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强忍着没有立时反驳,而是柔着声音说服薛王氏,“妈,这又是哪里的话?北静王府总归是藩王府邸,女儿去那里作女官,也不是什么辱没了身份的事。再说,王府是什么地方,又不是闹着玩的,自有一套规矩,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呢。”
薛王氏犹豫了一下,“可是,你姨妈说……”
“妈,女儿也有件事正想着和妈商量呢。”宝钗原本对于柳五儿说的、搬回薛家自己的宅子的事还有些犹豫,但是在这一刻,她清楚地意识到,确实不能再放任薛王氏继续在贾家受王夫人的影响了。
“什么事?”薛王氏的思绪还在之前那件事上,听到宝钗的话,怔了一下,才道:“我的儿,咱们娘儿俩之间还说什么这样的话?有话直说就是了。”
宝钗轻轻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妈,女儿是想着,女儿就要离家了,哥哥的年纪也到了,恐怕再过一、两年就要成亲了,继续住在亲戚家里,无论如何都看起来不像。”她一边斟酌着词句,一边观察着薛王氏脸上的反应,“所以女儿想着……”
薛王氏听到这里,已然明白了女儿的意思,“我的儿,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咱们一直在你姨妈家里住着,原本是盼着能在你的事上添几分助力。现在你的事已经定下来了,你哥哥那边也要张罗起来了,再继续住着,确实不大方便。”
“姨妈家虽然色色都好,但是到底不是咱们自己家。这梨香院也只有两进,日后哥哥娶了嫂子,也多有不便。”
“我的儿,还是你想的周全。”薛王氏拍了拍宝钗的肩膀。
母女两个又头对着头合计了片刻,终于把这件事思虑周全,确定下来。薛王氏就遣人叫来了家里的男女管事,还有母女两个身边的几个大丫鬟,吩咐他们这些日子把东西收拾好,只等宝钗一进王府,他们也就跟着搬回薛家自己的宅子。
管事们都早就想要回薛家了——住在贾家明面上是背靠大树,但是他们商户和贾家这种百年侯府本就有些格格不入,处理事情、铺子里面的掌柜伙计们出入的时候也多有不便。听到薛王氏的话,脸上都露出喜色,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待管事们离开,薛王氏才又单独嘱咐丫鬟们,特别是柳五儿,“莺儿,这些日子你就辛苦些,带着小丫鬟们把你们姑娘的东西都收拾出来,那些不能带进王府的,黏上签子,等搬回家里好单独放着。”
“是。”这大半年来,薛王氏终于说了、做了一件让柳五儿满意的事,她眉眼带笑地福了福身子,恨不得下一刻就收拾好东西,全家人离开贾府,搬回薛家自己的宅子。这样,她也就不用再担心宝钗后院起火了。
不过不等她高兴得太久,同喜就忍不住开口,“太太,咱们在贾家住的好好的,怎么忽然要搬回自家的宅子去了?”
这话问得好没有道理,宝钗的脸色立时就是一沉,薛王氏也有几分不悦,“这到底是亲戚家的院子,没有个天长地久都住在别人家的道理,就算再好,肯定也比不得咱们自己的宅子方便——咱们薛家又不是那等小门小户,在京里没有宅子,只能赁房居住,或是借住在亲戚家。这样一直住下去,倒像是咱们家一味贪图亲戚家里的权势似的,说出去,可没那么好听的名声。”
同喜嘟了嘟嘴,“喜儿却觉得,咱们在贾家单独住一个院子,平日里也没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有姨太太还有那边的小家、少爷们在,时常串门说话作伴,太太也不寂寞了,可比咱们自己住着强呢。再说,咱们住在贾家,又不用他们家一文钱、一粒米,谁会说咱们的闲话?那边府里的太太、奶奶们又看重咱们家姑娘,不是还说等个一年半载的就把姑娘接回家来,和宝二爷……”
“放肆!”薛王氏猛地开口喝止了同喜,“主子们的决定,哪有你这个丫鬟置喙的余地!”
宝钗原本越听同喜的话脸色越沉,但是见薛王氏真的发怒,她就不好发作同喜了,还要反过来劝慰母亲。她轻轻帮薛王氏揉着心窝,“妈千万别和她这个没见识的丫鬟生气,没的气坏了身子还不值得。”
同寿见薛王氏真的生气了,忙拉着同喜跪在地上讨饶,“太太,是同喜不懂事,太太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柳五儿见状,也只得跟风随步地跪在地上,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同喜说的这番话,总不会空穴来风,多少反应出的,是薛家人在宝钗被选入北静王府之前的心态。而薛王氏之所以这样生气,更多的还是同喜直白地说出了她心底的盘算,把她的心计暴露于人前,让她在女儿和别的下人面前丢了面子,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同喜这番话一说出来,薛王氏又不能当着女儿和别的下人的面承认自己动过这样的念头,在喝止之余,她也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以后是再也不会出尔反尔,继续赖在贾府住着不走了。
***
正如柳五儿所预料到的,在闹过这样一番之后,不只下人们再也没有对这件事提出异议的,薛王氏也很快就把这件事告知了贾母和王夫人。
贾家人对薛家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半点准备都没有,自然是无论真心假意,都要好生挽留一番。在柳五儿看来,王夫人的挽留自然是真心实意——她还指望着儿子娶了宝钗,而不是黛玉呢,留着薛家人在府里,哪怕宝钗进了王府,也能起到制衡的作用。
至于贾母的挽留是真情还是假意,这就不好说了。但是在表面上,贾母并没有流露出赶薛家人走的意思,只是不想王夫人那样苦口婆心地一直劝说罢了。
当然,薛家人在贾母面前都是晚辈,让贾母苦苦求着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晚辈住在自己家里,也确实有些跌了她侯府老封君的身份。起码薛家人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值得贾母这样做。
不过这一次,薛王氏却是早就拿定了主意,无论王夫人如何劝说,也没有半点松口的意思。王夫人努力了几日,也就只好答应了。
而薛家当下明面上的当家人薛蟠,却对这件事没有半点看法,一心只随着母亲和妹妹的意思,让他留下也好,搬家也罢,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影响,每日照旧出门打马游街,肆意享乐。
薛王氏短时间内也顾不上教管儿子——虽然在之前的十余年中,她也从来都没有“教管”过。她现在一心只想着女儿和搬家的事,又因为宝钗这就要去北静王府作女官,因此就把薛家人自己搬家的日子放在了送走宝钗之后。
十几日的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宝钗进王府的日子就到了。在宝钗即将离开的前一日,贾母和王夫人特意设宴,为宝钗和薛家人送行,柳五儿身为宝钗的贴身丫鬟,又是要陪着她一道去北静王府的,自然也在丫鬟们的席间得到了一个座儿。
席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自然都有东西送给宝钗,姐妹们也都送了些或是手帕、或是香囊、或是一幅画、一幅字这样的小东西,让宝钗带着当做念想。宝玉更是特意从外面淘换了几样有趣的小东西,放在一个匣子里送给宝钗。
而下人们之间也自有交际,鸳鸯、平儿、袭人、紫鹃……纷纷拿出些小玩意儿送给柳五儿。柳五儿一一收下,心底却一直盼望着今后的生活:经历了这几世,她终于得以真正脱离贾府,要去体验外面的生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103章 莺儿(24)
第二日一早,宝钗和柳五儿带着三口箱笼, 还有几个小包袱, 在薛王氏的泪眼和贾府众人的目送中, 登上了北静王府派来接她们的马车。
北静王府距离贾府说不上近,主仆二人随着马车摇晃了将近一个时辰, 马车才穿过一扇小门,又过了片刻,才终于停下, 有嬷嬷过来通知她们, 可以下车了。
柳五儿扶着宝钗下车, 正要回身拿包袱,过来引导她们的嬷嬷抢先一步开口, “哪位是紫薇舍人之后, 金陵皇商薛家的薛宝钗?”
那嬷嬷一脸严肃, 语气方正, 宝钗和柳五儿都不敢在她眼皮子底下放肆。柳五儿忙收回手,宝钗上前一步, “我就是薛宝钗。”
“哦, 那这位是?”
“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丫鬟, 莺儿。”
“我姓赵,是王府里的管事。”那嬷嬷道,“你们初来乍到的, 就先听我分派。”赵嬷嬷在王府当差多年,自有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势, “这位莺儿姑娘,既然进了王府,那也就是王府的侍女了,这些行李自然另有人帮你们送到住处,你们不用多管,还是先随着我的人去沐浴更衣,换上王府女官、侍女的衣裳,去给王妃娘娘请安要紧。”
宝钗和柳五儿对视一眼,隐隐感到这一番作为,是北静王府里的人在给她们下马威,首先在气势上压住她们——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她们想多了,堂堂北静王府,王妃是正儿八经的藩王正妃,比起她们来,地位超然得不是一星半点。宝钗身为女史又如何?就算是真正爬到了妃位的元春,在皇后面前,也不过是个“妾”罢了。
赵嬷嬷说完,静静打量了这主仆二人几眼,不给她们拒绝的机会——虽然柳五儿也不觉得谁会真的开口拒绝——赵嬷嬷使了个眼色,就有垂着手等在一旁的王府侍女走上前来,引着她们两个去了另一个院子。
侍女径直带着她们进了西厢房,里面早就准备好了浴桶和洗澡水,旁边还整齐地摆放着两套衣裳。那两套衣裳眼色不同,因为都叠得方方正正的,暂时还看不出制式上的区别,一套是天青色的,另一套是浅蓝色的——浅蓝色的衣裳上摆着几朵小巧的绒花,天青色的衣裳上却摆着一个乌沙冠,上面点缀着几颗米粒大小的珠子。
“这一身是薛女史的衣裳。”那侍女指了指天青色的衣裳,“另一身是这位姐姐的,沐浴之后,把发髻也换成双环髻就可以了。”
那侍女口齿伶俐,很快就把事情介绍清楚,宝钗笑着谢过了她,垂下眼皮,柳五儿从怀里拿出一个小荷包,悄悄塞进了那位侍女的手心。
“我就等在外面,若有不便、或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事情,只管叫我就是了。”那侍女勾唇一笑,退出了这间厢房。
她一走,宝钗和柳五儿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不过想到留给她们收拾准备的时间或许不会太多,又因为那侍女就等在外面,她们初来乍到,也不清楚这屋子的隔音效果如何,因此也不多说话,尽快沐浴更衣。
好在现在还没过中秋,天气不冷,两人匆忙收拾了一下,从厢房内出来的时候,那侍女倒有些吃惊,“两位动作好快。”
宝钗淡淡地没有反应,尽显大家闺秀宠辱不惊的风范。柳五儿却不能让这句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放过去,配合地一扬眉。
那侍女往对面的东厢房扫了一眼,柳五儿这才注意到,那边厢房门口也站着一位和这位侍女穿着打扮相同的侍女。
不过,在这句话之后,这侍女却不肯再多说了,也不说后续要带她们去哪里、什么时候过去。宝钗和柳五儿只好也站在这里等待,柳五儿闲来无事,观察起了身边的这名侍女:她同样梳着双丫髻,年纪在十五、六岁上下,说起来和宝钗、莺儿的年纪都差不多,身上穿着浅黄色的衣裳。柳五儿心下猜测,这北静王府中下人的身份地位,或许就是通过身上衣裳的颜色来分辨的。
几人等了约莫两刻钟,对面厢房的门才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比宝钗略高、略瘦一些的少女,她身边同样跟着一位穿着蓝色衣裳,梳着双环髻的丫鬟。
宝钗的脸上立即露出客套的笑容,她用眼神冲那位少女打了个招呼,那少女又回了个眼神,两名北静王府原本的侍女才领着四人出了这座院子。
一行六人,沿着夹到走了一段,从一个角门进了一座飞檐反宇的气派院子,又沿着回廊走了一段,经过穿堂,又绕到正房的正门外。“这是王妃居住的正殿。”两位黄衣侍女一人进去通禀,另外一人等在外面,轻声向她们介绍。
四人屏息敛气,那位进去通禀的黄衣侍女很快就走了出来,“王妃叫你们进去呢。”
于是四人就跟在两名侍女身后进了堂屋,这间屋子比柳五儿之前见过的所有屋子——包括荣国府的正院堂屋还要更阔大,屋子里的装饰也都是珠光宝气的。她们并没有在堂屋多做停留,很快就进了一旁的内殿,隔着珠帘,北静王妃高高地坐在上面的一张太师椅上。
北静王妃说的话不多,只问了几个问题,多数还是由她身边的红衣侍女代为发问。通过这些问题,柳五儿知道了和宝钗一同进王府作女官的少女姓杨,名叫杨珈纤,是一位御史家的女儿。
“王府里的女史有两个空差。”询问完了两位新晋女官的家世,北静王妃才不徐不疾地说起正题,“一个是王爷的外书房当差的女史,另一个是藏书阁的女史,都暂时空缺。”她笑了笑,又解释起这里面的缘故,“在书房当差的女史如今已经晋升了,又有了身孕,不好再当着女史的差事。藏书阁的女史却是年纪到了,被放回了家去。”她顿了一下,“这两个位置,我也不好分派——毕竟不知道你们心里更想去哪一处。这样吧,今儿你们都回去想想,明儿一早用早饭之前,把想去哪处当差的话告诉负责照管你们的赵嬷嬷。等明儿你们进来请安的时候,我再给你们分派去处。”
王妃笑着说完,又扭头唤站在一旁的一名红衣侍女,“红棉,明儿一早,记得去找赵嬷嬷问清楚了过来回话。”
那侍女恭敬地答应一声,王妃这才把目光投到珠帘之外的两位新晋女官身上。
宝钗和杨珈纤也都裣衽施礼,应下了北静王妃的话。至于柳五儿和另一个跟着杨珈纤进府的丫鬟,她们两个的回应就无足轻重了。
***
从北静王妃起居的正殿里出来,之前的黄衣侍女引着她们去了一座小小的院落之中——柳五儿注意到,这似乎是一个院落群,每一座院子都很小巧,院内的正房只有中间的堂屋,没有里间,再有就是两间小耳房。左右两侧的厢房倒是正规屋子,一暗两明,还各带一间耳房。
之前下车时负责接引她们的赵嬷嬷正站在堂屋外,见她们进来,快步迎了上来,几句话打发走了黄衣侍女,又安静地看向四人,“杨女史住东厢房,薛女史住西厢房。”
她简单地分派过两人的住处,也不多加解释为何这样分派,“我还要去别的院落照应,你们先各自回房,查看一下自己带来的行礼有没有什么遗落了没送过来的。一个时辰之后我会回来,若有问题,那是再告诉我——想要打水的,西边的耳房里有温水,也有灶台,东边的耳房里有些茶叶和点心。晚饭等到了时辰,另外有人给你们送过来。”
65/105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