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照明。”宝玉说。
“对对对,能照明我知道,还有能治小儿惊风是我误打误撞凑的,后来试过确实有效。只是不知?”
“这东西,被你说对了,真是好多着的。道观附近有?”
“有,山坳里有,前几天我还在那儿偷偷试焰火来着。”这下的后半句是真不小心说漏嘴的。
宝玉无奈摇头:【这云中子,也算的上命大了……】
遂他给云中子大略讲了石油的特性,云中子听闻之后也开始后怕:我竟是差点就去见三清祖师去了?好险好险!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不是叫我遇到总兵大人您老了么?”云中子立刻开始打感情牌。
“这确实是好东西,不过你区区一个三云观是吃不下的,若信得过我,还是上交给朝廷吧。”
云中子稍微有点儿舍不得:“非得如此?”
“兹事体大,更胜焰火。”
“好吧。那……”【有啥实惠不?】绿豆眼眨巴眨巴。
“你可撰册一本,上书你发现其的过程及用法,由我带入京中……或者干脆这样,黄河事了,随我一同入京。”宝玉斟酌之后如是说。
【有戏!看来捡了个大漏!】云中子满脸喜色:“我这就去写,很快就能写完的,届时可以和总兵大人同路走,您放心,我食宿自理!不过……石脂水这称呼怪别扭的,还请总兵大人赐名?”
宝玉知道这老道士的小心思,也没推辞,刚好他也觉得这个叫法别扭:“届时我需要急行军,可不知道你是否吃得消,至于这名字么,不若称之为石油?”
“石油?脂者,油也。石油!石油!可不就是石头里出来的油么,真是一个好名字!”云中子完全不提吃不吃得消赶路这回事,在他看来,吃不消也得吃得消!没二话!
七月底,宝玉休养完毕,带着一二三四更和两名禁卫军辞别三云观,随行队伍里还有云中子和他二徒弟——三云观的俗物就交给大弟子了!
…………………………
话分两头说,李文渊他们比宝玉早了七天出发,一路往东去,兰考之后是东明县,先前划分区域修堤的时候,这是户部秦主事和冯郎中第二次搭档了,两人各有目的,但是一致都真真拼命,因为其二人‘吹毛求疵’(褒义)的做事态度,这小小县城竟然在两波洪峰之下毫发无损——当然,地形优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之后,便是菏泽。
菏泽今年着实有些倒霉,春季的时候就发了一次大水,现在夏季又来一次,前头的窟窿刚补上,后脚又冲垮了一段河堤。
叫人觉得不幸中的万幸就是菏泽人今年遭遇洪水次数多了,逃命比较有经验,故而伤亡并不太惨重,但是比起上游几个县个位数十位数的伤亡,上百人失踪这个数字就显得有些触目惊心了。
山东境内黄河沿岸的几个大州府县都有两部的人在六月底就赶来日夜开工加固河堤了,成效自然是有的。
可是总共就这么些人,山东全境内不可能无死角兼顾,许多人烟稀少的地段就直接被放弃了,重点修建人口繁盛区。
这也是没办法的,时间紧迫,人手不足,当分轻重缓急,这也就造成了山东境内百姓伤亡比河南要大,并且沿岸房屋农田损毁情况也比河南以上严重得多。
宝玉等人快马加鞭,八月中旬在济南与李文渊等人汇合。
这一路,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但是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百姓。
宝玉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感受——因为周围所有人望着飞驰而去的骏马,骏马上禁卫军的铁甲,都露出一种皇恩浩荡、老天开眼、青天大老爷的表情,甚至有人跪地磕头。
【可是明明,从山东境内起,被重修过的河段不足十之三四。】
【明明伤亡百姓数以千计。】
【只这样,百姓们就满意了?】
【所以,从前黄河泛滥是怎样的景象啊?】
在宝玉看来,这次巡查黄河是火烧眉毛的举措,并不能称之为成功,因为李文渊一路留下统计数据,从河南境内起,到山东济南,黄河泛滥淹没田地不下千倾!更不要提山地、林地、渔地……
地是如此,人口统计下来的数字更叫宝玉看得难受。
却没想到,山东黄河沿岸当地的人居然精神面貌都还可以。
宝玉觉得有些心酸:【这就是百姓,最容易被满足的百姓,哪怕前期河堤不牢固,今次有御史来,叫他们看到了生的希望,他们就感恩戴德了,是多么容易被满足的百姓……】
云中子果然身子骨倍儿棒,跟着禁卫军赶路也吃嘛嘛香,见总兵大人面露不忍,于是开导说:“总兵大人,您是没来过这儿所以不知道,今年是大涝之年,死的人数却比平年都少,百姓能不感激你们么?”
第312章
云中子今年五十二岁, 说起来,打他记事开始就已经是本朝初年了。从他嘴里说的话可知道, 自本朝太初帝当政起,黄河就算不是大灾年, 每年沿岸死掉千把人都不算多的,叫一二三四更和两名禁卫军听得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更等人虽是奴籍,可是过得比一般小户人家还要好, 禁卫军都是京城附近家世清白的年轻人,甚至是军二代军三代, 哪里知道黄河边上百姓的苦?
而宝玉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他毕竟也是翻遍了黄河历年记录的人, 历年记录可不仅仅是水位和水文情况而已,还包括受灾范围及影响,虽然上头的数据一定是经过加工的, 但是他也知道,黄河这条脾气多变的河,每年吞噬的生命何其多。
从一开始,他的震撼就不是源于受灾数据。
数据只是抽象的几个字而已。
真正冲击他三观的, 是亲眼目睹一片狼藉、大水退去之后的惨像——而这样的惨像, 在当地百姓和官员看来,却已经是皇恩浩荡、胜过往年了。
何其讽刺?
这固然是天灾,可是一段一段的补膏药似的豆腐渣工程, 又何尝不是人祸?
【明明,还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将损失再减少的。】
叫宝玉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百姓的跪拜呢?
这不是宝玉不合时宜地突然变得圣父、悲天悯人, 而是一个虽然对待敌人能够大开杀戒,可以依然不能把这个时代上层人眼中的‘愚民’性命看做是蝼蚁的原则。
在他看来,每一条命都代表了一个家庭,今年山东境内死、失踪上千人,便有上千家庭支离破碎。
但是宝玉知道,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并非是一朝一夕,也非他一人之力可以做到,甚至于,就算有当今陛下十六的鼎力支持也是不够的。
这,需要整个社会转变观念。
宝玉不奢求大跃/进/式地立刻做到整个大明以人为本,但是他希望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种子,播撒下去,然后自上而下地影响改变,让极其容易满足的百姓不做漂萍、不做鱼肉。
【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约就是这样子吧?】
宝玉拍了拍长风的脖子,慢慢完善了心中的想法,然后专心赶路。
同李文渊等人汇合之后,宝玉从李文渊的言行举止中看出,硬脖子御史李大人对这个情况也不甚满意。
虽然李文渊的不满和宝玉的不满从根本上来说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只要二人的目的相同,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八月底,巡黄御史队伍该回京了,众人从运河乘官船北上,只花了七八天的时间便抵达京城了。
这一趟,一行人出门足足五个多月,各自家中人自然是担心不已的,尤其是从七月起,不断有奏折进京,说哪儿哪儿暴雨不止了,哪儿哪儿水满河堤了,哪儿哪儿发生决堤了……叫一众南下官员和禁卫军的家属们忧心不已,算着御史队伍回京的日子在南边码头、城门边等着呢。
譬如荣国府这样的人家,管事们就是在码头,第一眼确认爷平安抵达,便马上派人回府去禀报的。
然公事为重,李文渊等人马不停蹄地进宫回禀陛下,剩下三云观来的云中子和他二徒弟,宝玉本是想将他俩安排在京城驿站里(这一两日,十六必定是暂时没时间宣这二人觐见的),但是人家说没必要,京城的白云观也是正一派的,他二人去那里落脚便是。
…………………………
李文渊本就是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更兼之这五个月,多多少少受到宝玉的影响而不自知,是故回京的第一份奏折洋洋洒洒,皆是数据说话。
罗列了近十年黄河泛滥的次数和趋势,并附带统计了并不完全确切的往年伤亡人数和今年伤亡失踪的确切人数。
是个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今年李文渊这么南下一倒腾,成效显著。
却偏偏,坐在龙椅上的十六居然和宝玉有类似的心情,听闻年年都有这样大的损失、年年都有百姓丧命于此,只恨不得什么时候黄河能够乖乖听话永不决堤才好!
这种场合下,身为武将的宝玉原只需要站着当木桩子便可了,但是十六和宝玉多年的默契,也因为十六想从各个方面听众人说一说此次巡查黄河遇到的问题或者累积的经验,故而将南下之人一个个点名过去叫人说几句感想。
李文渊之后,第二个被点名的就是贾政。还好,贾政这一趟也是干了实事的,虽然说不出他自己的想法,但是总结了一下,便说黄河多处河堤年久失修,本次只是择其重点修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缮。
听得一旁的户部钱尚书右眼皮一跳一跳的:【贾存周你别闹,今年秋收的税赋还没上来,国库紧张着呢!再说了,今年河南、山东不少地方肯定是要减免弄税赋的……嘶,心口好疼!】
百官也不知道陛下是有意还是无意,再接下来被点名的,便是贾瑛。有如蔡阁老那般抬眼望过去,准备听听这屡次叫人刮目相看的年轻人有何感想的;也有对贾瑛泛酸的……
然泛酸之人只是一个走神而已,忽然间,整个大殿内气氛就热烈起来了,全都再讨论一个词:以工代赈。
贾瑛说:黄河必须修!最恰当的时机,是赶早不赶晚,今年秋收之后、起冻之前。
贾瑛说:以工代赈,可修黄河。
因为今年李文渊等人巡查黄河征用民夫已经将黄河沿岸不少县州府的民夫今秋徭役都给征过的,而且若是想要花大力气治理黄河,仅靠民夫服几天徭役是不够的。
当然,也可以强征百姓来修河堤——只是除非朝代末年的昏君,不然谁敢出这样不小心就会官逼民反的昏招?
以工代赈。
其实这个概念在八月初的时候,宝玉赶路与李文渊等人汇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甚至,他也与李文渊说起过(因为宝玉如今的身份和李文渊惯来的人品,倒是不必担心被盗取创意)。当时李文渊就说这是一个好法子,但是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先让朝廷中讨论通过了才能实施。
现如今宝玉借此机会说出来,接在贾政后头,倒好像是替他亲爹描补似的。
要是原先,贾政一准觉得儿子不同自己商量自作主张说这些,是心大了、翅膀硬了、要单飞了,但是现在,二老爷心道:【恩,宝玉也是有急智了,短短时间内就想出这个法子来声援他亲爹我。】
真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之后,工部冯郎中、户部秦主事等等也各有所表,虽然不如贾总兵大人以工代赈的提议来得出彩,但是也足以看出这一趟差事,两部众人都是干了实事的。
最后,众人接受到陛下口头褒奖,然后被批了三天的假,众人各回各家是也。
哦,只二人除外——一个是还要被详细询问黄河河堤情况和沿岸百姓民生的李文渊,另一个就是刚抛下了以工代赈这个概念的贾瑛,被陛下传去与阁老、尚书讨论其中具体操作去了。
剩下散朝官员中有不怀好意的人,凑近了去与贾存周道一声恭喜,说他生了一个好儿子。
倒是叫人吃惊!
原本那贾存周听到这话,都会皱起眉头的,今次居然态度平和地说了套话替儿子表谦虚。
【喂喂喂,贾存周,你变了!你原先不是这样的人啊!】
…………………………
莫说是朝中的人吃惊,就连荣国府的人也都觉得先回府的二老爷是不是——吃错药了?
当老祖宗问起怎么只有他先回来的时候,二老爷居然和和气气地说宝二爷于朝会上提出的见解颇有见地,所以被陛下留下详谈了。
【我的天!这还是咱们府里出了名的‘严父’二老爷么?】
老祖宗和王氏身后的大丫鬟要不是定力够好,都想伸手揉揉眼睛看看今天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
然而一旁站着的贾环,他的涵养终究还不到家,忍不住偷偷看一眼老爷,又看一眼,然后就成功引起贾政的主意,被领走考校学识去了。
已经成功考过了武童试,以为自己再也不必被老爷考校功课的贾环垂头丧气地跟在贾政身后:【没错,这还是老爷本人没错。】
…………………………
宝玉将肚子里所有关于以工代赈的货都倒了出来,剩下的,就该阁老与尚书们去操心完善了,五个多月没见萌哥儿,宝玉怪想他的,自然……也想黛玉。只是京城中不好纵马,再心急也得慢慢骑马回去。
他回府之时,乃是午后,也许是因为现在草字辈的孩子越来越多、也或许是因为宝玉终究是成年男子模样了、亦或者是一回生二回熟的出远门叫家里女眷习惯了?
反正宝玉这次归来,老祖宗和王氏虽然依旧泪眼汪汪的有些激动,但是好歹不像是从前那样直接上手去抱着哭了。
就连黛玉,也只是红了眼眶而已。
给老祖宗和王氏请安之后,贾母就挥挥手叫他快去歇息。
宝玉领着黛玉往自己院子走,他放慢脚步,等黛玉上前来与自己并肩,两人相视一笑。
第313章
宝玉回到自己院子的时候, 萌哥儿恰好刚刚午睡醒来。
萌哥儿的奶娘和丫鬟们簇拥着小主子来院子门口迎,白白嫩嫩的小豆丁现在快两周岁了, 除非出院子去给老祖宗请安,实在是需要东西横穿整个荣国府, 他小孩子脚骨软不好多走,是下人抱着的;不然平日哪怕是去太太王氏的院子,他都是坚持要自己走着去的。
270/381 首页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