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管家欲言又止,最后才下定决心开口道:“无论大爷方才说了什么,沈公子都无需放在心上,老爷虽如今看着式微了些,但大爷却也决计不敢乱动的。”
感情管家以为他这是被威胁了,沈煊哭笑不得,不过也侧面应证了。那位在管家眼中,果然是堪比豺狼虎豹的存在。
“顾叔放心吧,那位方才并未说什么不中听的。”
见沈煊却是面无异色,顾管家这才放下心来,不怪他多想,实在是那位心肠也太绝了些。那可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亲弟弟啊,两人又差了那般大的岁数,没想到都这般容不下。想到自家老爷方年受的那些苦,他真是恨不得………
看着顾管家脸色暗沉,沈煊也没有多话。两人就这样沉默着走了大半的路。
到了书房,见老师正在行书,沈煊也就没出声打扰。自来熟的从一旁的书架里找了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
一时间,房间里一片静默。
! 不知过了多久,顾笙才突然停笔,看向一旁正看的颇有兴致的沈煊。细看之下,不由失声笑道:
“臭小子,眼力倒还不赖,这可是你家老师前些日子才好不容易寻到孤本。”也不知道这小子好好净手了没有。
仿佛看懂了自家老师的意思,沈煊立马摊开手道:“放心吧,干净着嘞!弟子可是梳洗过后就立马赶了过来。”
大美人一笑,简直是满室生辉,可这出口的话就没那般动听了。
沈煊………难道对方不应该先感动一波的吗?
怎么能一言不合就考试呢?这多伤师生感情啊!沈煊登时一脸哀怨。
顾笙见自家弟子又在那里作怪,哪里不明白对方这是故意在逗他开心呢?
相反,见对方如今这般模样,他反而佩服起那位的好手段了,权利果真是让人面目全非。
如是蜜糖,实则□□。就是不知他那位好哥哥,什么时候才能看清楚,或者说已经有所察觉了,否则也不会这般着急的想把他弄回朝中。
可惜自己终归是不能如了他的意。与其徒劳挣扎,不若早早地寻求退路。
低头见弟子不时瞟过来的小眼神,顾笙那点子惆怅瞬时便没了踪影。反而微微一笑,沈煊登时便有些不好的预感。
果然对方这次提问明显颇为刁钻,沈煊不由得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个时辰不到,沈煊便感觉自个儿脑瓜子都是疼的。
而顾笙却颇为满意,定亲这般大的事情,自家弟子都没分了心去。可见其心志如何。
“考试”过后,沈煊又就着这本孤本讨论了一番。而这时,顾笙突然开口问道:
“阿煊可曾想过出去游历一番?须知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沈煊当然想了,须知如今科考可以说颇为侧重实务。虽有老!老师时常为自己讲解朝中政策,可闭门造车效果终是有限。
有可能的话,他当然想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
可是,如今虽然天下承平已久,可这匪患依旧不少。古代出门,实在是太不安全了。要是他有个万一,家里人又如何承受的住。
他不能这般自私,万事只顾自己。
“放心吧,难不成为师还能看着自家弟子以身犯险?且等着吧,过几日自会有人前去找你。”
临走时,沈煊依旧是一头雾水。难道老师给自己找了个全能保镖?或者说一队护卫?可惜不管沈煊如何询问,对方却只微微一笑。说是到时候必然会给他一个惊喜。
沈煊瞬间怂的一批,老师每每露出这般笑容,就代表他这是要坑人了。虽然那个人大多数都是他自己。
果然,第三日,见到那位访客的一瞬间,沈煊登时一脸懵逼。这是惊喜,惊吓还差不多吧。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只见对方高冷的点了下头,就抱着手臂站在那里不在吭声。
看着对方这消瘦的身材,苍白的面容,仿佛风一吹就跑没了。林哥哥也不过如此了吧!比他这个纯书生还要书生。
“那您可有什么绝技?”
小李飞刀,医毒双绝,还是东方不败的绣花针,沈煊此时脑洞也是出奇的大了。老师既然能让这位过来保护自己,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才对。
“并无绝技,在下不过空有一身蛮力而已。”
沈煊…………
一身蛮力,这胳膊可比他还细上许多吧?虽知以貌取人不对,但总该有些肌肉才对吧。要不然真心不科学啊!
可是偏偏事实就是这般的不科学,眼见对方二话不过便单手把院子里的一方石桌给提了起来。
还提着晃了两下,丝毫不见任何吃力的模样。那可起码也有百十斤呢!呢!
沈煊只觉得怀疑人生。
第二日,沈煊前来拜见夫子时还悄悄的询问对方,这世上是不是真有什么内家功夫?
“是不是真有内家功夫为师不知,但那位却是天生神力,自小便是如此。”
沈煊干笑了笑,原来世上还真有这等违反生物定律的奇人,看来还是他见识太少。
还有老师,事先那般神秘,无论如何都不让他知晓。怕就等着今天来看他笑话呢?这恶趣味,也是没谁了。
不过笑话归笑话,正经事还是要谈的。
“都说江南出才子,这历年以来,一甲之中多有其二出自江南。可见其文风之盛。且其中书院临立,是个交流学问的绝佳之地。”
以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堵住了诸臣之口,明言其守卫疆土的决心。
而及至本朝也仍旧未改旧城。
但这也丝毫不影响江南的繁荣。毕竟是鱼米之乡,任何时候,只有生活富裕了,文化才能兴盛起来。
否则,人饭都吃不饱了,谁还会花钱让子孙读书呢?
“但若论起民生实务,你这要走的地方可是多了!”顾笙说话间看向自家弟子。
“弟子正好借此机会多走一走呢。”他现在还未成家,还可以出去浪一浪。这一旦成了婚有了孩子,总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好几个月都见不着爹吧。
再者,今年的会试他是不准备去了,可下一场他总要下场的,要是侥幸中了。就更没有机会出去了。
顾笙见此,也丝毫不觉得意外,便开始跟弟子讲述一些他当年出游各地的见闻。
沈煊也认真记下,没想到老师方年居然去过这么多地方。怪不得有此见识。
第63章
之后几天,师徒俩翻阅了诸多地志游记,又结合老师过往的经历,大致规划出了此行路线。
就见顾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某一点说道:“近些年来,此地山匪是愈发的猖獗了,安全起见,还是远远避开的好。”
“那当地的官府都不管的吗?”
沈煊对此颇为惊讶,毕竟当今在位这几十年,虽不能说功过唐宗,但也是位有为之君。其治下也算是政通人和。除非遇上灾荒年间,否则百姓们只要肯干活,总也不会饿死的。
那些山匪又何至于猖獗至此?
“此地本就群山临立,最是易守难攻。且当地豪族势大,百姓们本就生存艰难。而那些在任的官员们,光是弹压豪族便已费劲心机。何况衙门里那些人也不是那般好驱使的。”
“更有甚者,狼狈为奸者也不在少数。”
沈煊听此,不禁有些沉默。即便盛世之下,也难逃累累白骨。就算是现代社会,也总有阳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何况这般没有人权的古代呢?
都说破家县令,灭门知府。但实际上一个稍有地位的举子,甚至商户,都能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户们苦不堪言。何况是在当地已经成势了的豪族。
想到此处,沈煊微微抿了抿唇。
一旁的顾笙见自家弟子这般模样,愈发觉得让对方出去一趟是极为必要的了。
世事通明皆学问,弟子虽然足够通透,但终归是见识太少。很多事情太容易想当然了些。
出发前几天,沈煊斟酌着用词给家里去了封信,只说自个儿要去南边儿的书院里交流学问。且再三保证自个安全无忧,随行的那位有多么厉害,等闲几十人都不是对手。
虽知晓,即便如此也未能让家人完全放下心来,但他出行的决心却是不会在改了。有了那位燕兄,他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倘若这般情况下尚都要畏畏缩缩,以后还走什么仕途?
官场难道就没有凶险了吗?难道还能为了不被噎死,连饭都不吃了吗?
果然沈煊所料没错,翌日清晨,这封突如其来的书信立即便在沈家引起了轩然大波。
沈爹本来还奇怪呢,怎么自家儿子这才刚走没多久,怎么这么快便又有了书信传来。等打开!开信一看,气的沈爹当场便想破口大骂:
个兔崽子,胆子肥了,那么老远的地儿说走就走。
沈爹猛灌了一碗茶水,才勉强压下心中的躁动,又仔细看了看,见有随行的“高手”护着,沈爹这才稍稍安了心神。
但心中依旧担心不已,这人生地不熟儿的地儿,他这又不在身边。这要是有个什么事儿,可咋整。
这时候沈爹已经完全想不起来沈煊平日里的诸般能为,远门儿也出去不少次了,又有哪次惹祸麻烦?
只觉得儿子还小,出门在外,总要他这老父亲多看着点才是。
如果说沈爹尚还有一分理智,那李氏可就直接炸了锅了。直接把手里还没缝好的衣裳往床上一扔:
“当家的,儿子这不是去的府城吗?怎么好好的又要跑南边儿去了?”
想到儿子一下跑那么远,还不知道路上会不会受罪,李氏眼泪一瞬间便流了下来。
“说是去交流学问。”
沈爹本来是极为生气了的,但说到这里反而心绪平了下来。儿子既然有这般志向,他这当爹的难道还能生生的阻了儿子的前程不成?
儿子大了,总要往高处飞的,不能因为他们这些老家伙生生的折了翅膀,窝在这一方小天地。
思及种种,沈爹此时反而劝着自家婆娘道:
“这读书的事儿,咱们懂些个什么,再说咱儿子什么人,你这还不清楚吗?”
“他既是要出去,怎么会不关心自个儿安全,再说这一路上都有个高手跟着,错不了的!”
听到这里,李氏哭声一顿,又马上拉着沈爹细细的把情况说上一通。
夫妻俩晚上几乎叨咕了一宿,临睡前沈爹还叮嘱道:
“这事儿可千万别让咱爹知道。”
“晓得了,老婆子我是那般没分寸的人儿吗?”公爹近几年身子愈发不好了,她哪里敢去乱说什么。
唉,也不知道儿子如今走到哪了?路上能找到睡的地儿吗?不行,明儿个她得去庙里娘娘那里烧柱香,可得保证儿子平平安安的回来才是。
而被众人念叨的沈煊如今已经踏上了南行之路。
他们这地方隶属于中原地带,放到现代差不多就是河南那方地界儿。
在唐朝,那可!可是都城所在,据说前朝宣布定都于北地之时,他们这儿的官员可是闹的最凶了。
无非是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是真实想法如何,怕也只有那些人自个儿清楚了。
沈煊二人在几日后行至“河南府”(也就是现代的洛阳),这个曾被武皇帝以“神都”命名的府城。
城门口,沈煊照常拿出自个儿的举人文书,几乎不用任何检查便被顺利放行。这比现代的身份证可好用多了。
当年盛唐何等煊煊赫赫,万国来朝,作为都城的洛阳更为繁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忆昔》中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即便是有些许夸大,但也说明了当时民众的经济水平如何。
可如今,即便是府城,怕连当时的三分都有所不及。路上的行人衣着打扮上与他当日在郡城所见到的也并无太大差别。
当然,毕竟是中原地带,交通比之其他地方也算的上是便利。虽不能跟如今的都城,或是江南相比,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至少也是中上水平。只是比之往昔盛景,怎么不叫人惋惜不已呢。
值得一提的是,再过几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甚至还有花中之王的评选。见此,沈煊便预备着都留几日。
在府城,虽喜爱花草者甚众,但精于此道的却也几乎没有。但这里就不一样了,唐时牡丹盛行,广为上流社会所喜。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唐朝时期,牡丹的品种和式样可以说是急剧增加。其中涉及的技术哪怕仅有十之一二流传至今,便已足够自己受用无穷了。
花会前这段时间,沈煊也没有闲着,依次去拜会了城中的几位举子。还被带着参加了几场诗会。
这里诗文颇为盛行,甚至沈煊还遇上了一位有些“小李白”之称的李举人。
! 李举人如今年不过四十,据说早早放弃了科考的打算,一心痴迷于诗词。
看着对方,沈煊不由心生疑问。
难道诗人们都喜欢这种放荡不羁的范儿?面前这位衣襟微敞,头发也随意扣在脑后,喝起酒来也颇为豪迈。
甚至还学着李白酒后作诗。
“煊弟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文采,倘若能专心于此,日后何愁不能青史留名。”李举人颇为语重心长道。
不不不,你那是不晓得我当初都经历了什么。专注于此,沈煊使劲儿的打了个机灵。那怕不是要疯。
“李兄实在过誉了,小弟比之兄台还差之甚远。
再则小弟不过一俗人耳,自是想要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沈煊却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一则,他自个儿知道,自己如今的诗词水平是怎么来的。想更进一步何等艰难。
二则,比起青史留名,他更乐意现世安稳。
我死了,管他是洪水还是甘露。反正自个儿又瞧不见。
不过虽然在这方面两人可以说是三观迥异,但也并不妨碍二人的交流。
李举人觉得沈煊在用典一道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而这边沈煊也觉得对方虽然看着是个不食人间疾苦的士族公子,但其对民生却也极为了解,这在对方的诗文中便可窥见一二。
36/159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