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茵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赵昱的声音顿时低了一大截,支支吾吾地说:“再说了,那些事情……也的确是发生过,只是经过了白梦先生的笔,变得夸张了一些。那些小话本,哪个不是这样的?”
“可太子却是真心实意将它当做了皇上的亲身经历。”
赵昱一下子底气全无。
他叹了一口气,看了闻茵一眼,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闻茵最是看不得他装可怜的模样,这会儿也不由得道:“此事便交给我吧。”
皇帝顿时笑逐颜开,哪里有半分方才失魂落魄的模样。闻茵顿生无奈。
……
如今太子每日一早就要去上书房读书,上午读书,下午习武。与皇帝相比,太子年幼起就十分认真勤奋,从不偷懒耍滑,太傅布置的课业也全都刻苦完成。闻茵去上书房找人的时候,果然立刻就找到了。
她抬手制止了下人通报,只在外面看着,等方俨的课停下之后,才走了进去。
“皇后娘娘。”方俨给她行礼。
闻茵轻轻颔首,朝太子看去,太子也从座位上下来,给她行了一个礼,礼数周全,挑不出一点错处来。
闻茵问:“太子之后可还有什么课程?”
“下午有骑射课。”
“那就免了,今日本宫有要事找太子,去与镇国公说一声吧。”镇国公也成了小太子的老师。
众人应了一声,陆陆续续从上书房里走了出去,很快便留下闻茵与太子二人。
周遭没了人,太子一下放松不少,紧绷着的小脸也露出笑来:“母后有何要事要找孩儿?”
“你想不想出宫去?”
“出宫?!”
闻茵道:“今日休息半日,我带你出宫。”
她也不是要与太子商量的意思,太子也不反对,连忙去寝宫换了一身轻便适合出宫的衣裳,心情雀跃地跟着闻茵一道出了宫。
两人坐在马车上,闻茵便问:“我好像已经有许久没有听你提起过皇上了。”
此话一出,小太子立刻板起了脸。
他一声不吭,闻茵瞅瞅他的样子,倒是还有几分平日里皇帝装严肃时的样子。她不禁笑道:“你年幼时,可总是父皇长父皇短的,最是崇拜皇上不过,如今怎么就变了?”
“母后明明知道。”小太子绷着脸,说的十分不情愿:“父皇那些……都是骗人的。”
当他知道那只是个话本,只是其他人胡乱编写出来的事迹时,只觉天崩地裂,再也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崇拜皇帝了。提到这个,小太子也不禁埋怨道:“母后也真是的,父皇故意骗我,为何还要帮着父皇呢。当初我还与老师外公争论过许多回,如今想来,还不知道老师他们是如何笑话我的。”
“为何要笑话你?”
“因为我说了谎。”
“我不觉得你说了慌。”闻茵淡淡地道:“依我看来,皇上的确是个十分厉害的人,就算是方大儒,就算是你外公,也不及皇上厉害。”
太子迟疑了一下,道:“可是那里面都是假的……”
“故事是假的,可皇上做过的事情,却是真的。”闻茵撩起车帘,示意他往外看去。这会儿马车已经到了宫外,行驶在京城地主干道上,来来往往都是行人。闻茵问:“你看见了什么?”
“人。”太子说:“许多许多人。”
“他们能好好生活在这儿,衣食无忧,全都是因为你父皇。”闻茵的目光看向街上的百姓,“你应当也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不少事情,不是在话本之中的,而是从太傅口中,从镇国公口中,就算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应当也都与你说过不少。”
太子一时沉默。
的确是不少。
在他还分不清话本与现实时,便最喜欢缠着别人给他讲皇帝的事情。话本之外,关于皇帝的事情也能有许多能说的,皇帝做过的好事,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些人都与你一样,打从心底崇敬皇上。”
马车一直到了京城里的一家食楼前停下。
闻茵带着太子下了马车,看到食楼匾额时,太子还有些不解:“娘为何要带我来这儿?”
“这是你爹最喜欢吃的食楼。”闻茵说。
太子便没了话,乖乖跟着她走了进去。
而后他又看闻茵点了不少菜,也都是他父皇喜欢吃的菜。太子一一尝过了,不愧是他父皇喜欢的,味道果真是不错。
“多吃点,今日我们还要去不少地方。”
太子困惑:“娘要带我去哪儿?”
“带你去见见你爹的厉害之处。”
太子心中的好奇便更多了。
太子虽说长大了,可如今也不过七八岁,读了书,明了理,尽管自己心中皇帝爹爹的形象破灭,但心底还是对皇帝存在着濡慕。他不信赵昱了,可还相信闻茵,他的母后可比父皇靠谱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连闻茵都能亲口夸出来的厉害,他就越发想要去的瞧瞧。
太子吃饱之后,便跟着闻茵一路到了城西的一处大宅院门口。他好奇地往四周看了看,问:“娘,这是哪儿?”
“你应当是听说过,这儿便是皇上办的居养院。”
太子恍然大悟。
他当然是听说过了。光他知道的,这个居养院办起来可就不容易,而这居养院成立起来的目的,更是意义重大。有了这个居养院的存在,无数孩童能够平安长大,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个居养院也比从前更加完善。这儿收留的都是弃婴,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到了该离开居养院的年纪,便会被送去工作——这么多年过去,赵昱手中的铺子越来越多,给居养院的孩子提供了不少职位。
太子从前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踏足过这里,他踏入门槛走了进去,便见院子里有不少孩童正在玩闹,许多孩童只有他一般大,甚至还比他更小,这些人衣着朴素,但是脸色红润,尽管身处困境,可脸上并无阴霾,天真的笑脸看得太子愣住…
闻茵在他身旁淡淡道:“如果没有皇上,这些人早就在被抛弃时就没了性命。”
太子一时五味纷杂。
听说的再多,也没亲眼见到更加震撼。
不说其他,只说眼前这居养院,从建立之初起,也不知道救了多少孩子,更别说日后还有再持续很久很久,光这一个居养院里救下来的人,便已经足够称得上一声伟大了。
但闻茵也并未停下。
她又带着太子到了一处书铺前,书铺门口人来人往,许多书生出入其中,大多数人看着十分落魄,可都喜珍惜地捧着手上的书。
“这是皇上开的书铺。”
太子立刻道:“我也知道这个!”
“如果没有皇上,这儿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轻易的读到书。”
“为何?”
“因为他们没有银子。”
太子懵懵懂懂。
闻茵便亲自带他进了书铺里。
一本书的价格不低,想要读书,哪里只是读一本书就够了的。穷苦人家读书,光是纸墨就是一笔巨额开支,越是没有银子,就越是难读书,越是不读书,就越难以从困境之中挣脱出来。
太子还小,算不清这其中的账,闻茵便仔仔细细给他掰扯了一番。
太子问:“那这书铺,就不要钱了吗?”
闻茵说:“只要一文银子,便能读到一本书,在普通书铺买一本书的银子,在这儿可以读到几十上百本。自从这间书铺开了之后,就算是再穷苦的书生,也能够有机会考科举,这几年来,寒门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都是皇上的功劳。”
太子想了想,问:“还有那补助银,是吗?”
“没错。”
皇帝前几年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怜惜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特地掏出一笔银子,以借贷的名义给那些学子,只等着这些学子考□□名之后,日后再以俸禄相还。这让皇帝得了不少好名声,也得了不少夸赞。
也不只是这些,皇帝最近还琢磨着筹办蒙学,让每一个孩童不分贵贱出身,都能免费上学。当然,最近又在朝堂之上和文武百官吵得欢。
太子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说:“有了书铺和补助银,天底下的所有人都能读书考功名,可真是帮了不少人啊。”
“不。”闻茵说:“这是在救人。”
作者有话说:
养崽番外还有几章,我写完了已经放进存稿箱啦一下子不知道该写啥番外了,还有什么想看的番外吗?
第114章 皇帝开始养崽后
闻茵又带着小太子在街边买了烤红薯。
剥去深褐色的外衣,里面金黄软糯香甜的薯肉便露了出来,小太子一口咬下,甜糯的红薯入口,顿时让他高兴的眯起了眼睛。
“好吃吗?”
“嗯。”
“这也是皇上找到的东西。”
小太子一口红薯肉卡在了喉咙里。
他吃惊地道:“这……这也是皇上……”
“你应当也知道,每年都会有好几艘大船出海,与海外异国往来。番薯,土豆,花生,许多东西,都是从海外传来的。”闻茵提及此事,还带着几分笑意:“当初皇上偏要造船出海,那时候所有人都拦着,没有一个人依了他。说起来你也许不信,皇上也是看了话本,才萌生了这个念头。后来大船便如他心意出了海,这些东西,便是第一次出海带回来的。”
太子呐呐点了点头。
他在上书房上课的时候,便已经听过不少回这些东西有多厉害。这些作物产量高,也容易饱肚子,从前百姓们吃不饱,有了这些之后,吃饱的人便比从前都多了许多,太傅对他提过无数回这些作物的厉害之处。可他却没想到,这也是因为他父皇的一时兴起。
看了小话本,便想着造船出海,造船出海,就找回了这样有用的东西。而这样厉害的人,是他的父皇!
一种难以言喻又熟悉的感情将太子的心包裹住,他仿佛踩在了云朵上,整个人都晕乎乎的,恨不得和所有人都说一遍,他的父皇究竟有多么厉害!
“我知道!”太子双手抱着烤红薯,激动地脸颊也微微发红,他说:“我知道,这个救了许多人!”
“没错。”
“皇上可真厉害啊。”
“皇上的确很厉害。”闻茵目光之中透出几分暖意:“不管旁人如何想,皇上的确是常常做出人意料的事情,可他也是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考虑,为百姓做事。”
太子主动问:“还有什么没有见过的地方吗?”
闻茵低头看了他一眼,笑说:“还有不少。”
从前皇帝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小太子生下来以后,他的想法就越来越多了,好在闻茵手底下的人也越来越多,无论皇帝提出了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她都能想办法办好。
闻茵一边呆着小太子走,一边给他讲关于皇帝的事迹。
有些是话本里就提过的,有些则是太子没听说过的。闻茵没有什么动人夸张的语言,也不会说假话,她只会将事情最简单最直白的说给太子听,等太子亲眼见着了,再告诉太子,皇帝的这些举动最后帮到了谁。
全天下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因此而受益。
天下书生因为他而能读书考功名,天下百姓因为他而衣食丰足。军营里的将士有了伤残补贴,流离失所的孩童有了庇护之所。不论是书铺也好,亦或者是城外停着的马车也好,到如今,几乎是每一处的地方,所有人提起皇帝时,都是满口称赞。
甚至也不用赵昱再掏银子请那些说书先生说了,茶楼里多得是想听歌功颂德的人。
最后,闻茵带着他来到了一条大河前。
眼前的河很大,上面停了不少的船,尽管是一条新河,可是却迅速地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无论是贸易往来也好,亦或者是出门远行也好,这条大河两岸满是提着包袱的行人,甚至连这周遭的地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闻茵指着眼前的河说:“这是皇上的河。”
太子听说过。
太傅就和他说起过无数回,这条河的出现,又给百姓们带来了多少的好处。
太子问:“这也是父皇一意孤行吗?”
“没错。”闻茵说:“当初就连我也以为,皇上是贪图享乐,才命人开凿这条河。它从京城通往江南,途经数地,花费了许多银子,这些全都是皇上一个人掏的。”
“一个人?”
“皇上要凿这条河时,没有一个人同意,群臣都上奏折反对。国库里的银子掏不出来,皇上一怒之下,便决定自己出银子。”闻茵说:“那可真是不少银子,皇上缓了好多年都没缓过来。”
非但如此,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抠门皇帝。直到大船与海外通商的次数越来越多,皇帝手中的铺子也开的越来越多,皇上手中的银子有了盈余,腰板才挺直起来,最近便开始琢磨着许多花银子的事情了。
当初所有人都以为皇帝大费周章挖大河是为了下江南游玩更方便,可等这条河挖好之后,皇帝却没踏足过,就算是离开京城,也是去城郊山庄避暑,亦或者是去温泉山庄避寒,连江南都没再踏足过。连她都看走了眼。
太子听在耳中,却是整颗心都揪了起来:“皇上当初一定很难过吧。也幸好,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条河的好处,但我从未听他提过,他一定是被伤透了心。”
闻茵:“……”
闻茵心想:那倒不是。
当初皇帝赌气,在群臣面前夸下海口,说是要自己一个人从私库里掏银子。他这样说了,也的确是做好了,虽然期初日子过得艰难了一些,但如今却已经尝到了甜头。
91/95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