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加西娅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铅笔芯儿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6章
离了薛姨妈的小院儿的王夫人并不像她对薛姨妈说的那样淡定。一回到自己的正房, 王夫人就迫不及待地把周瑞家的叫了过来:
“如何了?”
周瑞家的迟疑着道:“太太,我男人在戴公公私宅的门口等了三天了,都不见戴公公出宫……”
“糊涂!既然戴公公没有回私宅,还有六宫总管夏守忠夏公公呢?还有周公公!”
周瑞家的道:“太太, 不是我男人不尽心, 实在是不凑巧。听说, 如今宫里也在为诸位娘娘省亲的事儿忙乱, 戴公公是御前总管,夏公公是六宫总管,周公公也是大忙人。这, 才等了这么些天, 没有等到, 实在是怨不得。太太放心, 我男人如今就在戴公公的私宅外面守着, 我女婿在夏公公的私宅外面守着, 就连周公公王公公几位的私宅也有人, 只要一有消息, 就会第一时间报于太太知晓。”
王夫人听说,这才长吁一口气:
“知道了, 你且下去吧。”
话虽然这样说, 可这心头愁云不减。
贾母王夫人都是外命妇, 贾母上了年纪, 王夫人的品级不够, 根本不可能每个月进宫。除了提交申请得到上殿首肯之外, 她们进宫的日子只能是宫中的七节:端午节、重阳节、年节,太上皇当今皇帝两代君王的万寿节以及太上皇后当今皇后两代皇后的千秋节。
而这样的日子,主角肯定是宫中四大巨头, 没贾元春的事儿,贾母和王夫人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日子里要求跟贾元春私底下见面。
至于别的日子需要上殿首肯,作为妾妃,别说是贾元春,宫中任何一位宫妃都是如此。想见父母家人都需要家人先向宫中提交申请排队,等到排到了,内侍把文件送到皇后面前由皇后批示。皇后批示了,自有内侍前去通知,然后在指定的日子,家眷入宫,探望自家娘娘。这个日子,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一年半载,端看位分高低、是否得宠。
没有皇后点头,嫔妃们哪里能轻易见到自己的父母家人?
当然,皇帝带头不把皇后当回事儿,赐予宠妃襄理六宫之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当今皇帝不是那种宠妾灭妻之辈,自然,皇后地位稳固。贾元春就是被加封为贤德妃又如何,皇后一句宫规如此就占尽了道理。贾家可以联合四王八公等势力向皇帝施压,逼迫皇帝册封贾元春为妃,却不能动摇宫规分毫。
算算时间,贾元春于去年冬天封妃,到现在,七节已经过了五个,贾母和王夫人也五度进宫磕头领宴,却没有一次见到贾元春。几次向宫中提交申请,也不见宫中点头,王夫人自然焦心。
在她看来,她的女儿贾元春加封贤德妃,是从二品的内命妇,已经是宫中少有的高位了。论理,就是要排队,排上两三个月也就罢了,怎么这么久都没有排到?
王夫人心里隐隐不安。
——罢了。
王夫人在心里对自己道。
——也许是有人故意卡着我们的折子。不过,这请求省亲的折子已经上去了,难不成那些人还能卡着我们就省亲一事跟娘娘报备吗?
王夫人心中,对女儿贾元春如今的身份很有几分自得,却完全没有想到,真正卡着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
贾家的省亲别墅修建完毕,请求礼部、工部营缮司复查,为贾元春省亲做最后准备的折子被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摊开折子一看:
“哦,贾家的省亲别墅完工了?花了多少银子?”
折子上没写。
戴权道:“回万岁,贾家向亲友筹借了一百三十万,又问国库挪借了一百八十万,加上他们家库房里的老东西,前前后后花费了三百二十万两银子。”
“向亲友筹借了一百三十万,谁这么大方,借了他们这么多银子?”
“回万岁,出银最多的是林家,却是用林贾断亲换来的。”
“哦?怎么回事。”
“听说贾家第一次问林布政借银五万两,不就之后又借了五万,后来又借。林布政就把林贾氏的嫁妆私房全部都清理出来,送回了贾家,前后合计五十万。”
虽然一个脏字儿都没有,可是戴权的语气已经说明了一切。
“除了林如海,还有谁?”
“是前皇商薛家。”
皇帝又问:“贾家欠国库亏空多少。”
戴权答道:“荣国府两百三十万,宁国府九十一万。”
“果然是忠心耿耿的贾家呀。”
皇帝的脸上满满的,都是讽刺。
他登基之前在户部行走,还亲自参与催缴亏空,因此知道当年荣国府由贾赦贾恩侯之妻张氏管家的时候,荣国府每年都会还上一两万银子,十年内足足还了十七万。那时候,朝廷还没有开始催缴亏空,却是这位张氏夫人主动为之。不想,后来这位张氏夫人出了事儿,贾元春的母亲贾王氏当了家,不但不曾归还亏空,还又陆陆续续地问国库借银,截止至他登基那年,荣国府一共欠银八十六万四千两。
朝廷有多缺钱,皇帝都懒得说了。催缴亏空催了十多年,他也知道,剩下的这些都是老滑头,不是没钱还,而是根本不想还。如今,可算是被他抓住了把柄。
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做好准备,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
不止是贾家。
想到张氏,皇帝就忍不住想起贾赦:“贾恩侯与张氏可有子嗣?”
“有,张氏夫人长子幼年夭折,次子单名一个琏字,因为打小被养在荣禧堂,又迎娶了大王氏的娘家侄女,还捐了个六品同知。”
“他怕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疑问的句式,陈述的口气。
皇帝道:“他在候缺?”
“是的,万岁。”
“让他先去端慧的公主府就任主簿一职。”
如果有别的地方可以安排,皇帝也不会让贾琏去给妙玉做属官。可是现在,国家大权多掌握在太上皇的手里,他的能量有限,就连他当年的潜邸参谋也有好几位至今闲赋在家。
不在这个位置不知道这个位置的苦,至少,四位皇子背地里的小动作,皇帝一清二楚,所以他不能把人才送到儿子们的手里,为他们添上羽翼,威胁到他的皇权。而他已经是皇帝,不可能拥有自己的王府属官配置了。因此,妙玉的公主府已经成了他的人才储备基地——虽然也没有他当年的王府那样便利就是了。
第107章
贾赦邢夫人这边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还会见到天使!会接到诏令!或者说, 贾赦一直以为自己早已经被宫中遗忘而邢夫人干脆就是没有这个意识。
贾赦邢夫人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贾琏王熙凤迎春和贾琮四人了,他们也跟做梦一般。
好半天,天使走了, 贾赦还保持着递荷包的姿势——虽然他的手上和腰里已经空了——而邢夫人则直接软倒在地上, 慌得王熙凤和迎春两个连忙去搀扶。
好容易爬上椅子坐好, 邢夫人宛如做梦一般, 喃喃地道:“先头的大姐姐是,是什么来头?”
贾赦呆呆地回答道:“嫣娘是义忠太妃的堂侄女。”
话出了口,王熙凤都傻眼了。
她从来都不知道这个!
贾琏也傻眼了。
作为儿子, 他怎么不好奇父母的事儿, 可是打他懂事的时候起, 贾赦就是那副醉生梦死的模样, 问旁人, 旁人要么推说不知要么顾左右而言他, 导致他长这么大, 对母亲的事情一无所知, 只能偷偷地揣度着,大概母亲也是个孤女, 心胸也不宽大, 说不定是因为父亲的荒唐抑郁而死的。
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生母的事儿。
别人的事儿, 贾琏也许不知道, 但是义忠太妃毕竟是以未来国母的身份入宫的, 又执掌东宫多年。她的讯息对于京师任何一个家庭来说, 都不是秘密。
自己的母亲竟然是义忠太妃的堂侄女!张家女!张太傅的侄孙女!
贾琏也许在大事上糊涂,可是对于京中这些古早的事儿却是门儿清!张太傅桃李满天下,他的几个兄弟都是当时的名臣!
自己的母亲竟然是张家女?光这个身份就足够把王夫人比到尘土里!
王熙凤先反应过来:“这, 这么说来,难道是义忠太妃向宫里求了情,才有了补缺的事儿?老太太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邢夫人反应也不慢,立刻道:“高兴什么呀?太妃娘娘从北宫出来也有四五年了,为何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反而这四五年之后,却忽然向宫里求了情?我估摸着,也许是人家看我们搬出来了,又跟那边往来不多,这才看在先头大姐姐的份儿上,照拂琏儿一二。你可别错了主意。”
贾赦也道:“没错。老太太听说的确会很高兴。可是高兴之后呢?无非就是要我们帮忙,找太妃娘娘替他们家娘娘说好话帮他们家娘娘得宠,也不想想,这世上哪有孀居的嫂子把手伸到小叔子屋里的道理!”
王熙凤笑道:“还是老爷、太太想得周到!我竟然忘记了这一着。”
贾赦道:“日后你们也少去那边。他们家之前不是来了帖子吗?就这样回老太太:我既然出了宗,就是外人,于娘娘就是外男。不止是我,就连琏儿也不方便在娘娘省亲的时候过去。老太太若是想我们了,我们随时可以过去请安,至于省亲观礼的事儿,还是免了。”又道:“琏儿,你明儿个跟我去一趟义忠王府,请示一下太妃是个什么章程。”
贾琏连忙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父子俩收拾整齐来到了义忠王府,不想,王府门上的小厮告诉他们:“劳两位白跑了这一趟,我们太妃带着林姑娘去宫里了。两位过些日子再来吧。”
贾琏道:“请问,太妃娘娘什么时候回来?”
“那我们哪知道!”
贾赦瞪了儿子一眼,对着这些青衣小帽的小厮拱拱手,道:“不瞒诸位,我这儿子的亡母姓张,是太妃娘娘的堂侄女。”
其中一个有些年纪的小厮立刻将贾赦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回,道:“贾恩侯贾先生?”
“正是。”
“原来是少将军!”那人亲热地道,“太妃娘娘的确进宫去了,如今府里说得上话的,只有崔嬷嬷。少将军请稍待,我去请示一下崔嬷嬷。”
这小厮进去了半天,方才出来:“崔嬷嬷请少将军和公子去里面说话。”
贾赦和贾琏两个跟在这小厮身后走了半日,这才来到一座偏厅,偏厅门口正中央站着一位老妇,虽然是仆妇打扮,头上少少的三五件不打眼的首饰,衣料跟贾家那些得脸的仆妇,好比说周瑞家的比起来,也稍嫌黯淡,可气势却着实不凡,正是义忠太妃的心腹,崔嬷嬷。
看见贾赦进来,崔嬷嬷立刻就行礼,道:“少将军,好久不见。”
“嬷嬷,我早就不是什么少将军了。”
崔嬷嬷眼神一扫,嘴角微勾,露出一抹浅笑,然后让开了身子,请贾赦、贾琏入内。
这是王府待客的偏厅,上面是两张太师椅,左右又是两溜靠背椅。贾赦往右首第一前站了,贾琏站在他的下首,崔嬷嬷却是在左边最后一张靠背椅前站了,两厢互相客气了一番,这才落座。
没办法,虽然是亲戚,可是贾赦贾琏心里也虚,崔嬷嬷不坐,他们也不敢坐。而崔嬷嬷,虽然是太妃心腹,也有女官的身份,可到底是仆从,哪怕是代主待客,可身份在这里摆着,规矩礼数依旧不是她能逾越的。
只见崔嬷嬷虚虚地坐了,却只有一个屁股尖在那靠背椅上,坐得着实辛苦。
崔嬷嬷道:“听说贾公子补上缺了?真是恭喜了。”
贾赦立刻道:“这都是太妃娘娘的恩典。若不是太妃娘娘记得这孩子的娘,只怕再过个几年,他依旧是在家吃闲饭的。”
崔嬷嬷莫名其妙。
她是义忠太妃的心腹,跟了义忠太妃也有几十年了,很清楚义忠太妃的行事。说义忠太妃会向皇帝推荐人,她是不信的。
不过,她也不会急着否认。
她道:“少将军言重了。我们老王爷在的时候就说过,万岁跟几位千岁不同,最是喜欢做实事的人。说起来,如今这位北静王倒是跟当年的三千岁一般,喜欢开宴会,与文人雅士吟诗作赋。记得当年三千岁每次宴会都会给兄弟们下帖子,除了我们老王爷轻易不得出宫之外,也就当今万岁去的少了。”
崔嬷嬷口中的我们老王爷,指的就是废太子老义忠亲王。
贾赦心中了然。
开宴会,与文人雅士清谈,的确容易给文官留下好印象,却也容易被人攻击结朋党。当今皇帝已经是九五之尊,他不需要开什么文社帮他收拢民心,因为他就是皇帝,而且是通过禅让大典上位的,已经占据了大义。
崔嬷嬷的话语之中也透露出了另外一个消息:官员是不是文采风流,皇帝并不看重,皇帝需要的,是一个能办实事的人。
这无疑是给了贾赦贾琏父子一颗定心丸。
贾琏自己也知道,如果说功名,别说是秀才了,他连童生都不是,更别说他也不曾好好读过书。可如果标准是能读会写,他没有问题。更别说荣国府的那二十年,虽然对他束缚重重,却也让他在庶务和人情练达上历练了出来。
荣国府的管事奴才们有多厉害的,贾琏一清二楚。在他看来,只要不是比那些管事更疯狂更肆无忌惮,只要有国法约束着,他大抵是能应付得过来的。
听崔嬷嬷这样说,贾琏立刻道:“若是说诗文,我只能自愧不如,可若说世事机变,我倒是有几分长材。”
崔嬷嬷道:“那我们殿下就能放心了。京里风水好,十三条河道,不但让京师气候宜人,还保证了京畿的灌溉。可外面就不行了。就连我这样一个内宅之人都听说,连着几年外面都不大好,不是这里闹灾就是那里闹灾。如今朝廷最缺钱粮,公主一心想为万岁分忧,这才弄了个庄子出来。不想,这庄子越来越大,收留的难民也越来越多,需要的人手也难免跟着变多了。公子心里有数便成。”
77/94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