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跑断腿,...经历多次拒绝,最后才遇到她的伯乐,一个三十来岁的大姐,叫万巧玲。她爸是裁缝,万巧玲有祖传裁缝手艺。因为她爸就她一个闺女,把做衣服手艺传给了闺女,又让闺女招了个上门女婿,在家开裁缝店。
万巧玲是女人,还是个爱打扮的女人,女人都喜欢漂亮衣服,她更喜欢。万秋玲看上麦秋给的图上的部分衣服,以她的手艺,看了图,肯定能做出差不多样式的。
万巧玲还是个精明的女人,她不只想要相中的图,还想要麦秋给她提供更多的图。恰好麦秋有意跟人合作,两人谈了很久,终于达成共识。就是万巧玲根据麦秋提供的图做出衣服,每卖出一件,分给麦秋一块或几块钱不等,不同的款式和布料,分的钱不同。
万巧玲还同意麦秋住在她家。她家是个小四合院,除了家人住的房间,还有空房间分给麦秋住。她是这年头少见的独生女,家里确实宽敞点。
麦妈听闺女解释一番,觉得闺女真厉害,竟然能靠画图赚钱。再说是跟女人合作,麦妈没有太担心。况且她还要跟去看看万家的环境,才做最后决定。
“小秋,你还会画画?”麦妈后知后觉,娘俩在去万家的路上,她才想起这事。
这次麦秋非常谦虚:“就会用铅笔画点简单的,以前有兴趣,自己瞎画,学了点。”
麦妈听了后,只觉得闺女能耐,随便学点画画,竟然能靠这赚钱。还是闺女脑子好使,运气也好,才会找到这么轻快的活干。就是不知道好不好赚钱。
娘俩带着行李,直接去了万家。
万巧玲得知麦妈担心闺女,跑到京市来看闺女,爽快地笑着说:“大姐,你让麦秋住我家,擎放心吧。你要是不放心,可以跟她在这里住几天陪陪她……”
就这样,麦妈在京市住了下来。
第67章
麦爸在家担心完闺女担心媳妇。不知道媳妇找到闺女没,可别找不到闺女,再把她自己丢了。唉!不该让她去的。
麦妈在京市住着却非常开心。不但能陪伴闺女,闺女还带她到京市各个景点逛了逛,大开了眼界。等回去以后,够麦妈跟那些没来过京市的乡亲们,炫耀一阵子。
麦秋跟万巧玲合作,但她的事情比较简单,主要是供图,再就是个一些建议,比方说这款衣服用什么布料做合适;做的稍肥点,还是合体点……
这年头即便是百货大楼卖的衣服,款式都比较大众化,有新鲜的款式出来,很多人愿意跟风。比如说可以裤脚肥到拖地的喇叭裤,可能就是因为款式新奇,才让很多年轻追时髦的人喜欢。
万巧玲选图,没有选那些比较特别的款式。夏天不是女人穿裙子多吗,她选做了几种小清新和淑女一点的款式,做成及膝裙或更长的裙子卖。像那种到大腿的短裙,连考虑都没考虑。因为接受的人肯定不会太多。不好卖的款式,她做来干什么?
新出的款式一挂到上,街坊邻居很快看到,尤其是爱美的年轻姑娘和小媳妇,看看这件好看,那件也想要,忍不住打听起价格。
“巧玲嫂子,这件多少钱?”
“二十一件,不还价。这都是最新款式,外面没有重样的,穿上特别显身材,你们买回去肯定不会觉得亏。”
她是这么跟人介绍,但是另有人来买或定做衣服,她也会卖给别人。其实万巧玲也很担心几种款式好不好卖。
要大半个月的工资呢,有点贵。姑娘们回去考虑再三,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相中的衣服。又怕别人抢先买去,于是晚上找万巧玲买衣服,一晚上卖出去好几件。
第二天姑娘们穿着新裙子去上班了。单位上的女同志看到,肯定打听:“小丽,你的裙子在哪里买的,真好看,我没见过这种款式。”
小丽得意地说:“我们胡同里的裁缝姐姐做的,好看吧?就是不便宜,意一件要二十块呢。巧玲姐做了好几种款式,我最喜欢这一件,只买了这件,其他的也好看……”
这就是各花入个眼。
结了婚的嫂子打趣说:“穿上好看的新裙子去相亲,相个好男人,以后一辈子不用愁了。”
有人马上附和:“是啊……”
原来小丽到了相亲的年龄。被同事们一说,她羞得满脸红霞飞。
结了婚的女人得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不舍得置办新衣服。可是能赚钱的姑娘们,对自己没那么抠门,谁不想打扮的漂漂亮亮,让人羡慕。她们围住小丽,马上跟小丽打听她家地址,要去她说的裁缝店买新衣服。
经过买衣服的姑娘们宣传,万家的裁缝店很快在几个单位出了名,要定做衣服的姑娘们越来越多,最后发展到排队排出好几天去。也许后面还会有继续排号的。万家要是不赶紧接活,也许人家会借到衣服去别家做。
所以,万巧玲没想到很快衣服卖得火爆,她不得不打起精神,日日夜夜开工做衣服。她不但主管裁剪,还要管着缝纫。布料用完了,她还得联系厂子进布料……忙了更显得哪里都需要她。
现在万家的裁缝店有两台缝纫机,平时忙了就是万巧玲两口子做。她男人入赘后也学会蹬机子做衣服。
因为排号定做衣服的太多,万巧玲好几天没睡好觉了。就连麦妈都上阵帮忙做衣服。她会蹬缝纫机,把裁好的一片缝起来没问题。有她替一阵儿,万巧玲和她男人能倒着班合眼歇会儿。要是天天不睡觉,铁打的人也经不住。
麦妈干活不是白干的,万巧玲说她做一件给一件的价钱,做活时万家还管饭。能赚钱,麦妈都想不起来回家了,就跟闺女住在万家。她也不出去逛街了,赚钱要紧...。一下子掉到钱眼里了。
麦秋看预定衣服的多,却来不及做,也怕流失客户。她想了个办法。
“巧玲姨,你看这么多人来找你做衣服,都来不及做。不如你裁好之后,找那些使用缝纫机比较熟练的人缝衣服。可以跟我我妈待遇一样,缝一件给多少钱。有人帮忙,可以多做几件,多卖点。”
本来麦秋找上万巧玲时,喊她巧玲姐的;可麦妈来了后,万巧玲喊她大姐,麦秋只好改叫巧玲姨。
万巧玲一听,马上乐开花,“对啊,你看我都忙晕了,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好用。”
给别人做可以,但是必须是信得过的人,免得不熟的人把裁好的料子拿走了或昧下,惹闲气。
一个巷子里,多得是用缝纫机的家庭妇女。万秋玲只让他们走直线,像上袖子这种有点技术的活儿,她让她男人做。
夏天的裙子本就简单,活分出去后,效率提高很多,每天能做二三十件甚至更多的裙子。
活多时,麦秋每天有几十块收入,少时也有个十块八块的。那些分了活儿的人,手脚麻利,也能赚个几块买斤肉贴补家里。万巧玲劳心劳力,属她赚钱最多。
不过麦秋倒是没眼红她。因为麦秋根本没把现在做的事当回事,她权当一个跳板,赚些钱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条件,再积累点原始资金,等毕业以后再发展别的事业。不说别的,麦秋知道将来互联网行业牛气冲天,她已经想插一脚。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麦爸可不知道媳妇和闺女在京市混得如鱼得水,撒出去就不想回家了。
麦妈一直不回去,还是麦秋想起来,往红星村村委打了个电话。麦妈说在京市住一阵儿,等闺女开学再回去。
电话费太贵,麦妈也没说清楚她留着京市干嘛。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电话,麦爸不用担心了。
前世麦秋上学时可没这么早折腾赚钱。因为那时麦一山在城里赚了点钱,可能麦一山和田园因为跑出去,对家里愧疚,所以麦妈要钱,他们每月给家里寄点。足够麦秋花用的。
可是这辈子麦一山不会傻到给麦秋钱花,她只能自己想办法赚钱。
麦秋能赚钱,靠得是运气,也是机遇。因为她运气好,这个暑假确实赚了不少钱,连带着麦妈也赚了点。麦妈觉得在京市挺好赚钱,都不想回老家了。
麦妈这一走,家里虽然少了个做饭的人,但还真清闲不少。麦奶奶又不是不会做饭,饿不着一家人。主要是麦妈不在家唠叨,不跟儿子较劲,不跟丈夫发牢骚,不跟婆婆顶嘴,祖孙三口感觉日子更好过了。
麦妈走之前,麦一山种的草莓西瓜逐渐成熟,已经陆续开始卖钱。之前他怕一茬都成熟卖不迭,特意分几茬种的,前后差了十来天。
自打西瓜草莓熟了后,麦一山天天开始卖西瓜和草莓,就没闲着一天。有时早上下雨,等雨停了,他还拉着西瓜去城里卖。如果他不在家,麦奶奶就会帮他看瓜园。麦爸下班回家后也会帮忙,晚上帮忙看瓜棚。
大半年的时间,麦一山喂得土狗黑子已经长大不少,可以帮着看瓜园。麦一山重新在山坡的高处搭了个窝棚,把大棚里的木床挪过去,晚上可以休息一下。有黑子在,只要有人靠近瓜园,它就会提前示警,主人家晚上困了睡会儿也没事。
今年西瓜和草莓成熟早,没有赶上中秋节那种全国特别重视的节日,但是赶上了端午节和儿童节。
过节促进消费。比如过端午节前,麦一山去城里卖西瓜,一家会买一两个尝尝。儿童节时,草莓卖得更好。因为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吃酸酸甜甜的草莓。草莓长相可爱,红彤彤的,水灵灵的,味道又好,吃着也不硌牙,有的老人也爱吃。
大人就不用说了,可能爱...吃也舍不得吃,但是可以买点给家里老人孩子吃。
麦一山每次出门前摘上几盆子草莓,还真不愁卖。因为桃仙区没几个卖草莓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麦一山种的西瓜,自去年起已经打出名声。夏天卖西瓜比秋天还便宜点。不过麦一山该种一部分品种,种那种又大又圆的西瓜,一个就有十来斤、二十来斤,卖一个大西瓜,也有两三块钱。
这年月家家户户人口多,买大西瓜也不愁吃,一人分几片,一家子很快就能吃光。
麦一山不吝啬让人品尝,尝过他西瓜的人都说好吃,很多人要买,还专门买他的,就认他那张脸。所以,即便是今年西瓜卖的便宜点,产量上去了,麦一山还是没少赚钱。
等糯玉米熟了,他也捎带着卖。头一次卖时,他煮一锅熟的带着卖,也切成小块让人品尝。人家觉得好吃,就买几个回去自己煮着吃。也有买现成的,马上就能让孩子吃上。
大人孩子还真爱吃煮玉米。煮的糯玉米又香又甜,吃了还当饭,买的人不少,因为他种的不算太多,到最后都不够卖的。
因为麦一山经常换地方卖这三种,基本每家买一次糯玉米,再买就没了。买不到才更惦记。
有大妈就对麦一山说:“明年多种点糯玉米,今年吃了一回就没了,都没吃够。”
糯玉米确实比普通玉米香甜,况且麦一山的种子都是系统出品,种出来没有不好吃的。
麦一山笑眯眯地说:“今年我再种一茬,还能吃秋天的糯玉米。”
真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第68章
要说起来,麦一山种了西瓜、草莓、糯玉米,还得自己开三轮车到处转悠着去卖,辛苦是真辛苦,可是他看到系统经验蹭蹭上涨,钱越赚越多,心里就是踏实。
有了经验就能升级,能获得更多系统中的物品;有了钱可干的事更多,可以盖房娶媳妇,想买什么买什么。
家里该添置大件东西,自己花钱买就可以,不用再找父母要钱。成功赚钱的他在家越来越有话语权,有时连麦爸都听他的意见。
单卖这一茬,麦一山已经赚了七千多。卖西瓜的钱占大头,因为西瓜产量最高,亩产万斤左右,一亩地大概能卖个千八块。再加上草莓和糯玉米的收入,一共不到八千块。等他初秋再卖一茬,成为万元户都不是问题。
麦一山找人帮忙,把拔园的西瓜地收拾出来,抽空种了第二茬西瓜或糯玉米。以他这段时间卖东西的经验来看,西瓜、草莓、糯玉米相比较,其实草莓是最难卖的。
因为草莓价格相对高点,而且多数人认为是哄孩子的水果,偶尔给孩子买点解馋可以,但不会买太多。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草莓洗了不耐放,不能过夜,这就导致销量上不去。不像西瓜,买了只要不切开,可以放在阴凉的地方,存放个一周左右。糯玉米可以当饭吃,煮熟一家人一顿吃光了,基本不存在放坏的可能。
说来说去,孩子们最喜欢的草莓反而是大人眼中不太中用的吃食。买不买都行,西瓜还不是一样好吃。
因此,三种比较后,麦一山得出结论,草莓销量最低。心里有了数,麦一山再种时,当然草莓种的最少,西瓜稍多点,糯玉米最多。
麦一山算过时间,下一茬西瓜成熟,天已经凉下来,正好趁着中秋节大卖一次,中秋过后,天渐变冷,人家不可能跟夏天一样抱着西瓜大吃,估计再买西瓜的就少了。因为西瓜性凉,到时再好吃,买的人也会逐渐变少。
麦一山忙着卖,忙着种,整天忙得团团转,连跟田园说话约会的时间都没有。两人也就趁吃早点时说句话,其他时间见面都少。不过他们心里惦记着对方,不会因为没时间在一起而互相埋怨或提出分手。
村里跟着麦一山一起种西瓜的人家,也卖了些钱,少了上百,多则几百。这可赶上工人半年或一年多的工资了。钱攥到手里后,像蔡叔和田园堂哥等人都觉得惊喜,都认为跟着麦一山种西瓜没错,这不就跟着赚钱了吗?
不过,他们这片种西瓜的多了,价格相比去年来说,肯定便宜点。再说夏天西瓜本就便宜点,麦一山西瓜品种好,比外边来卖的西瓜价格高点。谁不愿吃好吃的西瓜,本地人还是更愿意买当地人种出的西瓜。
因为跟着麦一山赚了钱,村里人更想跟麦一山一起种西瓜,还想多种些。
麦一山跟那些提前要西瓜苗的人说:“不是我不想多给,而是多给了不好。到时候咱村里的西瓜泛滥成灾,你们都卖到哪里去?如果你们种多了,以后有渠道卖出去,那就当我没说;如果只想在咱这块儿卖西瓜,真不能种太多。要不到时候卖不出去,烂到地里,你们能不埋怨我……”
他给想多种的人呗道理。多种可以,但是得保证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还不如种粮食实在。
桃源镇是不小,也有好几个大厂子,养着很多居民。但是西瓜成片成熟后,人再多,也没法每天消耗几万斤西瓜。人家总不能把西瓜当饭,顿顿吃西瓜吧?
就算过中秋,顶多一家买上一个过俩,意思一下就行,不会想夏天似的,一买就是三五个,或是十个八个。
万一西瓜产量过剩,当地却消耗不了,村民还想不出办法销售出去,真有烂到地里的可能。
40/53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