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作者:坐酌泠泠水
  关嘉泽一听这话,既内疚又感动。
  要不是他们关家连累了杜锦宁,杜锦宁怎么会被严岑那样针对?饶是如此,杜锦宁还处处为他们着想,不让人攻讦他们关家,实在难得。
  齐慕远却皱起了眉头:“你这手都伤了,怎么考试?”伤的可是右手。
  杜锦宁笑笑:“我左手也能写字,你信不信?”
  她上辈子是个左撇子,在孤儿院的时候被老师多番纠正,这才改了右手写字。但这种习惯是天生的,那完全就是本能,只要孤儿院的老师不盯着她,她就会换到左手写字,而且经过有意练习,她左手和右手写字一模一样,一点都看不出来。
  穿过来后,这具身体倒不再是左撇子。在写话本累了时她好奇地用左手写过字,竟然发现前生练就的技能还在,就是写出来的字不如右手好看,毕竟已经不是天赋和本能了。
  “左手也能写字?”关嘉泽好奇地问道。
  “你没见过左撇子?”杜锦宁也好奇。左撇子,不是那么稀有的吧?
  关嘉泽摇摇头:“我看书院的同窗都是用右手写的,没人用左手。”
  杜锦宁眨了眨眼,点了点头。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现代,人们已能科学而又宽容地面对左撇子了,像她前世孤儿院的那个老古板老师还是很少见的。但古代不同啊,循规蹈矩的刻板私塾老师想来不少,他们能容忍自己的学生用左手写字么?自然得纠正过来呀。所以,书院里自然不会有学子用左手写字。
  说着话,三人已走到了华章居。
  没等下人进去通报,听到声音的关乐和就急匆匆地从屋里出来了,望着杜锦宁关切问道:“怎么样?郎中怎么说?”
  杜锦宁就笑道:“郎中说没折,只是扭了一下,过几天就能恢复。”
  关乐和望着她吊在胸前的绷带,颇有些不相信:“你别报喜不报忧。”扭了一下,能包扎成这样?
  关嘉泽担心被人听见,赶紧推着关乐和往屋里走:“走走,进去说,外边冷死了。”
  一行人进到屋里坐下,杜锦宁这才担忧地对关乐和道:“要是我的手没断,严先生那里会不会说我是装的,倒治我不敬先生之罪?”
  关嘉泽也忙点点头:“是啊,我们也是考虑这一点,才叫郎中把杜锦宁的手绑成这样。”
  “哪个郎中?”关乐和问道。
  “周二郎中。”关嘉泽道,说着忙又解释,“他们跟齐慕远的祖父有交情,不会乱说的。”
  “我已拜托过周二郎中了。”齐慕远道。
  关乐和看了看杜锦宁,再看看齐慕远和关嘉泽,终于放下心来,用手指遥遥点了点,笑嗔道:“你们啊!”算是默认了这瞒天过海的做法。
  他是不爱跟人计较,但他小时候也不是什么乖孩子,叛逆和桀骜的性子在关家乃至漓水县都是出了名的。后来就是因为他这性子,被人坑了一把,这才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回到这小县城来当个山长。
  县虽不大,书院更是人不多,但帮派林立,他这山长也不好做。要不是他有手段,早就被人从这位置上赶下去了。
  所以看到三个小的遇事不死板,想得深想得远,灵活应对,他不光不会恼火,反而挺高兴。
  见他这样,杜锦宁三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关乐和旋即又皱起了眉头:“可你怎么办呢?好不容易能进来念书,又出了这事。你的手这么一吊,非得两三个月才能写字。这不耽误你的学业吗?”
  不待杜锦宁说话,关嘉泽就迫不及待地跟叔叔分享新消息:“叔叔,他左手也能写字儿,不信你让他试试。”
  关乐和诧异地望着杜锦宁,杜锦宁点了点头:“我其实是左撇子,习惯用左手的。只是见大家写字都用右手,这才改了过来。”
  “哦?”关乐和一挑眉,赶紧吩咐老仆,“去准备文房四宝。”
  关嘉泽兴奋地跳了起来:“我帮你磨墨。”
  “让他自己磨。”关乐和倒想看看杜锦宁能用左手做到什么程度。
  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杜锦宁既要装断手,那起码三个月内这右手是不能动弹了。
  这要是在家里还好,但在教舍里,总不能带着下人或是使唤同窗给他做事吧?所以还得试试一只手方不方便。要是不方便,或是影响杜锦宁的学业,那就得再斟酌是不是要假装手断了。
  待老仆把东西都拿了出来,杜锦宁将纸铺上,又滴了几滴清水在砚台上,拿着墨条磨起墨来。
  见杜锦宁一只手也十分灵活,做事利索,关乐和不禁点了点头。
  磨好了墨,杜锦宁拿起笔,沾了沾墨汁,写起字来。
  大家都凑到近前,看她写字。
  杜锦宁默写了诗经的一首诗,便停下了笔,不好意思地对关乐和道:“先生,就这个样子了。不过练练会好些。”
 
 
第195章 考试(一)
  关乐和见纸上的字虽不如杜锦宁右手写得好,但也能看得过去,似乎并没有差多少,他不由得抬头看了杜锦宁一眼:“不错不错,挺好挺好。”这样他就放心了。
  “那先生您看,我什么时候考试?”杜锦宁又问。
  “你的实力摆在那里,现在手又能写字,这件事还是别拖着的好。”关乐和想的跟杜锦宁一样,“你在这里看看书,关嘉泽和齐慕远回教舍去上课。我去找人作评判,准备好了我派人来叫你去考试。”
  “好。”
  上午就两个时辰的上课时间,现如今已过去了一个时辰了。关乐和又不想拖到下午,因此动作很快,出去后就派了书院的斋夫各处叫人。因此杜锦宁在华章居看了半本书后,就被人请到了一个宽敞的屋子里。
  里面袁修竹和齐伯昆赫然在座,严岑白着一张脸站在一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正笑着跟齐伯昆说话。另外还有年纪从四十到六十不等的先生模样的人,足有六人。
  阵容非常强大。
  也是事涉关严两家才会这样,否则一个小小的书院新生入学考试,有两三个人就已够够的了。
  关乐和见杜锦宁进来,朝她招了招手,将在座的各位给她一一做了介绍。
  杜锦宁吊着个手团团作揖行礼。
  “行了,孩子还伤着,礼节上就不要太过讲究了,开始出题吧。”跟齐伯昆说话的那个老者开口道。
  这人刚才关乐和介绍过,是严家在书院里的一位老先生,叫严松涛,是个同进士,至于为何不做官而回书院教书,就不得而知了。
  “那就请严老先生任指三人出题吧。”关乐和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
  严松涛也不客气,在屋里指了三个人:“就有劳李先生、曹先生、姜先生了。”
  那三人拱了拱手,站起身来一起走出门去。
  “你有伤在身,先坐下吧。”齐伯昆温和地向杜锦宁道。
  杜锦宁是学子,在一众德高望重、身份显赫的先生面前是没有座位的,没看连严岑都不敢坐吗?但齐伯昆这么一开口,便是连对她极为不满的严松涛和严岑都不好反对。
  严松涛为在齐伯昆面前表现自己的公正高洁,还点了点头,温和地道:“对,给这位小家伙拿张凳子。”
  于是杜锦宁便得了个座位,坐到了屋子的一个角落里。
  学生都有了座儿,没得先生还站着的道理。严松涛又对严岑道:“你也坐吧。”
  严岑这才得以坐了下来。
  一盏茶功夫后,出题三人组其中一个拿了一张纸过来,放到了屋子中间的桌案上,杜锦宁也被叫了过去,在众目睽睽下坐到了那里,另有一个斋夫打扮的人还拿出一柱香给点上。
  杜锦宁前世身为学霸,参加过各种比赛,对于在众目睽睽下做题早已习惯了。
  她丝毫不理会那些打量她的目光,先将试卷小心地放到了一边,再滴了清水到砚台上,缓缓地磨起墨来。磨好了墨,她将墨条放好,看看手上和袖子上都没有沾上墨汁,这才将试题拿过来,轻轻地打开。
  大家看到她这沉稳的行事举动,不由得都赞许地点了点头。
  科举考试最讲究卷面干净,上面如有一点墨汁污垢或涂改,那都是要做废卷处理的。所以每一个学子,打从上学起,就被先生们教育着要保持卷面清洁,磨墨、沾墨都得十分小心,做事千万不能急躁。
  然而在书院里念书的学子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二十几岁,不够稳重。再加上应试时难免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出错,历来月考、岁考、晋级考上弄污卷子的事都时有发生。
  眼前这个孩子不过是十岁出头,在这样的场合中,这么多人盯着,偏向关家的那些人都十分担心他在磨墨时会因为紧张手抖而把桌面弄污。却不想这孩子似乎丝毫没有紧张之感,举止十分从容,就仿若身处无人之境。这份心性,十分难得。难怪关乐和会将他这么一个没念过书的孩子直接收入门墙。
  这边的杜锦宁心无杂念,专注地将目光投到试卷之上。
  将试卷扫了一遍,她心里就有数了。
  因为她与其他孩子不同,所以关乐和对她的教育也格外不同。由于对她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摸不透,他会时常拿些试题给她做,甚至县试的题目她都做过,所以对于这些试题她是十分熟悉的。
  眼前这份试卷,便是县试时第一天所考的内容——帖经。
  所谓的帖经,相当于现代试卷中的填空题和默写题。这些题目都出自四书五经,从里面任摘一段出来,留上段或下段。考生需根据这段文章,写出与之相联的上文或下文。
  她过目不忘,四书五经是必背书目。古人教育讲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先从背书开始,并不是一边理解一边记忆。关乐和也是如此,除了《诗经》,其他的四书四经,不讲其义,只要求她背熟。因此她这段时间早已把四书五经都背熟了,做这种题根本不在话下。
  而背诵和默写四书五经,是进入丙班的门槛。
  她不再多想,提起笔沾了沾墨,便在试卷上写了起来。
  屋里的那些人强行按捺了好奇心,这才没有不顾身份地走过来看。
  先前关乐和就跟众人解释过了,杜锦宁右手受伤,但左手也能写字,可以如常参加考试。虽说大家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的左撇子,但看到杜锦宁用左手磨墨铺纸,十分灵活,这会儿写字更是跟使用右手没有什么区别,大家对她写出来的字还是十分好奇。
  杜锦宁本就对四书五经背得烂熟,这段时间既练字又写话本,更也不会把繁体字写错,写字既快又好。因此需要一柱香时间才能答完的题,她不到一半时间就答完了。答完之后,她检查了一遍,见没有什么错漏,便举手示意:“我做完了。”
 
 
第196章 考试(二)
  “拿上来我看。”齐伯昆出声道。
  齐伯昆身为进士,当初殿试的排名还挺高,又位高权重,不偏不倚,由他来判定卷面,谁也不敢提出异议。
  杜锦宁起身,将卷呈到他面前。
  其他人都好奇地凑了过来。
  只见试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字写得虽不是特别漂亮,却也中规中举,跟书院乙班的学子水平也相差不大——考虑到这是左手写的,那就十分让人惊讶了。而卷上每一题都答了出来,扫一眼过去,似乎答案都很正确。
  大家望向杜锦宁的目光就十分复杂。
  能让关乐和放到乙班,遇到质疑后又毫不犹豫地让杜锦宁考试,这就说明杜锦宁早已达到了乙班学子的水平。所以杜锦宁能做出这些帖经题,大家心里也有些底。但亲眼见到,而且还用时这么短,大家还是很吃惊的。
  要知道,这样的试题,即便让甲班学子来考,能所有题目都对、且用时少的,还是少数。毕竟县试的第一场就考的这种题目,这就说明有一定的难度。要是所有四书五经都能记熟,考上童生的几率就很大了。
  关乐和多年不收徒,忽然间就收了一个弟子,大家对杜锦宁的底细自然要打听一番,她的情况在书院的这些先生耳里不是秘密。从杜锦宁拜师,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将四书五经背到这种程度,可见眼前的这个孩子的记性力有多可怕。
  齐伯昆将试卷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点头道:“无一处错漏,卷面干净,字迹清秀,取优。”
  说着,他将试卷递给了袁修竹。
  袁修竹看过之后道了一声:“取优。”将试卷递到了严松涛手上。
  严松涛即便想鸡蛋里挑骨头,可看到卷面上整整齐齐写着的正确答案,也没办法睁着眼睛说瞎话,只得点头道:“取优。”
  就这样,这张试卷在屋里众人手里传阅了一遍,无一不是取优。
  所谓的取优,就是满分了。
  严松涛倒是看不出什么情绪,只吩咐道:“叫他们把第二张试卷拿过来吧。”
  让那三人去现场出题,关乐和与杜锦宁都在这里,自然是防止师徒两人作弊。题目都是那三位先生当场一起出的,以防止漏题。
  斋夫过去叫了一声,那位年轻些的先生便又拿了一张试题过来,放到了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搭眼一看试题,发现考的是墨义和算学。
  所谓墨义,就是取四书五经的中句子,让应试者或是回答它的含义,或是回答下一句,或是回答其注疏,就像后世试题中的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这不仅仅考的四书五经,还要应试者对其注疏也有所学习与记忆。
  至于算学,跟关嘉泽与梁先宽所出的那些算学题目差不多,这对于现在的学子来说可能很难,但看在杜锦宁眼里,也就小学、初中的数学水平,最多涉及一点高中知识。而且这古代算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需要写出最终答案即可,不用写解题过程。她完全可以用更轻便的方法去解题,不用跟这些人多解释什么。
  只是这两种题型的数量……
  杜锦宁抬头看了严松涛一眼。
  严松涛既选了那三人去出题,其中必有一人或两人是他的人。光看这题型的数量就知道了。
  这大宋国,虽说也学算学,但对算学明显不够重视。所以历来县试的题目中,算学会占一定的分值,但在这张卷子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两成,其余八成是墨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