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天灾,逼的人没了活路。要是去年春,老汉也是一村里正,家里吃喝不愁。可去岁冬就开始闹雪灾,乡里人省吃俭用,总算熬了下来。开春却是暴雨不止,家里房子淹了,吃食慢慢也就没了。青黄不接,县里财主有粮,粮食却是越来越贵,再贵也不能叫一家老小饿死,几十年的棺材底拿出去买粮,待家里钱财花用完了,就是卖地卖房。老汉一家十余口,路上夭折了两个小孙子两个小孙女,才到了洛阳城,有幸进了寺院,讨到一口吃食。如今回乡,两手空空,拿什么重整家业呢?老汉想着,赶上这城里招工,一月五百大钱,家里孩子们出去挣些活钱,回乡也能盖两间土坯房,若得财主老爷允准,再佃些田地来种,亦能有个活路。”
老人家说着苦涩一笑,“其实,二月逃荒,县里财主家也什么都没了。”
李玉华忍不住道,“要是县里财主都出来逃荒,你们整个县不都荒了么。”
“贵人说的正是。”老人答道。
要是全县都受灾荒了,这地的事反是好办。李玉华对穆安之挑挑眉毛,穆安之对老人家说,“你们的难处,我都知道了。放心,若是让你们回乡,必是都安排好的。眼下只管安下心来做工,也挣些活钱。”
在寺中用过斋饭,这白马寺很会办事,中午休息的屋子据说还是当年明圣皇后与仁宗皇帝住过的。
李玉华跟穆安之说,“三哥,这要是没主的地,何不重新发还百姓。”
“不见得没主。就像那老人家把地卖给县里财主换吃的,倘这县里财主出外逃命,一样会用钱财换粮食。说不得这地就在谁手上。”穆安之道,“这也不难查,县衙里应该还有卷宗存档。”“财主都逃命去了,县衙还在不在啊?”“富安县县衙在的。”
“这名儿取的,既不富也不安。”李玉华吐槽一句,给穆安之出主意,“这不抄了好些家资,里头必有大批田地,给没田的百姓发一些,也好让他们安心回乡。不然,老家啥都没有,就是送回去,他们也还是要出来的。”
“抄的东西都是朝廷的,不好私自处置。何况是发还百姓,我这不是康朝廷之慨么,卓御史就要反对。就算有这个心,也得先请旨。”穆安之熟谙律法,哪怕他是有临事决断之权的钦差,也不好直接把抄来的田地发还百姓。他这点官场智慧还是有的,细细解释给李玉华知道。
“我还有个主意。”李玉华主意可多了,“田与田也不一样,有些是仓田有职田学田,这三种田地说来都是朝廷的公田,跟民田是不一样的。那些抄来的田,何不就直接变为公田,也不用发还百姓。改还为租,叫他们按人头租种,每人五亩或是十亩,按田赋取租。你知道外头要是佃财主家的田租子有多贵么,六四都有,主人家拿六成,佃户拿四成。这样田依旧是朝廷的,他们租种,租子其实就是田赋,朝廷不少得税银,百姓也得实惠。两全其美吧?”
穆安之当真是震住了,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见李玉华翘着下巴洋洋得意,穆安之给她倒盏茶,夸道,“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这法子,倒真是个好法子。”
“那是,也不看谁想的。”李玉华也觉自己这主意不错。
穆安之问,“咱家的田庄租子是几成?”
“咱家是四六,咱们拿四,佃户拿六。咱家的还都是上田,佃户们谁不说咱们府上宽厚。”李玉华在这上头从不刻薄,而且,她早就给庄子重立规矩重派了庄头,虽说现在拿的是四,也不比以前拿六的时候少。
待回府后,穆安之把这租田的主意与卓御史商量,卓御史也颇是诧异,还是说,“殿下这主意是极好的,眼下抄到的田地不少,咱们先写奏章,也筹备着这事,我看陛下不会反对。”
穆安之笑的一派坦诚,“是皇子妃的主意,亏她想得出来。”
卓御史恭维,“殿下家有贤妻,也是一福。”
穆安之唇角一翘,给卓御史个好脸,“就这次说话中听。”
卓御史心说,皇子妃再英明神武,那就是个妇人,妇人要这聪明名声有什么用?真是个木头,夫妻一体,借来用用有什么?
哎,真是为这位殿下担心。
人是真不错,脑子也不笨,就是政治智慧相当于没有。
这人要是走了大运,凭你要啥没啥,可运气来了,那真是挡都挡不住。
第252章
穆安之是第二天才知道武僧入城的事, 胡安黎道,“我去问了秦将军,是卓大人的吩咐, 从少林借了许多进城。”
这他娘姓卓的, 你眼里还有没有老子, 老子堂堂皇子,正使钦差,叫武僧进城的事,你不知会老子一声。穆安之立刻把卓御史叫来, 准备一顿臭骂。卓御史先发制人, “我是想看看殿下什么时候能想到这一处。看殿下要问罪下官的模样,怕是现在还没明白下官用意。”
“你有个鬼用意!”
“鬼用意倒没有, 可稍有差池, 咱们就都得做了鬼。殿下不惜己身, 难道不爱护皇子妃娘娘么?”
“你少吓唬人, 我怎么没看出哪儿有危险来?”
“这就是殿下的天真之处。”卓御史道,“殿下固然尊贵,您有个差池,我们都担当不起。若死一人,死就死了。但我看洛阳城的情况有所不同,赈灾粮一案,上头吃肉, 底下的也都有汤喝。若按证据抓捕, 清白的没几个。这样大肆逮捕, 整个官场人心惊惶。您就得提防着, 倘有玩儿命的暴徒呢?六门守卫便要分出百人,剩下龙虎营六百人, 巡抚府的安危,城中巡视,是不够的。殿下,您破案施政是把好手,但比这个还重要的就是,不论到哪里,得先保证您的安危。尤其是在洛阳这样有驻兵的府城,格外要紧!”
“没提前告诉您,就是想您谨记此事。不论您有任何远大报负,倘叫人咔嚓给宰了,就得到地府报道了。”卓御史奚落,把穆安之气个半死。
穆安之道,“你以为我没想过,洛阳将军驻兵城外,洛阳城的城墙我已派人检查过,称得上牢固。而今城中粮草充足,除非真的翻脸围城,不然城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
卓御史稍稍满意了些,“还要震慑,让他知道,殿下带来的将士虽不多,但有当地大寺相助。这样,不论是谁,都会慎之又慎!”
穆安之说,“我看秦廷很稳重,巡抚府衙知府府衙也都有一二百差役,留下衙门听用的,剩下的让秦廷统一训练安排。”
“是。”卓御史应下。
窗外黄莺啾鸣,春光一片明媚。穆安之看着卓御史那张刻薄脸,问他,“卓御史,以后对本殿下说话能客气些么?”
卓御史眨下眼睛,“臣实在是担心殿下,您有个好歹,臣也不必活了。不都说忠言逆耳。臣都是为殿下着想。”
“你也是正经翰林满肚子学问,以后说话讲些不逆耳的忠言,不然,把老子惹火,老子先宰了你!”
卓御史根本不怕穆安之威胁,笑了笑,“这可不是一位有肚量的殿下对待臣子的态度。”
“你就当我没肚量好了。”穆安之才不管什么肚不肚量的虚名。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卓御史道,“稍有一点智慧的人,也知道拉拢一下我这内阁大员,御史台左都御史。”
“你是那种能拉拢的人吗?我干嘛要白废力气?”穆安之瞥一眼卓御史,“你要看得上我,不拉拢你也看得上我。若是不成,拉拢也是白拉拢。”
卓御史被噎的发笑,这真是独属于这位殿下的智慧了。他起身道,“总之殿下小心。”
“我不信有人敢在城中谋反。”穆安之坚持自己的看法。
“城外呢?殿下就不回帝都了?”卓御史反问一句,起身告辞。
穆安之的神色终于转为郑重,唤住卓御史,“诶,等一下,把话说清楚。”
一阵暖风自窗而入,卓御史驻足回头,阳光拉长这位御史大人的影子,卓御史向来放诞的脸上有些冷肃,“这有什么好说的,太平盛世,谁能失心疯的在城中谋反,这又不是帝都,必会招来平叛大军。可也正因远离帝都,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那些少林武僧,不是用在城内,而是将来殿下回帝都时做护卫所用。”
穆安之始终想不通有谁会对他不利,洛阳将军那里,尽管穆安之一直怀疑洛阳城内巡抚知府皆与赈灾案有染,要说洛阳将军一无所知,这不大可能。但是,只要稍有一丝官场智慧,文官也不太可能招出与武将勾结之事。
这并不是在袒护洛阳将军,而是,一旦招出,所有涉案官员绝不可能轻恕。而且,这只可能是上层官员的勾结,下层官员不会知晓此事。
而且,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洛阳将军与赈灾案有关的证据。只是怀疑,即便穆安之也不能轻动大将。
如果洛阳将军当真有罪,穆安之会在洛阳城中拿下他。如果洛阳将军清白,穆安之不会动他。
洛阳军焉何对他不利?
没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尽管穆安之与卓御史不睦,可卓御史每一次的意见,穆安之都会认真考虑。这位御史大人能在这样的年纪稳坐实权九卿之位,是真正在官场披荆斩棘,有赫赫威名的。
卓御史在官场的阅历远胜于他,如果卓御史有这样的判断,那必有缘故!
杜长史不在身边,穆安之找来胡安黎商议,胡安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道,“如果不是因为赈灾案,属下觉着,卓大人说出这番话,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卓大人有我们不知道的消息,会有人对殿下不利,希望殿下永远留在河南境。第二种可能,卓大人故意这样说,意在引诱殿下下手在先,清洗洛阳军。军队向来是禁忌,殿下初为钦差便对军队动手,必失爱于陛下。”
胡安黎尽管无官无职,但凭他说的这一番话,便可知穆安之为什么会找他商议了。穆安之道,“看卓然不像这种小人,我又不是没长嘴,他敢骗我,待回帝都,他也讨不得好。我在朝中认识的人并不多,更不必说河南,与这些文武官既无冤也无仇,我有什么值得人下杀手的地方?”
胡安黎可不这样看,胡安黎郑重道,“殿下身份万金之重。倘我是殿下的对头,看殿下在朝展露峥嵘,如今又在外安抚地方,差使办的有声有色,眼瞅殿下已将大鹏展翅,倘是仇家,自然希望在殿下未成势前出个意外。”
胡安黎问,“殿下心中,最大的仇家是谁?”
“陆家。”穆安之没有丝毫犹豫,“我最讨厌就是陆家。”他双臂交叉一抱,直接道,“他家得势,我好不了。我得势,他家也别想好。”
“不过,”穆安之看向胡安黎,“这次举荐我到河南赈灾的就是太子。我与东宫素有不睦,倘我有个好歹,太子再如何得宠,也必受迁怒。”不说穆宣帝,便是蓝太后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一旦遇刺身亡,蓝太后立刻会扶植蓝妃所出七皇子。七皇子即便年纪尚小,也终有长大一日。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不似太子手笔。
胡安黎轻声一句,“太子倘受迁怒,必然会更依赖陆家,他的母族。”穆安之如遭雷击,怔愣当场,他一直以为陆家对太子忠心耿耿,原来这忠心背后还会有这样的谋算!
纵是再厌恶东宫,此事穆安之也不禁大怒:这些权臣,当皇家是什么?是他们要永久的权握朝纲的傀儡吗?!
良久,穆安之方平静下来,对胡安黎道,“去知会卓御史一声,明天我要出城巡视洛阳军。”
“殿下,还是小心为上。”胡安黎劝道。
“不用担心,不论谁想对我下手,都不可能是在洛阳军内!”穆安之声音冰凉,“卓御史有一句话是对的,倘有不祥事,必是在回帝都途中!”如果洛阳军中当真有人要杀他,那么只有在回帝都途中动手,才能最大限度的撇开洛阳军的嫌疑。
穆安之道,“刺杀皇子,这是诛连九族的死罪,不可能两万大军都被策反。即便殊死一战,也绝不能坐以待毙!”
尽管是春暖花开的春日,室内却是充斥着淡淡肃杀。胡安黎屈一膝跪下,沉声道,“属下誓死效忠殿下!”
穆安之扶起胡安黎,“我知道。”
*
胡安黎亲自去洛阳军中传三殿下口谕,洛阳将军客客气气的将胡安黎迎入将军府,“末将今早给殿下请安时,未听殿下提及巡视此事。殿下关爱,末将感激涕零。”
“这些天一直在忙赈灾的事,知道军中不缺粮草,殿下就暂未急着过来。早上听卓大人提及洛阳军,殿下才想起来,听闻前些日子,将士口粮减半,过的很是不易。殿下既为钦差,理当看望。待回帝都也好回禀陛下以嘉奖大军。”胡安黎笑着接过亲卫捧上的茶水,不急不徐的说与洛阳将军知晓。
“还请大人代末将谢过殿下,谢过卓大人。末将必然整肃军仪,明早带领大军亲迎殿下。”洛阳将军感激的说。
端看举止相貌,以胡安黎的眼力也看不出这位洛阳将军有何不妥来?这位将领出身贫寒,能有今日地位,全赖一刀一枪拼杀而来,听闻在军中也素有威信。能驻兵一府之地,绝对实权武将!
不过,胡安黎心中自嘲,难道刺杀皇子这样的人能凭自己一双眼睛便看出不妥么?
胡安黎放下茶盏,“将军的话我一定带到,城中事忙,我便不多留了。”
洛阳将军一并起身,“我送大人。”
即便胡安黎无官无职,但因他是穆安之身边近人,洛阳将军正三品将领亦未有一丝小瞧,礼数十分周全。
胡安黎观他举止有度,倒真看不出是贫寒出身。这并不是看不起贫寒出身的官员,只是自幼家境不同,举止多少有些不一样,何况是武将。但,洛阳将军颇有儒将之风,一出堂屋正门,胡安黎立刻请洛阳将军留步,告辞而去。
望着胡安黎远去的背影,洛阳将军眯了眯眼眸,这位殿下是要在军中拉拢人心么?
春风犹寒,一树杏花瑟瑟而落。
第253章
穆安之要巡视洛阳军, 卓御史自然相随,李玉华也想跟去看看。原本穆安之觉着,军中不是女孩子去的地方, 但想到可能会有的刺杀, 倘知此次如此凶险, 他不该带玉华妹妹一起过来。如今来都来了,后悔不得,既如此,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活, 既然玉华妹妹想去, 就一起去!李玉华就爱看个热闹,见穆安之答应, 高兴的亲穆安之好几下。危机令穆安之的血脉里有一种隐隐的紧张兴奋, 穆安之拢住李玉华的腰, 便想亲近一二, 李玉华却是唤了云雀进来,同云雀道,“打发人去跟阿彦说一声,他不是觉着在府里闷,明天带他一起去军中玩儿。”
180/261 首页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