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了?那这菜……你们不要我就装走了啊。”
“咦?……”
他这一句话引来了展昭的侧目,虽说这时候勤俭节约依然普通百姓的生活标准,可这里是开封,是东京,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的富裕地方,这地方的百姓,说一句笼袖骄民都不为过,这里的人都十分的爱面子,这样的情况下,能干出问你还要不要,不要我打包带走得人,那真是屈指可数。而这所谓的可数的几个人里头,还多半是那些过过苦日子的老人或天生吝啬的,像是阿玉这样最要面子年级的孩子还真是没见过,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另外叫上一份吧,这……”
张龙也感觉面子有点烧,不敢去看边上同事的脸色,生怕被他们小瞧了去,可要他说阿玉做的不对,他又没法子说,毕竟作为亲戚,他很清楚阿玉家确实情况不算好,性子上吝啬些好像也能理解。所以只能这么尴尬的劝了一句。
“不用不用,你们光顾着喝酒,看看,这菜才吃了几口?你们不要了,掌柜的又不好再卖给别人,这一来这些菜只能倒了,那其实不是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还是俭省些的好,都是自己人,我又不会嫌弃你们口水。”
“什么口水,阿玉,你……”
“你读过书?”
张龙还在为阿玉这孩子不听劝着脑,那边想打圆场的赵虎开始扯着口水开始浑说,不想这里还没扯过去,展昭却走了过来,垂头温和的问起了别的。也是因为他这一问,这两个才猛地也发现了不妥。
“读书?阿玉,你读过书?没听你哥说啊。”
“哪有钱读书,不过,嘿嘿,呐,让你们发现了,我也不瞒你们,不过不能告诉别人啊,那个啥,我也是有师傅的,是个道士,跟着学了点医药什么的,对了,千万别和我爹娘说啊,不然他们估计要担心死了,生怕我出家什么的。”
在勾搭关系的事儿上,阿玉绝对是教授级别的,看看不过是打包而已,顺着杆子立马将这三个和自己的关系又扯近了一大截,特别是和展昭,这可是猪脚之一,这进展的,实在是顺利啊!
阿玉是存心的?当然是存心的,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消息,能算多少熟悉?等着他们走人了,下次遇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时间一长,这熟悉度肯定要降低,所以啊,关键时刻来那么一句加深一下印象那是必须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句效果这么好。
听到阿玉这一句诗的时候,他眼角看到展昭的眼睛亮了,看样子对于读书人,展昭的态度其实和普通劳苦大众一样,充满了敬畏和崇拜,嗯这或许也有朝代关系,毕竟是宋朝嘛,文贵武轻都到了极致了。
而作为一个江湖人,能当上南侠,当上四品官,展昭那脑子绝对是不差的,怎么会看不出这时代文人有多吃香,多占便宜。能不明白和文人搞好关系的好处?当然了,他四救包拯,那却是有对清官的尊重,对知遇之恩的回报什么的,可对公孙先生呢?官没他大,手无缚鸡之力,却依然这么尊重是为啥?因为人家是文人,脑子好啊!
而这一点在他的行为中其实也很能看出来,自打他跟着包拯,在开封府当差,办事儿就再没有了往日江湖中的豪侠做派,而是处处展示着沉稳大气,忠于职守的一面,和白玉堂等区别甚大。这些就足可说明一切。
也因为这样,阿玉在关键时刻放了这么一个大招。顺利获得了展昭高看了一眼。还有张龙的一阵咋呼。
“道士?医药?阿玉,你瞒得可真是紧,说说学了多久了?能看病了不?还会点啥?……”
“哎呀,你们不是还要办差嘛,问这么多干嘛?有机会总会知道的,真是的,记得啊,别给我说出去,我寻个师傅容易吗?”
没师傅给自己找个师傅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儿,这事儿他都不知道怎么圆呢,这人怎么这么讨厌,问那么仔细,不知道一点点漏出来更让人相信?阿玉一脸羞恼的把人往外赶,这模样看在其他人眼里,心下觉得,这阿玉只怕是还没学多久,正不好意思,这样一来他们倒还这是不好多问了。想想自己的事儿,索性挥着手和阿玉告别。
“得,我们先走了,阿玉,去开封的时候来找我啊,我带你逛街。”
“多谢阿玉今天帮忙了,下次来开封展昭再请你吃酒。”
“走了啊,阿玉。”
总算是送走了这热闹的三个,阿玉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就差没擦汗了,一个转身,刚想把打包的菜装好,就看见掌柜的那张大脸出现在他眼前不到一个巴掌的距离。
“掌柜的,你干嘛?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阿玉是吧,你这打包……要不我这给你个篮子拎着?”
作为一个生意人,八面玲珑已经成了本能,即使能开这么个铺子的不至于半点关系没有,可对于和开封府官差有亲戚关系,听着还读书有本事的人多表达几分善意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喽,掌柜的那脸上多出了好几个褶子的笑脸也就十分的寻常了。
阿玉历经几世,什么人没见过,一看就知道人家是啥意思,他跟着也笑了笑,说到:
“不用,篮子也要钱的,掌柜的,要是可以,帮我用油纸包一包成不?”
不让人出血,却又相互表示一下善意,这已经够了,再多那就是狐假虎威,对他的名声可不好,将来他可是要和那些人精子名人扯关系的,细节很重要。
“成啊,怎么不成,真是个好孩子,知道俭省持家,将来家业一定能兴旺。”
这话和那几个不懂真相的说说也就罢了,和他说?当他不知道这所谓的剩菜其实根本没有丢弃的可能,都是后厨厨子和一帮子小厮,跑堂的饭菜?好吧,看穿不说穿也是一种潜规则,所以阿玉只是给了个貌似羞涩的笑,然后揣着油纸包还有那八文钱,快速的跑了。
官员阶层,有着比清朝高十倍,汉朝高六倍的高薪水养廉之下,打包这个习惯还真是没法子养成。
作者有话要说: 包拯任职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按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的《嘉祐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6.5公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
再查《嘉祐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发给15秤(每秤7.5公斤)的木炭。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如果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第5章 跟着展昭去破案4
顺利搭上线,熟知宽严有度规则的阿玉转头就放下了任务什么的,开始抓紧为自己的家业忙碌了起来。从那一包带回家的剩菜中或许了灵感,将自家的发家计划算计到了菜这个事儿上。
说起来宋朝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很是羸弱,文贵武贱什么的被批判了一次又一次,可你若是真的来到这个时代,就会发现,事情其实真没这么夸张。若非后期被元朝虐的太惨,崖山殉国什么的太刺激,端正了态度细看,这个朝代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来考证,作为动不动能花钱买平安的大款王朝,妥妥是进入了封建王朝繁盛期,各种文化技艺都走向巅峰。比如说这炒菜技术什么的,就是宋朝出来的;比如说窖香茶,哦,就是花茶什么的,也是宋代搞出来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小技巧,基本都在这个朝代得到了大力迅速的发展。
所以喽,阿玉觉得,自己乘一下顺风车,然后夹杂点不打眼的私货,应该发家还是挺容易的,可不想刚开口就被自家老爹浇了冷水。
“你这是要做冷淘(唐代过水凉面的叫法)?这东西能挣钱?谁家不会啊?你啊,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去弄几条鱼呢,看看,一个上午就得了8文,要每天都能有,一个月还不得有240文?那多挣钱。”
真是呵呵了,爹啊,我说的凉面和如今的凉面不是一个档次的好不。就如今各家的凉面,因为都是用剩菜拌的,所以从来没有一次的味道是相同的,这当然不能做生意了,可他想的是啥?那是三丝冷面,是辣肉麻酱凉面,是素鸡小烤麸凉面……哎呀,不能再想了,这口水都留下来了。
“爹啊,我今儿拎着鱼去镇子看到的人可不少,都有手有脚,会摸鱼的,看了我挣钱能不心动?瞧着吧,明儿这河边必定有不少人跟着学,这鱼还能不能逮到真是难说了。”
他这话没错,只要能挣钱,乡下人实际的很,看到了那是必定会学的,毕竟这河也不是你家的,鱼也不是你养的,你能靠着这挣钱,他们自然也能的对吧。这么一来,你想一直靠着抓鱼挣钱?呵呵了,你当别人不存在啊。
当然了,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了,我们阿玉好假假的,也算是技能丰富,怎么就没想到利用熟练技能挣钱?比如那个医术什么的,靠着这个,他可是几世都过的挺不错的。
亲们,医术是不错,哪怕是采药呢,就他的知识积累挣钱也相对容易,可是大家别忘了,这一次升级之后,他可不再是以往那种孤身一人,身世随便编的情况了,就是在前几世,比如那小宝的时候,因为有亲人,这医术什么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时间,拐了多少个弯这之后才拿出来发家致富的对吧,更不用说如今还是偏向侦探类世界的时候了,那更是需要小心在小心。
再说了,这里是平原,药材可不像大山里那么丰富,这年纪当大夫也没人信任,所以啊,他只是对着开封府的几个放了那么个风声,为以后做准备,真忙乎上发家致富事儿的时候,还是选择做小吃这种最不打眼还容易实现的来干。
“来,爷爷,您先试试……怎么样,好吃吗?”
别看阿玉爹咋咋呼呼的,这家主要做主的还是他家木匠爷爷,只要爷爷说成,那啥问题都没有。所以啊,这就怪不得阿玉抛弃爹妈,先孝顺上爷爷了。
老头话不多,筷子一挑就吃上了,三两下一碗面就这么下去了,这才摸了一把嘴,乐呵呵的对着阿玉娘说:
“不错,香,阿玉的手艺比你都强,往日难不成都是他做的饭?”
“拉到吧,他妹妹都比他勤快些,啥时候干过这个?也不知道是哪里寻摸来的法子呢。一早上就浪费了半碗的芝麻,整日的不知道忙乎点啥。”
阿玉娘都还没开口呢,这阿玉爹又炸吧上了,你说你这嘴,是不是太那个啥了点?没看你媳妇都翻白眼了嘛?你家闺女都躲一边偷笑了嘛?还有你家大儿子……
“爹,你这筷子拿反了。”
呵呵,你这么嫌弃,那你拿筷子速度那么快干啥?都不用阿玉让,一把抢过来拌面的手咋这么利索?明明对这曾去城里干活,见过世面的木匠爹说好吃的东西也好奇,想尝尝,拿这法子挣钱也挺期待的,为啥嘴巴就不说好话呢?
一簸箕凉面,一家子六口人一人一碗下肚,基本上就全没了,而获得的自然是全家一个个满意的笑,以及阿玉沮丧的脸。
“爹,卖面的事儿我和你一起去,有牛车运桌椅东西什么的,容易的很,就是摆摊咱们两个也应该忙乎的过来,不过是拌一拌端上去,容易的很。孩子娘,你带着果妹在家做面,做这三丝,阿玉你负责弄这麻酱,阿磊你力气大,负责揉面什么的力气活,咱们每天做一个上午,过了午时就回来。也不耽误家里的活计。怎么样?”
知道阿云为什么沮丧了?看看他爹,刚才还鄙视嫌弃他呢,一个转头连着工作都开始分派上了,分给他这个发明人的,还是磨芝麻这么个驴都能干的活计,连着一起出去都没有,你说他能不沮丧?都快吐槽是不是亲生的了。
可他能说不?虽说他爹这嘴总是不靠谱,可这干活却从来不含糊,这分派的确实挺有道理的,全家上手也的确更速度,所以阿玉只能嘟嘟了几句只有自己听得见的,立马按照分派开始干活了。
不过是三天的功夫,老秦家凉面在镇子上那妥妥就打开了市场啊,也是赶上了,正好是夏天,大家伙儿嘴巴都有些没味的时候,突然有了这么个开胃的,香香的,味道不错的新东西,一个个自然都忍不住想尝尝,一来二去的生意自然就红火了起来。
等着头一个月过去,阿玉爹和阿玉爷爷在堂屋里算钱的时候,那脸笑的眼睛都快没了。
“不错不错,整整五贯啊,咱们本钱才多少?面都是自家的,三丝的素菜也是自家的,除了油盐酱醋,嘿,最起码有四贯的利润。要是这么多干几个月,那阿磊成亲的钱,可就不用发愁了。”
阿玉娘一边帮着串铜钱,一边笑眯眯的说着畅想,刚说到兴头上,自家按个嘴坏的当家的就又来祸祸她的好心情了。
“怎么能这么算呢?自家的麦子不是钱啊,看看家里空的,粮缸都快能跑老鼠了,若不是后来倒换了些粮食回来,家里吃的都快没了。还有这摆摊的税钱不是成本?后院的菜都没了不是成本?全家别的活计一样没干不是成本?咱家牛日日的辛苦不是成本?……”
他这不是成本的问题那是越说越多,说的阿玉娘脸色都不好了,正想起来呛几句呢,那边阿玉爷爷大神出手了,手指头往桌子上敲了几下,就把阿玉爹一连串的问题给压了下去。看了他一眼,这才说到:
“好了,这一个月因为干活,咱们家吃喝都比往日多,花销也不少,因为生意,还新作了桌椅两套,也算是添置了家当了,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这么些,这凉面确实生意不错。咱们这会儿要想的是,这法子实在是简单为了些,来吃的仔细琢磨一下,未必自己就做不出来,到时候这镇子上可未必还能有这么好的生意。再一个眼见着就快秋天了,这生意只怕也只能在做一两个月。咱们是不是该想点对策。”
原本没这么一出也就罢了,这一家子除了做点零碎木匠活,靠着地吃饭都习惯了,可猛地有了这么一个挣钱的好法子,让他们突然放手不干了,还真是有点舍不得。
就像是阿玉娘想着阿磊的婚事这样,当家的几个,一个个的都有自己的心思,老头想着怎么多攒点钱,再买几亩地,毕竟他家可是两个孙子,如今十亩地听着不错,可到了分家的时候呢?那一分可就少了,孙子以后娶媳妇养孩子可怎么活?不给安排好了,他就是死了也不放心啊!
3/16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