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同官员的交流也更多了,学子之间的读书风气更加兴盛了,毕竟若是在文会或者诗会中崭露头角得到县令大人的亲自接待。
而且县令大人年纪同他们这些正在准备科举的年轻学子差不了多少,有些甚至比县令大人的年岁要长许多,但是都十分钦佩县令的学识。
而且同县令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县令经常会让他们从百姓民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他们指正策论中的失误,让这些正在准备考试的人都如获至宝。
赵苌菮并不是迂腐之人,否则也不会同意赵苌方一人去行商,他自然也能够看到行商对生活的改变,所以对待商人并不是一味的压制,并不像旁的地方一样,给商人增添许多税口。
若是商人在曲阜的地界做了什么好事善事,也会给予相应的嘉奖。
这年头走南闯北的商人并不确钱,但是需要名声,所以赵苌菮便以此为基点,奖赏商人相应的牌匾,在曲阜地界给商人相应的减轻税赋。
不知不觉间曲阜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商人来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每年依靠商人的赋税县衙的盈余已经是以前的两倍还要多。
变化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商人来往多了,县衙有了钱,修了新的道路,来往更加方便,文人举子们读书的风气也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一味地围绕着书本,而是学会了观察,从百姓农家的角度去考虑,百姓们因为政策的相对优待和走起来顺畅的道路,生活上也不知不觉变好了。
这些变化点点滴滴,虽然分开看不显,但是最后朝中的督查人员过来一年一度的考核的时候这些变化呈现在眼前却是巨大的。
生活中的改变每一个瞬间都是息息相通的,曲阜在赵苌菮的治理下百姓和乐,文风兴盛这些表现都是方方面面的。
赵小妹和成橙身为赵苌菮治理改变的见证者,最有发言权。
曲阜这个地界虽然没有京都的规矩繁杂,但是真说道起来对于女子的束缚其实并不小。
但是如今两年过去却是不一样了。
文风兴盛,好读书的人不仅仅是男子,还有女子,百姓们手中有了余钱,不知不觉当地识字的女子也越来越多。
而这些变化慢慢汇集,最终形成曲阜的女子诗社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赵小妹和成橙是女子诗社的第一批成员,若是抬高一点说赵小妹也可以算上诗社的领头人。
诗社刚刚建立时其实不过只有六个人,除了赵小妹和成橙,其余四个都是当地财主和小官的女儿。
她们几人的性子相投,经常在一起小聚,成立女子诗社不过是在小聚中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在几人相继回家之后,成橙和赵小妹商议了一番,觉得女子诗社是真的可以搞起来。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两人还是将这个打算告知了赵苌菮,想要询问对方的看法。
赵苌菮思考过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赵小妹便同成橙着手做了起来。
若是这女子诗社能够成功,可是对女子极有好处的。
这年头少有女子抛头露面,一般人家都让女子在家相夫教子,除非家中的男人实在立不起来,才会让女子出头,可是这种事情是极少的。
女子们想要嫁个好人家,除了家庭的门第相当,还要有个好名声。
可是原本就交际闭塞,好名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培养。
但是若诗社能够真的做起来也相当于给了女子另一种扬名的方式。
毕竟是第一家女子诗社,赵小妹她们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这诗社还没有做起来,实在是不宜张扬,只能自己摸索。
本来姑嫂两人相互商量,再加上赵苌菮偶尔出出注意,这诗社成立的准备事宜都要办好了,此时成橙被查出来已经怀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
这是成橙和赵苌菮成婚以后的第一胎,谁也不想出什么意外,所以剩下的事情只能赵小妹一个人去办。
第59章
成橙有了身孕,相当于赵小妹少了个帮手,但是它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积极准备。
好在之前同成橙商量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如今只剩下选择地址和广而告之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虽说她们是个诗社,目前并没有准备盈利,可是该有的地方还是要有才行。
况且她们这个诗社肯定不能只有她们这几个人,日后肯定要由新成员的增加。
而既然是诗社,增添成员的标准自然是以成员的诗作水平为基准,赵小妹已经打算好了。
等到诗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处理好,正是对外公布的时候,她便去茶楼让说书先生先行进行宣传,先将女子诗社的名声宣扬出去,至少也要让曲阜附近的地界都知道有了这么一个诗社。
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小妹已经足够清楚曲阜的大街小巷,找到一个合适的铺子位置对于如今的赵小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想要真正开始并不仅仅是解决了位置和宣传就可以的,赵小妹还要想日后的经营模式。
而且这诗社肯定不能算她一个人的,旁人虽然没有出多少力,但是最起码出了钱。
诗社一事不知不觉间让赵小妹从年初忙到年末,进入腊月的时候,赵小妹终于将诗社正是办了起来。
忙忙碌碌间赵小妹已经在曲阜两年的时间了。
诗社在年前正式向大众开张了。
因为是刚刚成立的女子诗社,即便是有了茶馆说书先生的宣传,但是对于女子诗社意识还是有许多人不知情。
为了此事,赵小妹又接连参加了几场宴会,务必使自己能够照顾到的圈层都知道曲阜有女子诗社的事情。
而后在门口摆上了写诗有钱的牌子。
虽然如今在曲阜地界能够读得起书,会写诗的女子应该不会缺钱,但是赵小妹还是写上了,毕竟聊胜于无。
女子诗社在年前正式对外经营,可是到年后才算是稍微有了些起色。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女子诗社的开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尤其是读书人,他们的想法更多。
有些人知晓变通,也自然有些人只知道墨守成规,固执不变。
他们认为女子的职责就是应该蜗居在后院之中,为他们相夫教子,而不应该抛头露面。
而且女子的才能本身就比不过男子,所以即便是有了女子诗社,她们也不过是空壳子,只会虚张声势,根本没有真才实学。
这些话从女子诗社正式开始向女子征稿诗作开始,赵小妹便不知道听过多少。
但是全都被她当做了耳旁风。
谁说女子就一定比那男子差,她偏偏就不信邪。
诗社刚刚开张,即便是有人因为交情和银钱投稿,赵小妹最终收到的诗作也都是差强人意的。
为了彻底堵住那些对女子诗社充满不屑的人的嘴,赵小妹特意修书一封给了远在京都的成梦,想要成梦将自己最新的诗作寄过来,而自己也会出相应的报酬。
成梦本身就是个热爱诗词的姑娘,听到赵小妹同自家堂姐办了女子诗社,自然十分激动,恨不得自己能够动身到曲阜亲眼目睹。
所以在收到信件以后,将自己近些日子做出来的诗作全都寄给了赵小妹。
而身为诗社的发起人,赵小妹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最终经过征稿和自己的努力凑够了十五份诗作。
赵小妹并没有着急将这些诗作先行公布出去,而是在没有公布诗人的名字之前,让赵苌菮过了一遍眼。
而后又经过赵苌菮的手出现在了年后的文会和诗会上。
这两年间曲阜经常举办学子之间的文会和诗会,县令大人也都会参加,所以在他拿出几首诗作让人评价的诗会,众人并没有怀疑。
赵苌菮在诗会上一共拿出来了十首诗作,但是并未说出姓名。
举子们虽然想要拍县令大人的马屁,可是看着态度也不太确定这诗作是否是赵苌菮一人所做。
害怕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学子们并没有感一直夸赞,而是给出了较为中肯的答案。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对其中两首诗佩服至极。
《冬日行》和《行人归》这两首在学子之间的流传程度很广,大多都是好评。
“这两首诗乃草民如今心头之宝,若是能够见作者一面,实乃在下荣幸。”有稍微大胆的举子向赵苌菮提出要求。
“你们果真想要知道是何人所作?”赵苌菮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意味不明地反问到。
众学子看到赵苌菮的态度,反而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话,他们想要看看这两首诗到底是何人所作,若是能够在一起探讨一番那再好不过。
赵苌菮并没有继续隐瞒,这两首诗一首为赵小妹所作,一首为成梦所作。
他此次将这些诗作拿过来的本来目的便是为了赵小妹的女子诗社造势,如今获得想要的效果,自然不会继续隐瞒。
公布了两个人的名字之后,在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声。
成梦和赵长宁这完全是两个陌生的名字。
能够写出这种诗作的人,若是之前和他们打过交道,根本不可能不知道。
看到众人神色各异,赵苌菮勾起一个满意的微笑。
“是本官的嫡亲妹妹和家妻的堂妹。”照相馆为众人解答了疑惑。
听到赵苌菮的答案之后,原本的小声议论突然大了起来,一个个都悄悄去打量赵苌菮的脸色。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众人的脸色都明晃晃地写着不信两个字。
赵苌菮没有同他们解释,只是简单说道,女子诗社这一次共收录了十五首诗作准备印成书册发行,若是诸位不信可以等到时候书册出来以后再继续研读其他几首。
众人将原本怀疑的神色掩藏下去,对视一眼没有继续追问。
他们虽然觉得两个女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作,赵苌菮肯定是为了两人造势,才能故意哄骗他们。
但是即便是他们自己也对自己这种想法抱有怀疑。
诗作这种东西不同于旁的,是真的需要自己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想要通过诗作扬名那根本是一件不可能达到的事情。
况且听说赵大人的妻子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那想必嫡亲的堂妹也是京城人士,他们距离京都尚远,即便是想要造势也不可能选择曲阜这个地方。
抱着这种想法,有不少读书人在听闻女子诗社的书册印出来后都去买了一本。
赵小妹的书册印出来在曲阜这地界的反响不错,但是赵小妹并不仅仅将目光放在了曲阜,她想要的更多。
所以目前的她并不满足。
她将书册寄给了远在京城的成梦,并且询问成梦能否在京都的贵女中宣传开来,若是能够在京都正式印刷,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而后赵小妹又将书册交给了赵苌方。
赵苌方这两年走南闯北,在许多地方都有了铺子开张,并且种类繁多,做什么的都有。
虽然女子诗社是第一次出书,但是赵小妹还是准备去曲阜以外的地方售卖,若是能够卖出去自然也是极好的,若是卖不出倒也不必难过,毕竟女子诗社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论外界对女子诗社的评价如何,如今在曲阜的地界算是一步步成长起来。
年中的时候,赵小妹已经收稿收到自己审不过来,需要增添帮手了。
而且如今来投稿的人已经不局限于曲阜的地界了,整个山东都有人来转成寄信件来投稿。
而且除了日常的诗作稿件以外,还有那些专门写给女子诗社的稿件,专程写信过来感谢女子诗社的成立对自己的改变,让自己不仅仅局限各种琐事,而是真正发生了改变。
在赵小妹暗自高兴的同时,又一次收到了成梦的信件。
这半年间,女子诗社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一个月出一本诗集,而且每一本都会寄给成梦。
成梦每个月也都会有固定的投稿和来信,两人之间的联系相对密集。
这次成梦来信对于赵小妹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
这半年间的诗集成梦一直都有坚持出版,但是在京都之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除了相熟的贵女们会买,在书铺里几乎都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好在成梦一直都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算急躁。
按照成梦原本的预估,京都之中的的女子诗社估计会一直不温不火,等到赵小妹回京以后,两人再细细商讨女子诗社在京都的发展。
但是没想到这次竟然有了意外之喜。
长公主看到了女子诗社的诗作,并且对其中几首诗很是赞赏。
在发现其中有成梦的诗作以后,特意传了成梦前去公主府问话。
两人谈的事情与女子诗社有关,书册上不仅有赵小妹的诗作,赵小妹还是诗社的创始人,谈话中自然是离不开她的。
结果没有想到长公主竟然对赵小妹还有印象。
从长公主出来以后成梦便一直处于飘忽状态。
长公主是京都女子的楷模,如今长公主欣赏女子诗社,并且说自己准备投稿给女子诗社。
有了长公主这句话,哪怕长公主最后没有投稿,诗社肯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60章
赵小妹看到成梦的信件内容以后,第一反应便是不敢相信。
她同长公主其实只有一面之缘,而且见面时间并不长,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三年,长公主每日那么多事情,怎么还会记得住自己这么一个小人物。
赵小妹下意识地觉得成梦在哄自己,可是随后便意识到成梦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
所以说长公主真的对自己还有印象。
这个认知让赵小妹激动了片刻。
长公主才貌双绝,是京都女子们的偶像和榜样,赵小妹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不过赵小妹只沉浸在欣喜自己被偶像记住了这件事情一秒钟,随后便意识到了长公主的那句“若是可以,我也准备给女子诗社投稿”的威力。
接下来半个月赵小妹便收到了许多来自己京都之中的投稿信件,那些相熟的不相熟的贵女们纷纷写信来问有关女子诗社的事情。
女子诗社逐渐壮大起来,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来稿,而且想要加入诗社的女子也越来越多。
如今诗社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山东和京都的地界,赵苌方南来北往的商队也源源不断地给赵小妹带来了不少的好消息。
女子诗社的实际已经在江南地界彻底畅销开了。
赵苌方通过书信和赵小妹沟通之后在江南地界也搞出来一个女子诗社的据点,方便江南地界的书信传递和投稿。
35/38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