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这样,也让三个姐姐欣喜放松之余,对杜锦宁越发的佩服了。此时自然不要杜锦宁做家务事。
杜锦宁也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赚钱。在这时候,她多写一本话本,就能解决家里的大问题。她便不再推辞,叮嘱道:“你们先把堂屋的桌子和一张条凳洗出来,一会儿我要写字。”
“好的。”杜方苓声音清脆地应了一声,跟杜方蕙去抬桌子。
杜辰生送的《孝经》和文房四宝,杜锦宁都留在了那边;现在她手上还有杜寅生送的和自己买的。洗漱完吃过早饭,看看桌子洗过后已被杜方蕙细心地用布擦干了,还在太阳下晾了一会儿,上面没有水渍了,杜锦宁叮嘱杜方苓和杜方蕙不要随意出院门,磨了墨,开始写起话本来。
她答应关嘉泽要送两本话本给他的,之前还欠了一本,自然不能食言,而且最好在过年前就写好。除此之外,她还得再写两本,去城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卖出高价。
一家五口的生计重担,还欠了一屁股债,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好在现在她使用繁体字已很熟练了,写半文言半白话的话本也已轻车就熟,不需要再特意打草稿。《倒运汉巧遇洞庭红》的下册,她只用了大半天的功夫,就写完了。
写完这本,她又马不停蹄地写下一本。
送给关嘉泽的两本话本,她一本选了三言二拍的一个故事,一本选了《聊斋》里的故事。因不需要面对市场,关嘉泽好像又是个不大挑食的,只要故事有趣,他就看得津津有味,杜锦宁也就不需要费那么多斟酌的功夫了。真有欠缺,以后她写了话本子,都提早给他看过再卖就是。
这其间,章光义过来了一趟,道:“你祖父跟你二伯去城里还赌债了,刚刚回来。我已经跟他们说了,只要你们这里出了什么事,尤其是你三个姐姐失踪了,那就是他们的责任,我也不需要查,直接就上报给衙门,把杜云年抓到牢里去;如果杜云年不在家,那就抓杜辰生。你伯祖父昨晚回去后就跟他们断了来往,今天我过去,还叫我跟你李大爷一起做了见证,签了文书。没有你伯祖父撑腰,又有我的警告,他们不敢再打你们的主意,你们尽管放心。”
杜锦宁几个自然千恩万谢,十分感激。
送走了章光义,杜方苓对杜锦宁道:“弟弟,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她跟杜方蕙自打四五岁起,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从没一天得闲的。今天把家俱洗刷干净,再把屋子前面的那块地翻了一遍,就没事干了,两人都觉得心里慌慌的没底。
杜锦宁也知道她们的感受,看了看,只得指着河边的那块地道:“那把那片地也翻了吧,白菜萝卜长得快,种上一个月,咱们也挑些菜去城里卖。”
那块地本要留来种果树的,但现在树苗没有着落,果树自然无从谈起。还是先种了菜再说吧。
说着她又问:“除了这两样菜,还有没有别的菜种子?”
穿到这里来也快一个月了,她就没看到杜家菜桌上除了这两样,还有别的菜。
杜云年每日挑去城里卖的,也只这两种。
杜方苓摇了摇头。
杜锦宁尤不死心,又问:“就没有豌豆、芹菜、胡萝卜、菜花、西兰花这些?”
杜方苓和杜方蕙都摇摇头:“没有。”
杜锦宁皱了皱眉。
要说胡萝卜、西兰花、西红杮、辣椒这些菜没有,她还能理解,毕竟这些都是从外国传进来的,但要说没有豌豆,她就觉得奇怪了。
不过想想这里是架空,有玉米,却没有别的植物,也是有可能的。
“你们把地给翻了,先别撒种子,我有空去看看有没有别的菜种子再说。”杜锦宁道。
两姐妹点点头,欢快地扛着锄头去翻地了。有事做,她们心里就踏实了。
第86章 去书院
陈氏和杜方菲是天快要黑了才回来的,两人都精疲力尽,看得三个小的都十分心疼。
“娘,明天别去了吧。您不是要做豆腐卖吗?有了豆腐的进项,别人也不会怀疑什么。”杜锦宁劝道。
“好,听你的。”陈氏从善如流。今天看到大女儿扛木头时支撑不住的样子,她就不由得后悔。
既打算做豆腐,那些家什就得办起来。陈氏吃过饭,顾不得劳累,就出去了。
她得找石匠做石磨,找木匠做豆腐架子,再找相熟的大娘大婶借几斤黄豆。磨个豆腐,琐碎事情不少。
当天晚上杜锦宁把院子和木窗仔细检查了一遍才睡下。许是头天晚上没睡好,太过疲惫,这一晚她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一早,杜锦宁则去了桃花村郑林家附近,等着章鸿文过来,把话本交到了他手里:“这是那话本的下册,你拿去给关七少爷。你跟他说,其他两本过几日我写好就让你送去。”
“宁哥儿,我正想去找你呢。昨日山长问起你的事了,我把你分家和搬到这边来住的事都跟山长说一遍,山长叫你跟我一块儿去书院一趟。”章鸿文道。
“那你等我一会儿。”杜锦宁转头就往回跑,到了家里跟陈氏交待了一声,又叮嘱她别让杜方苓几人单独出门,这才跑回郑林家,一起上了骡车,往城里去。
上午章鸿文他们是要跟同窗一起听课的,进了书院,送了杜锦宁去了山长的居所,章鸿文就匆匆忙忙跑了。
杜锦宁上了台阶,整了整衣衫,正要通报,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笑声,似乎人还不少,其中一个声音是关乐和的。
好不容易进城一趟,杜锦宁还想去城里转转,为杜方苓等人找点活干呢。而且里面的人也不知要呆多久,她在廊下就这么傻站着,也不是个事儿。
打定主意,她便朗声道:“弟子杜锦宁,前来拜见老师。”
里面的说笑声戛然而止。
不一会儿,关乐和就打开门出来了,朝杜锦宁招手道:“锦宁来了,快进来。”
杜锦宁行了一礼,这才过去,跟着关乐和进了屋子。
屋子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老头儿坐在客座上首,须发花白,满面红光,正含笑地看向她;另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坐在他下首处,容貌清俊。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向杜锦宁的目光也淡淡的,瞥了一眼就转过了头去。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下人。
“齐伯伯,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新收的亲传弟子杜锦宁,过了年会来书院里念书。”关乐和介绍道。
他又转过脸来,对杜锦宁道:“这是原吏部的齐大人,旁边那位是他的孙子齐慕远。”
杜锦宁连忙上前行礼:“杜锦宁见过齐大人,见过齐公子。”
“不必多礼。”齐伯昆一挑眉,看向杜锦宁的目光里带了浓浓的兴趣。
他也是漓水县人,现如今致仕了打算回家乡来久住。以前在京城时,因是老乡,儿子齐文聪跟关乐和交好,他对关乐和也甚是了解。这小子外表看似谦和,实则颇有些恃才傲物,一般人入不了他的眼。要不是因为这个得罪了人,在科举上屡屡受挫,他也不会回到漓水县这个小地方来主持书院。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两人虽有几年没见了,但关乐和的事,他通过关乐和的兄长还是知道一些的。这小子仍是这个脾气,所以做了这么些年的山长,也只收了两个弟子,其中一个,还是亲侄子关嘉泽。他倒没想到关乐和竟然还另新收了一个弟子,而且看这衣褛褴衫的,眼前这孩子并不是富贵人家出身。
如果真这样,自己这个孙子,应该可以拜在关乐和门下了。
在齐伯昆打量杜锦宁的当口,齐慕远站起来给杜锦宁回了一礼,不过表情依然是淡淡的,连丝笑容都没有。
行了礼后,杜锦宁就自觉地站到了关乐和身后。
“坐吧。”关乐和可不想让人看低了他的新弟子,把他跟齐家的奴仆同等看待,指着他下首的椅子,招呼杜锦宁坐下。
杜锦宁拱手施了个礼,坐了下去。
见杜锦宁听到自己是京中的官儿,脸上竟然没有什么震惊之色;这会子也从从容容地坐在了自己孙子的对面,齐伯昆眼里满是赞许,转头对关乐和道:“你从哪里收到的这么个弟子?”
关乐和对于自己新弟子的表现,也十分满意,抚着胡须微笑道:“他小小年纪,也没人教他,只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自学了识字,还写出了几本话本。嘉泽那孩子最喜欢看话本,将他领到我面前。我看这孩子资质聪慧,性情也很好,举止落落大方,进退有度,便收下了他。”
说着,他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一本书,递到了齐伯昆面前。
杜锦宁抬眼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本《倒运汉巧遇洞庭红》的上册。她不由得窘了一窘。
这时代写话本的,都是落魄秀才或童生,前途无望了才操此业糊口。所以这职业很是被读书人看不起。她没想到关乐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还拿到客人面前去显摆。
齐伯昆拿着书翻了几页。
原先一脸淡漠坐在他身边的齐慕远,也忍不住探头去看。
见到少年这个举动,关乐和眸光微闪。
好友的父亲带了好友的儿子回乡来,要拜他为师,他作为世叔,本不该推辞的;而且这少年小小年纪就天资聪慧,基础打的也很牢,丝毫不比打小跟在他身边学习的侄子关嘉泽差,甚至还隐隐超过一头。这样的孩子,不管哪个老师,都很愿意收归门下的。
只是他总能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他年轻时的影子。
孤傲,别扭,淡漠,就仿佛他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走不进去,他也不走出来。
关乐和不喜欢年轻时的自己,所以也不喜欢眼前的这位少年。
这样不讨喜的性子,以后在科举之路上注定会有很多坎坷的。关乐和不愿意看到自己年轻时那段不堪的记忆又在眼前重演,所以他并不打算收这少年做弟子。齐慕远想进书院,可以;但想拜自己做老师,还是算了吧。
可这是好友的儿子,以前在京中,自己也受过齐家不少关照。真就这么拒绝,会影响两家的交情。关乐和正想着如何婉言拒绝呢,杜锦宁就来了。
这一刻,关乐和有了主意。
第87章 比一比
齐伯昆也是进士出身。不光是进士,还是当年的传胪,学问自然是极厉害的。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只寥寥看了几页,齐伯昆就能看出那话本写作者对文字的驾驭程度。这种程度对于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来说自然不值一提,但对于从未进过学堂、且只自学了半个月,就能写出这样的话本的孩子,那就不可谓不令人叹了。
他抬起头来,看向杜锦宁:“这真是你写的?”
杜锦宁心里一惊,以为齐伯昆看出了端倪。
不过她近来演技日渐精湛,在眼前的这两位人精面前,她脸上丝毫没露出破绽,起身拱手,十分厚脸皮地回道:“回大人的话,是的。”
“哎。”齐伯昆一摆手,“别大人大人的叫,我已经致仕了,就是个普通的老头儿。你叫我一声齐爷爷即可。”
杜锦宁的目光投向关乐和,等着他的示下。
关乐和见小徒弟还知道先请示自己,对他真是越看就越满意,抚着胡子点了点头:“齐伯伯是我的世伯,你叫一声齐爷爷也应当。”
杜锦宁这才唤了一声;“齐爷爷。”
齐伯昆点了点头,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自学的,你跟我说说。”
杜锦宁便把自己学字的过程,选一些能说的说了一遍。
齐伯昆这一回确确实实惊诧了,转头对关乐和道:“还真是天资聪慧。乐和,你算是捡到宝了。”
关乐和心里高兴,笑道:“也是巧缘巧合。”他对齐慕远道,“小远,你去书架上拿一本书过来,随便拿,越难越好。”
齐慕远答应一声,走到书架前看了看,挑了一本史书,递给关乐和。
关乐和却没接,而是指了指杜锦宁:“你随便翻一页,给他。”
齐慕远照做。
关乐和对杜锦宁道:“你把这页书念一遍,一会儿背给齐爷爷听,让齐爷爷看看你的本事。”
说着,他对齐伯昆笑道:“这孩子,也就是前几天我才收了他为徒。我说让他在家里好生过个年再来念书呢,没想到他家里发生了许多事,他祖父想卖他姐姐来给伯伯还赌债,在没能得逞的情况下把他们这一房净身出户。他父亲又早逝,母亲带着他三个姐姐,日子艰难得很,所以我才让他的一个同村把他叫过来,想问问他的情况。”
这番话,一来说明了他收杜锦宁为徒,纯粹的爱才之心;二来也解释了为何杜锦宁成了他的弟子,依然穿得这般破烂。
要是让齐伯昆误会他对弟子没有关爱之心,那就不好了。
齐伯昆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杜锦宁拿着那本史书,依旧跟上次一样,先念了一遍,然后关上书开始背。齐伯昆脸上的表情,也跟当初关乐和与黄澄明一样,十分惊讶。
待齐伯昆夸完杜锦宁,关乐和便叹了口气:“这么些年了,我就收了刘修竹和嘉泽两个弟子,本来是不打算再收徒了。我虽年纪不大,但书院里操心的事不少,实没多大精力去教导他们。倒不如让他们拜在书院那些才华出众的先生门下,还能多学点东西。只没想到锦宁这孩子命不好,我要不收他,他们家更是被祖父和伯父啃得骨头都不剩。再加上这孩子资质出众,我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才收下了他。”
说着他看向齐慕远:“小远跟着祖父到漓水来,是打算在这里念书的吧?是你祖父亲自教导,还是想入书院跟同龄人一起念书?如果进书院的话,我们书院倒有两个极为出众的先生,人虽只是举人,不及你祖父这个传胪有才,但教书的本事却是极出色的,他们门下中过不少的举人,便是进士和同进士也出过三个。你要是到书院来,我给你引见引见?”
他这意思就比较明显了。
齐伯昆很是无奈。
关乐和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了,他表示了不想收齐慕远为弟子,自己要是再提出来,没面子的只能是自己。
他转头看看孙子,正要说话,便听齐慕远朝杜锦宁伸手:“将书随便翻一页,然后给我。”
齐伯昆一愣。
37/402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