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薛端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薛家每次送的节礼有什么出彩的。
那么,他们家送的那么多东西都到哪里去了?薛端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出来!
他深吸了一口,压下了即将脱口而出的冷笑, 直接拿出纸笔,刷刷写了一阵,甩手递给了小厮:“去拿给太太,今年给荣国府的年礼,就按这个单子晌的来。”
他觉得,是时候给荣国府真正的家主贾赦写信了。
那边的薛王氏接到薛端修改后的礼单,顿时便有些惴惴。
——夫君可是怪我了?
说真的,薛王氏的胆子,可真不像是王家的人。无论是王子腾还是贾王氏,那都是胆大包天的人物,薛王氏却是个真正的以夫为天的女人。
这些年,她做的最出格大胆的事,也不过是给薛端的妾室下药,让薛端没有一个庶出的子息出生。
“太太,”她身边的纪妈妈替她出主意,“姑娘不是在老爷那里吗?或许老爷没有怪罪太太的意思呢。太太不若请姑娘过来问问?”
“对,对对!”薛姨妈眼睛一亮,“快,去让人看着,姑娘什么时候出来,请她过来一趟。”
与此同时,宝钗也在问薛端:“老爷,若是妈问起来,我该怎么说?”
薛端赞赏地看了女儿一眼,道:“你就照实说就是了。”说完这句,就把贾王氏在节礼上玩儿的猫腻给宝钗说了。
宝钗惊讶地瞪大了眼:“这么说来,姨妈一直都在诓妈了?”
薛端叹道:“你母亲自来耳根子就软,对你姨妈又没什么防备之心还不是人家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宝钗面上露出怒色,心里却是冷笑连连:这些,我如何不知?上辈子寄居荣国府的时候,妈被姨妈哄去的银子,少说也有几十万了。这才到哪儿呢?
等她到了薛王氏那里,把薛端的话一说,薛王氏满脸的不可置信:“不会吧?你姨妈她……”
宝钗道:“妈,咱们家在内务府也是有人脉的,派人稍一打听,哪里有得不到的消息?”
这话自然是夸大了,可宝钗知道,在薛王氏心里,金陵四大家已经是顶级的豪门了,对自己家的势力迷之自信。她这样说,薛王氏不会有丝毫的怀疑的。
果然,薛王氏就信了。
“姐姐怎么能这么对我?这些年,我为了让她能在相交的人家抬起头来,但凡有个稀罕东西,都想着送给她,她……她这是拿我当冤大头呢!”说着,就拿帕子盖住脸,哭了起来。
她是真伤心。
她们姐妹俩年纪相当,又自小一块儿在继母甄氏手底下讨生活。虽然继母对她们都还不错,但到底不是亲娘,两姐妹的感情便尤其的好。
薛王氏本就是个心肠柔软的人,乍然知晓自己一直放在心上的姐妹这样把自己当傻子糊弄,又岂能不伤心?
对此,宝钗早有预料,急忙劝道:“妈,您别伤心了,姨妈家里也有一大家子呢,自然得为自己的家考虑。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薛王氏吸了吸鼻子,道:“是啊,她有一大家子呢,我也有一大家子。我们早已各自成家了,为自己家打算,也是人之常情。”
只可恨,这个道理,她还要女儿点醒了才明白。
往后,她可不会再傻了!
宝钗见母亲总算是清醒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她相信,有她和父亲在一旁时时看着,姨妈就算再能花言巧语,金陵距离京城何止千里,只靠书信往来,也别想再占她薛家半分便宜!
毕竟母亲耳根子软嘛,自然是支持哪边道理多的,她就听哪边的咯!
一边是她与父亲,一边是姨妈,自然是他们这边的人多咯!
******
眼见中秋节将近,贾王氏作为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府中与各家的人情往来,自然都是她把关的。
大太太邢氏虽然心有不甘,但邢氏是继室,不但家世比王氏差了一大截儿,刚进门的时候,还被惯会装模作样的王氏给摆了一道,弄了个好大的没脸。
贾赦也觉得丢人,不愿意再给她撑腰,她娘家又没落,自然没底气再提管家的事,只能看着王氏春风得意。
可是,这会儿贾王氏的脸色却很不好。
“这就是薛家的礼单?”
周瑞家的低着头缩着脖子,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但这事一向是她负责的,这会儿却是连个推脱的人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回话:“回太太,这正是薛家的礼单。”
贾王氏还心存侥幸:“礼物你可都清点了?”
周瑞家的道:“都点清楚了,和礼单上的分毫不差。”
“啪!”的一声,贾王氏手里的汝窑瓷茶杯摔在地上,变成了碎片儿。
周瑞家吓得瑟缩了一下,根本就不敢上前触霉头。
薛家今年的年礼,周瑞家的早看过了,要说简薄倒是不至于,和往年自家太太报出来的相差仿佛。
只是,往年薛家给的其实要比这多一倍,多余的那些,自然是进了自家太太的私库了。
自家太太分明是早已把那些多出的年礼当成了囊中之物,这猛的一下没了,又怎么会不气不怒?
明面上,周瑞家的自然是和自家主子同仇敌忾的。可私底下她却明白的很:自家太太这事儿做的太不厚道!薛家又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在京城没门路,自家太太这样弄,人家迟早得知道。
这不,东窗事发了吧?
当然了,这些话,她只能回了家,关上门,和自家男人吐槽一下。当着王氏的面儿,她却是半点儿都不敢露出的。
而贾王氏是那种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吗?
别做梦了。
在贾王氏心里,凡是让她觉得不如意的人,都有罪;所有人都该围着她转,所有人为她所用、替她办事,那都是对方的荣幸!
就比如薛家节礼这件事,明明是她自己做事不厚道,把亲妹妹当傻子耍。她还曾经为此很是得意。
可是,当人家薛家看透了她的技量,并且不愿意再装傻配合她的时候,她就立马觉得是薛家不识好歹,想着要给薛家一点儿教训。
“你让人拿了府里的名贴,到金陵去一趟,拜见我的母亲。”
她口中的母亲,就是继母甄氏,出身江南甄家。宫中甄太妃与老圣人的九皇子、十二皇子深受老圣人宠爱,当今圣人又是个大大的孝子,国事家事全凭老圣人决断。
这甄家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在江南地界呼风唤雨,在江南的“护官符”中是后来居上的佼佼者。
若是甄家出面,金陵知府必然是要给甄家面子的。到时候,收拾一个小小的薛家,还不是手到擒来?
贾王氏想的很好,可是她却忘了,甄氏不但是她的继母,还是薛王氏的嫡母。严格算起来,比起她这个原配嫡女,薛王氏这个妾生的庶女,反而更让甄氏看着顺眼。
因为,薛王氏的出身,不会时时刻刻提醒她,她就是个继室,是个填房。
而且,薛家离王家本家更近,中秋的节礼,是薛端带着一家子亲自送到甄氏面前的。不但礼物丰厚,一家四口对甄氏的态度也是毕恭毕敬。
便是最顽劣的薛蟠,也被薛端耳提面命过了,表现得可圈可点。再加上薛蟠生得白胖,在老太太这里,自然就看着讨喜。
再对比贾王氏书信理所当然的要求,甄氏的心自然就偏向了薛王氏,偏向了薛家。
于是,贾王氏一封书信送出,本想着等过年的时候,薛王氏就该知道怎么办了。
可等年节的礼单一到手,却还是按着中秋的标准来的。贾王氏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
她不觉得薛家能够头铁到无视甄家,那就只能是甄家根本就没有帮她敲打薛家了。
她心里就对继母甄氏产生了怨怼:果然不是亲娘,又哪里会真的事事替我周全?亏我还一心一意地孝敬她。
但她心里再怎么抱怨,表面上却不敢表达出丝毫的不满。
原因无他,她的元春如今还要靠甄太妃许前程呢,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得罪薛家?
贾王氏自认为忍辱负重地忍下了这口气。
可是,没过多久,宫里便又传来了噩耗:贾元春被调离了甄太妃的宫殿,到凤藻宫去做尚书了。
那凤藻宫是什么地方?
那是皇宫里藏书的地方,而圣人与皇子们读书写字有专门的上书房,轻易不会到凤藻宫去。
可以说,元春到了凤藻宫,与进了冷宫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贾王氏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基友的萌文:
《【红楼】娶妻如玉》BY朱大概
把黛玉宠上天。
《人间一朵娇花(综武侠)》? by晚春归???????? 偏执复仇小跛子少年&江湖武林秘籍大全大小姐 一起穿梭武侠世界的故事
第210章 薛宝钗(四)
元春被调到凤藻宫的消息, 薛家在内务府的人脉很快就通过薛家的商道传给了薛端。薛端沉吟了片刻,吩咐道:“咱们家在宫里对贾家的支持,可以慢慢撤回来了。”
其实,早在今上登基, 而元春还在甄太妃处伺候的时候, 薛端就已经觉得, 元春不值得投资了。
不比自家婆娘还怀揣着有朝一日, 老圣人会废了圣人,改立九皇子的美梦。作为一个商人,薛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 既然圣人已经昭告天下登基了, 除非万不得已, 老圣人若是行废立之事, 定然是要遭到许多人反对的。
他之所以没有当时就收回宫里的人手, 就是顾及自家夫人和姨姐贾王氏的姐妹之情。
再加上, 这几年老圣人仍是大权在握, 甄太妃也是盛宠不衰, 他这才慢慢把这事儿丢开了手。
如今么……
只要想想贾王氏将自家夫人当傻子耍,将他薛家当冤大头, 薛端就气不打一出来。
他们是少年夫妻, 虽然一开始他求取王家庶女的原因, 是因为在四大家族里没有更好的选择, 是为了借王家在市舶司的势力和人脉。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妻子嚣张跋扈的准备。
可妻子娶回来之后, 他慢慢发现, 她纵然心性软弱,耳根子也软,却是真的以夫为天, 自嫁给了他,便一心都为他考虑。
薛端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慢慢的就被妻子的柔情给泡软了。
这些年,他也不是不知道妻子针对几个妾室。但一方面是碍于王家的势,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不值得为几个玩意儿和妻子闹别扭,也就全当不知道了。
如今,贾王氏既然欺到他们家头上了,他也不是什么以德报怨的性子。那贾元春,就在宫里自求多福吧!
只是……
薛端蹙着眉,有些忧虑。
他上一次以书信联络了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想与他联手,辖制贾家二房。但贾赦的反应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荣国府的情况,但凡有心人注意一下,都不难了解。
由于老太太偏心小儿子,让小儿子夫妻住了荣禧堂,继承了爵位的大儿子,反而一直窝在东院,动弹不得。
荣禧堂是什么地方?
那是太_祖皇帝亲自提了匾额,第一代荣国公的住处。那里面的格局和摆设,都是国公级别的。
按理说,荣国府如今的爵位已经降到了一等将军了,这荣禧堂合该封起来,以示对皇权的敬畏。就算是贾家还有个荣国公夫人在,荣禧堂可封可不封,但有资格住在里面地,也是袭爵人贾赦。
这让贾政一家子住在国公才该住的地方,薛端一直觉得这贾家的老太太挺有意思的。
难不成,她偏心小儿子是假,暗恨小儿子才是真?
毕竟,这种事情,皇家若是真追究起来,贾政一辈子的仕途也就完了。
哦,对了,他记得贾政自老国公过世以后,就是工部员外郎,到如今十几二十年过去了,还是个工部员外郎。
这贾政就算再无能,靠着荣国府的人脉堆,也该往上升一级了吧?
谁又敢说,贾政原地踏步这么多年,没有住处逾制的原因?
就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微妙,贾政自己知不知道了。
不管贾政知不知道,反正比起贾政来,薛端是更看好看着荒唐糊涂,实则心里有数的贾赦。
虽然京城里到处都流传着贾赦荒唐好色的传说,但仔细想想,贾赦是强抢民女了?还是流连青楼了?
实际上,他都没有。他不过是在家里多收用了几个丫头而已。
虽然朝廷对官员纳妾的数量有明文规定,但那个“妾”,指的是有文书有名分的姨娘。通房丫头不算妾,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任谁也不会追究。
也就是说,如果贾赦有心洗白,好操作的很。
正因如此,在薛端看来,贾赦应该是不甘心大房被二房压制的,如果有人愿意帮他打压二房,他再怎么着,也得有点儿表示才是。
可贾赦却似早已认命了一般,根本就不加理会。
难不成,他是不信任薛家,觉得薛家是和二房有什么针对他的阴谋?
这也有可能。
毕竟,贾王氏和薛王氏是亲姐妹,这些年的联络也十分的频繁亲密,他突然就转头要帮助大房,贾赦不相信他也情有可原。
薛端是个生意人,虽然不怕冒险,但合作伙伴谨慎一些,他更高兴。
于是,薛端就决定,继续暗中联络贾赦,一定要让赦大老爷明白他的诚意!
中秋的节礼走完之后,便是各家联络的宴席了。薛家作为皇商,在金陵的大商家里极有影响力,自然也收到了许多请柬。
可毕竟时间有限,薛家也不可能每一家都去。这几日,宝钗便跟着薛端一起分拣请柬,看哪一家是必须去的,哪一家可有可无,那些人家又是不必理会的。
“这萧家的大爷据说是被京城的大官看上,招做了女婿,萧家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他们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薛端说完,宝钗便把萧家的请柬拿出来,放在了必须要去的那一堆里。
“还有黄家和柳家,这两家合力吃下了整个金陵近三成的盐引,实力不容小觑,也是要登门拜访的。”
“这池家的老爷子快不行了,两个儿子也都不成器。到时候若是没空,尽可免了这一遭……”
“……”
143/294 首页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