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人终于发现,今上是个和先皇完全不同性子的人,他对于什么名声之类,看得并不很重要,做事也往往直奔主题简单粗暴。但是不可否认,身为天子,本就是万人之上,再加上他身边不乏能人,最重要的是,登基之前,军中对十六皇子的他就颇有好感,登基之后,整个直隶最精锐的禁卫军掌握在他心腹贾瑛手中,堪称可以一力降十会。
说起来,这吏部尚书王策原先和贾瑛还有几分瓜葛,盖是因为他是一个十分刚直不阿的人,当初因为那乌龙的兵部尚书人选,吏部的人去禁卫军中明察暗访,居然没能找到一丁点贾瑛的不是,所以王策实则被人当了木仓使,待到贾瑛金銮殿上不表现出众,以绝对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并表明心意退出兵部尚书甄选之后,王策的心里头其实是不好受的,他虽然对贾瑛的出身和年纪有意见,但是依旧被贾瑛展示出来的能力和实力而折服。不得不说,事后,兵部年年送来贾总兵的考评,王策都会认真看过去,如是愈发觉得,当初自己那一下,恐怕是耽搁了一个将才!
王策多年都是直性子,说列名单,就直不笼统地全部列了出来,六部之中,资历和政绩足够上的,足有三人之多:礼部尚书周世安、户部尚书钱允颜和工部尚书阴准持。除此之外,还有大理寺卿文远、江苏巡抚莫强鸿、江南水师统领吴涛……以及远在西域的林如海。
十六看到这份名单,心道:【老王这个人,有时候是死脑筋了一点,但是身为吏部之首,正是需要他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么!虽然这份名单里头有不少人都不可能最终参与角逐阁老之位(譬如老阴、譬如文远),但是老王这一条一条标明了这些人的资历和政绩,一目了然,也能堵不少人的嘴了。】
…………………………………………
当然,十六都能看出门道的名单,朝廷中其余‘老奸巨猾’又怎么会不知道?
譬如工部阴尚书有因为先皇十五子这门‘好亲事’现在还能稳坐尚书之位都是陛下宽厚了,怎么可能入内阁?
譬如大理寺卿文远,此人资历和政绩是有的,但是朝中风评却有些欠缺,更兼之他还有那个坑哥哥的弟弟甘肃巡抚文进——文进在甘肃多年‘无为而治’虽然是得先皇授意的,可是文进敢摆在明面儿上说?还不是得认下了这两年考评连续为中的苦果?
再譬如江苏巡抚,就是先前接任了林如海官职的那人,都不消多加查探,就可知那是卫阁老一系的人,这种去江苏捡政绩的人叫人颇为不齿……
挑挑拣拣,剩下的人选,可不就没几个了?
这其中的干系,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蔡阁老一系将卫阁老的人江苏巡抚给按下去之后,卫阁老那边也不甘示弱,虽然吴涛不是蔡阁老那边的人,但是总归军中出身,天然就和蔡阁老更亲近一些,于是卫阁老那边也想尽办法把吴涛给排除了,于公说江南倭寇除恶务尽,吴统领依旧肩负重任,实则又说吴统领的嫡次子如今是禁卫军参将,父子不应都在京城身居要职。又以及,户部尚书老钱自个儿知道自个儿的事,要说算钱他是拿手,要说统筹要务,就没那根筋了——再大的官儿能有眼瞅着国库越来越充盈要来的叫人兴奋?何况阁老皆是兼领的官职,若是没有三公三少之位加持,品级还不如六部尚书呢!
如是,倒是远在西域的林如海和礼部尚书周世安两人显得出挑了。
第321章
论出身, 林如海是探花,周世安则曾是榜眼,虽然说文无第一, 两人又是不同年, 但是听起来倒是周更胜一筹;论资历,林如海在翰林院呆满三年之后, 便自请外调,及至今年, 在外为官逾二十年, 对江南和西北可说是了若指掌, 于民生方面更是擅长,这一点,从六部慢慢熬资历的周世安却是不如他了。
不过, 除却他们二人自身能力的考量,还有一些外部条件。
不巧了也都是相当——两人都是翩翩才子,在朝中官声都不错,同年之前情谊也维系得差不多, 倒是有一条:这林如海的女婿正是当今禁卫军总兵贾瑛。周世安的儿子、女婿之类的,却没有如此高位的人了。
有心人便开始琢磨了:譬如吴涛和吴钰那样,亲父子之间需要避嫌(当初吴钰他大哥吴钧也是禁卫军中的, 还是负责先皇乾清宫安危的队正,因为吴钰是那一科武榜眼,便也在之后调去辽东了,也是为了避免一家之中, 亲兄弟都在禁卫军中,有担干系),那么半子关系的翁婿,也需要避嫌的么!不然岂不是林与贾府在京城越发势大?
一时间,倒是传出了一些有鼻子有眼的话,说林家在姑苏乃是极其富贵的人家,巡查盐务多年,心知肚明的收入有不少;又说林如海自去西域之后,每年进京的车队也是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奢靡无比等等。
十六不怎么爱用暗卫,更多的是不喜欢以监听换取臣子们效忠的行为,市井传言之类的,有耳报神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挡不住理国公柳彪有一颗想要将功赎罪的心啊,他再不敢对陛下有所隐瞒,将街头巷尾的这些话收集起来,第一时间告知了陛下。
十六知道的同时,宝玉也听闻了这一点。
并且因为年前史湘云在荣国府闹得那一出,叫宝玉倒是不需要花人手去调查,就知道此事背后少不了卫阁老的手笔,当然,他当夜就宽慰过了黛玉,免得妻子担心老丈人。
不日朝会,有御史参林如海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十六压下了折子,留中不发。
这下子,百官哪里还会不知道陛下意属的人了呢。
但是,知道并不代表众人愿意顺着陛下的意思去做,毕竟阁老一职,虽然品级才四品,不算高,但是他们每一日都能直接和陛下面对面交流,可以直达天听,甚至于在先皇晚年开始,内阁渐渐行使起了被六部分化的相权,逐渐成了如今虽无宰相之名但可行宰相泰半职权的官位,令人动心。
所以这一封折子之后,参林如海的折子如雪花一般,当然周世安那边也中招了,毕竟满朝中,也不是人人都支持周入内阁的。
这时候,不乏有人浑水摸鱼,想要公报私仇呢,参人的折子一天比一天多,雪花片儿似的往十六案头上飞去。
周世安还好说,就在京城,第二天便可以自辩,那林如海就吃了距离的亏了,从京城到西域,天寒地冻,快马加鞭也得将近一个月才能传到……
饶是荣国府的女眷们都在后宅,也因为事关黛玉娘家而第一时间知道了此事。
王氏还去与老祖宗讨个主意,话里话外说的意思是担心林如海真有事了会影响到儿子前程。慈母之心固然没错,可是真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贾母原本都不稀与王氏解释其中厉害关系了,但是想着不好闹开了叫玉儿知道,免得伤了玉儿的心,于是按着自己的额头努力解释说:“不过是几封折子罢了,但凡当官的,有几个没被参过?先前宝玉被人参的还少了呢?”
王氏原想说:我们家老爷就十几年都没被参过,再一想……【老爷当了十几年的工部员外郎,好像确实是不值得什么人去参他了……哎……】
“那,那……”王氏无疑是怕老祖宗的,尤其是怕额角已经开始跳的老祖宗,但是她也担心自己儿子的前程,遂一定想要老祖宗说句实在的。
贾母也是看在王氏是真心为宝玉着想的份上才没直接赶人走的,于是她叹了一口气说:“你放心吧,万岁爷将折子留中不发,就是最明确的态度了。”
王氏走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我咋不知道万岁爷是什么态度?不过老祖宗这么说,应当就是无事了……吧?】
至于林如海被参的缘由,众女眷倒是只想到也许是林家老爷每年送进京城的车队太惹眼了,除了林黛玉因为宝玉提点过几句之外,倒是没人觉得此事与史湘云有关。
再次日,倒是不妨碍林府留在京城的管家跪呈这些年他们老爷送来京城的一应物件,并附带在西域的采购价格。
林管事没有上朝的权利,但是林如海自有同年在京中,代呈自辩折子,十六看了林府账目之后,冲着下头冷笑两声,先传给了户部尚书看。
钱尚书看了林府账目之后,简直要将林如海引为知己了!
【这这这,采购的价格、时间、地点记录的一清二楚,大宗采购的优势完完全全体现出来,并且附上当地物价自证并未以权谋私!人才啊人才!滴水不漏啊滴水不漏!】
众人一见,林府账目在户部死要钱手里呆了那么久,并且死要钱的表情是十分欣赏,约摸就晓得了,这林如海,在账目(即刻拿出来的账目)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再一看,京中价值不菲的香梨罐头等等,在西域的售价仅为京中十分之一!更不要提黄金、宝石、和田玉等等,真是叫人心动。有部分人的心思不自觉地就被带跑了,想着现在去参股西域商队还来不来得及。
闹剧一般的质问就这么过去了,其中多少人咬碎牙齿,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十六至少现在已经知道了,哪些蹦跶得欢的人是哪一边的,便也没必要继续吊人胃口了。
十六并不是玩弄权术和心术的好手,他鲁得很,直接在朝会之后分别召见了两位阁老和吏部尚书,其中首先召见蔡阁老的时候表示自己意属的人是林如海。
蔡阁老愣了愣神:“陛下……?”不按理出牌,怎么直接就同我说这个了?
“因为我晓得,你比那卫老头要直几分,私心也没他那么重。”十六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心里头门儿清。
蔡阁老心道:好吧,我就权作陛下您这是在夸我了,可是……“然朝中之人非议确实不可当做未闻,毕竟人言可畏。”
“朕知,所以近日兵部收到折子,孙将军欲告老,朕有意调贾瑛出京驻守辽东,这下子,总算避嫌了吧?再者说,阁臣一日不齐,你和卫阁老之间最多就是个势均力敌,而林如海入阁之后,按资历排一排,阁臣之首,非爱卿莫属了。”阁臣之首,原本是陈阁老呢……后来阁臣编制都暂缺,便一直没填这个缺,总归阁臣之首的品级和普通阁臣是一样的,只是说起来好听些,站位的时候站在前头罢了。
但是,人总是那么看不破,位置往前一点代表的含义可不是一点而已。明知道这是阳谋,蔡阁老还是心动了。
……
想要叫蔡阁老这次站在自己这边,除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之外,十六也不能够什么都不与人家通气,故而蔡阁老知道贾瑛调任的地点是关外的时候还有几分诧异呢,十六表示自己这么做自有安排,又说之后会点了葛参将为禁卫军总兵。
蔡阁老想了想,陛下这么做,倒是叫人没什么好挑毛病的,毕竟接任禁卫军总兵的葛参将可是年纪和资历都足够的。
然后,蔡阁老才意识到,自己开始考虑的这一点,是建立在林如海入阁的前提下的——不然他贾瑛需要避什么嫌?
临出乾清宫,蔡阁老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玩得是阳谋,一个阁臣之首的诱惑和禁卫军那边一招以退为进,把老葛推出来,如此丰厚的条件,怎么能叫人不心动呢?】
明知是阳谋,自己却还是忍不住想要往下跳,这就是陛下的本事了。
在他之后的卫阁老眼见蔡阁老出来的时候一脸苦笑,一方面要揣度着陛下与老蔡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另一方面又在暗恨先前得到的后宅消息果然不可信,对林如海来说皮毛未伤!遂在十六询问他对周世安和对林如海各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卫阁老含糊着,表示自己更看好周世安。
吏部的王尚书是最后一个进殿的,他的想法很简单:能者居之。
倒是暗合十六的想法。
次日,小朝会上,争执了好几天没个定论的阁臣人选居然明朗化了,当卫阁老那边咬定翁婿需避嫌这一条的时候,蔡阁老站出来,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就算株连九族也没听说要波及出嫁女,翁婿之间和父子之间毕竟是不同的。”
然后十六又很干脆地说,既然这样,那就调贾瑛出去好了么,辽东孙将军旧疾缠身,已经三番五次上折子请求告老了,我看贾瑛倒是可以去那里。
蔡阁老和兵部尚书头一批站出来附和陛下提议。
卫阁老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姓蔡的,看来是已经和陛下有了默契了!
可真叫人,不甘心呐!
第322章
虽然十六不是从小被当做储君培养长大的, 但是不可否认,老皇帝最后几乎没有儿子可以选择,又是真心疼爱十六, 所以立他为太子之后的一年时间里, 在指导十六处理政务的时候,比对当年教肃亲王要尽心多了, 尤其是给他逐个分析了当朝几位重臣的性格等等,这对于十六登基之后处理政事、把握朝臣心里很有作用。所以此次, 他才能一击即中地将蔡阁老拉到自己这边。
十六以为禁卫军总兵之位的退让为条件, 并且平调贾瑛出京(说是平调, 但是众人都知道,京中官职向来比外头要高半级,贾瑛原就是正二品的禁卫军总兵, 现在调令下来,调去了关外,虽然补的是孙将军的缺,也是正二品, 但是两个正二品在别人眼中的分量是截然不同的),腾出禁卫军总兵的位置给葛参将,结合蔡阁老一系之力, 捧起了林如海。
圣旨即刻出京,当然,接替林如海在西域那边关于榷场等事物的人选,十六却是点了卫阁老的嫡次子——外放九年回京候职的原粤省巡抚卫若愚。
明眼人都知道, 接下来去西域的人可是去捡现成的政绩的,先不说林如海将哈密榷场打理得有条不紊、整个西域这几年的商业税一年比一年交得多;就看几天前林府呈上来的账目便可知了,去了西域,哪怕不贪污受贿,随随便便整点土仪回京城,所得之里也是不菲,当然,这一点众人都不会摆到明面儿上来说的,毕竟有些行商贾事的意思了,有辱斯文……
如是一来,卫阁老胸口一口气不上不下,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了,最后他到底是接受了来自陛下的安抚——毕竟和同阵营的人比起来,儿子的前途更重要一些。
而蔡阁老,有些失望也有些感慨,失望的是西域那边终究是便宜了老卫,感慨的是,陛下登基第六年,一手制衡是愈发纯熟了。
十六、蔡阁老、卫阁老三方之间达成了诡异的平衡,想来在不久的将来,林如海入内阁,这样的平衡早晚便会被打破……
…………………………
前些日子,史湘云得知有御史参林如海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时候,登时冒出了一头的冷汗,可是她也不敢去与婆母对质,难道要去问:“您叫我打探林府和贾府之间人情往来价值几何,原来转头就去与堂伯母(卫阁老正妻)说了么?”
276/381 首页 上一页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