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安早想进儿子媳妇庄子瞅一眼了。晚饭时听得长子所求,立刻笑道:“初八是你生日,你太爷爷和你爷说去年你二十岁生日没好好过,特嘱咐我今年在家给你好好过生日。”
“按原计划咱们原该初六打你外家回来。现你既这样提议,那咱们就在路上多留一日,初七到家。一个庄子停一个时辰尽够了,你两个庄子,我有六个庄子,再还有你娘的两个庄子,咱们都顺道瞧瞧。”
“我和你娘的庄子也是几年没去过了!”
谢子安管家多年,自然知道突然抽查的意义。
于是这事就这样定了。
夜来陆虎听锦书说了抽查的事后,颇为庆幸道:“两个庄子,一个东城外四十里的蒲庄,原是老爷的,太太接手后,庄里新建了造纸坊,现供应甘回斋生意上的大半纸张,庄仆日子也好,不怕老爷太太相看。”
“再一个九华庄,是这回分家才得的。九华庄庄仆的日子明显比不上蒲庄。先我和晓喜商量了在庄里的荒地种蒲草,然后从蒲庄抽人过去教他们造纸,也修个造纸坊,老爷太太过去正好把这事定下来。”
听闻男人的差事无误,锦书放了心,适时提点道:“明霞院老爷在出仕前就每尝地造访庄子,那时我大伯管着庄子,但凡得闲,就日常往庄子跑,就怕一处不周落不是。”
“现老爷把庄子给太太管,咱们是太太的陪房,得太太信任管着本地庄子,就必得替太太管好了,不能叫太太在老爷跟前没脸!”
“哎!”陆虎以为媳妇说得有道理,赶紧答应,心说明儿再提点晓喜一回。
转眼就到了八月初二,出发的日子。一早红枣按谢尚所说穿了件低调的水绿色暗绣衣袍和月白长裙,头面也只戴了简洁的珍珠宝石花冠和两朵绒花,以减少路人可能的注视。
鲜艳衣裳和大头面则打包放在车轿内,等到了合水县城外的长亭才换。
这是谢尚的私心。
他的媳妇,连家常的衣服角也不能叫人随便看去。
明霞院请安红枣看云氏一身盛装,不觉瞧了谢尚一样。谢尚笑而不语,直等上了马轿后才告诉道:“咱们穿得轻省,一路便不用正襟危坐。”
红枣白眼:“我可以上轿后换回来,下轿前再换回去!”
谢尚没想到这个茬,挽尊道:“我这不是想着替你省事吗?”
抬手搂住媳妇的肩,谢尚生硬地转换话题:“咱们午饭吃什么?”
红枣是个省事的人,听着有道理,竟就不追究了,反是心血来潮的和谢尚道:“老爷,你说我和你进京的时候,路上穿男装怎么样?”
可以连头面都省了不说,说不定还能去街面上逛逛。
红枣的提议是谢尚从没想过的。谢尚打量红枣,代入想象了一回,不觉摇头道:“不成,不成,你穿不了男装!”
红枣留意道谢尚落在自己胸口恼羞成怒地立旗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非穿给你瞧瞧!”
看到媳妇不服气的小眼神,谢尚一点不生气,反高兴笑道:“那你穿好了,我拭目以待!”
史载春秋齐景公迎娶的一位夫人爱穿男装,齐景公以为甚美,对该夫人宠幸有佳,引得国人纷纷效仿。
谢尚新婚燕尔,最是热衷闺房之乐。思及这段典故,谢尚对于媳妇穿男装竟然颇为期待。
横竖不叫媳妇给外人瞧见就是了!谢尚如此想。
谢奕站在五福院门外,目送爹娘哥嫂坐车相继离开,心里颇为茫然——竟是把他一个人留下了。
长这么大,谢奕还是头回离开他娘。
谢知道上前拉住谢奕的手道:“奕儿,同爷爷来!”
“爷爷,”谢奕反握住他爷的手有些委屈道:“我娘他们得七号才能回来!”
谢知道好脾气的解释:“你娘和你哥都好几年没去你外家了,这回多住几天也是该的。”
谢奕想说他也想一起去,但抬头看看他爷鬓间的白发,到底闭上了嘴——他长大了,能干大事了,他得留下来代他父兄孝敬爷爷和太爷爷。
“爷爷,”谢奕乖巧道:“这门堂有穿堂风,咱们先扶太爷爷进屋去吧!”
为迎接谢子安这个贵婿,云氏的大哥云思亲带子侄出城来长亭迎光接。
听说大舅来了,谢尚不敢怠慢,赶紧下车去见,倒是便宜红枣搁马车上换衣裳头面。
等马车行到云宅的时候,红枣不说衣裳头面,竟是连脸上的妆都重画了。
二门外下车,红枣一身璀璨,光彩得头顶日头失色,在场的一众云家妇女,除了曹氏婆媳外,无不诧异——谢尚的大脚媳妇有如此姿容气度,她们的侄女、姨侄女还怎么说给谢尚做妾?
自古贤妻美妾,这妾的姿色赶不上正室,能有个什么前途?
没得招人诟病还白耽误了孩子。
若非有绝大把握,一般人家并不会把女孩儿给人做妾。
毕竟在礼法上妾的娘家并不算正经舅家。
曹氏不动声色地打量周围人的脸色,心里感叹:就得是眼见为实,不然任她说破了嘴皮,这些人也不死心。
都只以为自己女孩儿裹了个小脚就是天下的绝色了,她外甥谢尚非得吃死爱死不可。
现都打脸了吧!
往后她可算是有了清净。
红枣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到来毁了多少人的白日梦,自顾低眉顺眼地接了她婆云氏下车后跟着来与曹氏见礼。
曹氏笑逐颜开地亲搀扶起女儿,然后又叫红枣免礼,红枣顺势站起。
接着云氏给几个婶子和嫂子问好道福,又叫过红枣来介绍,红枣依礼一一道福,那有心思的妇人近距离看红枣气定神闲,目静声和,便知她心有成算,不好欺,算是彻底死了心。
进屋分宾主落座。红枣看曹氏坐了,曹氏的几个妯娌坐了,云氏在大嫂唐氏的劝说下坐了,唐氏自己却没坐,其他人也不坐,便也不坐。
曹氏见状笑道:“思儿媳妇你也坐吧,你不坐,别人都不能坐!”
至此唐氏方告罪坐了。
唐氏的两个儿媳妇郑氏和孙氏替了婆婆的差事,奉茶与众人,连红枣也奉了一碗。
红枣赶紧双手接过,口里致谢道:“不敢当,嫂子太客气了。”
郑氏笑道:“尚弟妹稀客。”
看红枣接过茶后端手里依旧不坐,郑氏劝道:“尚弟妹,你坐,你来是客,不用管我们。”
红枣摸不透郑氏话里的意思,下意识地看了她婆一眼,看云氏跟她点头,方坐了。
看红枣坐下,郑氏颇为艳羡——她们姑母待红枣这个儿媳妇就跟亲闺女似的,养得红枣至今没得绷上一个儿媳妇当在婆婆跟前立规矩的弦。
似她们打进门起,就每天在婆婆跟前立规矩,除了有孕在身,何尝有坐的道理?
她们必得跟她们婆一样熬得儿媳妇进了门,方才能坐。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话岂是白说的?
第465章 第一次分房
作为晚辈,谢尚在给外公和一众舅舅表兄弟问过好后又进内堂来给曹氏、唐氏等女性长辈问安。
夫荣子贵是这世女人一生的渴望,而云氏全达到了。
云氏这回挈夫携子的归宁,就是为了锦衣日行,夸耀乡里。
看到长子一身麒麟纹花衣的在几个侄儿的陪同下进来,云氏率先站起了身,迎着长子笑道:“尚儿,快来拜见你外婆。”
眼见云氏站起,红枣自没有再坐的道理,悄悄站到云氏身后。
谢尚抬眼看到红枣,眼里的笑意立盛了三分——他媳妇!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过去十年,谢尚原本爱极了红枣的德言容功,现圆了房,谢尚这一份不可与人言的爱意经世间最亲密的和谐表达方式得到了回应,整个人便似月圆夜得了月亮吸引的大海一样春潮阵阵。
谢尚是海,红枣就是海上的明月,娴静皎洁却能引发海深处的最强浪潮。
谢尚依言给曹氏见礼,曹氏笑逐颜开地受了后方叫孙子们搀扶。
对于大外孙子连中六元,曹氏是真心高兴,深以为豪——她女儿好福气,教养得这样一个出息儿子!
连带的她云家也戚戚与荣——家中几个女孩儿声名鹊起,求亲者络绎不绝。
在谢尚给曹氏行礼的同时,与他同来的表兄弟也与云氏行礼,内堂里立刻一片欢声笑语……
叙过礼后没一刻便是吃席。
红枣看她婆云氏同曹氏和外叔祖母和几个女孩儿坐了首席,舅母们坐了次席。
按资排辈红枣自觉她该和云家的表嫂们共坐一桌,但环顾内堂屋就只摆了两桌。
难不成摆在了厢房?
红枣正疑惑自己该坐哪儿呢,红枣便见唐氏招呼她:“尚儿媳妇,你来我这儿坐。”
俗话说“客随主便”,而唐氏更是个舅母,红枣眼见她婆没有反对便依言坐了过去。
坐下后红枣方发现属于云家嫂子根本不坐席,所有人都在主桌和她这一桌摆碗摆筷,劝酒布菜。
红枣惊悚了,心说这云家的规矩也太大了,小媳妇还得伺候婆婆吃饭?
幸而她婆没这毛病,不然每顿饭都要套路这许多车轱辘话,真是套路得连饭都不想吃了——这饭菜里得喷多少口水飞沫啊?
前世的专家说了正常说话口水能喷一米,而一张饭桌不过一米出头——红枣成功地把自己恶心了!
抿抿唇,红枣忍住恶心按住了要给自己布菜的张氏,勉强笑道:“嫂子,您快别跟我客气,您让我自己来!”
张氏热情笑道:“我让你来,那你可得自己动筷,不能做趣!”
张氏挺待见红枣。她这一房虽是长房,但不及二房势大——二叔云意现已是从五品的京官,但凡外放,立就是四品的外官。
比她公爹的教谕高了一大截。
万幸有红枣坏了云敏的好事,不然二房的云敏若是嫁了谢尚,进一步助长了二房的声势不说,却是教公婆的心更偏了。
“不会!”
为了证明自己坦诚,红枣只得拿筷子夹了眼面前的一块凉拌黄瓜。
吃席有吃席的规矩。每道菜上桌都得吃一两筷子,偏她还是小辈,得嫂子们给舅母们都布过菜后才能夹。
为了不在人前失礼,红枣惟有忍耐。
直等伺候好了婆婆小姑侄女们的饭,又伺候了漱口擦嘴,给上了茶,云家媳妇们方才轮换去厢房吃饭。
红枣没看到厢房的饭菜,但从云家嫂子轮换吃饭和吃饭的效率来看,明显不是跟她刚吃的一样的宴席。
吃席后回到客院。红枣看她婆云氏送走唐氏回屋坐下后便端过丫头送上来的茶水奉给云氏。
她月底将去京师,即便给她婆立规矩也立不了几天。
分别在即,红枣颇愿意给她婆留给好影响。
云氏见状笑道:“行了,尚儿媳妇,我这儿很不用你立规矩。”
“这些你只管好好养着,然后给我多生两个孙子就是对我最大孝敬。”
立规矩原是婆婆担心儿媳妇德行不足,不守规矩不知敬畏生出来的主意。
云氏看红枣长大,知她本性纯良,非是那挑三拨四,无事生非贪婪之人——管家十年,红枣经手的银钱万千,但笔笔出入有账,每文来去可溯,连谢福都挑不出一丝疏漏,这份品行本事就难得了。
去除了对红枣德行的担忧,云氏自觉没了给红枣立规矩的必要。加上离别在即,云氏不愿赶现在给红枣落个不慈印象,就更不会给红枣立规矩了。
似这样接接拿拿的小事原就有丫头们做,云氏如此想:不是非儿媳妇不可。现儿媳妇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给她生孙子,让长子后继有人。
这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先前听到云氏催生,红枣一准不高兴:她这才圆房多久啊?就催。当她生育机器呢!
但见识了一回云家的规矩,红枣便觉得她婆对她委实宽宏,从不寻隙磋磨她。
现在催生也是人之常情,没见她娘也在催吗?
倒是不好生气。
于是红枣羞涩笑笑没有接话。
响鼓不用重锤。看红枣不好意思,云氏也点到为止,笑道:“尚儿媳妇,我这里无事。你回屋瞧瞧丫头媳妇们将东西收拾齐备了没有,尚儿他们就快回来了!”
回到自己的抱厦,红枣看一回铺盖茶水,眼见碧苔等人都已收拾妥当,方叫香兰打水洗脸更衣。
谢尚进屋的时候看红枣已经收拾躺下不觉笑道:“你动作倒快!”
红枣坐起身问道:“怎么到现在?”
谢尚道:“和太外公多说了会子话。”
“难怪!”
红枣明白了,云老太爷的岁数比谢老太爷还大。
“太外公的身子看着还行。”红枣安慰谢尚。
谢尚摇头道:“也就看着还好,身子骨和精神却是大如前了,说话时每句话都要过好几遍,这样的天已经穿上了珍珠绒的羊羔皮袄了。”
有生就有死,死亡是世间所有人的必修课。何况齐老太爷这年岁即便搁前世,也是少有的高寿。
比如她前世才活了三十八,现重活一世,不又是一条好汉?
红枣装了一肚子的道理,想劝慰谢尚不要庸人自扰,但思及自己的论据又住了嘴。
毕竟似穿越、重生这样的传奇当戏、话本看还成,但凡落到自身,难保不被当作鬼祟上身。
她活得好好的,可犯不着冒这个险。
还是谢尚感受到红枣的沉默,反过来劝慰道:“没事,我就是有些感慨。”
人活百岁也是死,谢尚文艺的想:所以这人活一辈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比如他太爷爷,早年抛妻弃子的在朝做官,官也做到从二品,但回乡之后依旧人走茶凉——不过三十年,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京师已没一个知交好友。
叶落归根,人老归乡,既然乡土才是人一辈子的归宿,那么人背井离乡目的又是什么?
435/584 首页 上一页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