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穿越之细水长流——卉苗菁彩

时间:2020-09-11 08:34:01  作者:卉苗菁彩
  “嗯——”文明山长出一口气:“我简直不敢想打开《孟子》会是个什么情况?”
  文明山有些明白为何院试乡试接连两回文章的破题他都作得不如谢尚了——谢尚的书读得比他通!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先大宗师就看出了他的问题,给了他忠告,但他却没仔细参悟。
  这一回元状元也说他要“格物致知”。
  当时他还不服气,但现在他只能说两位翰林宗师都是慧眼如炬,他确是没似谢尚一样把书念到极致。
  他,文明山握拳:明春会试一定要考进翰林院!
  “应理,”应用转头叫人:“你去甘回斋给我买套《四书文理纲要》来!”
  一言惊醒梦中人,其他人也纷纷叫人……
  打发走小厮后,几人面面相觑一会儿,忽有人问:“那望湖楼的席咱们还去吗?”
  经此一回原打算组团车轮谢尚琴棋书画的几个江南才子忽然觉得意兴阑珊——即便赢了也只是些微末道。
  正经的科举大道,不说院试乡试名次了,只说最基本的《四书》他们全都念得不如谢尚!
  亏他们先前以为自己已经把书念到“攀登山顶我为峰”了呢!
  简直是不堪回首!
  “去!”应用道:“先都答应了,不去就是失信!”
  学问不如人就算了,应用想:不能连基本的人品都一起没了。
  “当然去!”文明山一锤定音道:“只咱们这回都表现得谦虚些!”
  众人苦笑——连你文三爷都知道谦虚了,他们还怎么骄傲?
 
 
第421章 真香
  江南才子名声在外,为了做好东道,主要是不落下风,谢尚为今儿的酒席做了充足的准备——过去两天谢尚打了十首诗的腹稿不算,还把久不曾用的古琴拿出来很抚了两回,应景的《高山流水》谱子和指法温习了十多遍。
  结果没想直到散席,一样也没用上。今儿来的江南才子,打文明山和应用起一个个都跟参加簪花宴、鹿鸣宴一般地谨言慎行,与传闻里的一言不合就比酒斗诗完全不同。
  送走客人,谢尚不觉和显荣感慨:“传言江南士子恃才傲物,多是狂生。但从今儿这顿席看传言有些夸大了。”
  文明山虽然不行,但似应用这些人还是不错的。
  显荣恭维道:“还是老爷文章作得好。乡试解元名至实归,他们都敬重佩服老爷的缘故。”
  谢尚听着显荣的马屁着实受用。只谢子平暗叫失算——有谢尚镇场,他今儿实不该错过坐首席和应用等人的交好!
  可惜了了!
  和谢子平一样郁闷的还有望湖楼的掌柜——一百个新科举子来他酒楼吃饭,竟然没一人为他的望湖楼吟诗作对?
  这实在是往年都没有的事!
  眼见谢尚抬手要走,掌柜赶紧跑过来赔笑道:“谢解元,不知您对小店的招待可还满意?”
  谢尚疑惑地看向显荣。
  显荣给谢尚做口型“墨宝”!
  谢尚恍然大悟,先显荣来定席,老板就委婉提过请谢尚给提个诗或者书个对联啥的。
  准备了十首诗的谢尚见状笑道:“今儿能够宾主尽欢全托赖店家招待,正好我口占一首七绝可赠与店家!”
  掌柜一听喜不自禁,赶紧叫小二拿纸笔来……
  坐车进家换了衣裳后,谢尚方才问显荣:“知不知道甘回斋《四书文理纲要》销的怎么样?”
  必须知道啊!显荣立刻拱手笑应道:“恭喜老爷,小人刚打发人去问过了,今儿已销出去了五十一部,得银五百一十两了!”
  “销这么多?”闻言谢尚颇为吃惊。
  毕竟一套书可不便宜。谢尚以为今儿头一天能卖出十本就很了不起了!
  显荣回道:“据张乙说有识货的人看到铺子里挂的样书,一气买了二十本!”
  听明白缘由谢尚忍不住笑道:“这样的客人多几个就好了!”
  “老爷的书写的好,”显荣信心十足道:“张乙说不少返乡的秀才来店买糖时看到了都相互筹钱共买一套带回乡!但等几天口碑出来了,必是供不应求!”
  “那最好不过了!”
  谢尚心说他还等钱买宝石给媳妇打头面呢!
  谢尚不差钱,但他就想拿两个人共同署名的《四书文理纲要》赚的给媳妇买圆房那天戴的宝石!
  京城也是乡试刚结束,满大街都是失意的秀才——乡试录取比例实在是太低了。
  九月二十六是发榜的第四天。这一天考场失利的秀才们差不多已收拾自己的情绪准备返乡。
  甘回斋声名在外,不少人想着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来甘回斋买玩具和糖果,由此就看到了新上市的《四书文理纲要》。
  甘回斋原以卖糖卖玩具和《中馈录》出名,现突然多出了《四书》就有人好奇问了:“铺子怎么卖上《四书》了?哟,还是女人写的?”
  因太过惊世骇俗,谢尚这个第一作者反倒被直接省略了。
  田树林上前赔笑道:“客官,这书是我们东家为教我们奶奶《四书》写的。您家里有孩子或者媳妇可以买一套回去教孩子和媳妇用。”
  田树林想破了脑袋总算给想了这么一个能解释他家姑爷干啥在《四书纲要》上印他家小姐名字的理由——虽然这根本就是实话实说。
  “教媳妇《四书》?”问的人来兴趣了:“怎么教的?我看看?”
  田树林展示性的展开一张《大学纲要》。
  因为谁都没见过这样一张纸的书,田树林的动作很快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加上问的人适时地诸如“这书怎么这么大啊?”
  “这么大可要怎么看啊?”
  “呦,字还挺多的嘛?你们东家教媳妇《四书》可算是用心!”
  “不过你们奶奶学了《四书》又有啥用?又不能科考!”
  等之类的感叹,周围人很快就弄清了前因后果,都颇感兴趣地细看起来。
  结果这一看就忍不住惊讶——为什么甘回斋老板给媳妇讲《四书》会讲的比他们师傅讲的都更明白?
  “掌柜的,”有人插口问了:“这书多少钱?”
  掌柜应道:“十吊钱!”
  十吊钱不便宜,但想到私塾的束脩一月就得一吊钱,秀才们也说不好昧着良心说贵。
  终于有人下定了决心:“掌柜的,你拿《孟子》的纲要来打开我瞧瞧,若是讲得跟《大学》这本一样我就买了!”
  田树林依言拿出了《孟子纲要》的第一张后笑道:“这位客官,《孟子》书内容多,得好几张拼一起看。小人先替你打开一张。”
  《孟子纲要》打开不过一刻,铺子里便就响起了此起彼伏地“啊呀咦哟”的惊叹声,然后不一会儿便有人开始摸荷包道:“掌柜的,来一套!”
  想着这书原是著者为教媳妇用的,不免再补一句:“我回去教我媳妇!”
  “噗——”,不少人听笑了,更有那心直嘴快地吐槽道:“画蛇添足!”
  但转脸便和同乡道:“几位兄台,要不咱们合买一套回去抄了教媳妇?”
  ……
  甘回斋上新书的消息很快就吸引了锦衣卫的注意。等弘德底用过午膳,他的龙案上已然多了一套《四书文理纲要》。
  “谢翰林这儿子可真是板正!”看心腹大太监李顺左一层右一层的展书,弘德帝抱着奶茶杯忍不住吐槽:“教媳妇什么不好,还非得教个《四书》?”
  “这《四书》平时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还没念够吗?别是读书读傻了吧?”
  “我记得他都多大了,连个通房都没有?”
  “现有了吗?”
  李顺……
  看李顺沉默不接茬,弘德帝醒悟到自己言辞的不妥挽尊道:“当然他书念得还是不错的,文章也作得四维八正,有君子之风!”
  谢尚科考的七篇文章弘德帝都已读过。撇开至今不知人事这件事,弘德帝对谢尚其他方面还是认可的。
  李顺不能让一国之主唱独角戏,赶紧附和道:“陛下圣明!”
  等《大学纲要》完全展开,弘德帝看了一刻,不觉“啧”了一声——谢子安那不开窍的傻儿子于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竟然解了这许多意思,似乎好像解得比他还透?
  真是后生可畏!
  弘德帝忽然觉得嘴里的奶茶不香了!
  放下奶茶杯,弘德帝双手拿纸细看了一遍,半晌方道:“李顺,你把这套《四书文理纲要》给皇子,嗯,还有公主以及他们的师傅各送一套!”
  “让他们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解《四书》的?”
  别念了几十年书结果对《四书》的领悟还赶不上别人家的童养媳!
  想想弘德帝又问:“江州乡试发榜了吧?谢翰林这个儿子这回取了多少名?”
  李顺给弘德帝递小太监新换上来的热奶茶:“启禀陛下,元翰林的奏折最快也得九月二十九才能到礼部。”
  弘德帝就手吸了两口奶茶后方道:“打听着,不然只等礼部集齐了全国的乡试结果再递折子,必得是十月底了!”
  弘德帝还记着谢尚中状元做翰林的事,心里有些犯嘀咕:只看谢尚这套《四书文理纲要》便知确是个做学问的人才,且品性也合适,难不成他明春真要点谢尚一甲?
  ……
  甘回斋卖《四书文理纲要》的事还瞒不过御史台的卫道夫。
  有那卫道夫看到谢尚在这么正经的书封面上署媳妇的名字不免气得三尸神暴跳。
  为了更好地弹劾谢子安治家无方,教子不严,有辱斯文,误人子弟,卫道夫们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想法跑去甘回斋花十两银买了一本《四书文理纲要》,结果回来一读发现适合拿来教儿子——真香!
  所以这弹劾竟就没人提了。不然,卫道夫们莫不如此想:教儿子知道了,自己可要如何解释呢?
  再说“将心比心”。他们儿子若得教媳妇能教出这许多心得,写出这样的文章,他笑都笑死了,才不管儿子在书上署媳妇名字这种小事呢!
  比如《论语》可不就是圣人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圣人及其弟子言行集吗?
  就因为京师的人更杂、水更混,这《四书文理纲要》竟是比府城销售得更快——五百本书只五天就全销完了!
  府城销得慢些,但也不过十天就也销完了。
  谢尚闻讯大喜,赶着让显荣加印以便赚钱买宝石圆房。
 
 
第422章 要好好用功了
  有了钱,谢尚第二天就去首饰铺子寻冯掌柜买宝石。
  厌烦谢子平的窥探,谢尚这回干脆地连谢知微都没叫,只自己一个人出门。
  作为江中府的土著,冯宝山对于谢尚以一己之力力压江南众位才子连夺院试案首乡试解元,为江中府长脸而与有荣焉。
  再次看到谢尚进门立满脸堆笑地迎了过来恭敬拱手道:“谢解元大驾光临,蓬荜生辉!”
  谢尚含笑回礼:“冯掌柜,客气。”
  冯宝山熟络笑道:“谢解元今儿来是想看点什么?还是红宝石?”
  闻言谢尚眉毛扬了起来:“有?”
  “有!”冯宝山肯定,然后又推心置腹道:“新到的货。我知道谢解元您现在府城,就想着您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来,这宝石就没给其他人看过,特地给您留着呢!”
  谢尚为冯宝山的捧得高兴,回笑道:“冯掌柜,费心!”
  冯宝山没吹牛,一会儿果然拿来了两匣子红宝石给谢尚挑。
  谢尚看两匣子宝石无论正看侧看颜色都一致便知是一个产地,极适合打成套的头面。
  “都好!”放下手里的放大镜,谢尚笑道:“冯掌柜,你出个价!”
  冯宝山既然拿出来那就是有心卖的。闻言笑道:“价钱好说。”
  “谢解元,小人前儿在望湖楼看到您的墨宝,那真的是笔酣墨畅,形俱神丰!”
  一句话谢尚懂了,冯宝山这是跟他讨字呢!
  不过世间的事莫不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多个朋友多条路”。他先前承诺媳妇的一百个花冠可少不了冯宝山的帮忙。
  “冯掌柜,过奖!”谢尚谦虚道:“一副字而已!”
  冯掌柜听得有门立刻道:“谢解元看着只是一幅字,但于小人们却是千金难求!”
  谢尚笑道:“冯掌柜想要还不容易,有纸笔就好!”
  冯宝山目的达成,心中欢喜,赶着让伙计拿来笔墨,请谢尚给写了副
  “满室鼎彝列陈秦汉,数窗图画璀璨云霞”对联和一张“光腾银汉”的横幅,准备请人装裱了挂在雅室。
  而谢尚也以四千两银子的优惠价格打包拿了两匣子极品红宝——圆房头面的主石齐活了!
  十天功夫细读完《四书文理纲要》,元维着实庆幸自己先前秉公取士,取了谢尚解元,不然自己现在可就身处尴尬了!
  避嫌虽说是潜规则,但潜规则潜得全天下人都知道就是徇私舞弊了!
  子安这个儿子,元维看着《纲要》封面上的“谢李氏”摇头,发榜前看着还算安分——并不似江南那波士子东蹿西跳,天天出新闻,考试文章也做得四平八稳,谁想发榜后这么会搞事——给他这个主考座师埋伏了这么大一个陷阱不说,还把自己媳妇的名字给印上了正统理学书。
  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江南那些人跟他一比,简直就是小打小闹!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