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你自己琢磨吧。明儿一早咱爷俩找老乔去。”
老爷子不多劝,自家老二沾上毛比猴都精,指定不会做亏本买卖。
盖房也行,兄弟俩一人一座院,以后也不会争的打架。他也是过来人,知道有时候兄弟间争家产,不全是为了钱,有的就是为了一口气。
都是一个爹一个娘,凭啥你多得,凭啥我少得。
有时候某一方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激化矛盾,一辈子都不见面,就如同他的亲弟弟。
至今也不回上岗村看看,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自个儿,对他不好。可他知道,爹娘给老弟的是家里全部的钱财,只是把那摇摇欲垮的窑洞给了他,家里的钱,全留给了老弟。
可就这样,老弟还不满意,认为爹娘偏心眼儿。他真是冤死了。
老弟其实住的不远,就在县城,可从爹娘去世以后,他就不再回来。有一年他进城办事,远远看到老弟,跑上去打招呼,可人家楞是装作不认识他。
好嘛,既然不认识,那我也不认识你。
兄弟俩从那次在县城街上见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至少有三十年喽。
家里的孩子们都忘记了还有一位亲叔叔在县城,孙子们更不知道。
想起过往,眼泪快飚出来。
怀着激动的心情,老爷子睡的香甜,老三离开了。但是老二要回来了,老爷子做梦都是高兴的事。
端午节,老三一家回来住了一晚。
一家人和远在海州的沈宇翔视频团圆。
两个孩子和视频中的大哥聊的高兴,二老也是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一家人乐乐呵呵的。
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承包地还有要盖窑洞的地方都已经办好合同和宅基地证。
他也找到了水源,说来也巧,水源就在他的宅基地上,只是以前那边是废弃的地方,没有人过去瞧。
也是他过去丈量地方才发现的。
没有急着打井,等他打窑洞时再说。他这次回去得在西京待六天,那边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处理完才能回来专门弄窑洞,多找一些老师傅一起开工,速度也很快。
在入秋前能全部弄好。
沈清和回到西京,一直在忙,几天的时间做了一个月的工作,一个月内要做的事情,他六七天做完。
第六天的下午,沈清和见完最近要见的所有人。坐在办公室喘口气,蔡美芬闯了进来。
外面的人拦也拦不住,她一个劲儿的直闯,“算了,小王你出去吧。”
他没有对公司的员工说他离婚了,外面的员工也不敢怎么使劲拦。
“是,沈总。”
小王看了一眼闯进来的“老板娘”然后离开。
沈清和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热茶,也不说话,等待着对面的女人开口,也不知道对面的女人来是有什么事?
蔡美芬原本想看看对面男人的反应再说的,可对面的男人沉得住气,一直不说话。
她可忍不住,开口先说,“姓沈的,你什么意思,我弟弟给你牵线的东西,你为啥不要给退回去。”
“质量有问题,我怎么能要。毁了口碑,我以后还做不做生意。”
原来是他三天前退走的那批货。
质量差成那样,他怎么能要,他又不是瞎子。
“一次两次的怎么会毁口碑,要不要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你咋想的我明白,不就是不愿意便宜我弟,是吧?”
“与质量有关,无关他是谁。你爱信不信。”
他知道对面的女人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多解释。
果然蔡美芬根本不相信沈清和说的,只是一味的闹腾。她以为只要自己一哭二闹三上吊,沈清和就会妥协,可她忘记了。她早已和对面的男人离婚,他们已经不再是夫妻。
对面的男人也不会再迁就她。
最主要的是对面的男人换了芯子,无论离婚不离婚,他都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迁就她。
闹累了,对面的男人也不多看她一眼。此时此刻,蔡美芬才知道,对面的男人已经不会再迁就她,他们之间的一切已成过往。
除了两人有一个儿子,别的都变了。
两个月以后,沈清和在老宅隔壁的新家,已经全部完工,包括装修全部弄好,还有几口水井,也是他出钱打的。
在村里发现了几个地方都有水源,特别是在他承包的荒地,有两处水源,他打了深井。
在两口井上建了小房子,不用的时候,井上盖上结实的盖子,锁上屋门。
村里有了几口井,吃水没有问题。沈清和还亲自动手,给家里还有二老住的老宅都安装上自来水。
其余的七户人家,也有靠别的水井近的,也自己掏钱安装上自来水。
老宅也顺势被沈清和装修了一新。他也把话说在前面,以后不会再管老宅窑洞的事,二老以后跟他住新宅。
他能帮老三的都已经做了,其余的要靠他自己,他也不能帮他一辈子。
已是炎炎夏日,高高的山岗上,一辆耕地机在一片荒坡上哒哒的耕地。
这已经是第三块大面积的荒坡,一共承包了六大面积的荒坡和山头。
他分的明明白白,每一座干什么。
每块承包地的边界早就弄好耕好,每座山头和每块荒坡就可以扦插千年青,他的绿色家园也会慢慢的形成。
承包的年限是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
要全部深耕一遍,然后再深耕一遍,再细整,再分垄。有的地方已经种上东西。
沈父一天到晚没事就去在耕的地方荒坡和三儿唠嗑,还指点他。
对喽,沈清和买来耕地机械还有收割机械,以及一些地里用的上的机械。还请来老三给他做事,按天计酬。
为了赚钱老三又回到了上岗村,老三媳妇儿也还不错,没有说什么。结婚多年,他们夫妻一直照顾老人,她也不说什么。
如今是自家爷们儿回去做事赚钱,老人还不需要他多照顾,公婆还得照顾自家爷们儿,她更没有什么话说。
清晨,沈老三穿好衣服,拢的紧紧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是去到隔壁,给大哥家打开门窗,给大哥的新家通风换气。
“爸,妈,我哥说了没有,啥时候回来?”回到自家,二老也起来了。
他习惯性的站在院子里洗脸刷牙,顺便和二老说话,呼呼两下就洗好一张黝黑黑的脸。
“找你哥有事?”老爷子坐在屋里和儿子聊天,扯着不大不小的声音。
“没事,就是想我哥啦,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回来。”
“他忙着呢,公司好些事。”老爷子虽然很喜欢老二回来住,可老二城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每次回来几天,他回到城里就要多忙一段时间,好些事需要处理。
老二挣几个钱也不容易,忙的要死。以前还陪客人喝酒,喝的烂醉如泥,这样的情形,他在西京也见过好几次。
想到老二的辛苦,老头子又重重的叹口气。
“老三啊,你以后多帮帮你二哥,他不容易啊。
咱家都是靠他,没有他,靠咱爷俩家里不会有现在的光景。”
“爸,我明白的。”
沈老三何尝不明白,他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虽说没有像村里的其他人那样出去打工,可他得到的比打工的发小他们还多。
出去打工的人无论离的远近,都不能时常回家。挣的钱刨开生活费,回家的路费各种开支,剩下的也不是很多。
他在家里照顾二老,老人孩子妻子都在身边。在家住的好吃的好(至少是自己喜欢吃的吃食),每年二哥给他一笔照顾父母的辛苦费,养两个娃儿他和妻子基本不需要花钱。
衣服不是二哥买的就是妈给他钱让他去给孩子们买衣服。
吃的住的在家里,喝的玩的有大哥,二老还给孩子们交学费给零花钱。
第259章 第一村(05)
二老的钱哪来的, 也是二哥给的。
家里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家都好。
几天以后,已经在西京陪母后大人一个月的沈宇翔, 跟着老爸回到上岗村看望爷爷奶奶。
年轻小伙在得知爸妈离婚以后,仿佛一夕之间长大了。
最近他常和爸爸见面,也帮爸爸处理公司的事。知道老爸以后的主攻方向是在老家,他开始持怀疑态度, 可现在他有些相信,老爸的眼光一如既往的独到。
“爸,咱的新家能住了吗?”坐在副驾驶位的沈宇翔望着车窗外的茫茫黄土 ,有些心神恍惚。
他还是高考以后回来过,之后已经两年没有回来。可老家似乎更加的荒芜,更加的没有人烟。
“还不能住,你还住以前的房间。现在家里有了自来水,又重新简单再装修过, 住起来比以前还舒服。”
沈清和如今越来越会享受生活,只要条件允许, 他绝不亏待自己。
每一处自己常居的地方,都收拾的舒适方便。
“爸,一路上好像更荒凉了。”
“对,是荒凉了一些, 不过以后会慢慢的转好。”
开车的沈清和信心满满, 他相信自己能造出来一个绿色家园。
让黄土地变成黄土高原上的小江南。
到时杨柳依依,绿水青山,又是一处新的旅游圣地。
一路黄沙飞舞, 中午就抵达上岗村。
正午时分,老人们都在家里歇息。沈家四大两小等待着远归的亲人。
暑假,沈清文的小家庭所有成员也全数回到上岗村。
沈宇飞,沈宇莉兄妹俩也喜欢现在的老家。有水,家里每间房都有空调。
舒服的不得了。
“哥,大哥说给我带了礼物。”莉莉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大哥从海州带回来的礼物。
“知道,年底我考试也考好点,一定也有礼物。”妹妹年纪第一名,大哥承诺给她买一个平板电脑。
他也想要,可成绩不达标。还有半年的时间,他好好学习,争取前进几名,也搞一个年级第一,让大哥奖励他一个。
班上也有同学有,他也想要。可是爸妈一直不给他买,好不容易大哥愿意买,可他的成绩还差点。
宇飞看不得妹妹得意的样子,有啥了不起的。他年底也会有。
兄妹俩在客厅吹着空调,急哈哈的等待着大哥回家。
外面响起汽车声,兄妹俩不顾烈日炎炎,刷的一下冲了出去。
“爷,奶,大哥回来啦。”最开心跑的最快的是莉莉。快速的跑到副驾驶门边,眼巴巴的望着。
至于开车的司机沈清和被两个孩子早就抛在一边。
沈清和打开后备箱,和老三一起搬东西,每次回来他都会带很多水果还有一些零食一些肉。
家里的饭菜差不多已经全部做好,三个孩子早就去到厨房帮忙。
翌日清早,沈清和起床就拉着儿子一起去跑步,目的地是他已经开种的两块荒坡。说是坡其实就是从上到下,本来就有路,然后一层层的绕下去,像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一样。
父子俩跑到已经种上小米的梯地,一层层的。
从六月承包开始,他就请来附近几个村没有搬走的老农跟在耕地机后面整地,然后播种。
“儿子,未来这些地方能产出黄金。”
指着上下,骄傲的说道。
“爸,果园你打算种什么?”
“葡萄,苹果,石榴,四季适合的在边缘种几棵,先试试,看看。
还能每年都种西瓜,这个每年都能赚一笔。”
“对,西瓜每年都能生财。”沈宇翔笑的说道。
他第一次没有急着改善周围的环境,觉得还是慢慢来的好。
在老家住了半个月,学校就要开学,他要提前两天回学校,沈宇翔走的时候万般不舍。
才短短半个月,沈宇翔第一次喜欢上了土地。离别依依,说的是俩小,他们俩确实舍不得大哥。
兄妹三虽然有年龄差,可是关系却处的极好,可能这就是血脉相连。
送走儿子,沈清和依然两地跑。
镇上有个骡马市,一早上,沈清和赶着家里的“乌云”,来到镇上。
今天是赶大集的日子,进镇就在一处寄存骡马车的地方,寄存好马车。
赶大集,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那份趣味。
九月底的西北,天气已经转凉。穿啥衣服的都有,这时候是乱穿衣服的季节。短袖,长袖衫,薄外套都有。
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穿插其中,人挤人,肩挨肩,这种感觉,沈清和与原主都好些年没有体验过了。
风和日丽,老人还有放假的孩子们都上街来。
走进主街到,两边林立着各种商铺,有服装店,有小吃店,也有老字铺的面食店。也有新旧各异的理发店,干货水果店,一一齐全。
宽敞的街面上还有各种木架搭起来的小摊,不少提前录好音的喇叭一直重复的播放着叫卖广告。
走过主街,有条岔路口,一条街道一分为三。正对面走过去是条新修的石桥。还有石桥不远的两旁,各自有一条岔路,一条是卖菜卖水果的街道,每次赶集时卖菜的,还有卖相关的商品都在这里。
另外一条则是竹器还有服装毛线以及一些日杂的街道。
穿过石桥,走过一条直街,向镇外走,则是沈清和要去的骡马市。
这里有骡子,马,牛,还有猪,牲口都能在这里买的到。
走进重味道的骡马市,到处都是各自散开买卖双方。
不少买卖双方在看牛羊马骡子,低声交谈着,沈清和从前面走进去,一一的打量。
他是想再买一匹马,如同乌云一样的健马。
两匹马一公一母,以后自家就不用再买马,说不定还能有小马卖出去。
老三已经表态以后住在上岗,一个星期去镇上住两晚,陪伴孩子和妻子。其余的时间都在家里帮他做事。
他请老三帮忙做事管事是最好的,老爷子还在,能帮忙也出谋划策。也能提点老三一些。
老三常年在家种地,熟悉农活,熟悉土地,也熟悉附近的农民们。
请人也能知道哪些人做事卖力,哪些人喜欢磨洋工。
下岗村有水源,有些壮年虽然也拿了镇上的优惠房,但是他们还是愿意住在下岗村。
229/241 首页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