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七等人起身出列,齐声道:“在下领命!”
如此,就算是安排妥当了。
大军南入川蜀,这种声势浩大的大事,早就已经在做准备了,否则仅这十日的准备就太仓促了。
十日倏忽即过。
夏简戟与张武壮带领五万大军,在留守北地的炎军众人的挂念之下,在大昭朝廷等各方势力或喜或忧之中,出了大散关,走陈仓道经褒城,转道汉中并火速攻占了下来,算是声势浩荡的入了川蜀!
第90章
升和十八年五月, 炎军首领夏简戟率五万大军南入川蜀。
同月,穿过秦岭到达汉中, 而其后仅仅花费五日,便顺利攻下汉中府。向各方势力昭显了炎军锋锐,所向无敌!
之后破竹之势不减, 顺势再下涪州、巴县等地一举拿下重庆府。随后不过一月时间里,便拿下全部蜀地,并初步整顿完成,府县衙门重新运转。
蜀地东据巫山山脉之险, 扼长江水道之要,是易守难攻之地,东边可守荆湘, 以防米谷军或其他南方势力进犯西南川蜀之地。
升和十八年七月,蜀地炎军西进川地。
川地百姓欢迎之至,甚至开城迎接,炎军兵不血刃便轻易夺得了成都府。甚至秋播时,成都府的百姓还种上了炎军带来的高产良种。
慷慨赠送良种、秋毫无犯百姓,这样的炎军, 川蜀之地的百姓那是再欢迎不过了!
不久, 炎军相继再下潼川府和叙州府等地。
至升和十八年腊月,川蜀之地就已尽在炎军之手。
……
从一开始,炎军攻占川蜀之势就显得太过迅猛了,让各方势力措手不及。
比如大昭朝廷,得知夏简戟果真带着张武壮——那个能只身入敌阵枭首敌将的悍将, 领兵五万南入川蜀之后,朝堂上一口气还没松完、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呢!
便又传来消息:长途奔袭后的炎军,仅五日便拿下了汉中府!
随即,朝廷上开始争论:究竟是立即出兵攻打凤翔府,截了炎军在北地的后援,将夏简戟堵在川蜀之地呢?
还是按照先前计划,趁夏简戟在川蜀之时,向东发兵剿灭邺城军,再南下剿灭宛陵府米谷军,最后再以包围之势给炎军来个瓮中捉鳖?
乱世中的新起之秀状元云青,因其神机妙算料中了炎军动向——果真只占据了凤翔府、并未东进长安府,这次皇帝想听听他的建议。
云青:“入川炎军方才五万,凤翔府内就还剩了十万炎军。有叛将姚青云镇守凤翔府城,夏简戟老母妻子亦是留守,虽然夏简戟走后炎军应该不会进取扩张,但若有兵进犯,炎军定会拼死守卫夏简戟的家眷,固守是毫无问题的。
能以老母和妻子为质,稳定北地炎军的军心,逆贼夏简戟也称得上一声‘枭雄’了。
先前夏简戟若是将川蜀十万壮丁全都带走了,那北地炎军就只余五万之数,倒是可以尝试先行剿灭凤翔府的叛军,断了夏简戟后路。可惜了……
因此为今之计,还是应该要先行发兵剿灭邺城军,这样就解了长安府的左右夹击之危势,才好自如地谋划日后。”
云青所说的,解了长安府被左右夹击的危势,真是正好说进升和帝的心坎儿里去了!
“云爱卿言之有理!朕在这长安行宫也待够了,若剿灭了邺城军,朕便可起驾回去北京皇宫。届时再发兵南下,平叛了宛陵米谷军,就能将乱贼夏简戟困在川蜀瓮中当鳖给捉了!”
两年大旱刚过去一年,元气还未恢复,而且南有米谷军、北有邺城军和炎军,如今天下已是乱世了。
升和帝居于邺城军和炎军两面夹击下的长安府内,日子早就没有先前那般好过了,他穷奢极欲惯了,哪里受得了苦日子?可不就是‘待够了’,住厌烦了,想走了吗?
升和帝此言,是把他迁都长安之举,直接说成了游幸行宫,并直言在剿灭邺城军后,就又要迁回故都‘北京’去。轻描淡写,何其儿戏?
但如今的朝堂上早已没了敢言帝王过失的诤臣,就算升和帝把都城迁出、又迁回的行为再怎么儿戏,也没人去撞柱劝谏了,如今即
便有人劝谏,也已是无力回天。
就连一心报效大昭的云青这样的年轻朝臣,也不得不承认,这会儿趁夏简戟不在北地时,迅速剿灭了邺城军,搬回故都‘北京’重振旗鼓以后再来收拾山河,比在长安府这里受两面夹击的惊吓,要来得好。
炎军攻占了涪陵!炎军攻占了巴县!炎军拿下了重庆府!蜀地已全落入炎军掌中!
消息一个个传来,只叹炎军这破竹之势实在太猛,虽然大昭朝廷早已放弃了川蜀,却又怨怪川蜀的驻守府军太无用,没能把炎军拖住更久一些。
大昭朝廷着急了,再不赶忙出兵剿灭邺城军,怕是夏简戟就要从川蜀回来了!
升和十八年七月,炎军进军川地之际。大昭朝廷发出讨伐檄文,集结陇西、关内和山西兵力,并狠心从长安府内抽调两万京兵,拼拼凑凑组成十万大军,东伐邺城军。
同月,大昭朝廷大军与邺城军战况激烈,死伤对半,最终邺城军稍逊一筹,弃了邺城,败退许昌。
消息传回长安,升和帝喜不自胜:“邺城叛军既已败退让路,那朕起驾回朝的时机也到了!”
“邺城叛军轻易败退,恐怕有诈!”状元云青劝阻道。
升和帝甩袖不理:“我大昭大军死伤近半,邺城军也死伤过半,朕的大军还剩五万,邺城军或许还剩不了五万呢,能有什么诈?!”
升和帝归心似箭,邺城军败退半月之后,就结束游幸长安‘行宫’之行,起驾出了长安。
相比来时车马绵延百里之远,升和帝回程时车架才绵延五十多里远,可说是轻车简行了。
他满心欢喜地走了,比来时还欢快许多,哪怕来时百姓们都给了‘贺乔银’,回程时却没一户人家送‘践行银’。
升和帝满心以为,只要回去故都、一切都会好转的,他依旧是大昭皇帝,万万人之上的天子。
然而,随后的发展竟果如云青所言,邺城军真的只是佯败,他这天子也做不成了。
要知道,炎军的十万大军是真的有十万,甚至还有多出来的,夏简戟说带五万大军南入川蜀,就真的带足了数——甚至还没把将领算在内,这也是出于扮猪吃老虎,降低各方势力尤其是大昭朝廷的戒心考虑。
但大昭朝廷的十万大军,却是大打了折扣的。
其实也不稀奇,古时候在报战力时,不管是为提振己方士气,还是打压敌方气焰,报战力都是报的虚数——还是往高了报。大昭朝廷的十万大军,实数能有六七万就很了不起了。
而且大旱两年还没缓过气来,大昭朝廷又是沉疴日久,东伐大军的军备和粮草都没能力给足。而能够吃饱喝足的两万京兵,又养尊处优地被养废了,总之战力实在是让人看不上眼。
这样的大昭大军,去打同样号称十万大军的邺城军,除了后者佯装败退外,还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解释大昭大军的战胜。
河南地界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邺城军‘败退’许昌之后,想要北上也容易得很。
升和帝东出长安北回故都的半道上,邺城军悍然出兵北上!
大昭朝廷那些占了长安至邺城一线的大军,就像是纸糊的不顶个什么事,不过两日功夫,邺城军就追到了升和帝御驾之前……
……
升和十八年,八月十五中秋,升和帝被邺城军所杀。
同日,邺城军首领言武威,就地称王,建国开元。
割据河南和山东等地,北与后昭以黄河为界,南与米谷军以淮河为界,史称后燕。
同月,大昭皇室后裔升和帝堂兄魏国候,于故都‘北京’复立
大昭旗帜,在大昭留守旧臣的拥立下登基为帝。
坐用故都京畿、山西和辽东,史称后昭。
……
在此之前,升和帝被杀的消息被火速传入凤翔府之后,姜秾、葛蕤、诸葛评和姚青云等人聚首商议。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便是首领所说的‘必要之时’了!夫人,末将请求趁此机会出兵,一举攻下长安府!”
姚青云虽有里应外合策反川地壮丁,协助赢下大散关之战的功劳,但在无知世人眼中,却只看见了那一战中首领夏简戟的勇谋双全,他依旧还是那个大昭朝廷的叛将。
他想趁此机会,立下夺得长安府的功劳!
夏简戟南入川蜀之后,北地炎军之中权柄最高者就是姜秾。
虽然她没有具体官职,但以夏简戟表现出的看重态度,可以将她看作炎军首领之妻,由她做下决定才是名正言顺。否则即便是葛蕤,也难免有擅作主张之嫌。
姜秾不擅长阴谋阳谋,她深知自己不是个政客,也做不来乱世枭雄。只是秋播还剩下一点收尾的才算忙完,结果就要打仗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践踏到,影响田里收成……
“葛师、诸葛先生,您二位怎么看?”她不擅长的事,就去询问擅长而且信得过的人。
“世事变化无常啊……”葛蕤感叹道,“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升和帝会自个儿出了长安,送到邺城军的嘴里去,还想着大昭朝廷能撑到首领北归呢。”
“姚将军言之有理,此时于炎军来说,确实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我们不先占下长安府,邺城军就会来占下,若是如此我们便会受制了。因此,不若我们先收下长安府!”
诸葛评也表示同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都已经送到手上来了,那长安府我们便笑纳了?夫人,您以为呢?”
“那便出兵攻下长安罢。”姜秾最后决策道。
第91章
升和十八年, 八月十八日,炎军出兵三万,一日之内便攻入了长安城。
五日之后, 便拿下了整个长安府。
随后,袁家举全族之力,献粮两百万斤。
深知首领夫人姜氏培育出的高产粮种是何模样, 袁十二曾在劝说袁家族长时说:“袁家要想献粮,眼下便是最后机会了。一旦等到明年夏收,我们袁家再想进一步有功于炎军, 便如登天一般难了。”
于是便有了袁家举全族之力, 献粮两百万斤,以助炎军拿下关内和陇西之地。
葛蕤:“既然粮草充足,按说便能进一步招兵买马, 或者一路攻打一边招兵,把陇西和关内之地拿下,修筑好边城,防御北方外地。否则等到明年开春后,北方草原上和西域戈壁上的蛮夷,前来劫掠时, 便会如入无人之境, 届时凤翔府或许也会遭到殃及。
且我们中原汉人之间打便打, 外族蛮夷想要趁虚而入,却是绝对不行的!”
“那便先行准备起来,等首领的回信到了, 再行商议罢。”姜秾下了决策。
既然都已经吩咐让准备起来了,还有什么再行商议?主要是已经料定,夏简戟那边的回信,多半会是趁此机会拿下陇西和关内的。但还是要等到他的回信到了,得了命令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地出兵。
先前出兵长安,是因为时机稍纵即逝,等不及送信到川蜀、再等回信再采取行动,这才一边攻打长安、一边送信入川蜀。
这次出兵陇西和关内就不同了,不是非常紧急,那还是要夏简戟最后做决定才好。
夏简戟的回信,果然是命令姚青云带兵,只是又还点了葛圭章监军,进攻陇西和关内。
……
升和十八年十月初,八万炎军出兵陇西。
陇西和关内的大昭驻守府军,早已在东伐邺城军时就差不多被抽调空了,在升和帝被杀后更是四逃溃散了,或者聚集起来劫掠百姓,这对炎军大军来说绝算不上拦路石,一路平推过去就完事了。
但是,陇西四座边城里的边军,那就不一样了。
他们常年与叩边劫掠的蛮人打交道,练就了好一身骁勇善战本领。炎军攻占陇西和关内两地的主要拦路石,就是最后这些边军。
也是因此,葛蕤等人才没有托大、没有兵分两路去直取两地,而是全力击破其中一处。最先计划击破的,便是最难打的陇西边军。
陇西边军再如何善战,四城边军又在大昭大将卫疆的统领下互为犄角,然而两万边军遇到八万炎军,且其中还有两万炎军配备了弓力不俗的长弓,陇西边军也是无能为力了。
试探性地交战了三次,双方都没有太大伤亡的情况下,卫疆就投降归顺了。
对,大将卫疆没有以死报效已亡的大昭朝廷,而是归降了炎军。
“……我不管龙椅上坐天下的是谁!我只管活得像我父母给我取的姓名一样,卫疆——戍卫边疆!
既然我们边军如今归你们炎军管了,那是不是给弄点粮草来?我们的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戍卫边疆啊!
你们用的那种长弓也给配上两三万张来,那玩意儿估计能用来在城墙上射杀进犯的蛮夷,或许马匹都能一箭射死!那以后兵士们就不用去和蛮子们短兵相接,以命换命了。
来来来,给点粮草!弄万把张长弓来!”
归降炎军后,卫疆就开始要粮要弓了,看着一点都没有不适应。
姚青云他们都怀疑,即使炎军不来攻打,或许要不了多久,等边军没了后方粮草支援,光靠自个儿屯田产出也无法支撑时,甚至会主动回来归降
。好像他们兴师动众的耗费粮草前来攻打,有点不划算的样子?
不过想是那么想,但迟则生变,他们不放心等到他们主动来归降的时候,出兵来打这一趟倒也没什么后悔的。
而给予边军粮草支援,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炎军给边军留下十万斤粮食暂时应急,又承诺后续会陆续运来粮草之后,就把陇西边城的防卫重任,重新交予了卫疆。
或许是听见了风声,在炎军一路打破了整个关内,打到关内位于长城沿途的边城关口时,那些边军连意思一下打上一场都没有,只喊着:
“卫将军那厮都归降,我们也归降!我们也要粮食!要长弓!”
……
升和十八年腊月,在夏简戟全部拿下川地之时,北地炎军因为捡漏捡得好,彻底拿下了长安府、陇西和关内三地。
76/93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