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5章 手足
长安慎王府
得到自己心腹密报的几位王爷不得不聚到一起。
关键是, 他们得到的密报太过恐怖, 让他们再厌恶对方,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抱团取暖,先把那个最碍眼的搬开再说。
无一例外的, 他们都提到了焱华新式武器。
“什么玩意儿, 就那么小小一块, 竟然比得过咱们的百炼宝刀?”
“百炼宝刀能有多少?不可能给那些小兵一人一把吧?”
“关键是,人家那个可是成建制了的。”
“成建制了啊?!”
……
一时大家都默了,只有闪烁的烛光照在他们脸上, 越发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几位王爷都在心里掂量焱华的分量。
沉寂良久
慎郡王对壅郡王顺郡王等道:“哼,既然十九那般厉害, 不如叫他来收拾瓦剌吧。”
对于抢了他们风头, 让他们在国人面前成为无能者的君睿, 这帮子兄弟是很难有什么兄友弟恭的念头的,他们都巴不得这个妖孽弟弟去死。
当然不能让人知道,是他们动的手。
顺郡王对此是举双手赞成, “是啊, 既然老十九那边武器什么的,都是厉害得紧, 正好,瓦剌的骑兵厉害, 就让他们去斗吧。”
你们斗个你死我活, 咱们正好来收那渔翁之利。
素来少言的壅郡王沉吟着道:“这个, 父皇会准吗?毕竟, 那边离这里太远了。”
“不想动,那简单,他既然是焱华的国主,凭什么还住在福州,要他交出福州。”
“就是,听说那边可是富的流油,银子多得跟水似的。”
一时之间,场面又沉默了,大家都在心里打着算盘,该派谁去接收东南,他们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可恨,当初两广不听我们的,跟着老十九他们跑,不然的话……。”
他们早就赚得盘满钵满了,何至于到现在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当初两广那边跟着闽浙串通一气搞海贸,都是赚惨了的,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由不得他们不眼馋啊,想要那个位置,谁不需要钱?
那四个地方,可真的是个聚宝盆啊。
只不过,哪怕是朝廷接收,也是掌控在元朔帝手里,没他们的份儿啊。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人去接收,然后从中分一杯羹。
各位王爷心下打着如意算盘,次日纷纷上折子推荐荣亲王领兵出击瓦剌。
元朔帝惊问:“荣王远在福建,来得及吗?且荣王所部均为水师,而瓦剌却是长于骑兵,荣王的水师能敌得过瓦剌的骑兵吗?”
水师离了船,还能做什么?
这摆明了就是想要十九的命吗?
他还指望这些儿子们兄友弟恭,看来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罢了,既然他们自己想死,就由着他们去得罪十九吧。
各人的命,还真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啊。
他叹息了一声,也不多说了。
就凭君睿手中的火器,只怕瓦剌就未必能挡住。
知道内情的元朔帝很清楚,君睿手中的兵,那火器可是成了编制的。
成了建制的火器营,瓦剌的骑兵能挡得住吗?(可惜君睿那边的军队保密性极强,他的探子无法探知军队的装备。至于君轩几个,到了那边不久就开始封闭训练,他们的消息也传不过来,不然的话,他恐怕还得给那哥儿几个在君睿面前做做面子,免得他们被君睿给玩死了。)
这些跟着几个皇子上表求君睿出兵的,只怕都把君睿得罪死了,日后,都难保会有什么好下场啊。
只是这些人一心求死,他想救都救不了啊。
罢了,人各有命,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元朔帝看着面前摞得老高的折子,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些人会是个什么下场。
里面也不是没有能臣,不过君睿手里的人也不少,估计,这些人再能干,也就是个杀鸡儆猴的命了。
长长的叹了口气,元朔帝悲悯的看着几个大儿子,“老大,十九他毕竟也是你们的兄弟啊。”
肃郡王躬身拱手,“父皇放心,儿臣会当好这个兄长的。”
嘿
我看你们的心都被屎糊了,只怕也就是个等死的命了。
看着几个冥顽不灵的儿子,元朔帝连多说两句的心思都没有了,叹息一声,起身负手离开。
老了啊,这几个孽障对他已然全无敬畏之心了。
活该你们被十九好好收拾你们吧。
慎郡王道:“皇兄,父皇他这是什么意思?”
放手让咱们做?
顺郡王目光阴鸷,“我想,父皇的意思大约是要我们留老十九一条命吧?”
肃王撇了撇嘴,“一个杂种,父皇怎么就哪么偏心他?打起仗来,一片混乱,到时候,尽力保他一条命就是,也算是对父皇有个交代。”
顺郡王冷笑一声,“就他,一个杂种,也值得你我费心?死了最好。”
要是没有这小杂种娘儿俩,他娘就不会失宠,他说不得现在已经是皇太子了。
哼,居然敢在外面自立为王?
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命去享那个福了?
……
林海拿着传回来的密报,“十九啊,看看,一边举荐你率兵出征瓦剌,一边派了史鼎过来做福建总督,还真是不落空啊。”他自接了焱华的靖海王王位后,就上表辞去了闽浙总督一职。是以朝廷才有此举,两道圣旨一并发了。
贾敏失笑:“天家无情,阿睿,你这几个兄长也不是吃素的,看看,这是妥妥的想要把这东南收入他们囊中了。”一边要你的命,一边派人来夺你的根基。
君睿看着贾敏直笑:“姑姑,就不知道,这位史鼎大人是谁的人了?”他记得,史鼎到福建可是几年后的事,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缘故,居然被提前了。
贾敏皱眉:“他应该是皇上的人。”
元朔帝是不可能让福建落到其他人的手里的。
他那样的人,习惯了掌握天下,能容忍君睿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要君睿说,多半还是看在他能提供给元朔帝救命的药份上。
贾敏道:“十九,你确定要全部搬走?”
君睿乐了,“不搬,留给他们啊?搬,全部搬,一根线头都别留下。”
……
第186章 依阿华城
福州
史鼎看着四壁如洗的福王宫, 真的觉得辣眼睛。
这荣王不是都说挺有钱的吗?
怎么还如此抠门?
这福王宫, 还有福建,简直是被洗劫一空啊。
荣王,哦, 应该是焱华的元熙太子了, 把但凡是他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人阻拦?
呵呵
那可就真的是在说笑了, 这位爷行事,又是在东南的地盘上,谁能阻他, 谁能挡他?!
阳明书院虽然还留着,可是他也知道, 在婆罗洲还有一座山被命名为阳明山, 阳明书院的总部已经被搬到那里去了。
这里也只是一个分部而已, 只要朝廷一句话,估计先生学生都会走完。
只是他敢吗?
肯定不敢,阳明学派现在在东南一带是如日中天, 而且他作为新的总督, 想要政绩,那就必须得维持福建的繁荣啊。
毕竟能在婆罗洲获得居留许可的人只是少数。
虽然据说婆罗洲那边跟仙境一般, 可是就凭福州这边的环境,他觉得这里比起长安也不差什么了。
当然, 那种雍容贵气或许不足, 可是要论繁华, 似乎犹有过之。
据他所知, 福州是没有宵禁这一类的规矩的。
本来,这儿天气也跟长安那边不一样。
长安那边黑得早,天气又凉快,天一黑大家本能就往家里奔。
可是这边气候炎热,天黑的晚,肯定不可能如长安那边天一黑就宵禁了。
这边儿天热的时候,就算是晚上亥时过了,大家都未必肯落屋睡觉。
那屋子里可比外面热多了,许多人都是拉了凉席出来直接就睡街道上的,你怎么宵禁?
而且这边商业发达,生活极其方便,百姓也有钱,不高乐到丑时,似乎都不叫事。
便如史鼎现在,一走出门,就发现过了这街,就是各种饭店商铺,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卖什么的都有。
“唉,这林公爷倒是没有说错,真真是方便之极。早知道这边什么都有,我就不用带那么多的东西了。”
尤其是他老婆,什么都想到了,连冬天的大毛衣服都是带得足足的,就怕到时候万一卖不到。
可是现在一看,简直就是个笑话。
这里不止是他老婆想到的,就是他老婆没想到的,人家也是应有尽有。
而且因为海贸的缘故,许多东西,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到了这里,他都忍不住自惭形秽。
无他,因为君睿等人狠抓的缘故,这福州的市容市貌,整洁别致到,简直就是他们想都想不到的地步。
不说别的,就他现在漫步的街道上,那不知名的林荫树,树冠就挡住了福州那热辣辣的阳光,在树荫下漫步,同时观赏路旁的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一旁的从人道:“老爷,听说啊,这福州有个外号,叫做小不夜城,就是早上丑时都是有人做生意的。”
史鼎奇道:“怎么是小不夜城?”在他看来,这福州可已经够大的了,比之长安都不差了。
一旁做买卖的老板与客人一起笑道:“这个是和婆罗洲上的依阿华城相对比的,听说啊,依阿华城虽然被称作城,不过,却没有城墙,大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而且,听说啊,那边才是真的不夜城,那里的路灯天一黑就自己亮了,一直要到天大亮了,它才会熄。那城中,就没有黑暗的时候,因此,就被称为不夜城了。”
史鼎捻须称奇:“竟然有这等事?”他抬手指了指路旁的路灯,“就是这种路灯?”
“是的,这就是路灯,其实咱们这里也是一样的,天不亮,路灯是不会熄的。”老板不由自主的骄傲的挺起了胸膛,“就是长安城,也没有咱们这里漂亮呢。”
一旁听热闹的客人道:“咱们这里是比长安漂亮,可是跟依阿华城比又不行了,人家的路灯可比这边亮,路也比这边宽,那商务区与居住区可是分开了的,城市修建得比这边漂亮多了,许多建筑都是水泥做的,也不像这边,一到了雨季,就大家都相对发愁。”
史鼎听着怎么不对啊,赶紧询问,“这位客官,听语气你去过婆罗洲那边?”
“去啊,怎么不去?医院什么的都在那边,像是家里有人生病,不得不去啊。”
“哦,难道这边没有医院吗?”史鼎惊讶的问。
那老板看了他一眼,笑道:“这位爷是跟着总督大人过来的吧?”
史鼎一惊,不由就谨慎了些,“阁下怎么知道?”
那老板笑道:“但凡是这边的人都知道,当初荣王设立医院时,士绅们都反对,然后荣王从善如流,就将医院改设在婆罗洲那边了。”
一旁的客人讥笑道:“要我说,当初荣王骂那些人鼠目寸光也没骂错,若是那医院设在福州,咱们现在看病还用得着跑那么远么?他们难道就不是会生病的?”
噗
那老板喷笑:“我看啊,那些老爷们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看看,这往婆罗洲那边看病住院的人不少吧,又没有那边的居留权,折腾的是谁?还不是自己个儿。”
那客人愤愤,“可不就是这样,当年荣王取笑,说是他倒要看看,谁有本事一辈子都不生病的。”
哈哈哈
那老板捧腹大笑,“可不是,我看那些老爷们现在也后悔不已了吧。上次不是还听说王大人请荣王解决一个医院,结果荣王说,他没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就算是修了医院,也没有人肯过来在这边上班。”
“一群鼠目寸光的东西,当初要不是他们丛中作难,咱们现在看病用得着这么麻烦吗?”那个客人愤怒的说道。“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啊?!”
这个才是最让福州百姓气愤的,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生病的。
生了病你就得找医生看病不是?
以前他们得听人说,求爹爹告奶奶的人家才会告诉你,哪个大夫是有真本事的,哪个大夫是欺世盗名的。
哪儿像医院里啊,明码标价,谁的医术好直接就是专家价。
而且但凡是能被医院招进去的,人家的医术就没有不好的,随便拉个大夫出来,都能看好你的病。
谁要敢乱开药,乱治病,那是要被举报投诉的,他们做病人的也有保障啊。
结果这么好的事,偏偏被那帮老夫子视作不合理不合祖制,生生被他们强行驱逐出了福州,便宜了依阿华城。
“听说去依阿华城看病的人太多,婆罗洲大学那边的医学院不得不扩招,荣王爷都规划好了,在婆罗洲还要设立几个医院,虽然各有侧重,不过都挺大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婆罗洲上的人。”老板就是老板,显然是地头蛇,对这些情况都了解得比较详细。
那客人听了眼睛就是一亮,“老板,您是本地人?”
“是啊,”老板一挺胸,“我家祖宗八代都是这里的。”
“那这样,老板,您可不可以帮我们把那些医院里的大夫的情况弄份清单来,当然,他们那些方面好,您也标注一下。”这位看样子是家里有病人的,对医院的情况是两眼一抹黑。
史鼎奇怪的问:“怎么有人专门去看病的吗?”
“可不,这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就跟王家千岁说的一样,这人生一世,谁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啊。”老板笑着给史鼎解释了几句,“因为医院都在婆罗洲,差不多这人都要走这边中转一下,咱们自然就要把那边医院的情况了解详细些,才免得这些客人走冤枉路啊。”
118/232 首页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