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六零年代好家庭——桃花露

时间:2018-05-29 20:57:10  作者:桃花露
  她看王金秋给孩子包得太厚,屋里关门糊窗的闷得慌,估计孩子不喜欢,出去透透气分散一下注意力说不定会好一点。
  实在是看孩子哭得太可怜了。
  王金秋看看外面,这刚出满月,外面也不暖和,出去吹了风万一感冒呢?
  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
  她抱着一个劲地哄,就是不好,急了,“妮儿,能不能帮我去医务室请大夫来看看啊。”
  莫茹答应了一声,抱着小八刚要往外走,丁兰英就喊:“菊花,你人小腿快,去喊一声。”
  菊花就蹬蹬跑出去了。
  莫茹看王金秋把孩子抱得那么紧,屋里又那么黑,就帮她把灯点起来。
  灯光亮起来的那一瞬,小春来停了一下,眼睛转过去。
  莫茹朝着他笑笑,“小春来,跟哥哥一起玩儿啊。”
  她想分散孩子注意力,这样他忘了疼也就不那么哭。
  王金秋看儿子停了一下,也松口气,就抱着过去和莫茹说话。
  没两句话又开始哭。
  莫茹就道:“我手热乎,给他揉揉肚子试试。”
  她在医务室的时候,跟着傅臻特意学过一些护理知识的,知道对孩子应该用什么力道。
  王金秋自己也给孩子揉过,根本不管用,那孩子哭得更厉害,所以也不相信莫茹揉揉就管用。
  犹豫一下,她看了一眼外面语气里就带上不满,“大夫怎么还不来啊。”
  莫茹看那孩子哭得脸都要青了,也不和她计较,让她放下揉揉看,“我跟大夫学过两招,七七肚子疼就喜欢让我揉。”
  王金秋也没辙,就把儿子放在炕上。
  莫茹就用很轻柔的力度给他揉揉肚子,一边揉一边看他的反应。
  一开始哭得厉害,抗拒揉,等换了一个位置以后,似乎很喜欢,瞪着眼看她。
  莫茹揉的时候,自然不是干揉,而是带着空间之力。她不会修炼,并不懂空间之力是什么,不过因为操控空间次数多了,就有那么一点心得,收放之间,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那就是空间之力!
  她虽然不能用空间之力直接治病,却也能缓解疼痛,让小春来觉得很舒服。
  随着她的动作,小春来慢慢地就不哭了,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小八躺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莫茹,偶尔分一眼睨一下小春来,连头都懒得转。
  过了一会儿陈秀芳背着医药箱和菊花过来,“刚去种果子回来,晚了点儿,不好意思啊。”
  王金秋可急坏了,眼睛里都带着泪,“我说嫂子你快点吧,都急死人了。”
  陈秀芳就赶紧带上听诊器给小春来听听。
  “嫂子你可给好好瞧瞧,不知道咋回事,一到这时候就哭,一哭就老半天,真是哭得我都抓瞎。”
  陈秀芳点点头,很认真地给小春来检查。
  她和何仙姑每年都去县医院培训两次,一次至少一个月,虽然不敢说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但是临床应用这块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王金秋目不转睛地看着,问用不用拿药吃。
  陈秀芳摇头,“没事,不是毛病不用吃药,过段时间就好了。”
  她又给王金秋讲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给小孩子吃,又教如何给孩子揉肚子,用热乎乎的毛巾给热敷一会儿也行。
  “多去天井里溜达溜达,别总闷在屋里,还有……”她摸了摸小春来的襁褓比人家小八厚了两倍还不止呢,“不用这么厚,穿着衣裳呢,包个薄点的就行。”
  王金秋连连答应着,“谢谢你啊嫂子。”
  陈秀芳就笑,“你们家妮儿比我还懂呢。”
  王金秋看了莫茹一眼,嗔道:“妮儿你也不提醒我,以后多教教我。”
  莫茹笑了笑。
  我说不一定好使啊,你又未必听我的。
  她发现王金秋有个特点,经常会说哎呀怎么怎么,你帮我拿个主意想个办法的,等你说了一二三四帮她想了以后,她又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因为这,莫茹一般不乐意给她出主意,今儿这是看到孩子哭得厉害,才主动提个建议,一切为了孩子。
  等陈秀芳走后,王金秋就抱着孩子去天井溜达,还跟莫茹笑道:“妮儿,快把小八也抱出来。人家大夫就是大夫,懂得就是多,你们看,我抱着他在天井溜达他就真不哭了呢。”
 
 
第228章 知足
  丁兰英看了莫茹一眼, 笑了笑,让莫茹别介意。
  莫茹自然不介意, 她现在很少生气,毕竟生气的情绪成本太大,不划算啊。
  除了她家闺女, 还真没人能让她生气,再说,妯娌也是一种缘分,需要磨合的嘛。
  很快家里人陆续回来,他们都在河里洗过脚,回家也不用再废水。
  丁兰英和莫茹就摆桌子开饭, 主食就是杂合面窝窝头, 还有煮地瓜、地瓜干等,其他就是咸菜。
  另外还有一瓦盆盐水煮白菜土豆, 蔬菜都是莫茹和周明愈在院子里种的, 只说收藏在地窖里,这时候青黄不接的, 正好拿出来吃。
  这个季节,谁家还有菜吃啊!
  也就莫茹家院子大,去年囤积的白菜萝卜土豆莲藕,现在韭菜、菠菜正好吃,还有存的那些云青菜叶子拿出来做蛋汤也正好。
  所以食堂一散伙, 张翠花家的伙食又成了全大队最好的。
  吃饭的时候张够咧嘴笑着, “这一散伙, 社员们都不知道多羡慕咱们呢,哈哈,菜里还有油呢。”
  张翠花看了王金秋一眼,道:“这吃的都是哪里来的,你们也知道,要不是小五和七七娘能干,咱们家也比别人好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红鲤子说去盖房子,他们全家还挤在这里呢,老四结婚就得去小南屋,还指不定得怎么闹腾呢。
  这会儿自己家都盖成瓦顶了,还有菜吃,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王金秋对张翠花吃饭的时候就不忘强调都是小五两口子的功劳早就有些酸溜溜的,只是不好公开反对就是了。
  毕竟她发现二嫂和三嫂都没意见。
  尤其张够,原本她寻思三嫂是个不好相与的,哪里知道竟然是莫茹的脑残粉。
  如今生了儿子,张够看莫茹的眼神,那是火辣辣的。
  劳模就是劳模,干什么都是拔尖的,瞧瞧,两胎就儿女双全!
  吃完饭,丁兰英收拾碗筷,莫茹给她帮忙。
  张翠花对王金秋道:“春来娘也出月子了,明儿去找队长,看看给你安排个活儿。”
  王金秋一怔,自己刚出月子呢,就去干活儿?
  张够就道:“肯定跟着种地,这会儿小麦地里套种花生呢,刨坑点堆儿盖土,轻松的很。”
  男人们去耕地,女人和老人们在小麦地里套种花生。
  等耕地好了就要开始种棉花、秫秫、春玉米,之后还得秧春地瓜。
  反正总也得忙活一个多月才能结束,休息两天再割麦子。
  王金秋就看丁兰英,笑道:“二嫂,要不我和你一起去看蘑菇?”
  丁兰英一怔,看了她一眼,“看蘑菇用不了这么多人啊。”
  “不是还有一个外人嘛,咱们自己家人一起干活儿更方便。”王金秋笑得若无其事的样子。
  丁兰英看了莫茹一眼,又看张翠花。
  张翠花道:“分什么活儿都是队长说了算,咱们家也不是队长。”
  王金秋开玩笑道:“不是都说先锋大队咱们家说了算嘛,俩劳模呢。”
  听她这么说,张翠花脸色一板,“这是谁在外面乱嚼舌头?胡说八道,怎么不说我们家在公社里说了算?真是胡诌烂咧摸着说,这是想给我们家扣村霸的帽子呢?哪个嘴痒痒欠骂让他到我跟前来说。”
  王金秋脸色一变,忙道:“娘你别生气,我也就是听人家那么一说,大概是我听岔了,没人敢造谣的。”
  听她改口,张翠花也不和她计较,只道:“咱们家能有这样的好日子不容易,可不能让那些黑心的给搅和黄了。”
  …………
  正忙着耕地,公社又给各大队下达了新指示,要求实行牲口分槽喂养,责任到户,减少牲口的死亡率。
  以前牲口都集中在生产队的饲养室里,一个小院里十几头牲口,拥挤不说,也得不到很好的照料,牲口很容易生病。
  先锋大队还好一些,外面大队里牲口生病和死亡情况很严重。最饥饿的时候,饲养员偷牲口饲料补贴家里口粮那是肯定的。
  夏秋还行有青草可以吃,冬春季节牲口就吃干草和一点饲料。农忙的时候,要是饲料跟不上,牲口不上膘没有力气,再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就很容易生病糟蹋。
  现在实行分槽喂养,就是把牲口分散到社员家里,专人负责。
  以前所有牲口两三个人养,谁都偷饲料,牲口出了问题谁也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互相推卸责任。
  这会儿责任到户,谁养谁负责,出了问题也能找到人。
  喂牲口也不是轻快活儿,需要细心耐心,尤其农忙的时候,牲口早八点忙到晚六点,中午休息俩钟头,可以说任务繁重。为了让牲口吃得好休息得好,后半夜两三点钟就要起来喂三次,这样才不耽误早上使牲口。
  喂养牲口的活儿,队里也是要考察的,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
  要求人勤快,家里有专门的牲口棚,最好有喂养经验,那些懒汉子,直奔着想偷吃牲口饲料的,那是绝对捞不着机会的。
  周老汉儿家被分配了那头大黑牛,队长家喂养那头大黄牛,其他也都分下去。
  喂牲口有工分,也能领牲口吃的干草、饲料等,攒了粪给生产队也是有工分的,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吃香的活儿。
  周老汉儿也是从小伺候牲口的,这会儿分到大黑牛,他还是很高兴的,不但不准家里人克扣大黑的饲料,还得想办法让它吃好喝好呢。
  这惹得张翠花跟何桂兰直埋怨,“你说我嫁过来就没伺候过公婆,这可好,现在比公婆还难伺候呢。你是没看他那样儿。”
  何桂兰直笑,“这是大黑的福气,在队里饲养员再精心,也顾不过那么多牲口。就说咱这食堂不也是么,那么多人一个锅里吃饭,哪里能做得那么讲究?这分开了……也好,也都能多顾念一下老人孩子和产妇。”
  张翠花知道她是有些舍不得食堂解散,不说别的,这推磨很多人就吃不消。
  原本食堂开着,周诚志安排人轮流推磨,还有毛驴使唤着,总归是轻松的。
  现在粮食分给各家,推磨就是自家的事儿。壮劳力要下地,队里就两头毛驴各家也轮不上,推磨就成了女人和孩子的活儿。
  陈爱月家那大磨盘女人推不动,小磨盘磨麦子还行,磨秫秫、豆子、玉米的话累死个人,尤其是头遍磨,简直推得人生无可恋。他们只能先在碾子上碾破成碎颗粒,然后再去磨盘上磨细一些。
  这两年不推磨,社员们还真不习惯,纷纷说食堂解散以后,推磨就要人命。
  张翠花家也一样,其他人都要下地,周明愈还得去砖窑厂。
  他正带人扩建砖窑厂,提高产量以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量。毕竟自家先把砖窑厂的砖瓦拉回来翻盖了砖瓦房,也不能不管别人。
  莫茹不需要跟着他们下地,拿虫子对她来说又很轻松,她就和丁兰英把推磨的活儿接过去。
  丁兰英每次都抢着推磨,让莫茹负责清扫、过筛箩面,看她那么累,莫茹也不忍心,就和她换着来。
  一开始不觉得,转个十来圈下来,整个人不但晕头转向,而且浑身酸疼。两个人换着来也就能咬牙坚持三个钟头,推四十斤左右。
  丁兰英却又怕累着她,这可是宝贝劳模啊,要是累坏了,那可是全县的损失,谁赔得起啊!
  这秋天的棉花还指望劳模呢,没有莫茹,哪里能每年分几斤棉花回家做衣裳缝棉袄啊。
  莫茹就寻思怎么着才能推磨省事儿点。
  红旗公社没电呢,就别想电动了,不知道能不能买柴油机呢?
  晚上一家人洗漱过后躺在被褥上,莫茹靠在周明愈怀里,周七七躺在周明愈肚子上睡眼朦胧,小八一个人在旁边睡得香喷喷。
  “小五哥,你说咱们要是买柴油机,队长能同意吗?”
  有个柴油机的话,到时候浇地、推磨啊甚至可以自己发电呢。
  周明愈一手轻轻地拍闺女睡觉,一手摸着媳妇儿养起来的头发,软乎乎的摸着手感很好,他道:“过几年能成吧,现在……够呛。”
  倒不是队里没钱,也不是周诚志不舍的,而是柴油机买不到,这个东西和自行车缝纫机还不一样,这些机械的指标都在工厂,还没有分配给生产队呢。
  整个红旗公社,也就公社有那么两台很旧的吧,这还是为了棉花以及公粮的各种任务才配备的呢。
  莫茹就笑道:“那算了,还是用石磨吧,电磨磨出来的面粉不香。”
  后世的时候大家都以吃石磨面粉为时髦呢,觉得环保、原汁原味,现在虽然累点,却也能吃这么生态的面粉,挺好的。
  她又开始跟周明愈憧憬,“要是把咱们村建成生态农场,等以后也是一个四五十年的老农场呢,这么有历史的农场,应该会很吸引人吧。”
  她和周明愈从大都市来,说实在的,并不是那么再想回到忙碌又冷硬的城市里去。
  周明愈就给她讲生态农场的一些项目,如何如何,她听的津津有味。
  快睡着的时候,她呢喃着,“周愈,你会觉得可惜吗?”
  前世读了那么多年书,学了那么多知识,却留在这样的小乡村里种地,会不会觉得浪费不甘心?
  如果以他的智慧和能力,就算现在也能去大都市有一番作为吧,说不定还能史书留名一把呢。
  周明愈亲了亲她,温柔地笑,“……我们已经做的很好。”
  先锋大队没有饿死一个人,先锋大队也没有乱斗一个人,她还用空间帮助大家躲过了蝗灾,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莫茹抱紧了他,听他在耳边低声道:“……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知道有多幸福了。”
  小富即安,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