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葶此时在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她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女人说的是英语。虽然和大部分中国学生一样学的是哑巴英语,但好歹还有一个四级的底子在。就拿刚刚那段“叽里呱啦”的话来说,她抓到一个词“cold”,一个短句“feel better now?”,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人名“Wendy”。结合女人的表情和动作来看,那段话的大致意思应该是“温蒂你个小东西怎么自己爬起来了又要着凉了知不知道快披上围巾你这么精神是感觉好些了吗”。
蕴葶,现在我们该称呼她为温蒂了,维持着脸上懵懂的表情,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好些了。然后等待女人的反应。如果没有料错的话,这种话很多而且好管事的女人会替你安排好很多事情,同时也会泄露很多信息给你。
果然,女人叹了一口气,眉头皱得更紧了,絮絮叨叨地从柜子里翻找出一根水银体温计(比起21世纪的统一规格来显得又粗又大),用力甩了一甩。然后她把温蒂摁回床上,把体温计夹到女孩的腋下,又拿毛毯裹个严严实实。最后,她抛下一句“乖乖躺着不要动”就风风火火地踩着“铛铛”的步子出了房间。
这次房间门没有关好。
门外的嘈杂声更加清晰了,有许多孩子的声音,也有成年女子呵斥的声音,还有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在上上下下。温蒂猜测门外不远处一定有一个楼梯。
猛地听见一声“都上楼去!”,然后一串脚步声越来越近,一溜儿人影从门口略过,还有几个小脑袋试图扒着门缝往里面瞧,又很快被拎走了,只留下几句嫩言嫩语的话:
“我听说温蒂快死了。”
“别胡说八道,我刚刚看到苏珊去厨房了,她跟史密斯夫人说温蒂已经醒了。”
温蒂微微放松了身体。信息量挺丰富呀。刚刚过去了至少十多个孩子吧,看来这不是一个家庭了,而是学校之类孩子集中的地方。那么,刚刚那个女人也不是原主的母亲了,而是教师、看护一类的人员,名字叫做苏珊。苏珊还有一个上级叫做史密斯夫人。唯一有些奇怪的是,原主病的快死了,原主的父母却没有出现,看来需要更多的信息了。
思索间,门外已经恢复了安静。
又躺了不知道多久,门“砰”地被撞开了。高挑瘦削的苏珊女士端着一个托盘中气十足地进来了。托盘上是一小杯牛奶和一碗糊糊一样的东西。
这位女士将食物放下,先将温度计从毯子里扒拉出来,仔细瞧了瞧,又叹一口气。温蒂知道自己还是有些低烧。
“先吃你的晚饭吧。”
温蒂被扶着坐起来,被围巾裹住,又被塞了一杯牛奶。牛奶是热的,还放了糖,除了有些腥,口感比上辈子喝过的都要好些。温蒂一气喝了下去,顿时感觉腹内一热,背上瞬间出了一层薄汗。
而那碗糊糊的口味就没有那么美妙了。这似乎是麦片粥,但是里面还有看不出原样的土豆块和包心菜,不咸不淡的。
温蒂机械地吃着,一边酝酿着情绪。终于,一颗眼泪砸在了碗里。她抬起朦胧的泪眼,暗暗清了清喉咙。
“苏珊……”
那个面相刻薄的女人眉头一挑,有些吃惊地望向温蒂,但是眼里暗含着警告,透露出明显的“如果你敢抱怨食物的话我一定会好好教训你”的信息。
“我刚刚梦到妈妈了……妈妈为什么不来看望温蒂呢?”再摆出一个迷茫而难过的表情。
苏珊脸上的表情明显地缓和了下来,她甚至是有些温柔地摸了摸女孩的头,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了:“他们去了上帝那里呢……没关系,大家都是一样的……这里就是你的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说到最后的时候,她变成了自言自语,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仿佛是陷在某种回忆里,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强调着。
许久,她才回过神来,又恢复了冷硬的表情,仿佛是为了维护尊严一般用刻意命令的语气说道:“吃完你的饭,不要浪费食物,卡特小姐。然后好好睡一觉。”
温蒂垂下头,默默地执行命令。她已经得到她想要的信息了:原主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即使没有去世也已经抛弃她了),这是一家孤儿院。原主的全名叫做温蒂·卡特。以及,苏珊女士也有某种难言之隐。
温蒂推测她很有可能是在英国的某地。冬季如此潮湿的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了,最典型的就是英伦三岛。最重要的是:苏珊女士一口伦敦腔。这也是温蒂一开始不太听得明白她说话的原因,如今中国学校里大都教的是美式英语。
接下来需要搞清楚的就是时代。从台灯的式样来看应该早于20世纪70年代,晚于19世纪80年代(再早电灯没有普及,不是这种穷困的孤儿院用得起的)。嫌疑集中在这一百年之间么,如果是这家孤儿院条件比外界落后的话,也有可能再往后推一推。
温蒂慢慢想着,又沉沉的睡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坚定地想洗白科尔夫人了。年轻版的,莫名有些可爱呢。
设定当时孤儿院的主管是史密斯夫人,科尔夫人还在打杂。
本来写的“午饭”,忽然发现当时的穷人都不吃午饭来着,所以就改成了“晚饭”。
第6章 第4章 所谓幸福感
再次醒来的时候,温蒂是被尿憋醒的。
窗外的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分不清是早上还是傍晚。
温蒂觉得浑身黏糊糊的,但是头脑分外清爽,四肢也更有力了一些。
苏珊不在,屋里空荡荡的。
就看那照顾几十个孩子的工作量,也不能指望她一直守着自己吧。温蒂苦笑一下,决定求人不如求己。
她慢吞吞地爬起来,在枕头边上找到了那条大围巾,结结实实地把自己绕了两圈,又打了一个结。做完这个动作,她感觉自己的小胳膊有些酸,便又歇了歇,然后,才慢慢地向床沿挪去。幸运的是,她一眼就找到了地板上的一双小鞋子。铁架子床对她如今的身高来说有些高了,她费了一番功夫才顺利着陆。
几秒钟之后,她就踩着鞋子在屋里移动起来。
床和桌椅变得很高,这种感觉对于一个曾经的成年人来说很新奇,就像是突然进入了巨人国似的。从相对的比例推测,温蒂觉得自己如今的身高在1米左右,刚刚比门把手要矮上一点点。
温蒂正准备去够门把,门突然被推开了,差点将她的小身材挂倒。
同时头顶上传来一个熟悉而愤怒的声音:“你在干什么?!”
偷偷溜下床的患病儿童被冷面严肃的看护阿姨抓个正着,简直是不堪回首的回忆。温蒂牙疼之余,还得维持住脸上泫然欲泣的表情以博取同情,同时用非常实诚的语气控诉道:“想尿尿……但是找不到你……”
前世的李蕴葶,父亲早丧而母亲沉湎于悲伤万事不理,所以从小辗转于各类托管机构和亲戚朋友家中。她虽然不至于成长为一个擅长察言观色的宅斗宫斗高手,但也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
对付疲于照顾许多孩子的管理人员,最好的应对手段就是“没事时别吭声,有事时说实话”。
想这些叔叔阿姨,成天被一群精力旺盛的熊孩子折腾得身心疲惫,年纪轻轻就显现出老相。你还要和他们玩心眼,说谎话,声东击西,简直就是:害人害己。
果然,单刀直入大法取得了有效成果。
一分钟后,温蒂被苏珊女士牵着小手,走出了医疗室那个逼仄的小房间。
房间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的正中间的地方是一座向上宽宽的石梯,正对着一个铺有黑白地砖的门厅。就像温蒂最初猜测的那样,医疗室是楼梯右侧的第一个房间。
温蒂被带着路过石梯前的平台和门厅,沿着走廊向左边走去,途中依次经过:
几扇上锁的木门(后来知道是孤儿院工作人员的房间),
一个敞开的洗衣房(里面有一些穿围裙的年轻女子带着几个十三、四岁的穿灰色袍子的女孩正在洗衣服),
一个插着幼儿体“bathhouse”标识的大门(澡堂),
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进门是一个宽敞的盥洗室,靠墙一排铜质水龙头,水池是白色的砖石铺成的。靠门的墙上还镶嵌着一面大的穿衣镜,镜子右下角有着老大一片蛛网状的裂纹。盥洗室里侧又开了两扇小门,门上分别写着幼儿体的“boys”和“girls”。
厕所里面很干净,大块青色石头铺成的地面和台阶被刷洗得一尘不染。离地面很高的地方开着一排小小的气窗,空气流通的代价是厕所温度的降低,尤其是在寒风呼呼的季节。
温蒂打了个冷战,加快步子向蹲坑走去。是的,孩子们上厕所用的是一排蹲坑,其中有两个特别小些,想来是给年纪较小的那些孩子用的(温蒂比量一下自己的大小,进了其中一个)。蹲坑下面的水道是相连的,常年流水不断,省去了冲水的麻烦。【1】
擦屁股用的是苏珊从兜里取出来的一摞草纸,和外婆辈用的那种绿褐色的草纸有些相像,都有着粗糙、硬质的特点。
从厕所出来的温蒂心满意足。
常言道,看一个地方的生活条件看厕所就可以略知一二。对于这个干净没有异味而且颇有一些现代感觉的如厕方式,温蒂感到十分庆幸。从小生活在富庶地区的龟毛孩子,对于旱厕这种存在都充满了怨念,何况是古代用来擦屁屁的草绳、瓦片之流呢。
感谢穿越大神把我送到了擦屁屁已经用草纸的年代,阿门!
心满意足之余,温蒂开始总结所见所得。
就这一路上所见的情形而言,这应该是一座石头和砖块构成的“一”字形建筑,有些地面贴了砖,但很少有粉刷或贴墙纸的地方。这种风格十分的,恩,古朴。
不少细节上显示出这座建筑磨损得很厉害,而现在的主人也没有能力和财力来进行一场新的装修。但好在所有重点位置都显得干净妥帖,事实上,是有些过分干净了。这说明主事者对整个孤儿院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和吹毛求疵的处女座性格。
好处显而易见,干净的环境下传染病的几率大大减少,这对于这具病怏怏的身体意义非凡。而且,从管理者的龟毛德性来看,吃到死猪肉地沟油的可能也不大。
恩,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都有保障。只是条件艰苦一些——温蒂拉了拉身上的灰布袍子——还是可以适应的。
标准降低之后,幸福就来得比较快。
温蒂被牵着带回医务室的时候,身上还散发着一张草纸带来的粉红色泡泡。
临进门了,她还向右侧的走廊瞄了一眼。左侧是洗衣房、厕所、澡堂这类用水的地方。不知道右侧是什么?还有楼上。
好想开新地图啊。面上八风不动的温蒂小朋友在心中呐喊。
和昨天一样被甩回床上,量体温。好在似乎是烧退了,苏珊女士脸上不再是那副被欠了五百万的模样了。
但温蒂还是被要求在床上躺着,洗澡的要求也被驳回了。
等到她告别病假生活,回归集体的时候,已经是两天之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这种常年流水式的厕所是有的。一般是在河流旁边,直接从河里引活水。沃尔孤儿院在泰晤士河附近的街区,而且是老建筑,我就用了这个设计。与自来水不是一个系统,所以也不用担心水费的问题。
罗琳笔下的孤儿院很多次提到“干净”、“一尘不染”。所以我想象的是方正古板严谨的那种,管束很严,气氛很压抑,有点像修道院的感觉。但要说他们虐待孩子、吃得东西脏兮兮的,被子上都是污迹,甚至是向有钱人卑躬屈膝,买卖儿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一个能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主事者,至少是一个正派的人;否则,人形商品住的地方,管他干不干净呢。
第7章 第5章 浴室与厨房
这一天是温蒂的大日子。
她终于开新地图了,不对,是可以暂时和医务室say goodbye了。
这两天在医务室里宅着,她都快要长蘑菇了。而且所见到的人只有整天板着一张脸的苏珊妹子,和另一个偶尔进来拿药瓶的姑娘。传说中的小伙伴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就连偶尔上厕所,也很凑巧地不曾遇到人。(洗衣房那几个妹子被你忽略了,喂)
温蒂现在不由得感叹自己的运气有够好,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小伙伴扒门缝。事实证明,苏珊没有关好门实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不过,过去的48小时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温蒂姑娘将医务室摸索了个底朝天。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用品:下层柜子里有纱布、绷带、胶带、棉花、镊子、小剪刀、体温计一应俱全,比起21世纪也不差什么了。不过温蒂注意到,1920年前后开始生产的创口贴并没有出现。
玻璃柜里的药品就显得有些寒酸了:一个没有标签的大玻璃罐子里的白色粉末是石灰(石灰当常备药,这是什么年代的事啊= =),有标签的瓶子包括吗啡、奎宁、碘酒、酒精几种。
最有用的信息来自一瓶阿司匹林片剂,这种在1900年前后投产的药物保质期不会长于两年。而这瓶阿司匹林的生产日期是1930年10月31日。
所以,时间可以确定为1930年到1932年之间。
温蒂很开心,表示:虽然自家的口语也就装装幼稚园小朋友,但专业水平还是杠杠的,看个拉丁文药品名称轻松无压力,奇奇怪怪的科学史也记得一清二楚。
更开心的是:在这个青霉素还没有发明,DNA结构还在猜想的年代,简直是大有可为。温蒂已经开始思考要混科学界的话,拿什么做投名状更好些。几年后二战爆发,爱因斯坦那批人都会去美国吧,那时候美国的移民政策也会宽松一些。恩,果然还是去美国更好。留在英国被卷入战争就不这么美妙了,四几年的时候英国好多城市都遭到了轰炸,一不小心小命就丢了。这种死法还不如实验室爆炸呢,好歹和“为科学献身”沾点边,被炸弹炮灰这叫什么事呢。
桌上的那三本书分别是《简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和看不懂名字的哲学类小本子,都是1905年之前出版的旧书,温蒂翻了翻就失去了兴趣。正百无聊赖、只能YY美国移民计划的时候,她被宣判“出狱”了。
7/10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