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凯蒂总算是坚定地摇摇头。
“只是……朋友间的那种……”
凯蒂有点犹豫地描补着,莉迪亚皱起了眉头。
能够让凯蒂放弃和军官们进一步来往,从这个角度来想,也许这个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她的陌生男性,并不像是凯蒂说的那种只是朋友。
但是凯蒂在莉迪亚面前,从来都没有说过谎,可能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的那点其他的意思,或者是对方把她看作是普通的异性朋友——尽管莉迪亚不相信单身男女间会有男的认可什么友好的异性知己的关系。
莉迪亚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再次与凯蒂强调了分寸并且得到了保证之后,勉强算是警告过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 *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是英国着名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之一。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
初版是1812年左右,之后拜伦又写了《唐璜》等等作品,属于当时的流行文学
毕竟不是什么《恶之花》那样的禁.书x
*
玛丽后面提到的,是雪莱的诗歌,也是十九世纪初的作品
是关于《西风颂》的,雪莱的名篇,映射暗示革.命的
有关内容摘自百度,给大家科普一下_(:з」∠)_
*
哈里顿当时正处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下,所以比起其他爱情诗或是歌颂自然的诗歌
他对这种具备着反抗精神和战争意味的诗句更有感觉
是这样一种暗示_(:з」∠)_
第67章 六十七个小疯子
艾丝黛拉和莉迪亚在满心的不舍之中, 离开了英国。
一周左右的路程, 两个姑娘顺利地到达了巴黎。
刚一下车, 她们便被接去了吉尔内家的庄园里面。
这位并不贫穷相反很是有余力的画家,似乎在段时间里,有了一个充足充分的创作。
吉尔内先生与莉迪亚在绘画上的理解, 很多时候是能够契合的, 不如说是莉迪亚能够理解这位长辈的某些想法,尽管年龄差距极大, 但两个人是朋友一般亲切又可爱的关系。
迎接他们的是吉尔内夫人,一位风情却也温柔的法国女人,她微笑着注视着她们两个。
“吉尔内夫人。”
两人纷纷与她行礼,她连忙带过两人。
“路上很辛苦吧。”
吉尔内夫人一手拉一个, 高高兴兴地带两个人进屋。
“先去吃点东西?车上的东西可没有家里弄得好,毕竟旅途不便。”
“吃完了就去舒服地洗个澡睡下吧,知道你们两个爱干净又爱沐浴。”
这个时候的法国人和英国人一样, 都不是十分热衷于每日沐浴的情况。
莉迪亚则是天生不习惯那种依靠香氛香薰压住身体味道的方法, 于是她从小都是日日洗澡,很注重这方面的内容,艾丝黛拉是跟着她一起养成的习惯。
吉尔内夫人对于两个人的这种习惯虽然诧异,但他们家不缺这点水,所以也完全不会阻拦她们什么。
“休息一下之后, 你们过几日再要去学校吧?”她向两个姑娘建议着。
“五天后吧,那时候差不多正好。”莉迪亚笑眯眯地言道,“多陪夫人一天, 都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看到你个小甜心,我的心情也很愉悦。”吉尔内夫人笑着捏捏她的小脸蛋。
莉迪亚和艾丝黛拉遵守之前答应的事情,在稳定下来之后,先去逛了巴黎最大最有名的几家制衣店和衣料铺子。
看多了好东西,莉迪亚心里有了数,为简的婚纱制作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构想,这样算来,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只等她圣诞假期回家之后,再把布料的部分全部整合起来,加上那些修饰的花饰或是蕾丝、缎带,之后再根据简的需要,调整部分细节和松紧上的设计,便没有问题了。
让她高兴的是,除了简的婚纱,她目前最想要做的那件夜礼服,也找到了最核心的主裙面的布料,想要的蓝色薄纱也寻到了,这样一来,她这一条礼服裙也可以开始动工了。
除此之外,她在火车上还有了一个新的设计。
将数学的元素融入裙子中间,比起传统的花边或是花鸟鱼虫的刺绣方式,将特殊的圆和椭圆公式构成下的完美近圆线条纳入花纹的设计里,仅仅只是以圆和椭圆作为装饰,将无数细节性的完满的圆形以漂亮的弧线串起,以特殊而自然的排列方式,作为裙子上独一无二的装饰。
这种数学元素而非自然元素的运用,在裙子花纹的设计上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是罕见,但莉迪亚非常期待这样的一种设计。
目前她正专心地研究这如何才能够设计出最好看的圆形画纹,将圈与圈的结合尽可能自然,并且顺畅到极致。
线条的这种极简设计,将会成为这条数理长裙最大的优势。
莉迪亚和艾丝黛拉保持着与故乡人的通信,以防万一,莉迪亚还特地给莉兹写了信。
虽然说她觉得伊丽莎白有点凶凶的,但是这有个好处,那就是小怂娃凯蒂是不敢对着反抗莉兹的,除了莉迪亚,也就莉兹能够管住性子上来的凯蒂了。
莉兹大约是听懂了莉迪亚信里的暗示,在后来的几封信里,特地和她说了,凯蒂似乎是懂事了一些,并不会和军官们玩闹得太过分了,至少除了跳舞,没有再干其他的事情,这个傻妞妞似乎也懂得保护自己了。
这样,莉迪亚才松了口气。
私自和外人写信的事情不说,莉迪亚暂时也没有时间来抓那个“不知名先生”究竟是谁,但好在还有其他的姐妹可以也愿意帮着管一管。
看凯瑟琳最近的表现,差不多大家都可以放心了。
什么事情都好,没分寸是绝对不行的。
“今年的假期是不是比往常要早不少?”艾丝黛拉正写着作业,转头琢磨了一下,顿觉不对劲。
“你才发现吗?”莉迪亚放下笔,她已经写完了要复习的功课,还差最后一门便可以结束这学期的学习了。
“怎么说?”看她这样,艾丝黛拉就知道莉迪亚是肯定知道什么了。
“你没发现米拉波小姐回瑞士的时间,都提早了一些吗?”莉迪亚转了转笔,在艾丝黛拉不赞同地看过来时,又连忙放下,“凡尔纳家族和米拉波家族,同为新教徒,都来自瑞士,看他们今年回去的架势,总觉得像是有事情要发生?”
“能有什么事情?前两年才扩大了议会,增加了选民,让我们的中产阶级获得了更大的便利,省了纳税钱,又可以白赚一笔……难不成还能是贵族院成员世袭制被废除引来不满?”
“噗,你瞎说八道什么呢?他们是瑞士人,法国的议会改革哪里和他们有关了?”
莉迪亚笑出了声,随后又是若有所思地道。
“前几天我和他们聊天,哦,那时候你还在写作业……然后我听米拉波家三小姐的意思,似乎……凡尔纳小姐是要待嫁了。”
“这有什么……”艾丝黛拉很是不以为然,“她明年就可以毕业了,作为十七八岁的姑娘,嫁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但是她要嫁给……那些搞矿工业的新贵吧,看凡尔纳小姐的样子,似乎不是很情愿。”莉迪亚摇摇头,知觉感慨。
“没办法,他们是有钱的和有钱的想要强强联手,控制整个法国和欧洲经济呢,联姻可是个好方式。谁让‘钱袋子国王’站在资本这一边,得和那些扶他上位的有钱老爷们低头,非得和工矿企业和银行家们贷款呢……”
“就为这个事情走神?你想的是不是有点多?”艾丝黛拉奇怪看她,“难不成你还想嫁一个高级行政官不成?”
“怎么可能?这些人最无趣不过了,整天就知道钱钱钱的。”莉迪亚立刻反驳,“只是……你想啊,他们撸羊毛简直撸到明目张胆的地步了,你看法国人民刚刚推翻了查理十世,曾经的奥尔良公爵靠着那些有钱人扶持上位……”
“难道你还觉得会有又一次法国革.命吗?”艾丝黛拉瞪大了眼睛,两个人趁着无人,在房间里无所顾忌地说着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人民总是愚昧的,只要不是逼迫到底了,哪里会有革.命,而且到时候我们肯定已经回国了,别想那么多了。”
“自由的法国人啊……”莉迪亚若有所思。
“行了,难不成你还想做第二个罗兰夫人不成?”艾丝黛拉无语地看她,“就算你预言到了一场革命又如何?”
“我也改变不了什么,更不想发什么战争财。所以说,”莉迪亚手一摊,“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准备考试吧。”
之后自然是一切顺利,很快这个学期便结束了。
本来是想要直接回郎博恩的,但两个姑娘想了想,又觉得是难得的机会,而且听说加德纳舅妈一家要到乡下郎博恩和他们一起过圣诞,便决定干脆先一道去伦敦,玩上数日之后,再随着加德纳他们一家一起回郎博恩。
主要原因是,莉迪亚想要再去伦敦逛逛,看有没有合适的布料。
虽然巴黎有着最棒的流行时尚,但在贸易上面,还是伦敦更有优势。
毕竟,现在是强大的大英帝国,殖民贸易之发展,超乎想象。
郝薇香夫人赞成两个人在伦敦多玩几天的想法,何况还有莉迪亚的亲舅舅一家在。
现在的伦敦很发达,也有很多可玩可赏的东西,两个姑娘虽然熟悉了巴黎,却还没有把自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仔细地逛过,自然有所遗憾。
虽然不知道两个姑娘未来会嫁入怎样的家里,但年轻时候长长见识是个好事情。
这样,两位姑娘带着一点小任务,一道从巴黎先去往了伦敦。
旁的行李都托了人往郎博恩的家里寄去了,有用的需要的则带在了身边。
凡尔纳夫妇拜托两位姑娘给他们在伦敦的亲属带一封信。
虽然说寄信也是方便,但总没有托熟人亲自送到人手上来得好。
而且,凡尔纳先生也有希望两位姑娘能够替他看一看他妹妹的近况。
凡尔纳先生有个妹妹,嫁到了英国伦敦的福尔摩斯家族里。
据说这是个与王室有密切关系,听从于首相的家族,是走政治道路的。
莉迪亚和艾丝黛拉可带着一封问候一封拜访的信件,到他们家里暂歇——
如果她们不愿意也没关系,反正心意带到就好了。
另外,简托莉迪亚顺便去伦敦的宾利家拜访一番,具体原因说得也不十分清楚。
莉迪亚猜想是简担心宾利先生的情况?或者是关心宾利姐妹的近况?
因为简说得不大明白,莉迪亚看得也糊里糊涂,只怕到时候还要借加德纳舅舅家的面子,递了拜访贴过去才行,毕竟莉迪亚和艾丝黛拉都与宾利姐妹不是很熟,不能以熟人女性间往来的方式进行拜访。
至于艾丝黛拉,她也存了心思,要带着郝薇香夫人的面子,和她曾经的几位闺中密友问候一番。
有几位夫人是曾经参加过认莉迪亚为教女的仪式的,所以到时候莉迪亚也是一定要跟去拜访的。
这样,带着不算轻松但又很是寻常的一堆拜访任务的两位姑娘,终于顺利地开始了去英国伦敦的旅程。
作者有话要说: 钱袋子国王指的是法国的奥尔良派国王路易·菲利普
大体上两个人的对话意思就是在说,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间,部分有钱的家族陆续通过联姻方式联合起来,银行业的、工业的都有自己赚钱的方式
*
贷款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是说大工矿企业和银行家借助于对于国家和国王的影响力,强行借钱出去。
国家借钱要还吧,于是从中谋取利润,基本就是属于赚人民的纳税钱,那时候的资本主义很多都是靠和国家合作赚钱撸羊毛的,如果这个国王或是总统不听话,就会干掉他,换一个听话的上去,大概意思hh
*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货币战争》,讲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家史
本人非专业的,文里不讲这个,就稍微看看就好hh
*
有二更
猛虎下山是求不来评论了_(:з」∠)_
看我白鹤亮翅,有没有评论?!
*
感谢【秦楠】+13【熙和】+5【粽子】+2【】+10【ANS塔】+7【唯】+101【不见长安何处】+10【但聆日音】+5【Bblythe】+10【没有】+5【我是一颗榕树】+3【沉眠】+3【熬夜的朱大喵】【杜蠹】【linhh】灌溉营养液
第68章 六十八个小疯子
踏上英国的土地, 那种感觉是格外不一样的。
和站在巴黎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滋味都不相同。
哪怕巴黎繁华的灯火与热闹的集市从未停息, 凯旋门的荣光随着波旁王朝的覆灭而永存, 但不论巴黎是怎样梦幻或是美好,比起他们身处和生长的那块英国的土地,比起他们心里带着家的味道的平凡村镇郎博恩, 都略显逊色。
莉迪亚很喜欢她的故乡, 艾丝黛拉也是。
他们热爱郎博恩,也热爱故乡的家人, 当然,他们也非常热爱他们的祖国。
即使大英帝国的种种行为都曾遭受着抨击,即使它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祖国,他们也依然喜欢。
这种心情, 在踏上伦敦时,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极致。
下了火车,艾丝黛拉轻轻地握住了莉迪亚的手, 莉迪亚安慰似的拍了拍她的手。
并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两位带着蕾丝面纱帽子的少女, 尽管两个人容貌出色、身形窈窕。
但有时间驻足的人,并不多,事实上,这处火车站的人流量并不算小。
56/135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