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登时妒火中烧,选择性的遗忘了除了太子与二皇子,其他皇子都还没有成婚的事实。
更是对二皇子的岳父是三品大员的事实视而不见,一心只盯着太子了。
——父皇真是偏心,什么好事都想着太子。
这种闲话听了几天之后,三皇子又无意间听到两个宫娥凑在一起说话。
其中一个说起自己同乡的一个姑娘,本来已经定了亲了,只是无意间让人看见了脚,便被婆家退了亲,不得不嫁给了那个看了她脚的人。
两个宫娥也只是随口一说,惋惜了几句,便说起了别的。
但三皇子却是心头一动,想到今年选秀,他也要有皇子妃了。
如果能娶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助力的,总比听天由命的好。
二月初,户部已经奉圣命布告各州府,命四品以上官员适婚的女儿停止议亲,入宫参加选秀。
而这个时节,各地秀女已陆陆续续都进京了,只等圣人一声令下,便住进储秀宫里,等待圣人阅选。
若是多给三皇子一些时间,让他从对太子的妒忌里冷静下来,以他清高的心性,定然不会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事。
但太子既然要算计他,自然是摸透了他的性情,掐算好了时间的。
第二天,各地秀女便由父兄送入宫中了。
三皇子辗转反侧了一夜,越想越不甘心,待秀女一入宫,便命心腹打探理国公与修国公家的嫡女的行踪。
头一轮阅选刚过,贾敬便收到消息,说是圣人有意将修国公之女马氏指给了三皇子做正妃,只待大选过后便搬旨。
有门路的人家都知晓,这其中肯定有猫腻。
只是圣人好颜面,大家也都不说破而已。
修国公府更是走了贾敬的门路,给太子送了不少孝敬,希望太子不要迁怒他们修国公府。
太子在圣人面前做够了委屈的姿态,却又说:“既然三弟喜欢,做哥哥的自然不会和弟弟抢的。”
面对修国公府,太子也表现的很大度,只说是他与马姑娘无缘。
现任的修国公马元是和贾代化一辈的,修国公府在前朝时就是官宦世家,行事一向讲究。
这次出了这样的事,马元当真是羞愧难当。
但已经这样了,为了女儿日后的幸福,他也只得打叠起精神来,不让旁人小看了他修国公府。
对此,修国公夫人却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她是内宅女子,自然明白做正室与做妾室的区别。
虽然做了太子的良娣,日后有望做贵妃。
但就她所知,太子妃可不是什么贤惠人。
在太子妃手底下讨生活,哪有做了三皇子正妃,自己当家做主的畅快?
然后,修国公夫人便专心给女儿整理嫁妆了。
以往遗憾不能添进去的大红色的布料首饰,如今都可以放进去了。
那些粉红色的缎子、珍珠什么的,此时就变得无比碍眼。
换掉,全部换掉!
这边修国公府是冰火两重天,三皇子那里亦是水深火热。
出了这样的事,圣人又岂会不查?
原本,圣人以为是马氏不甘为妾,设计了三皇子。
一查才知道,原来是三皇子设计了人家姑娘。
圣人气得浑身发抖,虽碍于颜面不曾明着处罚三皇子,却是让他在雍和宫抄书,变相把他给禁足了。
段贵妃那边也一连得了好几日冷脸,气得直骂马氏祸水。
直到选秀结束,赐婚的圣旨下达,一切尘埃落定,太子殿下才松了一口气。
第40章 贾敬
但三皇子却不好了。
因为接到圣旨, 尘埃落定之后,三皇子达到了目的,也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龌龊事儿。
在暗暗后悔不该如此冲动之余, 他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人给算计了。
但这个时候再查, 已经晚了。
圣人查的时候, 痕迹都已经扫清楚了, 他再查又能查出什么来?
他性子清傲,虽然恼自己一时头脑发昏,却也难免迁怒准皇子妃马氏。
虽然这迁怒挺莫名其妙的, 但他就是迁怒了。
这些皇子后院的事情, 贾敬自然是不会也不敢操心的。
他如今也是一族之长了, 既然在兵部里没什么大事儿, 便开始琢磨着为族里尽一份儿心。
可这也不容易。
虽然长房嫡支的宁国府已经两代单传了, 但其他几房却是人丁兴旺。
这人一多, 事情就多。
更别说这些族人里, 还有好多是贾敬的长辈, 且颇有几个倚老卖老的。
别的不说,就贾敬接任族长这几个月里, 就遇见了好几个明里暗里找他打秋风的。
你要是给了吧, 以后再有人来, 就不能不给;可若是直言拒绝, 难免他们在外头乱说闲话。
但贾敬是什么人?
不说他已经多活了一辈子了, 就是没有, 靠着贾代化十几年的教导,也不能被人这么拿捏了。
贾敬当即就表示,要好好查一查族里的账目, 看这些年购置的祭田里的出息都弄到哪里去了?
一听他说要查账、查祭田,那些人立马就怂了。
贾敬祖籍金陵,购置的祭田大部分也都在金陵。
贾家的族长远在京城,不可能时时看顾着远在金陵的族产。
因此,这些东西,都是由留在金陵定居的族老来打理的。
这个时候,贾家兴起了不过两三代,当家的人也都还清明,金陵的族老们虽有些小贪,但都无伤大雅。
贾敬就算是查了,也查不出什么大篓子。
但他们这些引着贾敬查账的人,却是得罪死了那些掌管族产的族老们了。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
若是被这些族老们给记恨上了,到年底分红的时候,人家稍微动点儿手脚,就能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这种事出了几回之后,大家都意识到贾敬虽然年纪小,却极不好糊弄,都不敢在他面前作妖了。
等料理了刺头的族人,在族中有了一定威慑力之后,贾敬便将目光转向了族学。
族学与祭田一般,都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自然是要重视的。
再者说,贾敬已经成婚了,过不了两年,就要有孩子了。
他往后要在朝中打拼,贾代化的身子骨又那样,以后儿子大几岁,少不得要送到族学里去。
这族学里原本的管事的,是贾代化的嫡亲弟弟贾代柯。
只是他身体不好,在他儿子三岁上头,便一命呜呼了。
正好,这个时候,贾代善的一个庶出弟弟贾代儒中了秀才,不欲再往上考了,就接管了族学。
对于贾代儒的本事,贾敬还是知道一点儿的。
别的不说,单说若是贾代儒有真才实学,贾代化也不至于单独给贾敬请了夫子。
贾敬心里,其实早就有了整顿族学的计划,想要给族里多培养几个人才。
他还记得上辈子,满族这么多儿郎,竟全指望着宁荣二府的接济过活。
两府一倒,那真是树倒猢狲散,诺大一个贾家,连半点儿缓冲都没有,一下子就败落了下去。
若是族里多几个做官的,也不至于遇见了事儿就只能求人,自家里半点儿周转不开。
若是他再大几岁,整顿族学还需要个由头。
因为那个时候,他说不定都当爹了,行事自然得稳重。
可如今的贾敬不过十九岁,有贾代化在后头撑腰,大可以用一用少年人的特权。
少年人嘛,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少气盛,做出什么事来,都不稀奇。
因此,他先对贾代化报备了一声,以族学这么多年来,只出了贾代儒这么一个秀才为由头,说是要再请几个厉害的先生,日后自己在朝堂上也有个助力。
儿子这样有主意,而且主意还正,虽然略显莽撞了些,但贾代化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于是,他便道:“这是为家族计的大好事,为父自然是支持你的。你只管去寻先生,族里那边,我豁出这张老脸,帮你说和。”
其实,说和什么的,就只需搞定现今掌管学堂事宜的贾代儒即可。
因为族里每年给他几百两银子,他还没教出个成效,如今更是要令聘先生,无疑是在打他的脸,他自然不会乐意。
但贾代化又岂会与他废话?
直接就找到了贾代善,把利害一说,贾代善又岂有不支持的?
贾代儒是贾代善的庶弟,一向依附荣国府过活,纵然心中有怨,也不敢得罪贾代善。
而贾敬这边,直接就托付了东宫的幕僚们,请他们找两个严厉又会教学的先生。
不拘是秀才也好,举人也罢,只要被留任了,每年都会有二百两束修奉上,四季还都有衣服、笔墨。
可别说什么君子耻于言利,君子也是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的。
若真是个因贾敬明言了束修而不愿意来的,不是清高就是迂腐。
这样的先生,也不是贾敬需要的。
此时已经不是数百年前了,读书人多是寒门子弟,而读书又是一个消耗钱财的事情。
若再有那运到不好,屡试不第的,可不就得找个法子养家糊口吗?
当然,也有那死撑着脸面不肯出来奔走,却好意思让一个女人艰难撑起家业的。
这种人,便是同为读书人也不屑结交,日后也难有什么大成就。
先生还没有找来,史氏先生了,生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姐儿,就是荣国府的四姐儿了。
再有,就是史氏做月子期间,因奶娘看顾不周,贾代善的两个庶子先后病故了。
许氏在家得了这个消息,冷笑了一声:“坐月子也不安生,这样操劳,也不怕坐了病。”
其实,她本人也不喜欢庶出的,但史氏的手也太狠了些,她就有些看不上了。
玉娘坐在下首,只当什么也没听见,心里却是想着:日后离西府的婶子,还该再远些才是。
这些内宅的手段,许氏清楚,玉娘也明白。
贾代化与贾代善这两个大老爷们儿就不甚了了了。
在贾代善心中,史氏一直是个合格的主母,从来没有克扣过庶出子女的份例。
至于对嫡庶一视同仁,贾代善自己就是嫡子,自然明白,再大度的主母,也做不到,他也不会强求。
因而,为了史氏不在月子里伤心落了病,贾代善严令家里上下,不准将此事告知史氏。
而史氏也乐得装作不知。
至于开了挂的贾敬,倒是察觉出了几分。
但在母亲和妻子面前,他却要装作一无所知。因为他不想给妻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以免她日后处理家事的时候束手束脚。
因此,他也只是如贾代化一般,感慨了几句嫡支人丁不旺而已。
待吃过了四姐儿的满月酒,东宫的幕僚们给贾敬找的先生也有了眉目。
一共是三个举人,一个五十出头,两个三十多岁。
那五十出头的老举人姓詹,是苏大人的同年,因运到不佳,考了几次也没考上。
原本,詹举人也是给人做幕僚的,但他那上官去年牵扯到了一桩贪污案里,被罢官免职了。
按理说,像他这样有经验的幕僚,很多人都乐意高价聘请的。
但他自己却是深感宦海无常,不准备再给人做幕僚了。
正好苏大人和他有联系,写信问过他之后,便推荐给了贾敬。
另外两个举人一个姓常,一个姓明,都是准备一边挣些束修,一边苦读,来年再考的。
其中,明举人准备明年就再下场,常举人却觉得自己该再沉淀沉淀,四年后再下场。
贾敬一一约见了三人,觉得三人的人品都还可以,不是那等见风使舵、过河拆桥的。
而其中又以詹举人最为圆滑世故,常举人略显板正严苛。
于是,贾敬就决定都聘了。
反正他家里也不缺那百十两银子,多聘一个也不打紧。
因詹举人资历最老,也是能长久在这儿的,贾敬征询了另外两人的意见,家学里便以詹举人为首,另外两人为辅。
至于贾代儒,贾敬便只令他掌管些日常庶务便是。
贾代儒见自己仍有油水可拿,心里那点儿怨气也就散了。
与三人商定了以后,贾敬便让人收拾了临近家学的三个小四合院,给三位先生做个居所。
然后,他又暗地里把詹举人那院子的地契送给了他。
詹举人心领神会,这是主家看中重他,要长久留他的意思。
他自己也有心,便不拒绝,只是下定决心,日后要更用心才是。
第41章 贾敬
族学的事情有了眉目, 日后只需适当关注一下即可。
兵部的差事还是那样,除了圣人出巡或狩猎之前需要修整车架之外,其余时候,贾敬也清闲地很。
于是, 贾敬平日里除了读兵书和习武之外, 就把更多的时间, 用在维持自己对太子的影响力上。
如今的太子, 已经不是当初四面皆壁,无处伸展的太子了。
毕竟是圣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储君,贾敬只是帮他打开了一个缺口, 他自己就能很快打破所有枷锁, 大展拳脚。
太子的身边, 也逐渐聚集了许多有识之士。
这其中, 有文臣, 也有武将, 渐渐的, 他倚仗的人就不止贾敬一个了。
这对贾敬来说, 其实是个好事。
因为他是想要太子日后登基的,那太子身边就不能有谁一家独大。
若不然, 剩下的人为了利益的分割, 也会对一家独大的那个群起而攻之。
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地把太子送上位, 避免了被新君的清算, 却又颠覆于同僚的倾轧。
因此, 对于太子身边新晋得到重用的人, 贾敬从来不妒忌,也从不以前辈的姿态拿捏人。
在太子面前,他更是对太子喜获良才美玉表示欢喜。
如此一来, 太子反而更敬重他的人品,遇到大事也爱和他商量。
当然,这个时候,贾敬也是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贪功,不要贪一时之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然后,他就多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常言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又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贾敬是个人,不是神,哪怕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27/294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