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选用的都不是什么涉及隐私的资料。要么是过往的公开报道,要么是卡莱尔探长根据自己的探案日志总结出的案件陈述,既保护了案件当事人隐私,也保证玛丽能够看懂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愧伦敦著名的两位探长啊。
他们两个的名声很是响亮,连玛丽的房东太太都能叫出卡莱尔和巴顿的名字,说是二十多年前,两位探长联手破了不少大案,是鼎鼎有名的黄金搭档。
听起来就像是现实中的福尔摩斯与华生。
玛丽迅速地翻阅完所有的文件,最终看中了两个案件。
一个是发生在泰晤士河工厂附近的杀人案件——那个地点玛丽很熟悉,就在汉普的工厂附近,每天爱尔兰姑娘玛丽·摩斯坦要从白教堂区去汉普的工厂上班时都要经过的一条街区。
两位探长整理的文件中有很多谋杀案,玛丽承认自己就是被熟悉的地名所吸引。而案件本身也相当曲折。一开始案子交到卡莱尔探长手中时,他以为不过是普通的工人斗殴酿成的恶果,却没料到深入调查后,竟然同街头帮派有关。
这个帮派活跃在泰晤士河沿岸的工厂之间,斗殴、犯罪搞得附近地带乌烟瘴气,苏格兰场忙活了两年也没什么进展。卡莱尔探长和巴顿探长联合起来,顺着一起谋杀案展开调查,竟然牵扯出了一系列帮派纠葛。
从两位探长短短的描述之间,玛丽就已经读出了当时调查有多么惊险刺激,以及隐藏在案件背后,涉及到伦敦黑帮的存在。
一年之前玛丽听说宾利先生去过伯明翰,还对当地臭名昭著的黑帮剃刀党向往不已呢。而现在,活生生的黑帮故事就摆在了玛丽面前呢。
她觉得,若是经过深入询问调查,再动笔创作的话,以伦敦黑帮为主题的悬疑故事,一定会写的非常精彩。
但这样的故事,五六万字是注定无法结束的。
玛丽现在还处在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按照她的创作速度,玛丽觉得自己还没有创作长篇小说的条件——一个五万词的故事就要花费她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三十万词的故事岂不是要半年?
尽管故事可以连载的更长、稿费更多,可万一她的长篇小说无法过稿,其中耗费的时间成本,玛丽承担不起。
题材很好,但现在不急着写。
玛丽这么想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起案件上。
比起涉及黑帮纠葛的谋杀案来说,这起案件不仅不那么严肃,反而非常……有趣。
用有趣形容是因为,这是一起诈骗案,诈骗手法也很简单——找个英俊潇洒的花花公子,说是自己有了孩子来讹诈抚养费。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有钱公子哥或者贵族身上,要是受害者真的背着风流债,往往即便明白是诈骗,也会选择付钱,免得对方纠缠惹上麻烦。
但这起案件不是。
玛丽啼笑皆非的是,这起诈骗案的受害人,是鲁道夫·巴顿探长!
“鲁道夫·巴顿,”玛丽看到人名是不可置信地抬起了头,“不会是重名吧?”
卡莱尔探长:“要是重名,我何必把这种案子整理在文件中呢,玛丽小姐!”
玛丽:“……”
看不出来啊!巴顿探长看上去就是性格严肃、相当自律的人,竟然还碰到过这种事情?这下玛丽甚至都不想看卡莱尔探长的笔记了,本着八卦精神,她直接央求卡莱尔探长亲自讲。
“这太稀罕了,还有诈骗犯能骗到警察的?卡莱尔探长,你可得好好给我讲讲……等等。”
玛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你先告诉我,这位诈骗犯小姐现在怎么样了?”
不等卡莱尔探长回答,巴顿探长就抹了一把额头,很是无奈地开口:“她现在是我的妻子。”
而卡莱尔探长说巴顿探长甚至有了孙女,显然这位诈骗犯小姐是得手了呀。
这还是个爱情故事!
“黛西当时刚刚二十岁,而这个老家伙,”卡莱尔探长重重拍了一下老友的肩膀,“已经是个三十岁的单身汉了!她抱着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直接冲进了苏格兰场——这个胆量,谁会怀疑她说的竟然是假话呢?”
卡莱尔探长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他三言两语把玛丽逗得乐不可支,更是绘声绘色地讲述完了整个故事。
故事并不具有悬疑或者推理色彩,但作为爱情故事,这位已然是巴顿夫人的直闯苏格兰场的壮举着实令人惊叹。
她是伦敦附近一个小镇的旅店老板之女,巴顿探长在一次追查案件中来到了小镇,在小镇旅店住了半个月之久。尚未嫁给巴顿的黛西,年纪轻轻,却格外大胆,一眼就瞧中了巴顿这个人。
平心而论,六十多岁的鲁道夫·巴顿探长体态匀称、气质端庄,是位颇有威严的爷爷,年轻时想来也是个禁欲系的帅小伙了——或者用卡莱尔探长的话来说,就是个木头疙瘩。
结果就是黛西各种暗示,各种示好,一心扑在案子上的巴顿探长竟然全然没有察觉到。他办完案子、抓住凶手,二话不说就直接离开了小镇回到伦敦去了!
他的“冷酷”让黛西伤心欲绝,她伤心了好久、气了好久,可就是忘不掉不过相处了半个月的鲁道夫·巴顿。
最终年轻的姑娘,竟然谋划出一起“诈骗案”来。
黛西抱着一个小男孩就跑到了苏格兰场,说那是巴顿探长醉酒之后和自己一夜风流后生下的私生子,现在要求巴顿探长来负责。
“老实说,”卡莱尔探长连连感叹,“这事情发生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也会犹豫几分,可是发生在巴顿身上,可让整个苏格兰场都只顾着震惊,谁都忘记去考虑事情的真实性。”
可不是嘛,玛丽哭笑不得。一个和蔼可亲的绅士势必会讨女性喜欢,而一个沉默寡言,不解风情的小伙子,竟然惹上了风流债?换做玛丽,玛丽也会震惊的。
并且黛西的谎言近乎天衣无缝——巴顿探长有写日记的习惯,她说他醉酒了,那天的确如此。时间、地点,和当时的主人公状态完全对的上。警局的几番审讯和考证,完全没找到任何破绽。
这甚至让鲁道夫·巴顿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了出格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一般的诈骗犯无非是索取钱财或者其他利益,但黛西可不是。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非得要嫁给巴顿不可。
“那么,”玛丽好奇地问,“最后你们是如何发现巴顿夫人在说谎的?”
“因为她把自己不到一岁的侄子偷偷抱了出来,”巴顿探长挑了挑眉,“家人找到伦敦,谎言自然彻底暴露,还了我清白。”
卡莱尔探长大笑出声。
“而这家伙,”他揶揄道,“不仅没有恼怒,反而木头疙瘩一样的脑袋突然开窍了!”
当了整整三十年“木头疙瘩”的鲁道夫·巴顿探长,与年轻美丽的黛西朝夕相处半个月都没有动心,却因为她一场险些成功的骗局而头一回对女性萌生出了爱情。
黛西的骗局轰动了整个苏格兰场,可没有造成任何财产损失,巴顿探长也不会控告自己的心上人,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但故事的一切细节却早就被卡莱尔探长写在案件日志里了。
“我接触过那么多骗子,”卡莱尔探长煞有介事地评价道,“黛西始终是最高明的那个。所谓的骗局不过是无中生有,黛西可不仅仅是做到了‘生有’,她还让受害者心甘情愿献上一片真心呢。”
说完他兴致勃勃地看向玛丽:“怎么样啊,玛丽小姐,巴顿的爱情故事,不比路德先生的差吧?”
玛丽:“实际上,路德先生……还没想好故事中的爱情该如何发展。”
其实玛丽就没打算写。虚化一位动人的女性让菲利普·路德魂牵梦绕,这无异于神话了他们的感情。保持着朦胧的美感才是最感人的,要让玛丽这种缺乏浪漫细胞的作者落实故事,可能就没那个效果了。
“这样啊……”
卡莱尔探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过,请原谅我冒昧提出意见,玛丽小姐,虽然黛西和鲁道夫的爱情故事不适合写成推理小说,但我觉得多少也能参考人物原型。”
这倒是。
一位大胆、聪明的年轻姑娘,为了追求爱情谋划出差点骗过专业人士的骗局,这种故事放在二十一世纪也相当有趣,更遑论在维多利亚时期?
虽说放在十九世纪末,黛西的行为可以说是相当出格,但最终的相爱结尾足以抹平任何指责,可谓皆大欢喜了。
玛丽觉得,要写个女性罪犯为主题的诈骗案,倒是也无不可。字数不比太多,两期连载的篇幅足以她作为调整,寻找下一个故事的灵感。
并且……
她的目光看向了两位探长:“谢谢你们,先生。”
总觉得自己来一趟的收获并非是手中的案卷呢。
“不客气,能帮路德先生提供灵感是我们的荣幸,”卡莱尔探长说着,又忍不住揶揄起巴顿探长来,“你别看他冷着一张脸,其实读《连环杀人棋局》的连载读的比我要认真,虽然路德并非警察,但他确实很有一套。”
“你们怎么知道路德先生不是警察?”玛丽很是惊讶。
“因为我们就是警察啊,玛丽小姐,”卡莱尔探长得意地说,“他的描写很是细致,但反而暴露了自己并没有参与过完整刑侦的事实。当然了,我们不会在这方面吹毛求疵,毕竟瑕不掩瑜,他故事的优点远胜于缺点。”
果然是这样。
早在福尔摩斯先生挑过毛病在先,退休警探能看出问题,玛丽倒是也不意外。
“能得到你们的肯定,我想路德先生一定非常高兴,”玛丽笑道,“而且巴顿探长和巴顿夫人的爱情故事很是动人。”
“说你呢,老家伙,”卡莱尔探长转头看向自己的老友,“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有。”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巴顿探长终于主动开口了。
他看向玛丽,近乎咄咄逼人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你就是菲利普·路德吧,玛丽小姐。”他说。
玛丽:“…………”
卡莱尔探长:“你太过分了,巴顿!你明不明白什么叫笔名,用笔名就证明玛丽小姐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就是作者,直接说出口你会吓坏孩子的!”
玛丽:“………………”
她深深吸了口气,按下了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我……”
玛丽很是无奈地笑出声:“能告诉我是哪里漏出破绽了吗,探长?”
巴顿探长:“你说路德还没想好故事中的爱情该如何发展,这证明《连环杀手棋局》中他和亡妻的故事是假的。”
“而若是他真的在写自己的经历——一名中年男性的经历,就算其中有所杜撰,”卡莱尔探长眨了眨眼,“相信我,孩子,要么他人到中年还是单身,要么他娶了妻子不想活了,否则他绝对不会写死自己的老婆。”
天啊。
千构思万小心,没想到是在这句话上露出了马脚。
谁叫玛丽既不是男人,也没结婚。她一个单身狗哪儿能了解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无心的一句推辞,反而让两位家庭和睦的爷爷听出了问题。
“那么,”玛丽小心翼翼地说道,“你们一定要替我保密。”
巴顿探长冷哼一声,那副神情,仿佛玛丽一句话是在质疑他的人品。
“当然得保密,”他说,“让人知道你一个姑娘家写出杀人案件来,名声还想要吗?”
“你别理他。”
卡莱尔探长挤眉弄眼:“他就是觉得玛丽小姐你年纪轻轻,故事写的那么引人入胜,他追的连载竟然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拉不下脸来而已。你的故事写的很好,选择隐瞒身份也情有可原,可千万别把这家伙的话语放在心上。”
玛丽当然不会放在心上,听到两位老先生一唱一和,她反而觉得心底暖暖的。
“我不会生气的,”她由衷地说,“事实上,先生们,得知我的故事有你们这样的读者,这是我从开始写作以来,获得的最大认可。”
翻看文件花了玛丽整整一天的时间,她连午饭都没吃。即便卡莱尔探长再三邀请玛丽留下来用晚餐,但她挂念着继续翻阅资料,还是坚持离开了。
临走前,她和两位探长许诺,有机会一定再来看望他们。卡莱尔探长很是高兴,而巴顿虽然嘴上不说,但玛丽没错过他蓦然亮起的眼睛。
还有什么比获得这样的认可更为值得高兴的事情呢?
两位老先生的笑声和话语,驱散了白教堂区命案发生后,一直积压在玛丽心底的最后几分阴霾。
她一身轻松地回到家,刚刚放下厚厚的资料,正想着事情慢慢往好的方面发展时,意外突然发生。
晚饭过后,摩斯坦小姐突然敲响了公寓大门。
“你还愣着干什么?”
见到玛丽开门后,爱尔兰的红发姑娘一把抓住了玛丽的手腕:“跟我来,玛丽,快叫辆马车去贝克街!”
玛丽一凛:“怎么了?”
摩斯坦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侦探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玛丽:我看我这个马甲就是个24k纯摆设![胖丁生气.jpg]
第87章 作家真辛苦19
“侦探出事了!”
爱尔兰姑娘几乎是拖着玛丽出了门, 直到两个人坐上马车,玛丽才得以开口问:“什么叫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她很少见到摩斯坦小姐如此慌张的模样, 在玛丽眼里这位红发姑娘简直无所不能,她一面用自己的劳动赚取金钱, 一面又混迹于街头巷尾,人脉广、消息灵, 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摩斯坦小姐一慌张,玛丽也跟着紧张起来。
76/181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