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价卖的?两头猪共卖了多少钱?”唐晓芙包饺子很利索,她包的饺子一个个胀鼓鼓的,像大幅便便的将军一样排成行。
“毛猪收购价三毛五分钱一斤,两头猪共卖了一百六十多块。”方文静把一个个的小面团在面粉里裹了裹,然后用专门擀饺子皮的小擀面杖擀了起来。
“真多!”唐晓芙感叹,怪不得听村里老人说养两只猪一年家里的开销都够了。
“那拖拉机租到了吗,跑一趟一次多少钱?”
“也找到了,就是隔壁村你李大妈的儿子,跑一趟十五块钱。”方文静一下子就擀了好几张饺子皮。
“真贵!”唐晓芙正用筷子把肉馅往一张饺子皮上放。
“现在跑运输最赚钱了,都是这个价。”方文静说着叹了口气,很是惆怅:“现在猪也卖了,鸡鸭鹅兔又都放在你大外婆家养,回来除了小黄冲咱们摇摇尾巴,就再也听不到别的声响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唐晓芙理解,作为一个庄户人家,就是喜欢听到家里家禽叽叽喳喳的声音,那样心里才踏实,因为那些家禽代表着收入。
唐晓芙安慰道:“妈,等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养鸡养鸭,现在咱们得在城里多赚钱。”
方文静就道:“妈都明白,就是心里有点难受,这次我们回城里,我想把小黄也带走,你说好吗?留小黄一个人在家里太孤单了。”
唐晓芙想了想,就点头答应了,方文静说的对,小黄一个人在家里确实孤单,每次看见她们回来,就兴奋的围着她们打转,哪里都不去,就像此刻,蹲在她脚边,吊着舌头,仰头看着她。
晚饭吃过香喷喷的韭菜饺子,方文静怕两个女儿冷,生了一盆火放在客厅里,大家坐着说了会儿话。
母子三个谁也不知道在她家房屋下面的公路上有一辆吉普车开来,见她家灯亮着,又掉转头离去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八点,因为明天还要起早床,母女就都睡了。
乡下的北风要比城里猛烈的多,睡在床上,可以听到窗外呼呼的北风声,但是却莫名给人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
唐晓芙脑子里思绪纷杂,可她不愿意多想,在呼呼风声中,翻了几个身之后,渐渐睡着了。
第二天六点,院门外响起了突突的拖拉机声,是李大妈的儿子开着拖拉机来了。
方文静母女三个早就起床洗漱收拾好了,听到拖拉机,把院门打开,李大妈的儿子就把拖拉机开进来了。
方文静客气的问他吃过了没有。
李大妈的儿子笑着说:“已经吃过了。”就和方文静母女几个一起把缝纫机、锁边机都抬上了拖拉机。
唐晓芙姐妹两个又把装着蔬菜、花生、鸡蛋、鱼干的两个篮子提到拖拉机上。
小黄知道她们要走,就呜呜的哀鸣着,围着她们依依不舍的乱转。
唐晓兰轻轻拍了一下它的脑袋:“别哭了,这次我们也带你走,快上车吧。”说着,又拍了一下它的背。
虽然只是一只土狗,可是也懂得人语,小黄高兴的狂吠了两声,然后一纵身就跳上了拖拉机。
唐晓芙姐妹两个也爬上了拖拉机,大黄就挪了两挪,挨着唐晓兰的脚坐下,它知道唐晓芙比较嫌弃它吃屎,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和她保持距离。
李家的儿子把拖拉机开到院外等着方文静。
方文静把门窗好好检查了两遍,这才走出院子,又把院门锁上,然后爬上了拖拉机。
李家大儿子一踩油门,拖拉机突突突地喷着黑烟向远方驶去。
十分钟之后,一辆吉普车从镇里驶出,几分钟之后就到了唐晓芙的院门前。
冷晨旭从车子里下来,走到院门前一看,居然发现一把锁挂在院门上,不由得锁紧了眉毛。
妞妞从车门里探出小脑袋:“爸爸,你不是说我今天可以看到晓芙阿姨吗?晓芙阿姨在哪里。”
冷晨旭转身上了车:“都是我的错,我昨天来过就应该跟你晓芙阿姨说我今天会来接她,本想给她一个惊喜,结果给了妞妞一个失望,对不起,妞妞,都是叔叔的错。”
“没事。”妞妞显得格外宽宏大量,“你今天晚上陪睡、给我讲故事,我就原谅你了。”
冷晨旭苦笑了一下。心想自己这把年纪果然不适合玩浪漫,现在好了,白跑一趟不说,晚上还要给磨人的小家伙陪睡。
他一个大男人哪有那么多童话故事讲给妞妞听,可偏偏妞妞一听起故事来没完没了不说,还经常十万个为什么,折磨的他生不如死。
哄小孩子可比带兵要难多了,如果他手下的兵胆敢这么多废话,他早就一脚踹过去了,可面对自家的小公主,他只有挨踹的份儿,这份心酸对谁诉说!
早上八点不到,李家大儿子就把拖拉机开到了方文静母女在司门口的家。
因为唐晓芙还要急着去上学,所以进屋背了书包就跑了。
李家大儿子和方文静、唐晓兰把缝纫机锁边机从拖拉机上抬进屋里,然后又把装着青菜、鸡蛋等东西的两个篮子从拖拉机上拿下来,送进屋里。
小黄自己嗖的一下从拖拉机上跳下来,跟着方文静,唐晓兰进了屋里,兴奋得屋前屋后的跑,熟悉环境,还不是汪汪两声。
方文静让李家大儿子进来歇歇。
李家大儿子摆摆手:“不咧,我回家还有事呢。”
方文静就没再留他了,拿了十五块钱给他,连声说着谢谢。
李家大儿子上了拖拉机,一踩油门离开了。
方文静是个闲不住的人,心想裁缝店开业至少得一个星期之后去了,这一个星期不干活儿怎么行?
再说家里还有一大袋子红薯,至少有一百斤,母女三个吃是吃不了的,白放着烂掉可惜了的。
工商不是不让她们摆摊吗,那她就不在自家门口摆了,去司门口商业大楼那里摆摊。
工商又不是神仙,不会知道她在商场门口摆摊的。
说干就干,方文静从麻袋里拿了十几个红薯准备去后院的水龙头洗干净削皮剁成丁。
唐晓兰就在中间那间房间里学习,听到方文静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于是走过来问:“妈,你这是想干什么。”
方文静就把她的打算告诉小女儿。
唐晓兰连忙拦着:“妈,你不能去商场门口卖苕面窝!”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商场门口卖小吃的,工商不可能知道我们也去商场门口卖小吃的。我就卖这几天,等到咱家的裁缝店正式开张了,我就不卖了。”
“妈,你没懂我的意思。我不是不让你去商场门口卖小吃。妈你想过没有,苕面窝要用油锅炸。可现在正是过节,商场门口人山人海的,万一谁不小心撞翻了妈的油锅,烫到人可怎么好?”唐晓兰性格谨慎,所以她考虑事情会面面俱到。
方文静听了唐晓兰一番话,惊出一身冷汗,马上打消了去商场门口卖苕面窝的打算。
她看着小女儿,茫然的问:“那我今天干什么?”
唐晓兰拉她进房,在床上坐下:“妈自从来到城里后,就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现在好不容易有几天休息了,妈妈就好好休息几天吧,说不定等咱家的裁缝店开张了生意红火,妈又没有时间休息了。”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
第396章 有人搞事
方文静说道:“妈就是劳碌命,只有做事才浑身舒服,这样闲着可真是难熬。”
想了想,忽然灵光一闪,两眼发亮的说:“我可以磨豆浆卖豆浆,只用在家里磨好烧开,提到商场门口卖,就烫不着谁,安全的很!”
方文静兴奋的站起来,去厨房忙碌去了。
唐晓兰笑着摇摇头,由方文静去了,方文静一刻也闲不住,她也很无奈呀。
节假日补课只用上半天学,中午唐晓芙回来之后,下午就不用再去上学了。
方文静已经做好了午饭,和唐晓兰等着她一起回来吃。
中午方文静炒了一个清炒豌豆尖、一个酸辣毛豆、一个蒜香茄子。
这几样青菜最不能长放,很容易放老,不中吃了,所以方文静先把这几个菜给做了,省得浪费好东西。
一家三口围着饭桌吃起饭来,小黄就安静地蹲在饭桌下仰头看着她母女三个。
唐晓兰笑了起来:“现在小黄跟着咱们来到了城里,不可能再像在乡下那样自己去找吃的了,咱们得给它饭吃。”
于是起身找了一个有缺口的搪瓷碗做小黄的饭碗,然后盛了一碗饭放在小黄的脚边。
小黄高兴得呜呜直叫,低下头来吃饭,它在乡下时可很少能吃到米饭的。
唐晓芙心想,现在家里的条件好多了,买得起猪肺喂小黄了,下次看见方明,就叫他每次来城里卖菜时带两个猪肺来煮了给大黄吃,现在天气寒冷,猪肺放两天也不会坏。
虽然只是三个青菜,可是这个季节能吃到这三个青菜,方文静母女三个都觉得特别可口。
方文静给两个女儿一人夹了一大筷子的豌豆尖,然后对唐晓芙说:“我煮了一大铝锅的豆浆,还放在炉子上热着呢,等待会儿吃完饭你帮我送到商场门口,我去卖掉。”
唐晓芙就说:“好。”
唐晓兰对唐晓芙道:“今天早上妈妈本来打算到商场门口卖苕面窝的,被我给拦下来了,姐姐,你说商场门口那么多人,如果热油被碰翻了,万一烫着谁了,咱们哪里赔得起!”
唐晓芙往嘴里扒了两口饭,点点头:“你说得很对。”
唐晓兰就给了方文静一个“看,姐姐都站在我这边”的眼神。
方文静发愁道:“咱们家的红薯还有那么多,如果不卖掉的话,烂了多可惜。”
唐晓芙含着筷子想了想,就说:“我有办法处理掉,待会儿我也去商场门口摆摊,卖烤红薯。”
“会有人吃吗?”方文静问,红薯做成苕面窝,用油炸过,就是一道美食了,可是烤红薯……农村孩子都不怎么吃,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
唐晓芙自信满满道:“怎么会没人吃?”
她记得她前世读书时,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卖烤红薯的,烤红薯的甜香味勾得行人连脚步都挪不开,每天下午放学她几乎都要买上一个烤红薯吃。
大冷天的,手里捧着一个热乎乎的红薯边走边吃,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好哦。
还有烤玉米也很好吃,只是现在没有新鲜玉米棒,不然她都想给自己烤几个玉米吃呢!
她还记得前世烤红薯是有一种特别的烤红薯的车子,那样的车子烤出来的红薯不像在乡下灶膛里烤出来的红薯,外面的皮全部都烤糊了,拿在手上脏兮兮的,这样的红薯吃完之后,嘴巴会糊上一圈黑乎乎的灰烬。
城里人爱干净,如果是这样的烤红薯,估计别人就是想吃也得忍着,怕把手和嘴吃的脏兮兮的,没办法逛街。
可自己又没有前世那种烤红薯的小车子怎么办?
唐晓芙灵机一动,可以在炉子上放块铁板,把红薯放在铁板上烤,就不会出现那种状况了。
于是吃完饭,她就去废品收购站买了两块不太厚的铁板回来,这种薄铁板传热快,红薯放在上面烤容易熟,省煤火。
她之所以买两块铁板,是想着方文静的豆浆肯定好卖,最多不过一个小时就能卖完。
家里现在有两个炉子,方文静卖完豆浆之后也可以卖烤红薯,争取最好今天把这一袋红薯全部都卖掉。
至于那一袋黄豆不用担心,方文静可以每天煮一铝锅的豆浆拿到商场门口去卖,这六七天的时间里,差不多也能卖完,到那时裁缝店就开业了,家里就不会再有剩余的黄豆和红薯了。
用来做武大郎烧饼的那一袋面粉她母女三个可以慢慢的吃完,也不用发愁。
唐晓芙带着两块铁板回来之后,母女三个分几次把东西提到了商场附近开始摆摊。
小黄也跟着唐晓芙姐妹两个跑进跑出,忙碌得很。
方文静开始蹲在地上卖起豆浆来,很多逛街的人都围过来买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
唐晓芙就在一边把铁板架在炉子上烤起红薯。
有人边喝豆浆边问唐晓芙,她的红薯怎么卖。
唐晓芙这才想到红薯有大有小,得像前世卖烤红薯的小贩那样称着卖,于是说道:“五毛钱一斤。”
方文静和唐晓兰同时都惊讶的瞪圆了眼睛看着她,五毛钱一斤!!!乡下一斤红薯一毛钱都没人要!
可唐晓芙很有自信,这个价格一定卖得动,她前世烤红薯都是好几块钱一斤,可见江城的人们对烤红薯有多么热爱。
她前世是土生土长的江城人,对江城人太了解了。
有的人听到这个价格就不做声了,喝完豆浆,把碗还给方文静,就默默的走掉了。
有的人就说:“快点烤,烤好了给我来一个。”
唐晓芙想到自家没有秤,就要唐晓兰学着她的样子烤红薯,她去向街坊借个秤来。
她飞快的跑向她们住的那条街,借到一把小秤,又跑了回来。
铁板上放的七八个红薯,正对着炉口上方的那三四个红薯已经烤熟了,甜香味儿在空气里流淌。
那几个等着买烤红薯的食客都馋涎欲滴的盯着铁板上烤得直冒油的红薯,不停的问唐晓兰:“你姐姐要去多长时间呀?怎么还没回来?你就大概估个斤两卖给我们算了。”
唐晓兰正招架不住时,看见唐晓芙跑了过来,连忙招手道:“姐姐,快点快点,别人都等得不耐烦了。”
唐晓芙气喘吁吁的跑来,问那几个食客:“你们要哪个红薯?”
那几个食客就都选了一个烤的甜香软透的红薯。
唐晓芙称秤报数,唐晓兰在那边心算,很快就算出了总价,然后收钱。
在卖的过程中,另外三四个红薯也全都烤得熟透透的,也很快就卖了出去。
这七八个红薯一个都有一斤多,一下了就卖了好几块钱。
直到这时方文静才发现卖烤红薯远没有卖苕面窝赚钱。
一个一斤多的红薯,至少可以做成五六个苕面窝,能卖上好几块钱,可烤成烤红薯之后,只能卖到五六毛钱,之前还觉得卖五毛钱一斤好贵,现在却觉得太便宜了。
不过能够把这一麻袋红薯全部都处理掉也不错,省得放烂了,可惜了。
171/322 首页 上一页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