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带着探春、惜春回了自己住的地方。
她的处境比起原文来也有些改善,最起码,她的奶嬷嬷和下人没有那么猖狂,姜兆殊时常会送些不怎么值钱的小玩意儿给她们,每人都是差不多的,就是颜色、款式有些为不同,别人都戴上了,就迎春一人拿不出来,老是说丢了坏了,一次两次还好,多了那没出问题才怪。
黛玉在王熙凤那边提了一句,她是个要面子的,之前她不管是不碍着她,现在这样可不行,她直接敲打了一番,打了几个下人,奶嬷嬷也扣了月银,这才收敛了些,屋子里也有了些东西,能够待客。
“姐姐,现在玉姐姐心情还没回复过来,明天我们去劝劝她吧,想要南下还需要时间。”不可能说出发就立刻出发的。
惜春点点头,她很喜欢黛玉姐姐,不想看到她难过。
“没什么的,姑父是一方官员,老太太也说去请大夫一起南下,肯定能治好的。”迎春真不觉的姑父会出什么问题。
姑父还年轻呢,一向保养得好,不如她父亲贾大老爷那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肯定没什么大碍,或许距离写信的时候已经好全了,只是报喜的信还没送到。
探春看着迎春一点阴霾都没有的脸,叹了口气:“如果不是的话,姑父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姑姑去的时候年岁更小,不也回天乏力?
不过,探春想到刚刚老太太让请大夫一起南下的话,信上姑父是没有提出这个要求的,是老太太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老太太是怎么想的呢?
姜兆殊心里是有些怀疑这一场病的,毕竟来的太过恰到好处,但他也没有证据,只是凭着直觉认为不存在,或者是虽然病了,但没有那么严重,他只是想有个名真言顺的借口让黛玉回去。
如果黛玉回去了的话,他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回去的,以后回不回来京城另说,没有黛玉在,他是不适合在贾家住的了。
他做过试验,离开京城,那就是跟在扬州吐纳时差不多,进了京城,反应更明显,但是只要是在京城,水平都相差不多,跟贾宝玉没有关系。
是因为贾宝玉的玉是假的,还是因为那块玉现在被封印了,只对主人有效呢?
没有亲眼见过马道婆发神威和跛足道士的神通,姜兆殊现在暂时不发表意见,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玄而又玄的力量的。
清虚观,贾老国公的替身张道士,他擅画符,符纸不能撒豆成兵,化云为雨,但是别的符他是体验过的,只不过,真正有效的灵符来之不易,张道士就给体验过一次,静心静心,真的能够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姜兆殊把东西收拾,该带走的带走,该封存的封存。
如果黛玉不回来了,他短时间内也不会来京城,要是贾母恼羞成怒把他的东西扔了,那就太可惜了。
吴嬷嬷也心里有数,收拾东西这活也不会要黛玉亲自来,还不是她们这些身边人动的手。
不过,以后还有可能会回来,也不必收拾的太过仔细,这就有个度需要她把握……
贾琏请到了京城一个挺有名气的大夫,他年纪还不算太老,身体一向康健,在贾家钱给的到位的时候,愿意一起南下。
船只也很快就联系好了,正好有官船南下,他们一起搭顺风车便可。
姜兆殊带了林桂、林雄,黛玉则是把带来的人都带回去了,还多了一个紫鹃,贾琏带着大夫,还有相应的药材,浩浩荡荡的占据了船上一半的空间。
好在有户人家时间不急,得知他们记着南下的缘由,爽快的让出了位置,不然还有的挤。
看着滚滚江水,黛玉双手合十:父亲,上天保佑,您可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贾琏也在走神,他身上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带黛玉回去看病,没什么大碍,姑父病好了,他帮着给姑父一封贾母的信,再带着黛玉回京城,如果姑父真的病重了,那林家就只有一个十五岁的继子掌事了,贾家能够得到什么呢……
一路上顺风顺水,黛玉还有些晕船,好在吃了药,在床上躺着,浑浑噩噩间,就到了。
林大管家在码头候着,一看到一行人,热泪盈眶的上前来:“见过小姐!小姐长大了!”
黛玉没有多说什么,她思父心切,一踏上踏实的土地,心就飞了。
管家见状也没多说,寒暄了几句,留下人搬行李,就带着几位主子回去了。
林如海确实病了,他得了风寒,现在还看得出大病后的憔悴,但现在,看着站在堂前的父亲,黛玉上前几步,跪在地上:“父亲,玉儿几年不在您身边尽孝,现在终于回来了。”
林如海欣慰的看着长大了不少的女儿,拉她起来:“玉儿哪里不孝,你在你外祖母跟前,这不是尽孝了吗。”
父亲……比原先沧桑了。
林黛玉强忍着泪,一见到父亲,那股涌上鼻腔的酸意就一直在冲击着她的神经。
“玉儿,快让父亲看看你,这些年,为父不能亲自照顾你。”
林黛玉再也忍不住,扑到她怀里,:“父亲,父亲,女儿好想你。”
林珣在旁边,眼眶也红了,看着妹妹,隽秀的眉眼间全是笑意,随机招呼姜兆殊和贾琏:“大哥,贾二哥,见笑了。”
“说哪里话,久别重逢。”
贾琏同样,在他的示意下落座:“姑父的病是好了吗?”
林珣叹了口气:“父亲还没有好全,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出门了,公务都是他们送上来处理。”
姜兆殊看了眼清瘦的林如海:“不能告假吗?”
林珣苦笑:“一时可以,不能一直告假,不然怎能继续担任这个职位?”有大把的人随时等着挑错换上自己人呢。
“大夫怎么说?”
“大夫说要静养,只是父亲如此忙碌,哪里有时间静养。”
贾琏点头:“不满弟弟,府中老太太担心姑父,特意寻了名医一起过来。”
黛玉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现在最着急的还是父亲的病情,她从父亲怀里出来,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父亲,快让大夫帮你看看。”
她一脸自责:“父亲,别站着了,快些坐下吧,要喝茶吗?累不累?”
林如海失笑:“玉儿莫急,这不急于一时。”
随后看向贾琏:“你幼时我曾见过,现在你长大了,看你样貌,跟你母亲有五分相似。”
贾琏心中一动,这个母亲,自然指的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了,但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别人提起过他的母家了。出错了,请刷新重试</p>
第62章 男主他爸
林如海看出了贾琏的动容,顺势说了不少他母亲的事。
当初, 他母亲嫁入贾家的时候, 贾家气势正盛, 贾赦是嫡长孙,是以后的家主,娶妻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祖父是尚书, 父亲是知府,一位叔叔是太常寺少卿, 一位在清贵的翰林院,满府无白丁, 本身他母亲是要嫁入皇家的, 但是当时的国公先下手为强, 这才聘的做自己长孙媳,当时是多么风光,可惜, 夺嫡失败,最后上位的人出乎意料,投错主子的尚书自然得不了好,死的死, 贬的贬,风光一时的张家就这么消失在了京城。
......
贾琏听了这些,哪里还记得自己的任务, 浑浑噩噩的被下人带去了小院。
打发走了贾琏, 林如海看向姜兆殊, 露出个笑容来:“玉儿这几年多亏了你照顾。”
姜兆殊恭恭敬敬:“二叔说的哪里话,这是应当的,况且,妹妹很懂事,我也不需要做些什么。”
然后,他识趣的提出:“妹妹有些晕船,现在想必也累了,等会好好休息,明日我再……”林如海摆摆手:“你先别急着走。我已经让人收拾出了小院,你先住在我这里。”他拍了拍黛玉的小手:“你晕船,现在想必也累了,先好好睡一觉,你们带小姐下去好好休息。”后一句是对着丫鬟婆子说的。
黛玉皱起秀气的眉毛:“父亲,我不累,你的身体……”
“我没事,已经请了大夫,吃着药,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着急,你看我现在像是严重的样子吗?”
黛玉含泪:“父亲你太瘦了。”
林如海看着林黛玉的眼神中含着欣慰:“父亲还没好全,当然清瘦些,养一养就好了。”
人走了个干干净净,这里就只剩下林如海,林珣,姜兆殊三人。
姜兆殊迟疑:“二叔,您的病……”
林珣微微一笑:“父亲确实病了,不过病得不严重,现在已经康复,但风声是传出去了,这附近的地界都知道父亲久病不愈,遍请名医。”所以就算别人怀疑,求证来查看的大夫都会得出一个结论,他确实重病,缠绵病榻,也就是这几日收到女儿归家的信后才有了些许起色。
姜兆殊看到了林如海眼里的精光,好吧,这个林如海可不是原文中那个病逝在任上的林如海啊。
“你跟我说说,收到信之后贾家的情况。”
姜兆殊就把他经历的,从下人还有黛玉嘴里拼凑出来的过程说了一遍。
听到贾母拿了三个人的信件,林如海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就知道,他那好岳母,不会轻易相信的,不过,想到吴嬷嬷写回来的信,还有姜兆殊刚刚说的话,他眉眼淡淡的,直言道:“我无意把女儿许配给贾家二房。”
姜兆殊知道,毫无意外。
林如海:“我的病还没那么快好,玉儿自然没有回去的道理,之后,我会派人打扰贾琏的心绪,你看着他,别让他对林家的事打探太过。”他看向林珣,目光柔和:“你珣弟要参加今次秋闱,他会全力备考。”他对儿子参加举人考试满是淡定和信心,林珣也没有惶恐的样子,微微笑着,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淡定。
姜兆殊也不意外,这可是他认为的同人文的主角啊,这种程度铁定是没问题的,姜兆殊,点头:“侄子明白。”
林如海端起旁边的茶盏,润了润喉咙:“你就先住在这吧,没多久林府就要忙碌起来,迎接新的主母,你留在这里帮忙。”林家的主子太少了,有些让下人出面不太方便,留下他出面那就不一样了,他毕竟是正经的林氏子弟,迎来送往,那是没问题的。
原来刘海要娶妻了,他犹豫了下:“不知道未来的二婶是……”
现在事情已成定局,林如海也没有瞒着的意思。
“是景王的幼女清源郡主,我老师出面做的媒。”她原先嫁与王氏族,后守寡,在梅庵避世修养。
“婚期已定,在三个月后,待我病好后就会正式提亲。”
居然是皇家的郡主!
景王是当今皇上的弟弟,他年岁小,没有赶上那一波夺嫡大戏,本性也单纯,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所以当今一向对这个弟弟不错,也乐于表现出自己的兄友弟恭,景王跟自己的妻子感情一向很好,生了一子一女,儿子是世子,女儿得封郡主,不过郡主所嫁非人,婚后爆出与丈夫与表妹私相授受,一网情深,后来直接就一病死了,郡主无儿无女,就到了道观上清修,避开凡俗的打扰。
从年纪上来说,两人也挺合适的,今年林如海是四十有三,那位郡主好像是三十余岁。
这个年纪,不比现代,在这里一般是做祖母的年纪了,基本不会生育,又有身份,有地位,又有老师出面做媒,贾家有什么理由反对?
姜兆殊的眼睛亮了亮:“侄儿明白。”
林如海看他这样,面上的表情更柔和了:“你先不要跟玉儿说,先保密,我会挑选时机亲口跟她说。”
“是。”姜兆殊犹豫了一下:“妹妹她很惶恐,曾经跟我说过,担忧您娶了妻子以后,会不会不再疼爱她,我觉得二叔需要就这点需要跟妹妹坦言告知。”
这点林如海也想过,玉儿一定会有想法的,但他有信心开解她。
“我知晓,你坐船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姜兆殊离开,这里就只剩下林如海和林珣,林珣看着姜兆殊离开的方向:“恒哥哥的心性不错,去富贵圈里走了一圈,依旧没什么变化,而且是真心疼爱黛玉的。”
林如海眼里有着赞许:“如若不然,我不会把你妹妹托付给他,也不会让他留在林家帮忙。”
毕竟等到他要成亲的时候,到时候来往的都是相同等级的富贵人家,他站在那里,代他待客,就代表着他对他的看重,这种职位大把的林氏族人想要。
随即,想到贾家,林如海放下茶盏:“贾家跟我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了。”他语气淡淡:“不过我会处理好,你专心秋闱,你现在的水平只要发挥正常,榜上有名不难,但若是去参加春闱,悬,你且等三年后,三年后你十八,也不晚。”最好就是如他当初一般,一举高中前三甲。
他对林珣还是挺有信心的。
听了林如海的话,贾琏回去茶不思饭不想的想了很久,第二天还是想起来了贾母的叮嘱,带着大夫来给林如海把脉,林如海有备而来,面色如常的伸出手,脸上一副感动的模样:“多谢岳母还惦记着我,可惜我这身子不争气。”
贾琏:“姑父严重了,只是偶感风寒,很快就好了。”
大夫也是这样的判断:“贵人之前久病不愈,现如今吃了药已经有所改善,只是身体还有些虚弱,慢慢调养便可,不知,那方子我可否拿来一观。”林如海点头:“自然。”他让人取出来,大夫看了以后点点头,这就很合适了,不需要再改,他本来想要改动一二,彰显自己的本事,但这药确实下的恰到好处。
林黛玉在旁边松了一口气:“爹爹,太好了!”
姜兆殊见证了这一幕,顺势提出去拜访他的嫡母。
他都回来了,按礼法来说,他应该前去拜见的。
不过他们这也就是个面子情,带上礼物问上两句话就离开了,跟林琪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也要参加今年的秋闱,整日忙着念书,他母亲妻子都看得紧。
看这样,有些话想说的也不必急于一时了。
他不参加科考,不代表他不知道科考的残酷,比高考难多了。
真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尤其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更甚。
35/86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