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芽表示十分乐意代劳。
正假装自己是一匹年老失聪的老马的长风一下子停住了嘴巴里的咯吱咯吱,耳朵慢慢地往后倒了一下,飞速地把剩下的松子糖都吃完,然后伸出舌头一遍又一遍地舔嘴巴顺便露出自己一口毫无任何问题的大白牙:【看我,快看我呀!】
最后长风到底需不需要刷牙那……就是一个秘密了。
宝玉父子三人出门跑马一趟,吃了一只烤鹅,又去花田庄子探望了滚滚和蛋蛋,萌芽兄弟嘱咐了照顾竹熊的下人平素一定要上心。
粗神经贾芽都感慨了一句:“为什么人和动物都会有生老病死呢?叫人觉得心里头怪难受的。要是有什么法子可以叫人不死就好了……”
【打住儿砸!你的想法很危险,还是好好研究火车和飞机吧,好么?】宝玉深怕目前瞧着是个典型工科男的小儿子突然被开了窍去研究神学,好在贾芽只是随口念叨了一下而已。
……
回府之后,黛玉迎上来,接过宝玉换下来的衣裳,然后问:“如何了?”
“对咱们的儿子有信心一点,他只是一时没有适应,故而才感到迷茫的,很快就好。等忙起来了,什么都不会多想了。”宝玉宽慰到。
儿子们越是长大便和小时候奶声奶气喊娘的阶段不同了,黛玉也知道,现在她能做的,就是替父子三人打理好生活琐事,再擦亮眼睛帮儿子们找好贤内助,至于儿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难题与疑惑,表哥这个做父亲的,才更加适合去与已经长大的儿子们谈心。
黛玉从来都是信任宝玉的,见到表哥这么说,便也放下了一大半的心,然后开始说起妍春的事:“妍春是个有主意的,我前些日子问她,她亦是直接告诉我,不拘是什么富贵人家,只希望找的良人与她四姐夫差不多性子。”
惜春的夫君,不就是原先禁卫军中宝玉手下的刺头、原京兆尹家公子、京城十大小纨绔之一的程峰么?听说现在这对夫妻过的日子还是挺不着调的,譬如说惜春想要画冬日雪山雪景图,程峰就张罗马车轿子炭盆,比动笔的人还积极……甚至这俩人生的孩子都直接丢给了长辈……
宝玉表示,实在是不太明白现如今的小姑娘们是怎么样的审美,难道因为程峰这样的人瞧着比较有趣?
黛玉笑了笑——毕竟妍春与萌哥儿一般大,夫君这个做人哥哥的除了给他小妹妹买买买和送小玩意之外,也没别的交流机会了,所以不太理解也是正常。她倒是在前一阵子同妍春谈了谈心——说实话,妍春的性子挺合黛玉胃口的,她的性子和探春仿佛,但是又因为许是嫡出的缘故,日常更有底气一些,所以瞧着不如探春掐尖好强——抛开表面的不谈,心中自有沟壑这一点是一样一样的。
妍春在说自己心中想法的时候,嘴角带了三分笑,却不是闺阁少女羞涩的笑,她很直白地说:“二嫂嫂,我也没别的要求,就是对方能在日常相处的时候听一听我的意见就行,我知道要找像二哥哥那样支持你走出去的男人实在是太难了,那就退一步,像是四姐夫那样万事不操心的也挺好;再要是家中人口简单好相处就更好了。”至于什么家世门第官职前途之类的,妍春一概都没有提及。
得了,感情这是一个喜欢拿主意的人。
黛玉有考虑过,要满足妍春的最主要要求,那么估计男方那边最好家世不要太盛了——可是这就与婆母王氏的最基本要求相悖。
当然,京城中好人家不少,只要慢慢甄选,总是能选出大差不离的人选来,这不是,寿昌十九年中秋,妍春生日之际,黛玉物色了三人家供选。
第一个是和贾萌同届的探花陆舟,祖籍浙江严州,年二十二,父亲曾任先帝时御史,不过前些年病故了,现家中有一寡母与一幼弟,在京城典屋而居。
第二个是户部尚书钱大人的孙子,钱嵩,年十九,如今还是个生员(秀才)。
第三个是理国公柳彪的侄子、宝玉老下属柳岩的堂弟柳岫,年二十一,如今在禁卫军当差,乃是乾清宫禁卫军队正,品级虽然不高可是前途一片光明。
第466章
这三个人选放到王氏面前,哪怕是专业挑儿媳妇刺一百年的她也不好昧着良心说黛玉不尽心。
因为王氏不止托付了黛玉, 还给元春和探春都说过这事儿, 甚至就连回京之后的薛宝钗也被她给谆谆嘱咐了好几遍、因为今年轮值没有轮到程峰去黑省永宁寺照看那一位, 所以也留在京中的惜春也被王氏喊来府里喝过茶。
可是这几人,后面几位身份毕竟不如黛玉贵重,元春倒是皇家人贵重有了, 却是不便社交过多的寡妇。
王氏一开始还没明白过来, 为什么嫡出女儿身边的丫鬟抱琴吞吞吐吐、庶出女儿探春亲自上门苦笑, 就连最会说话的宝钗都没敢直接应下, 而是说‘姨妈若是有看中的人选, 我倒是可以叫人去打听打听对方品性家风如何’云云的话,把王氏郁闷得在暑天里头喝了好几杯凉茶下火。还是妍春一甩帕子直接说了个究竟。
这么好几个月瞅着, 王氏不得不承认, 妍春的婚事, 怕是真得靠老二家的了。
【我能怎么办呢,我恨不得能亲自带着小女儿出去相看人家啊!】黛玉给出人选之前, 王氏是旁敲侧击、自认为委婉地与二儿媳说了又说, 一定要给她五妹妹找个可心的人家。
可心。
黛玉知道,婆母眼中的可心, 就代表了四个字:非富即贵。
早二十年黛玉是真能完全不能苟同二舅母想法的, 如今成了四个孩子的娘,却发现——好像、似乎、也许也不是很难理解婆母的心了?
当然,她还是觉得,日后给萌哥儿芽哥儿找媳妇, 要比给两个女儿找夫家轻松,毕竟前者是娶进门,过得好不好自己都能看见,后者是嫁出去,过得好不好,就只能靠她们自己了。
【也许再过十几年,我和表哥或许会比婆母忧心得还要多、对怡姐儿悦姐儿夫家的要求比婆母如今提的还要高也说不定呢?】
不过荣国府到了如今这样的份上,要是给国公爷嫡出的女儿找了次一等的人家,才是难事吧。
黛玉分心设想了一下若干年以后,顿时就开始有一些为女儿们未来的婚嫁之事而担忧了。回神之后,便继续和婆母说她这几个月甄选京中尚未婚配的少年郎们的结果。
……
【第一个是探花有啥用?我孙儿可是状元!我外孙可是榜眼!再说了,他就算曾经有个当官的爹,人走茶凉,死了这么多年,哪里还剩下关系和银钱?要不然也不能在京城连屋子都没有。这不是说,那回头还不得自己闺女贴了嫁妆去养他陆家?】
【第二个如今家世还行吧,可是他祖父(必须注意的是,祖父又不是父亲,人家钱尚书嫡出的孙子都比一个巴掌多了,整个钱家的资源能分到多少在一个孙儿身上)尚书这个官职又不是世袭罔替的!他本人都快二十了还是个秀才,我的妍春嫁给他之后日后出去交际,地位脸面就连当初刚嫁人的探春都比不上!】
【柳家的小子,任职禁卫军,守卫乾清宫,倒是个有前途的,就是……要是理国公的亲儿子而不是侄子,就好了……】
黛玉慢慢说,王氏一边听,一边就在心里头盘算,等到听完之后,觉得哪个都不够好。
但是二儿媳这几个月奔赴不同的府上参加宴会,确实是出了力,王氏还打算想要她再为妍春花点心力,故而没有甩脸子责备,只是尽量和善地同黛玉说:“我晓得你这几个月辛苦了,不过我看这事儿也不必急于一时,还是可以再张罗张罗有没有更合适的,日后……必是要妍春记得你这个二嫂嫂的好。”
“母亲言重了,这是我这个做嫂嫂的应当做的。”【婆母的要求和五妹妹的要求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此事真是难办!】
……
王氏捏着这三人的名录,琢磨了许久,虽然不识字,但是上头写的年龄却是认识的(文盲也认识货币呢,王氏不识字可是没少摸银票,汉字里头的一二三四个十百千还是都认识的),她左思右想,这事儿得找个人商量啊!
找谁好呢?
自从妍春出身之后,头四五年是妍春黏王氏黏得要命,后来便是王氏这个做亲妈的无事也找她,有事也找她——但是这次的事儿不同,这是妍春的婚事,平时一个姑娘家主意再正,王氏也不敢叫她自己拿主意——这也太不讲规矩了。
王氏这时候再次真心实意地怀念老祖宗:【要是老祖宗还在就好了,她见多识广,一定能指点自己怎么做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人选,是她的另一个亲女儿,元春。
前次是抱琴五月初来府上送的端午节礼,算起来,元春也有大半年没见娘家人了,过了中秋便快到重阳了,重阳是老祖宗祭日,去年前年元春都来府上了,今年定是会来的,所以王氏捏着名录决定先不给自家老爷看。
果然,重阳当日下午,元春带着丫鬟婆子来给老祖宗上香了,她的一双子女,因水桢出京做官去、水媛出嫁多年如今又有了身子,倒是不能来给老祖宗上香尽孝。
元春也算是老祖宗院子里养大的,又到祭日,分外哀伤。
进香过后。
王氏把元春拉到屋里说体己话,把身边伺候的丫鬟都打发出去了,又打发妍春去给她大姐姐沏茶,这才悄悄摸摸做贼似的,把大半个月前黛玉拿来的几张纸给女儿看。
元春细细看了,觉得三个人选都还行,但是又感觉都欠缺了点。
王氏看大女儿也在琢磨,便说:“是吧,我就觉得,这样的门第,委屈你五妹妹了点。”
先不说门第的事儿,元春斟酌着说:“我估计是五妹妹去找宝玉媳妇说过什么了吧……”
“这死丫头,才多几岁,怎么胆子就这么大?说这么没规矩的话也不怕传出去了叫人笑话!还有你二弟妹,居然也跟她一起胡闹,我说呢,京中好人家定然有的,譬如先前和桢哥儿玩得很好的明郡王世子就很不错啊,怎么就挑了这三户人家出来!我说呢!”王氏可气坏了。
元春其实也有点儿无语:【我就这么一猜,亲妈,你怎么就整的好似这事儿就是你亲耳听到过一样,开始埋怨起来了?这叫我接下去的话该怎么说?】
妍春敲了门进来:“您就放心,要是能传出去,也是因为您今天嗓门太大了。”
王氏条件反射就想听女儿的话,但是又想到:【不对啊,丫鬟们都远远地去了,这次是我有道理啊!我干嘛要噤声?】
妍春沏茶走到门边本想轻扣一下门的,哪里知道自己亲妈的志向这么大,居然还拿明郡王世子举例子呢?
“再说了,明郡王世子好,那您这是要找人给我说合了?人前头未婚妻才死了俩月呢,您就不怕他克我?”妍春放下茶托,准备坐下听个究竟,顺便一眼把小几上的三张纸都看清楚了。
王氏就算想要女儿嫁得高高的,也不愿当妍春的面说这些,就怕她听多了,移了性情,好说歹说叫妍春先回避了。
妍春退出去之后,王氏可委屈得不得了:“你看看你看看,我才说了一句,你五妹妹就回了好几句,也就是我这个亲妈能忍了。”
“母亲既然知道五妹妹性格耿直,还想让五妹妹嫁高门大户?要是真是明郡王家,也确实是不太妥当啊!”外头人都只知道明郡王世子倒霉,去年选秀之后定下了世子妃,还没过三书六礼呢,女方家的曾祖父就病死了,好在未来世子妃本人只需要守五个月的孝就行了,明郡王通情达理说年后春暖花开在行六礼;然后谁知道呢,开春之后,那姑娘家陪她嫂子去上香,回来就得了风寒,久治不愈,就那么去了。这下子明郡王世子水星就成了准鳏夫。身为宗亲,中秋节的时候元春见到了明郡王一家子,只觉得明郡王的精神头实在是不好,瞧着心事重重的样子。什么样的事能叫万岁仅剩的几位兄弟之后同他最亲的明郡王发愁?元春不想也不敢去深究,但是听亲妈说糊涂话,还是要驳一驳的。
王氏扁扁嘴:“我也就这么一说,因着我心里就是有点儿不痛快,宝玉他媳妇儿可是同皇后娘娘交情都不浅的,给妍春找的夫家,太叫我失望了。”
元春知道,亲妈这个人,你同她说话,不把话说的明明白白是不行的,便扯了个借口,也是京中被压下去的流言之一,说明郡王世子也许克妻。
“呀!我竟差点忘了这一茬!幸好有你提醒我,不然我怕是要脑子糊涂叫你妹妹跳了火坑!”迷信如王氏对这些最是敬畏,再不敢提明郡王世子一句好了。
第467章
元春自觉也只能帮五妹妹到这儿了,直到她离开娘家, 王氏都还在纠结怎么从三个‘矮子’里头挑高个儿。
当晚, 王氏终于把捂了半个月多的人选给贾政看, 毕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贾政才是最终拍板拿主意的人。
贾政才没有王氏那么纠结, 在他看来:“陆家小子就挺不错啊。”大女儿元春选秀进了皇室, 二女儿探春嫁了个将军庶子, 说实话这两桩婚事都不得咱们政二老太爷的意, 现在小女儿也到了年纪, 贾政自认为(比起棍棒教育出来的仨儿子,他)还是很疼爱幼/女的, 给她找个清贵的读书人家, 多好, 多合适,多般配!
王氏心说:【虽然我也知道我不是什么机灵人, 不过这辈子和你过了这么多年, 你啥性子我还真是一清二楚。就知道你觉得陆家最好,我却偏觉得后面两家都比陆家要好!】
“那不如托人去细细打听一下?老二媳妇挑了这三家, 家风确实是靠得住, 不过我想着,咱们妍春嫁人,也得好好打听一下他们几个本人的情况如何,毕竟老二媳妇也是个妇人, 听到的都是后宅女眷们说的,这几家的爷们在外头行走是个如何品性,还得细细探听一番。”王氏真忍不住给自己点个赞,这理由可是她自己想出来的,不是元春和妍春给她出的注意。
贾政虽然觉得老妻这是过于小心且对宝玉媳妇的能力过于不放心,但是想着妍春是他们老来女,王氏多疼爱一些也是当然,便应下了:“那叫萌哥儿去打听一番?反正他与陆家小子是同年,现在又都在翰林院。”
——感情人家贾政还是自说自话地觉得八/九不离十就是陆家了?!
王氏只当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然后对贾政说:“这也行,后面两家我打算让我外甥去问问。”这点小事当然不能麻烦干大事的儿子,原找贾琏是正合适的,但是人家也在孝期(这个倒霉催的在给他亲爹守孝),王氏想了想,宝钗一家子也才回京不久,对京中情况知道得有限,不如直接和亲姐妹还有外甥媳妇孟氏说,叫孟氏指点着蟠儿去打听。
372/381 首页 上一页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