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光芒在我心

时间:2019-12-08 09:32:00  作者:光芒在我心
  百姓们原以为惩治了普济寺一众恶僧,心中出了一大口恶气,往后再也不受他们的迫害也就罢了,没成想还有这等好事儿等着。尤其是明令定下了不许地主阶层购买,一经发现除了罚没所购田产外,还要另外罚上同样的银子,吓得这些人只能眼馋羡慕,不敢托关系走后门。这明摆着是为普通老百姓谋福利,一时间到处都在大赞皇上英明,感谢雍王秉公执法。
  你说这么大块肥肉放在眼前,那些个官僚怎会不动心?期间必定会中饱私囊,为自个谋些好处。可事实恰好相反,这次还真不敢轻举妄动,以阳城知府为首巴不得赶紧做点儿事情把普济寺的丑事遮掩一二,现下正好有这般既能赚名声又能赚政绩的事情摆在跟前,只要自个公平公开的把事情办好,那就能在百姓和上边各记上一笔,谁还敢弄虚作假?
  尤其多少又见识了雍王身边那位小真人的本事,还有主持圆意最后猛然转变态度,那一阵又一阵时机恰当的雷声,还有传说中的大鸟……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这位不满十岁的女童有着非凡的本领,万一她留着后手监视他们,届时被抓了现行可就大大的不妙了。所以综合多方考虑,这次务必秉公办事,坚决不徇私情,哪啊美貌小妾的隔了十八里表的不能再表的表兄求上门来都不能松口。
  这般上下一致,此次普济寺田地收没出售一事自然会顺顺利利,不会有太多偏差。
  至于暗地里查抄的财产,应雍王要求都先由江映蓉保管,等回京时正好放在飞机上一同带回京城。这可比派数千精兵浩浩荡荡押送来的安全多了,还省了人力,免了麻烦。
  当然,在江映蓉不知道的时候,雍王曾暗搓搓的单独审问了一会儿圆意,自然是想要问一问百世善人一事。圆意这会儿也不藏着掖着,把自个知道的、看过的、猜测的一股脑都告知雍王,最后雍王得出了个结论:小真人是天地的亲闺女,绝对不能与之为敌,必须好好尊着敬着供着哄着宠着,不能惹她生气,不能惹她心烦,不能让她受伤……咳咳,怎么感觉越说越不对了呢。被圆意这般阴差阳错的一搅和,下一位君王对江映蓉潜藏在意识深处的那一丝忌惮基本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雍王是在圆意等人受了火刑之后才与江映蓉离开阳城,赶往下一个地点邑城。对于前来观刑的百姓而言,自然觉得大快人心。这古代火刑可是比砍头还要严重的刑法,砍头虽然最后身首异处,可只要家里人愿意出钱,总归有收尸人帮忙整理仪容,有些技术高超的能将头颅和脖子缝合的一丝不差,看不出任何痕迹,最后还能入土为安。可火刑就大不一样,除了要忍受被活生生烧死的痛苦,最后可是挫骨扬灰的结局,只剩下点儿骨灰沫子,说不得直接魂飞魄散没了下一世,在古人眼里自然更为严厉,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才会受此刑罚。
  最终阳城普济寺一事以一种顺应民心、互利互惠的结局收场,当然普济寺众僧和幕后金主属于损失惨重的一方。后续阳城其他寺院的清查整顿自然是等邑城事了后,皇帝会另行统一发布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整顿。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早凌晨要敢飞机,收拾完行李赶出来的一章,有些晚了
 
  第156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雍王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百姓的赞誉离开阳城,前往邑城。离开前, 阳城知府带着几个县令、下官亲自到普济寺外相送, 这下是终于瞧到传说中的大鸟,简直是震惊了在场诸位的眼球,几人犹如一群傻子般以相同的角度仰着脑袋, 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目送大鸟消失在空中。良久, 直到脖子都酸了, 眼前都是湛蓝的天空和漫步的白云,再也瞧不见一丝大鸟的踪影才舍得放下头来。
  阳城知府顾不得脖子的酸软,回到府衙第一件事情便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大字的奏折,把普济寺一事前因后果上奏清楚,又含蓄而巧妙的歌颂了一番雍王的功绩,还有百姓们的赞誉。然后极尽贴切的描述了大鸟的神奇。其中一句话引用的颇为巧妙:微臣曾以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乃是志怪传说, 不足为信。今日有幸,亲眼所见,大齐有鸟,其名为飞机。飞机之大,不知其纳几千人也;化而为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不知其一日几千里也。陛下洪福齐天,英明神武,引得此神机降世,乃大齐之福,万世之幸。
  最后又稍微点了一下自个治下不严,监察不利,才让此等恶僧继续荼害百姓,幸上苍警示,雍王神速,恶人得逞,百姓得福,往后定然兢兢业业,防微杜渐,杜绝此类祸害百姓,危害社稷之事云云。
  阳城知府如何夸耀歌颂此次事件处理结果暂且不提,江映蓉和雍王已然到了紫云庵,却远远的站着没有靠近,原来这里的味道着实有些不好,尤其天气炎热更是冲鼻,从庵堂内还时不时飞出来成群的苍蝇,庵堂的大门和四周的墙壁上沾着不少臭鸡蛋的蛋液和烂菜叶子,看墙壁那斑驳的模样应该还泼了不少泔水之类的东西。
  已经到达的五百精兵恪尽职守的守在庵堂四周,到底是训练有素之辈,这种环境下还能眉头都不眨一下的守着。他们这批人紧赶慢赶才于两日前到达紫云庵,为首的长官将雍王的手书交给邑城知府后,便带人围了个严实。官兵一到,反而解救了紫云庵众尼连日来的苦楚,最起码有兵丁把守寻常百姓不敢再靠近泼泔水,扔菜叶子。
  只是吃食上仍旧没有改变,顿顿只吃的上白面馒头和一碗清粥,往日里弃之若鄙的咸菜疙瘩或酸菜叶子也成了众尼姑争抢的东西。要知道这种东西往日里只有最下等用作粗使的老尼才会食用,还是其中一个管厨房的善心老尼特意抽空闲时间用些不要钱的野菜腌制的,想着给那些年纪大的老尼多添口菜。没成想有朝一日能成为这些眼高于顶,平日里生活做派犹如大家小姐一般金贵的“上等尼姑”的救命菜。若不是庵堂内本身打了一口井,否则吃水都要成问题,只有一口井也禁不起庵内几百人随意造,往日里一日一沐浴的“娇尼”们这会也只能忍着汗臭和痒意,不敢再吼着吵着要沐浴,救命水还是省着点儿用,谁知道这种监禁的日子还要多久。
  一听说朝廷来人了,主持师太也派人开门探听,可把守的官兵直接亮出佩刀,吓得探听之人赶紧关紧庵门,不敢再多说一句。这两日虽没有添新的恶臭之物,庵内也派人尽量清扫了一番,可这些时日光内部产生的厨房垃圾就不少,茅厕也许久未曾清理,无法将垃圾运送到庵外处理,又是炎天暑热的,可想而知庵内的味道能好到哪里去。苍蝇环伺,恶臭扑鼻,只得紧闭房门才好受些,可房门关紧了就无法透风,屋内犹如蒸笼一般闷热,总归是从内而外不舒服。没几日,原来娇花一样的姑娘们便小脸儿黄黄,干干巴巴,犹如霜打的茄子蔫蔫儿的,一点儿都不水润。
  这样的味道自然让雍王一行止步不前,只得暂且在背阴处歇下,等大营扎好了,再把关键人抓起来审讯。其实紫云庵和普济寺比起来,颇有点儿小巫见大巫的意思,罪行和影响力并不如普济寺那么深重。当然紫云庵涉嫌拐卖人口,迫害无辜少女,还背着不少人命官司,可她们倒也警觉,庵内大都是无父无母无亲眷的孤女,还有些官家罪臣之女,或者是家中贫困卖女儿,其本质上和青楼楚馆没什么差别,想要有苦主敲鼓鸣冤恐怕都找不到几个。要说影响就是败坏了佛门的名声,降低了佛门在百姓们心中的影响力和信奉度。只要没引起民愤,没惹出骚乱,实际跟朝廷扯不上太大关系,所以此行要比普济寺轻松许多,主要目的是来收缴财务的。
  晚间待温度降了一些,将主持师太及几个关键祸首捉到大营帐前,得知主位上坐的是京城里来的雍王殿下,几人便如竹筒倒豆子将所犯的罪行交代的一清二楚。实在是最近的日子过得太惨,她们早就忍耐不住,生怕一个不好再被重新关回庵堂,继续在臭烘烘的味道中生活,简直要疯。
  不过这次倒是攀扯出邑城下属的一个知县,也就是紫云庵所在的清河县,这是邑城的第一大县,县令乃李长卿。小小县令为何敢只手遮天,为这样一座暗娼之所保驾护航?
  一则李长卿此人生平最是贪花好色,据说十岁便搞大了房里小丫鬟的肚子,也不知是名声太坏以讹传讹杜撰的,还是李长卿真的是天赋异禀。十二岁便开始不停的进出入花街柳巷、青楼楚馆;十四岁开始在外搜罗美人,只要在大街上看见好看的,不管有无成亲,不管是小姑娘还是大娘子,只要瞧上眼儿了必定想方设法虏了去,不过三五日便失了新鲜劲儿撒开手丢到一边。据说他有一个庄子专门养豢养这些美人,里边的人数堪比皇帝的三宫六院,那是环肥燕瘦、千姿百态。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之前抢的都是平民百姓,哪怕使阴毒手段弄得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无人敢上诉控告,只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没成想终于踢到了一块儿铁板,把武安侯为嫡子定的娃娃亲媳妇抢走了。这位未来儿媳妇其实家境很普通,只是京城一个富商之女。富商年轻时在外行商时偶然救了还未封侯还只是一届白身的武安侯,二人一见如故、相交甚欢,又得知府内都有一位身怀六甲的媳妇,月份也差不多,更觉得有缘。武安侯又感激人家救命之恩,遂提了若是一男一女便成就两姓之好结为儿女亲家,若是两个男孩便拜为兄弟,若是女孩便义结金兰。
  当时的武安侯家中很是普通,对比二人的穿着打扮明显富商家境更为殷实,不过一时感念提了这个话头后也深觉有些莽撞。本准备描补说是玩笑之言,没想到富商并未看不起衣着寻常的年轻武安侯,立马取了贴身常年佩戴的玉佩交换信物。武安侯深受感动,本是人家救了自己,结果最后还舔着脸高攀,把贴身佩戴剩下的唯一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交于富商,乃是一把精致小巧的匕首。如此便定了儿女亲家。
  没成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见时往年白身之人便成了高高在上、位高权重的武安侯,正风风光光带着兵士受百姓们的夹道欢迎。光这个封号就知道这位挣下的军功有多大,多受当今器重和厚爱。富商一看对方侯门高府,不敢再有攀扯之心,一边为只有一面之缘的老友高兴,一边也歇了相认的心思,回去就安排独女的亲事,当年的约定只当是年轻时的戏言。
  富商歇了心思,可武安侯还记着呢,当年要不是富商相救,哪有现在的满门荣耀。回京第一件事儿便是派人寻找一位姓孙的富商,当年结亲也离不开二人都是京城人士,嫡子现在还未说亲就是念着当年的约定,为此也不知受了老妻多少埋怨。侯爷想找的人自然是轻而易举,不过三日孙家大大小小的事便呈到武安侯桌前。
  之后便是重提亲事,哪怕孙老爷再三推拒,武安侯仍要信守诺言,还拍着胸脯保证未来儿媳嫁到侯府绝对不会受欺负。于是这二人的婚事便提到了日程,毕竟两位年龄都不小了。只是侯夫人终归是意难平,当年侯爷回来说到此事,侯夫人那是一百个愿意,毕竟是自家高攀,况且人家救了夫君性命,否则留下孤儿寡母如何是好。可现下两家翻了个个儿,而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家世相差过于悬殊。侯夫人当然希望为嫡子谋一位名门闺女,自家儿子值得最好的,怎能配一阶商贾之女,简直是贻笑大方。可耐不住侯爷坚持,只得同意,可对这桩婚事便没那么重视,对未来儿媳妇便起了轻视不喜之心,认为对方故意仗着当年的恩情要挟自家。
  所以得知未来儿媳妇竟然在大街上被人抢了去,侯夫人非但没有担心,反而松了一口气儿,儿子终于不用再被这桩婚事拖累。
  武安侯自然是忍不得的,直接带着嫡子揣着长枪杀到李府门前,要他们交出李长卿,交出孙家女。可这孙家女也是个烈性的,被掳之后趁着李长卿不备,一头撞到床头,霎时血流如注,当场断了气儿。李长卿哪见过这阵仗,当时就吓得那物事直接软了下去。
  父子二人只得了一具尸体,若不是闹得厉害,李府都不会承认掳了孙家女。最后为了安抚武安侯一家,孙家他们压根没放在眼里,只得将最得宠的幼子李长卿流放外地,永世不得回京。
  武安侯要继续闹,告到御前去,可有人求到侯夫人那里,侯夫人以武安侯府新贵扎眼,不可刚回京城就得罪劲敌,免得日后官场难行,连累儿女为由,劝说武安侯息事宁人,接受这个处理,都永世不得回京了,这惩罚够重了。武安侯最后只能这般,没帮老友为独女报得大仇,武安侯心内甚是愧疚,不敢面对好友,两家遂慢慢断了来往。
  说是流放,根本是李家托了关系将人放在邑城,过了风声之后还谋了个县令的差事。李家夫人心疼幼子,贴补了不少家当,李长卿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还离了父母亲长管教约束,更是如鱼得水,丝毫不觉有何不适,安安心心在清河县当了将近二十年县令。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猪年大吉~~~
 
  第157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县令李长卿除了风流本性外,他少时敢在皇城根儿上、天子脚下那般做派, 自然是依托背后强悍有力的本家。李府乃当今元后之母的娘家, 与元后乃表姐弟的关系,真论起来太子该称这位没大几岁的李长卿为表舅。
  这李长卿又是老来子,自出生就是整个李府的宝贝疙瘩, 连素日里最为严厉的李老太爷都对老来子宠爱有佳, 这是他老当益壮的证明啊, 满京城谁有他有福气。阖府宠着、爱着自然就养成了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 又甚是喜爱美色,家里觉得他年纪小闹不出什么乱子也就没狠下心管教,谁知踢到铁板,直接被逼发配外地。
  后来武安侯因伤病去世,没人再管着限制李长卿回京,李府老太太一封又一封书信召小儿子回京。结果这李长卿在清河县待舒服了,已经成了紫云庵幕后的小金主,里边的鲜嫩小尼姑基本都跟过他, 乐不思蜀死活不回京去。
  待在清河县有钱又能寻美尝鲜, 上峰同僚都因着京城李家的势力不敢多得罪他,处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长卿又没上进心, 也不争政绩往上爬,就准备待在县令上不挪窝,别影响他寻美,又不是什么大毛病,男人们都懂。所以对这位贵公子那都是让着、捧着, 他又惯会玩乐和做人,来邑城不到五年,各家各处但凡有点家世的人家都跟他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李家老太爷和老太太去世后,虽然当家大哥不似父母这般溺爱弟弟,可绝对堪比亲儿子,逢年过节总不会忘了这位远在外地受苦的弟弟,那是成车成车的好东西送着。外地再好,哪里能比的上京城家里,李府的人都觉得李长卿在外是受苦的,可不就心疼怜惜些。
  李府掌家人每每找机会把李长卿往京里调,李长卿就写上一份情真意切的书信回京,大意总是年少不懂事,惹了人命官司,这是他该受的惩罚,不能因为事主去了就免了,他愿意自我流放用一辈子赎罪,现下能做一县知县已是舔着脸,不可再妄求过高。且李家家大业大,政敌过多,若是有心人翻出旧账牵累阖府,那可就不美了云云。写的李家掌家人每每流泪感叹弟弟长大了,知道为家族考虑,更是恨不得把阖府的好东西送到清远县。
  李家自认为这位小爷一辈子不得高升,不得回京是苦事,对他发展出一个庵的美女之事根本全然不知,还以为他真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李长卿巴不得一辈子待在清河县。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