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糯米水晶糕

时间:2018-08-19 08:04:07  作者:糯米水晶糕
  “就是这些东西搅拌煅烧而成。是,儿子得了老爷的启发才能做出来的。”
  “嗯……嗯?”贾政正在盘算这些东西价值几何呢,没想到二儿子直接来了这么一句。
  虽然他看到水泥却是很激动没错,但是想得也是——【咱们荣国府又要受到褒奖了,唉,日后别人提起来,恐怕只会记得一个烧水泥的贾玉谨,弄不好还会青史留名……这逆子还真是机缘大得叫人忍不住嫉妒啊,天生神力也是他,得了通灵宝玉的也是他,能看懂古籍的也是他,这水泥,也不知他是如何倒腾出来的。】
  酸溜溜想着日后别人说起自己只会说自己是贾玉谨的亲爹,贾政就觉得羡慕嫉妒恨,哪怕对方是自己血骨。
  却不曾想,听到后半句,差点叫他举着装样子好叫自己不要把嫉妒表现出来的凉茶把他给呛住了。
  “你你你说什么?”
  贾政凉茶也不喝了,瞪大眼睛,磕啦一下就丢开茶盏,贾珠坐在另一边,一个劲儿地在桌子下用脚踩自己犯傻的亲弟弟。
  “老爷在其位谋其政,多年来兢兢业业,专攻一处,听闻儿子说起西北被风沙侵蚀的城墙,遂协助儿子一起研制更结实的建材,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如今终于有了成果,很是应该奏报陛下才是。”宝玉面不红气不喘起说出这番话,倒是叫贾政第一个不好意思起来。
  这假正经,就算平时心底再有几分对儿子的羡慕嫉妒,也是万万做不出占据儿子功劳的事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敢,这可是欺君之罪!!!
  你叫他花儿子孝敬的银钱他毫无压力,因为儿子孝敬老子本就是天经地义。可是在朝廷中,天地君亲师,在朝廷中,亲如父子兄弟也要先忘却血缘关系,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才是!占据别人功劳,实乃小人行径也。
  然而,宝玉苦笑一下:“老爷,儿子毕竟还年轻。如此大出风头的事情落在儿子头上,恐怕祸福难料。而且,老爷在工部多年,只有说是您与我一起做出来的,才能叫众人心服口服。”
  贾政一想:倒不是冒名顶替。也是……可是……
  贾珠那边很快就被亲弟弟这个理由给说服了,与其让宝玉成为靶子,叫别人忌惮、嫉妒、嫉恨他,还不如让老爷立在前头拉仇恨好了,总归凭宝玉的本事,没了水泥,日后说不定还能造出更厉害的火泥什么的……咳咳,当然,这话他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面上,他是有条有理地替宝玉说话,劝老爷‘受累’担下此‘虚名’。
  贾政很心动。
  真的很心动。
  可是他不信且不敢。
  不信儿子真的不知道水泥代表的泼天富贵、深远影响,不信这逆——二儿子是真的如此淡泊名利;不敢么,则是怕此时泄露,功劳没捞到,犯下欺君之罪,毕竟他今天之前压根不知道水泥是什么。
  可是宝玉是谁?是从三四岁起就忽悠贾政从未失手的人!是就算翅膀硬了也愿意继续花点儿时间和精力给贾政顺毛的人。这么多年的努力,怎么可能没有效果。
  在煅烧水泥期间,宝玉一点一点地说动了贾政。
  待窑子熄灭了火,等着降温的时候,贾政已然打算咬咬牙受累了,然后心里还想着:【这老二,既然怕事,少不得我这个做人老爷的出来抗事了。】
  由此还觉得自己大义凛然的……
  等到小火窑里的水泥粉末取出来之后,再拌以水调和,放到小块的模子里,被贾政珍而重之地捧走了。
  三天后,禁卫军总兵有本奏,道是在其父启发之下,研制了一种能够速干、并且相当坚硬的建材,水火不侵、刀剑不入,谓之水泥。
  …………………………
  这是小朝会,能参加的莫不是国之重臣,众人听闻贾瑛这个武将干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纷纷拿眼神去瞧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自他女儿之事之后,在朝中乐得做隐形人,要不是几次上书致仕都被陛下驳回了,他早就想退下去了。加上原本因为抽水机的事情,宝玉就被他因为忘年交,所以尽管一个武将干了工部的事儿,但是阴尚书也毫不在意,反而把舞台交给宝玉,让他出列好好表现。
  而宝玉,则谦逊地说,还是有父亲多加指点才成的,让贾政出来露脸。这样投桃报李,还是给了工部面子。
  这三天,贾政不仅是与水泥同吃同睡,就为了等它干了之后看成果而已,还花了大力气背了好多宝玉给他的资料,包括他是如何起了念头、如何发现这种石头的用处、如何不动声色地叫人开始尝试煅烧等等,当然,配比他也背下来了,但是配比涉及机密,倒是不必在朝会上显摆。
  贾政从入朝为官开始就在工部呆着,没挪动过,是故别的部门还真不太了解他这个人,只知他有些迂,不过造房子、修房子却是还是有一手的,当年陛下的潜邸和那事儿之后的东宫都是贾存周的业务。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信了贾政却是有两下子的——尤其是对方却是长得一脸正气。
  十六听得很感兴趣,叫人把贾瑛准备好的水泥传上来。
  一块灰扑扑不起眼的水泥板子。一尺长,一尺宽,两寸厚。
  十六亲自从龙椅上下来,手持锤子去敲打水泥板子,板子纹丝不动。
  然后蔡阁老、卫阁老、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一一试过去,水泥板子依旧如初。
  可是一小块并不代表什么,贾瑛启奏,城北郊外有座山,水泥作坊便在那里,此时已经准备好若干水泥砖,随时可运进宫,供众人试验。
  十六倒是想出宫,然而陛下出宫太过兴师动众。
  此事干系重大,十六马上点了贾瑛带禁卫军去运水泥砖至禁卫军营地。
  众人都在殿内眼巴巴地等着,即便是过了饭点也不觉得饿。
  很随意地垒好水泥砖,弓箭手一轮疾射,不伤其皮毛。
  刀砍、水泼、火烧(火把点的,不至于将水泥烧酥)……果然全然无效,水泥砖墙纹丝不动。
  一番试验之后,首先就是兵部尚书激动万分:“陛下!陛下!此物若是被用于建造城墙,我大明将士、我大明将士可永固边疆!”
  其次就是户部尚书皱起眉头:“贾侍郎,这水泥,造价几何?”
  两巨头蔡阁老和卫阁老倒是相互看看没说话,因为他们还在思考这水泥到底是不是如贾存周说的那般神奇,只要有十之七八的可信度,此物……便是国之利器!
  之后的事情,其实和贾政父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把方子献了上去,就看陛下和阁老尚书相互博弈。
  工部自然是要派人去学习如何烧制水泥的,关于工部小吏、工匠的人选,大家并无二话——找身家清白、憨厚老实的去。
  关于学会之后,先修哪里……
  “京城天子脚下,城墙风化破损,该修了!”
  “边疆虎狼环饲,该修边城了!”
  “京中与各州府若有一条水泥路,想来日八百里加急可变为日千里!”
  真是一个胃口比一个大!
  户部尚书听他们如此说,恨不得上去和人拼命:修修修,啥都想修,钱呢?你们倒是给钱啊!
  要知道,这种事情扯皮起来,那就花时间了。
  直到五月底,才吵出了个结果:先择京城中一片区域试修,看看预算和决算之间误差如何。好过日后修京城之外的,又被人克扣费用,中饱私囊!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267章 
  几条主干道是不能先动的, 毕竟头一次用水泥修路, 也不知道到底耗时如何, 贸贸然就修到朱雀大街或者玄武大街什么的,恐怕京城大半百姓出行受影响,要怨声载道了。
  那么就紧着偏一点的地方试试。
  说来也巧, 挑中的位置,正好在武家门前。
  原本武家阿奶第一天看到民夫撬石板子凿路的时候,听了大半天的叮叮当当, 实在是叫人觉得心烦枯燥。
  遂晚上吃饭的时候, 还关起门来说朝廷的人是吃饱了撑着吧?好好的路敲掉重新铺, 是国库里头钱太多了么?
  等听到大孙子说, 要修的水泥路是荣国府的宝二爷琢磨出来的,现在城内找了试点。
  老人家立马没有原则地改口:“修!那是该修!咱们门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你弟弟小时候也不知道在这路上摔了多少回!喏,有一回还把大门牙给磕了!”虽然她老人家半点不知道水泥铺的路到底是咋样。
  一旁好好吃着饭的武安不知道, 自己怎么又成了阿奶嘴里的反面了,他能怎么说呢?在路上摔确有其事, 可是实际是因为那时候自己一路走一路玩,三心二意啊!至于摔掉一颗牙?那明明就是那颗门牙已经松动了。
  不过这么多年了, 武安知道,和阿奶争辩是没有用的,因为在武家,阿奶说的话都是对的,如果阿奶说错了, 请参照前半句。
  说起来,最近那荣国府的二少爷名字出现在武家饭桌上的次数有些多——【前些天不是那个讨人厌的小少爷及冠么,还假惺惺地请了自己一家子去,打知道这个消息起,阿奶就张罗全家换新衣。】
  非年非节得了新衣的武安心里头有些不高兴:【凭什么要咱们一大家子穿光鲜了去人家国公府奉承人去?】
  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人家国公府安排座次的时候还是有讲究的,武家周围人家都是和气人,也多是因为因缘巧合与荣国府攀上关系的普通人家,并不会看不起人。
  可是武安又开始鸡蛋里挑骨头,觉得既然这样,干嘛还要把座次分三六九等?自己等人坐后几桌呢?摆明了自己家就是被轻视了。
  当然,四月三十当晚回家之后,武平嘀咕这个话,就被他阿奶捶了一顿,后来再不敢提,只能心里念叨。
  总的来说,武安觉得从小时候起,只要阿奶说起宝二爷,眼睛就发光;而大哥,从去了贾氏族学开始,哼!更加不知道谁才是他亲弟弟了!哼!
  武安心里头不痛快,扒饭的动作快了点,便呛住了。
  又给武家阿奶念了几句:“多大的人了,饭都不会吃?改明儿该不会要娶了媳妇儿给你喂饭吧?”
  “阿奶,你哪壶不开提哪壶?大哥都还没娶妻,说我干什么!”武安好不容易把噎在喉咙里的饭给咽下去,又听到阿奶老调重弹。
  武家阿奶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人老了,不中用了,说的话也没人听的。你们两个臭小子,当年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现在翅膀硬了,也不听阿奶的话了……”
  这上纲上线的,叫武平武安两兄弟都不能好好吃饭了。
  难兄难弟环顾四周:阿爷和老爹闷着头吃饭,阿娘在一旁很是赞同地点头,小妹——小妹别以为低着头别人就看不到你耸肩偷笑了!!!
  说起来,武家阿奶对自己两个孙子的婚事也是操碎了心,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九,搁乡下,都是孩子他爹了!搁京城,也是未婚大龄男青年!
  自家两个孙子条件不差,尤其老大,还是举人呢,咋就迟迟不成婚!!!
  说到这一点,武师傅也抬头:“平哥儿,你说你到底要找个啥样的?你看宝二爷比你还小两岁呢,宝二奶奶都已经怀上了。你这样拖着,难道不考出进士就不成亲了么?可是那些读书人,我瞧了,四五十岁没考出进士的大把大把在!”
  武平其实心里主意正着,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中意的那个人,能不能被家里接受,可是既然家里催的这么紧了,要么还是让阿奶请人去探探口风吧,若不然,那样一位好姑娘……错过了,便是抱憾终身。
  择日不如撞日。打定主意的武平慢慢放下碗筷,清了清喉咙:“阿奶,并非是我不愿意成亲,而是见到阿爷阿奶、爹和娘之间相互扶持的样子,我不想盲婚哑嫁罢了。”
  武师傅大笑:“傻小子读书读傻了么?乡下人不讲究那些,你阿奶是你阿爷的童养媳,你阿娘没嫁给我的时候,也是同村的,赶集庙会自有机会见。便是现在,我们帮你相看了人家,也会约着一块儿去烧个香什么的,你慌什么!”
  倒是武家阿奶翻了一个白眼:“你儿子的意思是,他心里有人了呗!”蠢,这都听不出来!
  嘎?
  众人的目光全部转向武平,其中武安的眼里还透露出几分惊吓的意思——他哥要是真娶了妻,日后阿奶和阿娘就知会冲着他一个人叨叨了!简直可怕!自己是不是该出远镖去?
  …………………………
  武家阿奶把两个小的赶走了,免得他们听了不该听的嘴巴不牢。剩下四个长辈八只眼睛盯着家里学问顶好的‘举人老爷’。
  武平一番交代之后,忐忑地看着家人。
  “是去年上元节赏花灯见着的?”武家阿奶问。
  武平点点头。
  武三在一旁咋舌:这儿子,咋这能憋呢?
  武家阿奶一拍巴掌:“这么说,你们私下见过好机会了?”
  “没有,就是无意遇到三次。后来两次,都是在花想容铺子附近,于是孙儿便知道了,那位姑娘是去送口脂的。”
  众人一听,没有私私相授便好,不然说明对方姑娘家也太轻浮了些。
  至于武平担心的事儿:“阿奶,您……不会嫌弃她的出身么?”
  “嫌弃什么?嫌弃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那她爹娘不在了能怨她?好赖她还是育婴堂里清清白白长大的,又有手艺,有什么好嫌弃的?”武家阿奶上下打量了武平一眼,“平哥儿啊,莫不是你觉得你现在是举人老爷了,得来个千金小姐才能配得上你吧?我跟你说,做人不能这么不知高低,人家都想着高门嫁女的呢,千金小姐不一定能看上咱家这座小庙。”
  一旁武平的娘其实心里有点意见,她觉得儿子可以配的上更好的姑娘,可是又担心,真找了官家小姐,以后整个家里岂不是婆媳关系不好相处了?再者说,武平娘也不是一个不讲理的,她晓得自己儿子的性子,绝不是乱来的人,既然今天鼓足勇气说,就说明是真的把那位育婴堂的姑娘放在心上了。
  武家阿奶点头:“行,明天我找个机会去那儿看看。对了,你总得告诉我那姑娘叫啥吧?”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