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香溪河畔草

时间:2019-12-30 11:47:18  作者:香溪河畔草
  这日中秋佳节,杜贾两府联谊,宾主尽欢,还促成了一桩小儿女的婚事,两家人都是笑意盈盈。
  然后,贾珠的书信回府。
  书信在路上走了七日。
  却是贾珠提前祝福祖母佳节愉快。
  同时告知,族里派人安排好了一切的衣食住行。
  舅父王子腾安排了人手陪同他进出考场。
  同时告诉石梅,他八月十七下场,连考三场。
  考完之后,会去江南游历一番,拜访两位师尊,还会去探望姑父姑母。
  然后会跟着贾数张珏他们一路回京。
  总之一句话,让府里不要担心。
  石梅看信以后心中熨帖。
  这个贾珠真是贴心。
  石梅知道他去考试,什么事情也没吩咐他。
  贾珠自己就知道去拜访姑父姑母。
  不枉费石梅替他处处思虑。
  至今为止,石梅还没开始为贾珠相看亲事。
  倒不是石梅不关心。
  因为,贾珠是二十岁夭折,这其中肯定有科举的劳累,婚事的拖累。
  新婚燕尔最伤身体。
  科举也是一件拼体力的活计。
  是故,石梅才要求贾珠练武,要求他十五岁童生试,十八岁乡试。
  二十一岁再考进士,安全避开二十岁这个生死大关。
  与其熬生命,不如熬岁月。
  二十一岁的进士算是少年得志。
  三十岁的进士也不老。
  杜宗元就是快三十了才中了进士。
  如今十年过去,从正七品芝麻官,做了巡抚。
  虽然有皇帝的恩宠,却也是他自己有真才实学。
  贾珠的爹贾政,如今对于官场的一套还有些生疏。
  贾赦深谙官场规则。
  然而,他与林如海的处理方法也有不同。
  贾珠跟着林如海待上几个月,必有收获。
  贾政闻讯也很高兴。
  他对林如海这个妹夫那是相当的满意。
  贾赦原本也想让贾琏下场试试水。
  却是贾琏自己觉得考举人困难,这才罢了。
  本来他考武举有把握,却是贾琏这个人追求完美。
  他想文武举人一起考。
  因此决定再等三年下场,争取举人进士一次到位。
  九月九,重阳节。
  燕候府里宴客。
  这般时候,燕候府又是另外一番秋天的金色。
  国公夫人特特宴请荣宁二府过府赏红叶。
  石梅一般出门只带姑娘们,不带小子。
  这一次到燕候府,就特特带上了贾琏。
  光带贾琏觉得突兀,索性把府的小子都带上了。
  就连雅娟也被毓秀送到荣国府,混在迎春们一起到了燕候府。
  雅娟跟元春一般大,也该相看婆家了。
  石梅想着是不是跟梅家结亲。
  燕候欣赏白锦堂,白锦堂妹妹也能受到优待。
  这一次,石梅就是我为了这个才带着雅娟。
  到时候,梅家若是有心,就会询问雅娟的出身。
  那时候就可以磋商合适的人选。
  这一次是坐的画舫游湖。
  然后,梅家的夫人没有询问雅娟。
  却是陈家的老太太询问了雅娟。
  陈家是武将。
  倒是有合适的孙子,如今在皇宫云侍卫。
  石梅想把雅娟嫁进清贵门户。
  陈家老太太喜欢雅娟娴静优雅。
  别的女孩子一阵阵的欢呼。
  雅娟始终照应了迎春惜春。
  陈老妇人觉得她很有大家的风范。
  遂跟石梅商议起来。
  她家幺子在家守家。
  长孙在皇宫做侍卫,年十五。
  飞天遁地不着家。
  府里来往的都是武将家的小姐,也看了好几个。
  他说人家是假小子,又太熟悉了,从小当成妹妹,咋然成婚十分别扭。
  家里想给他找个娴静的媳妇,拴住他的心。
  陈家长子次子都跟着父亲在军前做少将军,幺子守家也是奉养老父母的意思。
  是故,这个陈家的小儿子只是户部一个主事,六品。
  家里吃穿不愁。
  石梅说道:“姑娘有父亲不如没父亲。靠得住的只有一个哥哥,如今在西安行伍。
  燕候认得他,曾经想要要到手下,他辞了,说是京都太拘束,受不得。
  其他人品没有任何问题,她母亲虽然和离了,每年都会给前公公准备四季衣衫,三节的礼物。
  当初也是她婆婆糊涂,抬举瘦马欺压正宗嫡媳。”
  陈老夫人颔首:“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我们行伍人家,属下家里的寡妇那是不尽其数,没谁在意这个。老姐姐安心。“
  石梅道:“这事儿我只能居中斡旋,毕竟婚姻大事父母做主。”
  陈老夫人颔首:“是这个理儿。”
  燕候的母亲这个时候也道:“女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遇人不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难道就因过不下去奔条活命,就要受议论?天下也没这个道理。”
  石梅颔首:“是啊,既然世界上有和离这个规矩,说明和离就是合乎人情天理之事,因此被人歧视议论,实在是没道理。“
  燕候的母亲是有感而发。
  陈夫人是见惯了生死。
  石梅是现代进步思想。
  三个不同想法的老夫人竟然殊途同归,都觉得寡妇不该受到人们的歧视与打压。
  三人相顾一笑。
  各自在心里计较,这个亲家能够做。
  陈夫人以为十拿九稳的亲事。
  结果,她的三媳妇不同意。
  她想着儿子进了侍卫处,今后有祖父与燕候这个表叔提拔,前程不可估量。干什么要娶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
  陈夫人是个正直的夫人,前来荣府拜访,给雅娟送了一份重礼。
  锦缎十二匹,胭脂马一匹。
  真是大手笔。
  石梅一看这些礼物就知道婚事不成了。
  陈夫人果然是来说婚事。
  她直言相告:“他那个母亲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
  当时也是我们觉得三子性情温和,给他说个厉害的媳妇。
  又不是长媳,其他就没注意,谁知道竟是个有勇无谋,又自以为是。
  虽然我压服这婚事能成,可是,我不想委屈贵府外孙女。
  若是老姐姐不生气,我再替夫人保个媒,却是我娘家兄弟的孙子,我娘家的兄弟也在军中。
  他只有一个独生儿子,走了文官的路子,在太仆寺做少卿。
  长孙在侍卫处,已经成婚了。
  这个是次孙,在国子监读书。
  今年十五,将来中个秀才,在六部找个司务主事,应该不难。
  这个是我保媒,我弟媳妇侄儿媳妇都觉得可行,老姐姐呢?”
  石梅道:“这事儿我还没得及跟她母亲商议。”
  陈夫人心里停当多了,心里庆幸荣公夫人做事稳妥。
  女方不知道曾经换人,免得他日尴尬。
  陈夫人怕石梅多想。
  其实,石梅能够理解,这种没有小定的婚事变数很大。
  这个时代虽然有陈夫人这种只看人品不堪家世的人,也就有他儿媳妇那种只看家世门第之人。
  这个不能责怪。
  且这样的婆婆,石梅也不乐意。
  毕竟陈夫人隔着一层,也不能看顾一辈子。
  媳妇许多时候还是跟着婆婆过日子。
  石梅说要等跟毓秀商议,陈夫人也就不再说了。
  关于礼物,石梅就说:“姑娘不知道说的是谁,若是给了礼物反而露馅。
  不如夫人拿回去,将来我们丫出阁,夫人来添妆,也是她的福气,岂不是更好?”
  陈夫人接受了石梅的说法,越发觉得失去了石梅这个亲家是自家的损失。
  石梅看着陈夫人的爽快明理,对他娘家侄媳妇与侄孙子有一定的期待。
  却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因此暗地里派人了解陈夫人娘家沈家的底细。
  石梅觉得若是婆婆人品好,那时候再相看儿子。
  金山很快就有了回信,沈老爷一妻二妾。
  两个嫡子,两个嫡女,再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
  庶子才十岁,庶女八岁。
  小妾都是原配夫人的丫头出身。
  靠着原配过日子,十分乖顺。
  沈夫人的父亲是个军中的武将,娘家的兄弟也在军中任职。
  长子媳妇就是娘家侄女,关系很好。
  但是,从也有个坏处,看不出沈夫人真正的心性了。
  长子媳妇是侄女儿,次子媳妇入门肯定不讨好。
  沈家已经走了文臣的路子,
  应该迎娶文官家的姑娘做儿媳才是。
  如今娶了娘家侄女,肯定十分受宠。
  从此分析,石梅觉得这个次子媳妇不好做。
  陈夫人半路换人了,石梅若是不同意这门亲事也不算失信。
  不过,石梅还是决定征求一下毓秀的意见。
  四品管的门第很不低了。
  长子媳妇是婆婆的娘家侄女,
  白家却是白身。
  毓秀便觉得有些齐大非偶:“我没本事,雅娟性子懦弱,在姑侄婆媳手下……”
 
 
第135章 保龄侯府
  石梅明白毓秀的意思, 她觉得雅娟嫁进去只怕不和谐。
  毓秀依靠的只有荣府, 到时雅娟受了委屈,石梅跟陈夫人是好友,倒是不好拿出手段替雅娟张目。
  贾赦也不会对燕候的舅舅家怎么样,雅娟简直就是白送。
  石梅颔首:“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会让你弟弟注意一下工部这些衙门的主事司务家的女儿。
  再有,你嫂子提议堂哥儿在金陵老家聘娶族里侄女的建议,你觉得如何?”
  毓秀道:“我给堂哥儿写了信, 他说只要外祖母觉得好就好。”
  石梅就笑了:“这是什么话嘛。”
  毓秀道:“我也觉得只要母亲您看上的人,必定不错。”
  石梅就说:“那就让贾数贾玫的女儿年底上京来过年,届时, 你与堂哥儿亲眼看看人品。
  不过,这两个丫头雅娟应该认得,你也可以询问雅, 她喜欢那个姑娘。
  我的意思, 两个都好。
  又或者,后街贾燮, 贾齐两家, 也有适龄的女孩儿,他们如今都在军中有了五品的职位。
  女儿也都在府里上过学了,容貌能力都很不错。
  掌管庶务,管理几家店铺什么不在话下。
  如今族人们家里几乎都有生意,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亩的良田,嫁妆赶不上你呢, 几千银子应该有。”
  毓秀道:“母亲您说的什么话。
  如今锦堂有五品岳父看得上,就是他的造化。
  我是没意见,就是他那个差事藏头露尾,我就怕后街的几位哥哥们瞧不上。”
  毓秀这个口气是想就近在京都做亲。
  这也能够理解。
  毕竟白家在京都势单力孤。
  石梅便说:“这个就更简单了,赶明儿我让你嫂子打听打听,你听消息吧。雅娟还小,先不急,总归要找个稳妥的人家。”
  毓秀感激不尽的走了。
  石梅这边,就要拒绝陈家的婚事。
  人孩子十五了,一般人家也要说亲事,不答应就不能再拖,耽搁人家的相看。
  石梅拒亲很委婉。
  石梅再见陈夫人,十分亲热。
  然后,家里荷塘的新鲜莲藕,或者说灵植藕,一家一箩筐一箩筐送了去。
  但是,石梅只说些家长里短,不再提起婚事。
  陈夫人就明白了,这婚事不成了。
  陈夫人做媒主要是愧疚。
  不成也就罢了。
  沈家四品官家的儿媳妇,不难相看。
  十月中旬,史家忽然上门讣闻。
  史鼏殁了。
  石梅十分吃惊。
  史鼏身子虽然不好。
  但是,石梅给他们一家三口都送了灵玉。
  家里多了灵植菜蔬,也给史鼏一份。
  怎么忽然就殁了?
  询问方知,史鼏因为身子的缘故,并未领差事。
  故而,十月带着妻女出门踏青,熟料竟在城外无端端惊马,马车翻滚落入沟底。
  史鼏的夫人与女儿,都只是擦伤,性命无碍。
  惊马的之后,史鼏迅速将她们母女给绑在座位上。
  史鼏自己却被甩出了车厢,脑袋正好碰到石头上,后脑勺整个凹了。
  史鼏被营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气息。
  如今史鼏的尸体还在顺天府,他夫人与女儿回府了。
  已经请了太医。
  史家嫡枝都不在京都,只有十房族人在京。
  如今是他们在照顾史家母女。
  送讣闻的是史家的族老。
  他跟贾母是平辈。
  他来是个贾母商议,史鼎史鼐两个,给送信最好?
  眼下的情势很微妙,就是给哪个侄子去信。
  谁先回来主持丧礼,估计谁就能继承保龄候。
  同时也要恩养史湘云这个侄女儿。
  这一辈子,石梅并没有接史湘云进府居住。
  史鼏也没有送女儿进府的意思。
  石梅估计,是不是正是史鼏死了,他夫人也精力不济,这才担心女儿,把女儿托付给石梅这个姑祖母?
  但是,眼下的事情,必须是荣府要伸手管一管。
  至少在史鼎史鼐回家之前,给他把事情撑起来。
  对于给谁送信的问题,石梅不准备偏私谁。
  “长兄殁了,两个弟弟都该去信。
  他们兄弟都成年了,史家的事情让他们兄弟自己解决。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