事。这事情大到有些惊险,所以不适合和年纪越来越大,且在泉州带着孙子孙女的顾周氏说。这事情也大到有些强横,所以顾周氏出面也解决不了,也只能发信到祯娘这里了。
祯娘揭开檀木匣子,里头是厚厚一叠白纸。其中除了一封封的严严实实的新之外,其余的就是一些文书。这些文书祯娘没有细看,一闪而过只是大概知道是一些有关于金陵一些官场人物、商界人物的动向。
祯娘先把这些文书撇开,拿了一把象牙裁纸刀,轻轻把信封拆开。展开阅读里头的墨迹淋漓的信件——果然是大事!祯娘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家没人镇在金陵那边,且自己又和周世泽远在吕宋,那边是有人蠢蠢欲动,打上了自家产业的主意呢!
祯娘一开头还十分严肃地看着,指节缓缓敲着书案,这是在沉思。但是后面就不一样了,一边看一边笑起来。旁边伺候祯娘茶水的红豆见祯娘心绪似乎又重新好了起来,才问道:“我记得这是金陵苗掌柜的信件,那能是笑话儿?太太这是笑什么?”
来信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祯娘就顺手把看完了的信件给红豆看。话说红豆这些年常常是在祯娘书房里伺候的,多少也懂了一些事情。官场上的,商场上的,至少不至于一窍不通。
所以她一看信件开头就理出了一个大概,原来是金陵那边有人打上了自家产业的主意!看到这里,她不由得皱着眉头道:“太太,这个信件里头的锦衣卫钱大人,以及金陵卫所张指挥,这些人应该没得那么大的胆子罢?”
谁不知道顾家是什么情形?就算她家现在没得人在金陵,甚至祯娘和周世泽还去了海外,那也不是随便就有人敢动手的罢——当盛国公府是死的吗?两家可是一直在走动的。又当金陵一些与祯娘有生意往来的家族是死的吗?其中有人还在吕宋的事情上有求于祯娘呢,看护祯娘家的产业只怕比看护自家产业还来的认真!
祯娘这时候已经放松下来,随意浏览着那些文书,悠悠回着红豆道:“你往下看就知道了,他们当然没得那么大的胆子,这两个人是什么人物?在金陵就是水盆里的一滴水,掀不起什么风浪。他们做这件事,那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之所以敢做这样的事,若不是失心疯,那就是后面有人,他们也不过就是打个先锋,做个马前卒,被推到台面上罢了。”
然而这样也不是说那背后之人就有多高明,多需要担心了。实际上祯娘方才在笑,也是在笑这背后的——看着精明无比,事情做的一环扣一环,各方面也有注意,竟是极好的筹划。
祯娘怀疑,那位钱大人和张指挥正是被这种看上去十分可行的计划诱使,参与了进来。不然他们怎么回甘心做这样的马前卒,难道不担心两军交战,他们两个台面上的做了炮灰?
然而实际上这些作为在祯娘眼睛里简直不堪一击,甚至有些好笑,仿佛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她是在笑这个。
第172章
金陵那边对着祯娘产业垂涎欲滴的人可不知道, 祯娘现如今正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品头论足,并且得出了一个不堪一击幼稚可笑的结论。实际上人还认为自己相当聪明, 眼见的就要赚上一笔大大的呢!
这不是一两人, 而是一些人。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都不是顶尖的人物。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中等文官, 要么是早就没落的世家,要么是荒废了许久的卫所武官,要么是中等商户人家。
地位最高的大概是一位六部尚书, 话说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一方大佬了,前提是这人是京城里的六部尚书, 而这人并不是。当年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在南京仿效京城, 依旧留下了一整套的六部班子。
然而这边的营生也是明摆着的,同样的六部尚书和京城的自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南京六部任职,哪怕是尚书的官职, 那也只会是不得志的官员, 或者是来荣养的高龄官员。
同时, 这也就显示出了另外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这些人不是那等彻底没用的, 倒是还有些权势——无论怎么说,文武官员、世家、商人这些人还是比普通人强许多的。若是再把力量捏合在一起,配合不错的谋划, 或许还真能做大事呢!
这也是祯娘一开始看信件的时候格外严肃的关系,她不是一个随便轻视别人的性子。虽说站在她现今的位置, 有人要通过谋夺的手段动她的产业,那就是一个笑话——她不会允许,当她这么多年的小心经营是白做的?京城里,地方上都会有替她说话,替她主持公道的。
而更重要的是已经崛起的商人整体,他们不会答应。这倒不是他们是一群有多么讲究公理的人,这只是人人对自己的保护罢了。祯娘和他们一样都是商人,而祯娘还是有数的大商人,如果连她都无法在强权面前保护自己的产业,那他们这些人遇到同样的境况岂不是更加无法可想?
每个人都惧怕那种境况,所以不会允许那种境况出现,在有苗头的时候就会争相掐灭这苗头。至于说能不能掐灭,那当然是能够的。可别小看商人这个群体啊,本来他们的能量就不弱,而本朝连续几代皇帝的着力提高更是放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让原本的养在笼子里的猛兽学会了在笼子外面捕猎,这甚至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过程。就算此后又皇帝倒行逆施,想要恢复以前的那种秩序,那也无异于痴人说梦!若是从来没有走出过笼子也就罢了,一但学会了捕猎,学会了自由地生活,猛兽怎么会再回笼子!
但是,即使是这样,祯娘也要预防阴沟里翻船。因为看上去再坚不可摧,在还没有经过实战的时候,也不能轻易断定可以高枕无忧。要知道世上许许多多的失败都不是实力悬殊带来的,而是在心态上没有摆正。或者太轻视对手了,或者太高看自己了。
然而祯娘的重视到底没能多坚持一刻,只因为书信上把对方的情况点了出来,又说了这些人已经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他们的确人多而势众了,因为人多造城了一般情况下没有的声势。可是针无两头利,这样的话也是增加了很多隐患呢!
其中隐患之一就是人多了,组织就是一个大.麻烦!参与人,以及参与人的相关人,即使他们自己意识到应该保密,也确实做出了努力,那也是没有用的。该走漏的还是要走漏!
实际上,苗延龄掌柜的想办法在他们那边下了钉子,如今那边的消息几乎都向苗延龄掌柜那边敞开了——毕竟人多,进进出出的人总不能个个严防死守罢,根本没有精力做到那个程度!这才让苗延龄掌柜轻易钻了空子,放了人进去。
若说苗延龄掌柜的轻易抓住了隐患之一,那么隐患之二就是祯娘一眼看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她迅速放松地笑了出来——那也确实是致命伤,若不是完全要命,祯娘也不会遇到这种事反而笑出来,她又不是那种没心没肺的人!
180/198 首页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