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寿堂里来了不少人,大家伙正一起热闹,和周怡姗定了亲的吴大学士家的嫡长孙吴文杰也来了。周氏看着那孩子倒是不错的样子,容貌清秀,举止文雅,很得老太太的喜欢。
内阁的几位大臣,安国公已经联络了不少了。顾翰清作为安国公府的姻亲,自然是要被划归六皇子一党的。周氏心里实在觉得很乱,在荣寿堂稍稍坐了一会儿,推说家里还有事情,便告辞回府了。
顾翰清却是被老翰林钱亨太拉出去品茗了,正巧那人说他之前要借的《大庸宫志》已经影印出了几套,所以今日便特意带了一套给顾翰清。
两人在问渠茶馆一直聊到了午后才分开,等顾翰清回府的时候,才听外书房门口的婆子,说周氏正在书房里等她。
周氏很少会到顾翰清的书房来,上一次过来还是顾明妧和李昇出城的时候。
顾翰清很快就过去了,看见周氏已经沏了茶,端坐在书房里。那热茶已经没有了一丝热气,看来她已经来了很久了。
周氏并没有注意到顾翰清的脚步,心里却兀自胡思乱想,她跟了顾翰清这么多年,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可现在顾家却还是要陷于劫难中。
周氏忍不住有些有些难受,支着额头偷偷的落泪,她要怎么和顾翰清说那些话呢?顾明妧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是不可能看着她胜败名列的,肃王又要怎么想呢?明明娶的是当朝阁老家的嫡女,却眨眼间变成了一个连庶女都不如的外室女?
他已经是一个很悲催的藩王了,这种事情闹出去,只怕是要成为别人的笑柄的。
难道除了让顾翰清答应帮安国公府成事,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周氏心里乱极了。
“夫人……”顾翰清已经挑开了帘子站在周氏的面前,他几乎没有看见过周氏这样慌乱的样子,第一次是顾明珠清誉不保,第二次便是今天。
周氏脸上满是泪,她又急忙拿起帕子擦了擦,还站起来迎顾翰清,笑着道:“老爷什么时候回来的,也没个响动。”年节里头是不兴落眼泪的。
顾翰清却是一把牵住了她的手腕,拉着她做到自己的身上,他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这样的姿势实在让人有些尴尬,周氏挣扎着要起来,顾翰清却是抱住了她,问道:“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
肃王信上的内容他没有给别人瞧见过,但肃王既然知道那件事情,必定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了什么,那个人可以让肃王知道,就可以让周氏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爷……”周氏看着顾翰清,眼眶都红了起来,低头想了半日,却是开口道:“要不然……老爷等朝廷开衙之后,向皇上请辞吧!”
第171章
周氏在这里坐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一直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要怎么办……可那样危险的事情,她怎么好让顾翰清去做呢?若是成了固然是好,若是没成,那顾家的将来,安国公府的将来,就都没了。
也许只有这样急流勇退才是对的。
顾翰清的表情渐渐严肃了起来,盯着周氏道:“一定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是不是?”她今儿才去了安国公府回来,那必定是安国公府的人说的,顾翰清面色铁青问她:“他们跟你说了什么?”
安国公一直有想要帮六皇子夺嫡的心思,这是顾翰清一早就知道的,之前他就已经提点过他们了,让他们千万不能冒进。原本他觉得六皇子想要夺嫡,也并非没有胜算,只要淑妃有办法把太子拉下来,那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不定六皇子还能捡这现成的便宜。
但自从出了钟粹宫那件案子,顾翰清的看法就变了。皇帝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废储这件事情,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钟粹宫的事情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他放弃了。
这件事情看似风平浪静的过去了,其实内里却还是波涛暗涌的。顾翰清有些摸不准皇帝的心思,但无论如何,他肯定没有废储之心。皇帝一旦没有这种心思,臣子有这样的心,那就是大逆不道。
周氏已经止住了哭声,从顾翰清的怀中站起来,在他对面的靠背椅上坐了下来,抬起头道:“国公爷大约是有那个心思,想让你帮他,”她顿了顿,终究还是实话实说道:“他们还提起了三丫头的事情。”
这件事情安国公府肯定是知道内情的,但是顾翰清没想到他们会以此威胁,眉心便拧了起来道:“难道会是他们?”他有些不确定,又问周氏道:“他们还有没有说些别的?”
周氏摇头:“没有说别的了,只是跟我透露了这些……”她心里很不安稳,又哭了起来:“三丫头如今都已经嫁人了,那些人为什么还要捏着这个事情不放呢!老爷……要不然……你还是告老还乡吧!”
顾翰清实在还没到告老还乡的时候,况且他才进内阁不久,正是长资历的阶段,这个时若是告老还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些端倪,那些人既然已经开始查这个事情,必定不会那么容易放手,只怕后面还有更大的风雨等着顾家。
“你让我好好想一想。”顾翰清蹙眉,顿了顿又道:“其实我前几日也收到了肃王的书信,他让我留心朝中的人,如今看来,只怕他已经知道了三丫头的身世了。”
“王爷他知道了?”周氏心下一惊,“那他会不会对三丫头有成见?”按顾明妧的真实身份,实在当不起一个藩王的王妃。
“王爷不像是那种人,况且他信中没特意提起,想来也是故意回避这件事情,不想让三丫头难堪。”顾翰清除了对李昇不懂怜香惜玉那方面有些微词,对他的为人还是很看好的,又道:“他们如今已经在武阳和萧侯爷回合了,三丫头应该已经和她的生母见面了。”
周氏叹了一口气,伸手扶上顾翰清的手背,看着他道:“老爷……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要怎样做,我都听你的。”
……
顾明妧在武阳一直住到了元宵节,柳氏告诉她晚上城里有灯会,在榷场那边还有通宵的夜市,让萧浩成带着顾明妧和李昇出去游玩。
没有硝烟的边境是安逸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从鞑靼和西域路经此地的商人在这里落脚,他们共同生活在这里,共建一个繁荣昌盛的小县城。
顾明妧上次出门看灯会还是头一年进顾家的时候,那年中秋老太太让顾明远领着她们去赏灯,也是那个时候,她知道了顾明远和周怡月的事情。
这才过去了几年,一下子就物是人非了。
马车一路上在县城的街巷里行驶着,外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没有京城的男女大防、礼教森严,这里的百姓开放又热情。他们在护城河边把马车停了下来,顺着护城河慢慢的游玩赏灯,不远处的灯火阑珊之处,便是武安的榷场。
李昇一路上都牵着顾明妧的手,身后的随从们则是远远跟着,不敢靠得太近,怕扰了两人的兴致。
边关的气候比起京城更寒冷,顾明妧身上穿着玫瑰红的缠枝花夹袄,外面还罩着大红猩猩毡大氅,头上戴着暖帽,脖子里更是围着围巾,只露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来。
李昇转头看了她一眼,她暖帽上的白狐狸毛都被吹乱了,东倒西歪的。李昇伸手帮她撸了撸,见她小脸被吹得通红的,便开口道:“河边风大,我们去榷场里看看,你想买什么都行,我差人帮你送到京城去。”
“随便我买吗?”顾明妧心里倒是很期待的,她从小到大都没什么到外面去过,以前跟柳氏在一起的时候,也只能在家里,逢年过节都不能出去一趟。后来进了顾家,虽然有机会出去走动了,但年纪也大了,也不能去大街上逛了,只跟着周氏在铺子里看过,就几样东西,也没什么意思。
“你喜欢的都可以买。”李昇牵着她往前走,河堤边上人来人往,目极之处灯火辉煌。
顾明妧点点头,指尖越发和李昇握得更紧了,跟着他向前走的时候,忽然就停住了脚步。
就在他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行人穿着异族服饰,跟在一男一女身后。
顾明妧愣了愣,那身形太过熟悉,让她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拉住了李昇,远远的看着他们继续往前走。
“怎么了?”李昇被顾明妧忽然间拉住,心下有些好奇,转头看着她道。
“你看前面的那个人,像不像三表姐?”
那年她也不过就是看见了周怡月的背影,就认出她来了,而前面所行的那一群人,除了那个女的穿的是大魏的服饰,其他人都是鞑靼人的装扮。
李昇顿时有所警觉,喊了身后的随从上前,命他们上去打探一番。
若是有鞑靼人来到武阳县,必定是要在关口备案的,周怡月是鞑靼的阏氏,应该不容易随意走动。但李昇毕竟是亲自送了周怡月和亲的人,对她也算熟悉,只是看了那一眼,也确认那是周怡月无疑。
顾明妧已经拉着他想要上去了,被李昇拦住了道:“先等一等,我已经让人上去查探了。”
顾明妧拉着他的手却紧了紧,不知道要怎样来形容现在的心情,她恨不得马上就过去,问问周怡月过的好不好……
上前打探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在李昇的耳边耳语了几句,顾明妧抬起头,看见那行人已经往两边开列,停下了脚步。
站在那大魏女子身边的男人同她低头说了几句,那个大魏女子忽然就转过头来,朝着身后四下打探了起来。
顾明妧抬起头,正好迎上了周怡月的视线。
“三表姐!”她松开李昇的手走上前,那些鞑靼侍卫见了,还不及阻拦就被人呵斥后退,顾明妧很快就走到了周怡月的面前。
两个人就这样定定的看了许久,周怡月好似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脸上的神色都是僵的。
她还以为这辈子都不能见到故人了,却不想……她们姐妹竟然还有重逢的这一日。
“三表妹!”周怡月脸上的表情一时间不知道是哭是笑,转身对她身边的男人低声说了几句,这才走到顾明妧的面前,拉着她的手道:“这是……”她顿了顿,继续道:“这是我的夫君也珩。”
顾明妧悄悄的看了一眼那人,只觉得他身材魁梧高大,比周怡月整整高出了一个头,容貌看上去有些狂野不羁,但细看却也并非是丑陋的样子。
顾明妧便朝着他福了福身子,那人似是淡淡的扫了顾明妧一眼,并没有正眼看她。倒是挑眉看了眼站在顾明妧身后的李昇,眼眸中似是射出了一道金光。
那些林立在周围的护卫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空气中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息。
李昇却是表情淡然,只缓步走到顾明妧的身侧,抬头看着那男子道:“大汗有此雅兴带着夫人前来赏花灯,本王欢迎之至,这是本王的王妃,和夫人是表姐妹。”
鞑靼有不少人死在李昇刀下,这种憎恨几乎是一种本能,李昇之前送亲的时候,也曾遇上过有人想要前来寻衅滋事的。
“你的女人,很漂亮。”也珩的大魏话说的不好,却可以听懂,闻言只开口对李昇道:“我们、赏过了花灯、就回。”
周怡月听他用不熟练的大魏话跟李昇交谈,却是在一旁笑了笑,转头对他道:“大汗,我好不容易遇上了表妹,能不能请她去我们的住所坐一坐?”
顾明妧心里也很期待,转头看了一眼李昇,见他点了点头,这才上前拉着周怡月的手。
鞑靼在武阳县有自己的行馆,周怡月一行人就住在那里。他们是特意过来武阳县赏花灯的,因为周怡月想念家乡,所以也珩就带她来了。从鞑靼的王庭到这里,要在草原上走几百里路。
李昇和萧浩成在厅中同也珩交谈,周怡月便把顾明妧请到了次间里。两人对坐在临床的大炕上,便有鞑靼的使女送了酥油茶上来。
周怡月看了一眼,吩咐道:“她不喝这个,你另去沏一些云雾茶来。”
那使女应了一声诺,转身出去沏茶,顾明妧便抓住了周怡月的手背道:“表姐,你过的还好吗?”虽然看上去那也珩似乎对她不错,可这种事情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
周怡月低下头,房里点着忽明忽暗的油灯,将她的脸颊映衬的格外清丽柔和。
“他对我很好。”周怡月抬起头看着顾明妧,浅笑道:“虽然大漠比不上京城繁华,可他对我却是百依百顺的,知道我想家了,还特意带我过来赏灯会。”
周怡月的目光看得很远,仿佛能看见很多过往久远的东西,她忽然就底下了头,叹道:“当年我和你大哥就是在灯会上被你遇见的,那时候你还小,如今却也嫁人了。”
她分明才十八岁,可这说话的口气,却像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老人,每一个动作都透出一股超脱了世俗的淡然。
使女重新沏了热茶上来,顾明妧捧着茶,听周怡月说她在鞑靼的这些日子。
“刚开始确实是过不惯的,但后来也就习惯了,你知道我虽然从小锦衣玉食,但其实性子是不挑剔的,况且舅父给了相当丰厚的嫁妆,又在边关开了榷场,可以让鞑靼的商贩们自由进出,所以那里的人对我都很敬重。”她静静的说着,偶然间抬起头来问道:“你来了武安多久了?家里的人都还好吗?”
“家里人都很好,外祖母的身体也很好,只是常想起你……”顾明妧的眼眶都红了,她是做不到像周怡月这样云淡风轻的,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来,想了想才道:“只是听说长公主的身子不太好,也不知道现在好一点没有了。”
周怡月神色淡然,听了这话只是稍稍皱了皱眉心,又开口道:“她那都是心病,只要自己能想明白,其实说好也就好了。”她的嘴角微微勾起,看上去似笑非笑的样子,可眉宇中还是带着一缕的哀愁。
房里一时间就这样安静了下来,两人各怀心事,只有悠长的叹息声。
过了良久,周怡月才忽得抬起了头来,眸中却是欲言又止的神色,伸手拉住了顾明妧放在茶几上的手指,眸中缓缓落下泪来。
“他现在也很好,去年跟着陈伯青走遍了京郊的几个县城,人越发沉稳了,母亲还没有给他议亲,大约是想等后年春闱之后,再提这件事情。”顾明妧小声的说道,她知道周怡月的心思。
周怡月便笑着点了点头,又道:“我就知道他也能放下的。”
112/124 首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