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综]母仪天下——微云烟波

时间:2019-11-10 09:28:41  作者:微云烟波
  朱元璋那边战事一直非常顺利,看到舒云的信,不由笑了起来,直接回信道:“秀秀望女为木兰乎?”
 
 
第34章 马皇后
  木兰吗?舒云接到回信,心里却是摇了摇头,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得到与儿子同样的机会而已,既然欧洲可以有女王,有女大公,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能如同儿子一般,出去镇守一方,非要困居后院,为自己的丈夫儿女筹谋呢?她的孩子,就算是没有野心,以后有了相爱的人,也该是实质意义上的并肩而立,而不是被当做一个花瓶,一个金丝雀一样。
  女性之所以会甘心被束缚在后院之中,相夫教子,难道是因为她们天性如此吗?无非就是整个社会的矮化教育,给她们冠以相应的责任,稍有出格之处,便变成了所谓的不守妇道,平民女子纵然为了生存,抛头露面,也要被那些学究腐儒碎嘴一番,这些人刻薄起来的时候,比那些所谓“犯口舌”的女子可要刻薄多了!加上历代还有女子,在那里搞什么列女传之类的,呵呵,能传记的本来就是少数好吧,将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强行分派给所有人,这本来就是一件悖逆人性的事情。
  朱元璋知道舒云怀孕,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是后院还有一个姓胡的侍妾怀孕了,那个姓胡的也就算了,朱元璋连胡氏具体长什么样子都有些回忆不起来了,但是舒云的孩子,他还是比较期待的。
  张士诚那边实际上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但是张士诚却不是什么傻瓜,像他这样称王的,投降了,也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清算的命!就像是三国上说的,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孙权和刘备没法投降,其他人在谁手底下都是做臣子,其实差距都不大(其实还是很大的,君主也分好伺候的,不好伺候的,软弱的,和残暴的)。
  张士诚这个人私盐贩子出身,怎么说呢,对敌人,他是极为残忍的,但是对自己人,他又是非常义气的,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不管能力如何,的确是忠心耿耿,即便后来有几个投降的,也是发现没有回天之力了。但是,忠心不能当战力使,所以,面对朱元璋的大兵压境,张士诚手里纵然有不少金银,但是,买不到粮食,兵力也不够用,如今已经只能困守平江这座孤城。
  平江就是后来的苏州,这里非常富庶,张士诚在这里经营多年,也极得人心,加上张士诚手底下也有不少能人,朱元璋一不想对苏州有太大破坏,二来呢,谁也不嫌人才少不是!所以,琢磨着张士诚没有回天之力了,便亲自写信劝降。
  张士诚看了劝降信,嘴上说考虑考虑,实际上呢,还是要据守不出。
  朱元璋算了算时间,他也不着急,反正平江已经是一座孤城,张士诚也搞屯田,可是,他的人出不了城,种在外面的粮食,等到成熟了,也是给朱元璋这边加餐的份。因此,朱元璋这边根本很少攻城,反而只是围困,毕竟如今朱元璋这边,火炮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真要是攻城,城墙还真是扛不住火炮齐射。
  张士诚几次三番要突围,最终都失败了,最倒霉的一次,居然是自个兄弟掉了链子,脑子抽了!眼看着穷途末路,张士诚还算是顾忌了手下军民的利益,他下令手下投降,自个却是准备直接自尽,不想回头受到什么屈辱。
  张士诚死了,在他绝食自缢之前,他的妻妾儿女就从容自焚,朱元璋原本觉得张士诚这个人虽说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几分利益,是个见利忘义的货色,要不然也不至于不顾大是大非,还投降了元廷,但是还算是有几分心胸气魄,因此,命人将张士诚一家厚葬,还是以周王的名义,朱元璋这一番作为,倒是收服了新归降的那些大臣的心。
  官员其实好办,关键的是平江那边的百姓。张士诚很得民心,守城的时候,还有百姓自发帮着守城,又有一些不坏好心的人,言道张士诚不是自缢,而是被朱元璋吊死的,因此,平江那边,还有百姓自发披麻戴孝,祭祀张士诚,对朱元璋派出来的官员也多有抗拒。
  朱元璋固然爱民,却也不是什么别人打他一个耳刮子,他将另外半张脸也送过去的,平江百姓这般,简直是打了朱元璋的脸。而朱元璋手底下的人,也觉得朱元璋对于降臣太过宽厚,占了他们的利益。
  要知道,张士诚这边占据的可都是富庶之地,丝绸,盐业,运输业都非常发达,朱元璋接纳了几乎所有的降臣,并没有大肆举起屠刀,这些人的财产自然都保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下面人捞油水的机会就少了许多,难免叫一些人觉得不满。
  这年头又不是后世那支军队,能够在一个信念的带领下坚持作战,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实在是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了,又有白莲教经营多年,以独眼石人为引子,这才登高一呼,大家都揭竿而起。
  但是如今呢,江南这边虽说都被诸侯占据,实际上呢,勉强也算是光复了,大家都在恢复生产,恢复原有的统治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金钱还有利益的刺激,大家难免产生厌战之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驱逐鞑虏,一统中原的理想的,更多的人其实想法很简单,只要自个的小家安安稳稳的,就可以,他们没有经过多少教育,目光短浅,只知道眼前一亩三分地。就像是南宋的时候,北伐屡次失败,不仅是朝堂上的问题,也有民间的问题,北伐是要花钱,也是要命的,南方人跟北方人原本就有地域上头的认知差异,北方人称呼南方人很多时候都是叫蛮子,而南方人呢,也瞧不起那些北方人粗鲁,加上中原有不少时候,南北都是对立的,因此,互相之间其实并不融洽。就算是到了后世的时候,网络上还有一些地域黑呢!
  所以,上层的人固然都明白,驱逐元人的重要性,但是底层的那些军民,未必明白这些,这就需要利益的刺激,而利益这种东西,上层也想要,这就出现了如今的情况。
  朱元璋非常不满,回头就在舒云那里一边转圈,一边恼怒起来。
 
 
第35章 马皇后
  朱元璋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也没有打算收敛,他在舒云这里,从来不会忌讳谈起什么政事,相反,在其他女人那里,他对于这些事情,那是绝口不提的。
  有的时候,他觉得舒云是唯一一个能跟得上他思路的人,便是下面那些大臣,也没人能够理解他,但是有的时候,他又觉得舒云非常遥远,并不知道舒云的一些动作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舒云并没有什么恶意,对于未来也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朱元璋天性多疑,但是在面对舒云的时候,却总是很难升起对舒云的怀疑。舒云没有太多的私心,她对于奢侈的生活没太多兴趣,也不像是一些后院的夫人一样热衷于交际,她对于这种女性之间的社交,很多时候是比较厌烦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舒云一点也不像是通常意义上的女性,反而像是一个改革变法的人,好在她搞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如何动到其他人的利益,其他人的变法是将现有的饼重新分配,而舒云做出来的事情是另外再做一个饼进行分配。
  因此,尽管有人对舒云的行为有些想法,但是除了嘴上说几句之外,并不会做出什么破坏性的事情来,因为这其实与他们无关,甚至他们也得了一定的好处。别的不说,下面百姓有钱了,人家就敢消费了啊!就算大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自家赚的钱多了,这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舒云的女儿出生的时候,方国珍也被打败了,虽说有一部分余党四处逃散,但是,他们也掀不起多少风浪来了。
  舒云给这个女儿取名叫做朱樨,也是按照朱标他们的排行取的名字,她不能从小就让女儿感觉到自个跟自个的兄弟有什么区别,这会折了她的心气,一个人自个都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他们就真的做不到了。
  捷报传来的时候,朱樨刚刚出生,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孩子命里带福,因此,对于舒云让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取名并没有什么意见,他跟舒云的孩子,将来也是公主里头最尊贵的一个,一个名字算得了什么!
  孙氏倒是觉得有些不满,她女儿才是朱元璋的长女,至今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下人都是叫一声大郡主,也没个封号什么的,只是,孙氏也就是心里不平而已,实际上,在清朝之前,嫡庶都是非常分明的,看看明朝皇帝怎么挑继承人的就知道了,有嫡子的就选嫡子,没有嫡子就选长子,像是下面那些藩王,如果没有嫡子的话,王位都是要降等承袭的。
  这年头,子凭母贵,不是随便说说的,孙氏如今可不是十多年后的贵妃,连侧妃都不是,虽说生了个女儿,还是长女,但是,在嫡女出生之后,这个庶长女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另外就是,孙氏其实是有些害怕舒云的,虽说舒云对于下面的侧妃侍妾都是一副非常公正温和的样子,但是,孙氏能够感觉得出来,这是因为舒云压根没将她们这些侧妃侍妾之流真正放在心上。至于想要通过讨好朱元璋,换来什么好处,那也是想也别想,朱元璋如今满心都是他的雄图霸业,对于儿女情长,压根没什么兴趣,或者说,在朱元璋眼里,无论是侧妃,还是侍妾,其实就是玩意儿,并不真的放在心上,也就是舒云,因为当年几度共患难,这才得了朱元璋几分心意。
  所以,孙氏即便心中有些酸意,却也只是想着,借此机会给自个女儿也讨个名字,其他的,却是不敢多想。
  实际上,她多想也没用,朱元璋什么人啊,打起仗来,简直是马不停蹄,就像是刚打败了张士诚,都没来得及休整呢,就跑去将方国珍顺便消灭掉了!这边才班师回朝呢,朱元璋就趁热打铁,准备进攻中原了!
  老实说,这几年的时候,元廷那边已经是乱成一团了,南方打得如火如荼,北方形势也很糟糕。蒙古人里头也有能人,但是一个王朝到了崩溃的时候,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元廷上层但凡是有点见识的,都知道中原是待不住了,许多手里头有点兵马的,一个个都在忙着搜刮财富,准备撤回草原,重新占据一块肥美的草场,更多的人,还在争权夺利,倒不是他们看不到危机,而是觉得,蒙古人入关之后,繁衍得太多了,全部跑回去,草原压根承受不住这么多的人口,与其到时候再互相厮杀,不如现在,就先借刀杀人,将自个的对头势力削弱一些。
  作为元廷的皇帝,元顺帝其实是最悲催的一个,他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相反,他其实颇有些能耐,当初继位没几年,就扳倒了权臣,之后,又想要缓和民族矛盾,重用汉族儒生,问题是,他运气太糟糕,脱脱隐退之后,也没个能镇得住下面的人,最重要的是,吏治败坏太严重,他根本无力回天,任何善政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立马就变了个花样,查贪腐的,下去之后,贪腐更严重,加上天灾频发,下面自然是民不聊生,这才是白莲教红巾军得以迅速壮大的根基所在。
  一个王朝到了最后,就是财政崩溃,脱脱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发行纸币,这玩意在没有足够信用保障的情况下,就是耍流氓,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国家因为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几千个亿才能买一个西红柿呢,放在这个时代,那简直是灾难,明晃晃地抢钱。
  再有能耐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要麻爪了,元顺帝连遭挫折之后,也开始破罐破摔起来,脱脱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副贤相的模样,但是等到搞出纸币事情之后,元顺帝就觉得,这位也不靠谱。何况,人总是喜欢将责任推脱给别人的,逆耳忠言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喜欢听,所以,理所当然的,元顺帝开始连出昏招。
  元廷如今的情况可比前些年的江南还要糟糕,元廷几个军阀在中原混战,元顺帝早就控制不住局势了,一直到朱元璋将山东河南都攻打下来了,元廷那边还一团乱麻一般。
 
 
第36章 马皇后
  舒云穿着隆重的礼服,与朱元璋并肩站在高台之上,听着下面雷鸣一般的欢呼,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她这就是皇后了!
  没错,朱元璋终于称帝了,比起真实的历史,他提前了两年称帝,不过依旧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大封群臣,光是国公就封了六个,另外还追封了几个,其他的也多半有了封侯之赏。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得了册封,朱元璋册封后宫也很简单粗暴,只考虑家世和孩子,有孩子,父兄是功臣的,封高一些,其他的,也就随便册封了。对此,舒云并没有任何意见。
  舒云制定了一系列的宫规之后,后宫里头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好管的了!后宫的事情,说白了,也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舒云直接规定了宫中各个级别的待遇,什么品级用多少人,该拿多少钱,多少东西,每个月直接凭着对牌自己去领取就可以了。
  宫中所需要的东西,一部分直接由皇庄提供,另一部分直接向商人招标,招标是每年一次,如果送过来的东西不符合条件,那么,接下来你就没有第二次参加招标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后宫制度并不严密,后宫之中也没多少太监,多是宫女,毕竟,天下大乱多年,汉人死伤无数,鼓励生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让人残缺身体去做太监。实际上,明朝的时候,许多太监都是战俘,民间是不许私自阉割的,明军在外头俘虏了外族,然后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人出来,阉割之后,送到宫中执役,也就是到了后期,对外作战比较少,九边也日渐糜烂,太监里头这类人才算是比较少了。
  在这个时代,宫中用太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皇宫的男人就朱元璋一个,皇子年纪稍微大一点,也是不能随便进入内宫的,那么多的妃嫔宫女,难免会出一些问题。舒云倒是想要推动一夫一妻的制度呢,但是很可惜的是,现在不存在这个条件。说白了,天下战乱,女多男少,要是强行一夫一妻,那是要出事的!
  当然了,按照官府的规定,民间其实还是一夫一妻的,庶民娶媳妇都是难事,何况是纳妾!没有一定的品级,自然是不许纳妾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这会儿,许多所谓的小妾,在家中的名义就是养女,你能说人家不许收养女孩子吗?官宦人家,正经小妾也是有名额的,这就又有变通的法门了,通房丫头是不算小妾的。就算是后世,法律都规定一夫一妻了,在外面包养小三情人的,还有搞重婚的,简直是到处都有,叫人都觉得没眼看!
  所以,舒云对此也是徒呼奈何,不过呢,出于某种不爽的心理,舒云还是给朱元璋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向超额纳妾者征税。舒云的理由也很充分,过些年,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有钱有权的男性,自然会占据过多的女性资源,然后就会有不少条件比较差的人娶不上老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安定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家庭的人,相应来说,做事也会有个牵挂。没老婆的人,做事都没个奔头,谁知道他们被刺激了,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法律必须规定,你可以纳妾,但是超额纳妾,也就是平民想要纳妾,就得交税,纳得越多,税率越高。纳妾必须要通过官府,要不然,女子到了年纪,要么交人头税,要么通过官媒嫁人,哪怕奴籍也是一样!至于隐户之类的,官府鼓励举报,举报者可以得到当年纳税额一半的奖励……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