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和摩斯坦小姐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勾了勾嘴角。
“玛丽,”摩斯坦小姐惊讶地说,“所以你算是见到了侦探的家人了。”
“对呀。”玛丽头也不抬地回答。
“你知道见了家人是什么意思吧?”她又问。
不等玛丽回答,艾琳就紧跟着说道:“连福尔摩斯家的长子都是‘迈克罗夫特先生’了,看来侦探的兄长对你很满意嘛。”
“什——撞、撞针!”
法国姑娘大胆直白地一句话惊得玛丽手一哆嗦,撞针被她丢到了地上。
她脸变得通红,手忙脚乱地蹲下去去找撞针。
太过分了,竟然连朋友也联合起来欺负她!
但玛丽是那么好欺负的吗,她捡起零件,红着脸蛋看向摩斯坦小姐:“比起我,倒是你更值得讨论讨论吧,摩斯坦。华生医生一见到你就挪不开眼睛,你竟然无动于衷!”
爱尔兰姑娘扬了扬眉梢:“高攀不起。”
好吧,这个问题玛丽一早就发现了。
与自己同名的玛丽·摩斯坦小姐是她在伦敦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在玛丽眼里,这位红发的爱尔兰姑娘相貌美丽、性格大胆,有着下层劳动群众的朴实和赤诚,也有着不同于工人的眼界和见识。在十九世纪,爱尔兰人和私生女的身份都备受社会排斥。
是出身限制了她,若非如此,凭借摩斯坦小姐的姿色和才智,但凡给她一个舞台,她就能焕发出更为明亮的光彩。
也正因如此,尽管摩斯坦小姐行为举止不卑不亢,可玛丽觉得……在婚姻方面,她还是很在意这件事情的。
因为出身低,所以贫穷;因为贫穷,她拿不出能与华生医生相匹配的嫁妆。所以在华生医生一见钟情后的猛烈追求下,摩斯坦小姐好像根本不曾动心过的模样。
年轻姑娘聪明冷静起来,要远胜于男士,更会显得冷酷薄情。玛丽觉得,摩斯坦小姐不是不动心,华生医生英俊体贴又满腹慷慨,在他的热烈追求和仔细关怀下哪个姑娘能无动于衷呢?只是在摩斯坦眼中他们没有可能,因而早早地斩断念头,以免最后落得伤心绝望。
摩斯坦小姐的退缩不是胆小,而是在意。
越是在意,越会畏惧呀。
“我是觉得,”玛丽劝道,“如果你因为外部条件就拒绝华生,那你大大地小瞧了他。”
“是吗?”
然而当了无数次红娘的玛丽,注定要在摩斯坦小姐这里踢到铁板了。爱尔兰姑娘是什么人?混迹于街头,住在贫民窟里,她不如乡绅小姐活的体面,自然也没学会她们的娇羞。
摩斯坦小姐面无表情地开口:“倒是不如你,玛丽,连名字都喊上了。你当着侦探也喊他歇洛克吗。”
玛丽:“…………”
这红娘当不成了!
玛丽揉了揉自己已经红透、并且还在持续升温的脸颊,被摩斯坦小姐一句话揶揄地说不出话来。
艾琳见状急忙缓和气氛:“好了好了,就让她顺其自然吧。倒是你,玛丽,侦探怎么想的?”
她没把话说全,但玛丽明白她的意思。
要换做其他绅士,到了这一步早就直接出口求婚了——虽然布莱克伍德之前的求婚不怀好意,还把玛丽吓了一跳,但那才是十九世纪男女相处时的正常操作。见过几次面,了解过对方的家人,且相处起来气氛合适,谈话也非常投缘。如果玛丽不曾拥有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和知识,就算再聪明再敏锐,也免不了要动摇几分的。
至于侦探……
玛丽的脸早就红得不能再红了,所以也不在乎艾琳和摩斯坦小姐看出她的心事。
福……歇洛克没有明说,玛丽也没有,但一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足以说明一切了,不是吗?
在外人看来,到了这个地步福尔摩斯先生仍然没有求婚,确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连在法国长大的艾琳·艾德勒女士也免不了有此一问。
不过玛丽多少能理解侦探的想法。
至少不是现在,不是布莱克伍德仍然去向不明,光照会还在试图挽救败局的时候。雷斯垂德探长在收到来自议会的压力时都没有调走保护塞彭泰恩大街几位女士的警员呢,此时谈感情确实不妥。
而且玛丽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她有一千英镑的嫁妆,不论外貌还是性格,放在维多利亚时期都算不上优秀。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自然不在班纳特太太的“优质女婿”标准中,但恐怕在她眼里,就玛丽那个古怪又不讨人喜欢的性格,能嫁个体面绅士已经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要她知道在伦敦发生了什么,估计要亲自跑去贝克街逼婚了。
但嫁妆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玛丽·班纳特已经够了,对二十一世纪的玛丽还不够。
就算拥有婚姻,不管未来的丈夫是谁,玛丽也希望自己能在拥有经济底气、地位底气,以及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公平地和对方步入教堂。
她相信福尔摩斯先生也一定明白自己的想法,正因如此他才没有开口的。
“你们不要怪他,”所以玛丽展露笑颜,认真说道,“这对我来说也是好事。别的不说,我还是希望在今后,报纸上能够更多的写‘玛丽·班纳特’的作品如何,而不是谁的夫人。”
那么在此之前,她就得努力创作,多少有点名气了。
这么想着的玛丽,在第二天就收到了新一期《海滨杂志》。
之前忙于光照会案件,霍尔主编生怕打扰他,印出来了样刊也没有多提。所以这次玛丽和大家一样,也是第一次看到《狂欢之王》的结局印成铅字。
但这一期杂志让玛丽惊讶的不是自己的连载,而是一位新人的故事。
她翻到《狂欢之王》结尾的下一页,新作者新故事的名字赫然在列。
——《血字的研究》,作者:约翰·h·华生。
作者有话要说: 麦哥:都什么时候了还一口一个福尔摩斯的,合适吗?不合适啊!
其实《血字的研究》没有刊登在《海滨杂志》上,要是我没记错的话,福尔摩斯系列出名还是从短篇连载开始的。当然了我查这些资料的时候已经很早了,有疏漏或者错误的话请姑娘们指出。但《血字的研究》还是以华生口吻写的嘛,华生的连载都是登在《海滨杂志》杂志上的,这里就这么设定辣。
所以,之前就说过的,玛丽和华生业务不重合,一个是悬疑小说作者,一个是传记小说作者,没毛病,手动滑稽。
第116章 作家真辛苦47
“华生医生的故事?!”
一看到名字, 几位姑娘纷纷围了上来,凯瑟琳甚至失声叫了出来:“他也在写推理小说吗?”
别说其他人,连玛丽这个知道原著剧情的人都免不了大大吃了一惊——平日里华生医生忙的脚不沾地, 不是在协助福尔摩斯追踪案件就是在陪伴摩斯坦小姐,他哪儿来的时间构思文章?《血字的研究》有十万词啊!几个月才能写出一部中篇连载的玛丽陷入了深深的危机感当中。
不用多说, 因为这一期杂志上有了华生的名字,艾琳当即吩咐报童又带了两份新杂志回来好分给大家看。
早在米尔顿时玛丽就见识过华生医生的好文笔, 可不是很好吗,玛丽在心中暗暗吐槽,要知道柯南·道尔爵士可是以华生医生的视角来叙述福尔摩斯故事的。而这个世界中没有柯南·道尔爵士,只有约翰·h·华生, 也就是说华生医生本人的文笔是有柯南·道尔光环的!
而且《血字的研究》又是福尔摩斯与华生初识的故事。尽管一开始该作品问世时不如福尔摩斯系列的短篇受还欢迎,可福尔摩斯先生开头一段经典的基本演绎法,放到二十一世纪看来都特别时髦, 更遑论十九世纪。
因为对于原著剧情已然深入人心, 所以玛丽首先大概地翻了翻开头结尾。
在这个世界里, 介绍华生和福尔摩斯先生相识并且成为舍友的可是玛丽本人,所以在小说一开始,华生特别地花了几句话来描述玛丽·班纳特小姐。
说她是一名在米尔顿帮助政府不声不响解决了大案子的私家侦探, 也是位热心肠的姑娘, 为了当地工人做了许多事情。二人正是从米尔顿相识, 因而对于玛丽·班纳特小姐这位大名鼎鼎的朋友,歇洛克·福尔摩斯,华生可是知晓很久了, 只是各种机缘巧合没有找到机会见面。
并且,虽说在日常相处中华生医生没少吐槽福尔摩斯,两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青年更像是损友,但在连载中,华生在形容福尔摩斯时仍不吝啬慷慨之词。
在《血字的研究》,同现实原著的不同,华生医生还特地用春秋笔法点名了玛丽和福尔摩斯很是亲密。
他写他们的友谊是两名具有正义心肠的侦探友谊,而在友谊之外,更是有着灵魂沟通和无比默契的关系。
这样的话语让玛丽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重要的是,巴纳姆帮《狂欢之王》“炒作”在先、布莱克伍德贿赂杂志社秘书公布菲利普·路德真实身份在后,本期《海滨杂志》势必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华生医生的处女作刚刚刊登就凭空多了一批作者,也有更多的人会在《血字的研究》中读到精彩故事的同时,也将意识到相当关键的信息。
这位胆敢直接描写杀人案件细节,创造出近乎恶魔化身的连环杀人犯形象的未婚姑娘,竟然是私家侦探。如此一来,一名未婚小姐胆敢挑战悬疑推理,直接描写杀人犯的想法,倒是也说得通了。
更遑论这位未婚的私家侦探小姐还和一位智慧超绝的侦探关系匪浅。
玛丽甚至能想到,之后肯定有人说她对菲利普·路德的塑造有借鉴身边的人。华生医生也好,福尔摩斯也好,甚至是雷斯垂德探长也好,总之那么硬朗直率的男性形象,绝对不应该出自一名女性的完全想象。
不过玛丽倒是无所谓,找原型就找吧。这个世界上恐怕也不会出现马洛探长和路德探长了,既然如此,总要给读者一个合适的说法。
《血字的研究》在此时面向大众,可对玛丽来说是件大大的好事。在读者们好奇玛丽·班纳特时,华生医生给了大家解释,如此巧合,都让玛丽禁不住怀疑是不是华生医生和霍尔主编早就商量好的了。
意识到这点,玛丽勾了勾嘴角,免不了放松下来。
虽然华生医生的文笔好,故事也是现成的,既精彩,又真实,创作起来哪怕是同样辛苦也省去了寻找灵感和素材的时间,也叫玛丽免不了产生的深深地危机感。
要知道她才是最先在《海滨杂志》刊登悬疑推理小说的那个!
华生医生——或者说,有着柯南·道尔爵士光环加成的他,今后就是自己的头号劲敌了。一想到这儿,玛丽顿时燃起了无尽的斗志。
不行,她必须抓紧着手创作诈骗案的故事了,身为已经刊登两部连载,还有p.t.巴纳姆亲自造势的菲利普·路德,要是被”新人”作者比下去,她的面子往哪儿搁?
等到布莱克伍德上了绞刑架后,她立刻就写。
这段时间一直在关心光照会的案件,使得玛丽无暇动笔创作。她已经决定在《狂欢之王》之后搁置一个月的连载了,反正资料和大纲已经准备完全,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她顺利完稿。
如此决定也并非完全因为抽不开身,而是《狂欢之王》一部作品实在是闹得太大了。
在玛丽的身份被公开后,她和霍尔主编商议好,雇了几个小报记者提前放出了连载结局“剧透”。
有说玛丽·班纳特自暴自弃,直接写菲利普·路德和普鲁托同流合污,准备收尾之后就要换笔名的;也有说菲利普·路德其实和玛丽·班纳特一样也是真人,未婚姑娘不过是真实警探的一位亲戚而已,根本不可能写路德向普鲁托妥协。
当时的玛丽不过是灵光一闪,想起了二十一世纪的大ip炒作方式而已。拍摄过程时大肆宣传自身的剧情需要严格保密,可是总是会有时不时的“神秘路透”传到网上,虚虚实实、掩人耳目,反而引起人的好奇。
玛丽大概向霍尔主编一解释,主编先生就立刻领略了其中意图。说出“剧透”是玛丽的主意,路德身份另有其人是霍尔主编的主意,主编先生竟然无师自通,自觉领略了营销的本质:话题度。
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在《海滨杂志》发刊前传了出来,尽管不是什么大报纸,可也势必会引发好事者的关注。
而在此时,《狂欢之王》终于落下帷幕。玛丽觉得经由了那么多次营销炒作之后,她还是消停一个月,等到舆论沉淀下去、光照会的恶劣影响彻底消散之后再继续连载故事为好。
当然了,菲利普·路德是不可能向普鲁托妥协的——虽然玛丽觉得,小报刊登的那句“路德侦探会和普鲁托并肩站在灯光最高点,共同成为‘愚弄市民’的狂欢之王”并非假话。
第三期连载进展到了结尾。
在马戏团团员的帮助下,菲利普·路德成功地拿到了意大利团伙的消息。他们买通了在卢浮宫做油漆匠的同乡人,并且在巴黎的某处穷人聚集点租了个公寓。
因为普鲁托将“偷画”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整个巴黎都处在紧张状态中。特别是卢浮宫,卢浮宫馆长为了保护镇馆之宝,不仅向警局提出增加警力,还向政府申请了一大笔钱加强安保,在这个情况下想要偷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来自意大利的盗贼团伙一直没动。
他们在等。
等待普鲁托的马戏团巡演到了最后一夜,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和他的马戏团身上时浑水摸鱼,偷走《蒙娜丽莎》。
要是能成功,还可以把责任归咎到普鲁托身上。谁让他宣布要偷画来着?就算不是他偷的怕是也洗不清嫌疑了。
事已至此,连菲利普·路德都不得不佩服普鲁托这招又险又有用。
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出这种歪主意的。虽然深谙普鲁托是为了哗众取宠夺人眼球才这么做,马戏团老板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卖票。但他也的确为盗窃团伙下了一个圈套,而这个圈套,他们是不跳也得跳。
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利普·路德也选择将抓住盗贼团伙的机会押在了马戏团最后一天的演出当晚。
112/181 首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