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在年代文中过日子——牛奶花卷

时间:2021-03-05 10:17:09  作者:牛奶花卷
  要是猪肉不要肉票就更好了。
  很快就轮到她了,小声喊了句“三婶。”
  宋三婶抬头看了眼,然后舀粥的动作明显往下,因为干的都在盆底。
  这样一勺子出来,干的就比稀的多。
  至于数量,没敢多给。
  小孩都是两勺,定量的。
  但是勺子大,其实不少了。
  宋红米对着三婶扯扯嘴角,小声说道,“三婶我回家了。”
  然后利索的把小草盖帘子把木碗盖上。
  不是她如此,差不多人人这样,所以她这行为也不显得多突兀。
  三婶一边给后头的宋小弟盛,一边回答,“快回去吧。建民又有题目不会了,回头让他去你家一趟。”
  宋红米点头,刚要答应。
  “三婶问我啊,他才二年级,我学习也好。”宋小弟抢话,脸上有些不服气。
  “行,问你们谁都成。”三婶给两人打完,又催促她们快走吧。
  宋红米拉着宋小弟也不多待,也没想去找宋母或者等宋二姐她们。
  她知道有些目光在打量或者是在盯着她们。
  忍不住将草盖帘盖的更严实一些。
  她也听到后头那些排队的妇女们在说她,都在夸她脑瓜聪明会读书,以后能考上大学之类的。
  自从她小升初考了全镇第一,在宋家大队就越发的有名气了。
  这种话她都听腻了。
  不过她成绩好,也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一些孩子的入学时间早了,就拿三婶家建民来说,六岁上学,整整提前两年。
  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习上心了,考试考不好,烧火棍子很费。
  她早就发现很多小朋友对她很不友好。
  她也很无辜啊。
  好在她不是真小孩。
  对小朋友们的羡慕嫉妒恨毫无波澜,还觉得有些好笑。
  姐弟俩到了家,怕粥凉了,赶紧开吃。
  宋红米象征的喝了两口稀的,“我不太饿,你替小姐吃了吧。”
  宋小弟瞅瞅木碗,又抬头有些幽怨的看了眼宋红米。
  把宋红米看的一愣愣的,“你啥眼神!”
  给他饭吃,咋还幽怨了。
  宋小弟哼,“柳哥又给你好吃的了。”
  “又”字用的很是玄妙。
  宋红米有些心虚,也有些小尴尬,虎着脸将木碗再次一推,“吃饭也對不住你的嘴。”
  “小姐,柳哥对你真好。我班咋没有女同学对我这么好么?”宋小弟还可怜巴巴叹口气。
  宋红米直接被口水呛到了,这是什么“虎狼之词”,她小弟这么小居然就有了“饭太硬”的想法。
  别真被她带歪了。
  怎么解决,在线等,挺急的!
  忍不住看了看他小嫩脸,别说,这脸还是合格的。
  宋小弟还问呢,“小姐,你不是说,我只要好好学习,同学会主动送糖给我吃么。”
  他脸上差不多写着“你骗人”三个大字了。
  “我说的是以后,以后,而且还得遇到对的人。快吃饭吧,回头大姐她们回来,你就吃不了独食了。”宋红米压着他快吃。
  还是用吃的堵嘴吧。
  宋小弟果然不叨叨了,然后眼珠一转,将她的碗里饭直接拨到他的碗中,这样宋二姐她们回来看到也不怕了。
  宋红米翻了个白眼,贪吃的臭小子,净是心眼子。
  不过也越来越能吃了。
  可是坏日子就要来了啊。
  “慢点吃,别噎到。”宋红米揉了揉宋小弟的脑袋。
  跟谁跟他抢似的。
  “咚咚咚…”
  下工的锣声敲响。
  人们拿着农具赶紧往食堂奔去。
  现在村民为了早点吃饭,都是带碗筷下地的。
  下了工,直接去食堂,有的人甚至在半路就把饭吃了,回家洗洗就能上炕睡觉了。
  所以这食堂也是得了一些人好感的。
  特别是刚开始管饱那会。
  宋爹他们不用抢,自有宋母给他打,他们也没在食堂吃,端着回家了。
  宋家人除了宋母还需要在食堂做工,其他人都在饭桌上了。
  宋红米挑着地瓜块吃了,把剩下的倒给了宋大哥。
  宋红米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她的小胃口已经家人皆知了,家里很多人愿意接她剩饭。
  他们下地干活更累。
  宋大哥今年十八,估计是因为跟着宋爹一直学木匠,很有把子力气,所以现在挣的是滿工分,十二分。
  和宋爹一样多。
  宋母在食堂,活琐碎但不那么累,一天八个工分,在妇女里头也算不错。
  至于宋大姐,一天顶多五六个工分。
  就这在女的里也不算垫底的。
  大家伙吃饭速度不慢,吃完了谁也没动弹。
  宋爹冲着宋二姐说话,“没太吃饱,一肚子水,回头躺下准饿,要不再弄点吃的。”
  宋爹说完,宋大哥、宋大姐都看向宋二姐。
  宋二哥他们几个上学的还好,勉强七分饱,可以了。
  宋二姐有些为难,“家里粮食我也拿不出来啊。”
  “也不用粮食,要不往灶坑埋几个地瓜、土豆,一会睡觉前一人吃两个,也就差不多了。”宋爹早就想好了办法。
  宋大哥更是直接站起来了,“我去埋。”
  宋二姐也就不管了。
  宋红米赶紧说话,“大哥,别带我的,我不吃。”
  “大哥,我要吃地瓜。”有吃的,宋小弟就没有不要的。
 
 
第59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1)
  家里两个铁锅都没了,灶台被重新砌了下,现在上面是陶罐子,用来烧水、煮粥都可以的。
  宋大哥动作敏捷的拿过烧火棍,将灶坑灰扒拉一下,然后开始往里扔土豆、地瓜,又用烧火棍将灰给盖上。
  再往里加把柴火。
  回头土豆、地瓜就能在余温下被烤熟了。
  不过这个时间可不短,所以扔进去,宋大哥起身拍拍手就不管了。
  宋家人除了宋二哥谁也没动弹,在一起唠嗑,也是在等宋母。
  宋母回来的有些晚,毕竟要把粥分完,还要收拾食堂。
  工分也不是那么容易挣的。
  晚上宋母回来,手里拿着一只大木碗。“我吃完了,没剩下啥,就一点稀汤了,谁想喝就喝了吧。”
  这就是在食堂工作的福利,晚上剩的东西可以分了。
  不过多数时候是剩不下的。
  能拿回来点稀粥汤就不错了。
  “咋不吃啊?”宋母看他们谁也没动,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爹清了清嗓子,“都没吃饱,就埋了俩地瓜、土豆。”
  抬着下巴往灶坑那指指。
  宋母哼了声,到底没说啥。
  宋红米发现宋爹和宋大哥都偷偷长出一口气。
  有些想笑。
  “那你们不喝,我自己喝。”宋母端起木碗吨吨吨的喝了起来。
  喝完一抹嘴也坐了下来。
  “老大,今个你四婶子,二雷子他家的。”村里婶子太多,宋母不得不解释清楚,“说她有个侄女,孙家大队的,今年十六岁,长的好看还能干,能拿六个工分。”
  宋大哥满脸的不情愿,“娘,我不着急。”
  “啥不急啊,你都十八了,以前你小,现在可一点不小了,咱家房子也有,家具也有,就差新媳妇进门了。”宋母已经想到抱大胖孙子了。
  “娘,要不明年吧,这马上就要秋收了。”宋大哥还在推脱。
  宋红米已经看出来了,宋大哥的不情愿。
  她愿意帮一把。
  因为她知道明年啥形式,到时候家里多张嘴也是负担,其实娶了也就娶了,她怕的是新大嫂怀孕,毕竟这是个没有“小雨伞”的世界。
  大人饿一顿吃的差点也能对付。
  可是婴儿太娇弱了。
  她听大伯娘说过,她娘也流过孩子。
  应该说,这村里哪家没夭折过婴孩。
  太多了。
  “娘,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大哥的意思,毕竟是他娶媳妇,他要和对方过一辈子。而且娶的还是咱家长嫂,这个太关键了,要是娶个搅家精进来,我们都没得消停了。”宋红米说的也是心里话,长嫂放到古代就是宗妇,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
  宋母其实有些听进去了,不过还是有些生气,毕竟这已经不是宋大哥第一次拒绝了,“老大你给我个准话,啥时候想相看?”
  宋大哥张张嘴,好一会才说,“我想着二十岁再说。”
  好嘛,一杆子又支了两年。
  宋红米确是翘了翘嘴角,就差欢呼,干的漂亮了!
  宋母气的胸脯直抖,“不行,那就明年。”
  “那…明年秋天。”宋大哥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宋红米觉得有些怪异,为啥宋大哥要定在明年秋天呢。
  如果他想拖时间,不是直接说冬天更好,难道是怕宋母直接暴躁,然后退让了一个季节,很聪明的做法。
  “行,就明年秋天,到时候你还唧唧歪歪的,看我不捶你。”宋母做凶狠状。
  宋大哥缩了缩脖子。
  其他人也不敢吱声,怕扫到台风尾。
  “宋红米,你咋不回屋看书,别以为脑袋瓜聪明就不用学习了,看你考不上高中的。”宋母这是明显迁怒了。
  宋红米特别知趣,立马站了起来,“我这就回屋看书去。小弟,你和小姐过来一趟。”
  宋红米拉着宋小弟赶紧撤退。
  “上次我教你的发音忘没忘?你给我背一遍。”宋红米在教宋小弟俄语。
  其实之前也没有这个想法,是柳宵哥提醒她的。
  他说她们学了一次,这俄文还这么难,那些刚接触的更难摸到头绪了。
  宋红米深以为然,然后就想到了宋小弟。
  小孩子学新语言更有优势。
  而且他现在跟着她学,正好她念完初中,他也该上初中了。
  “ИиI…ЛдL…”宋小弟的记性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发音有些问题,准确的说是俄语发音太别扭了。
  “你跟我再读几遍。”让他加深一下印象,还有纠正一下他的发音。
  宋红米走了,不知道宋爹宋母还在说话。
  说的是宋三叔,他去了镇上炼钢去了。
  这炼钢可不是白干,大队要给工分和粮食补贴的。
  听说好像温度不行,炼不出来好钢,需要木炭,宋母的想法是村里要是烧窑,让宋爹过去,省得下地干活累。
  不过这活儿可是香饽饽,谁都想干,不一定争得上。
  ……
  宋二哥走在前头,嘴里嘟嘟囔囔的,宋红米和柳宵走在后面,边说边聊,不过两人偶尔会用几句俄语。
  宋红米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时髦,只是在加深记忆罢了。
  三人走路都不慢,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初中。
  “中午找你吃饭。”柳宵和宋红米约定好,才向自己班级走去。
  她们没能分到一个班级,宋红米在二班,柳宵在三班。
  不过这也很正常,她们一个全镇第一,一个第三。
  初一一共四个班,肯定要搞平均的,不能把好学生都分到一起。
  宋红米点点头,也进了自己的班级。
  她在第一排,没办法,身高是硬伤。
  她是班级年纪最小的,今年才十岁,很多小孩这个年纪还在读一二年级呢。
  所以开学那会,她又被当西洋景围观了一段时间。
  好在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
  不过在班级里,她还是挺受优待的。
  之前柳宵哥还担心她,怕她挨欺负。
  她们班也的确有淘小子,就是那种薅女生小辫子的那种。
  但是她是老师心头宝,还是班级几个“大姐大”的小妹妹。
  没有男生不怕死,对她下手。
  当然也可能她年纪太小的缘故。
  她可是知道,男孩子薅女生小辫子不过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的手段罢了。
  她虽然长的不丑,但还是个豆芽菜,男孩子对她应该没什么兴趣。
  宋红米和几个早来的同学打了声招呼,就拿出课本进行复习。
  暂时来说,初中的知识对她没什么难度,但是她仍然很认真。
  因为她不打算考高中,所以初中成绩至关重要,关系到她能不能考上中专。
  因为目标明确得关系,她一进初中就有打听,关于考中专的信息。
  没有老师说容易的。
  没看到宋二哥复习一年,都没敢说要考中专么,还是奔着高中去的。
  不过再难她也不怕。
  又柳宵哥陪她呢。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60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2)
  因为时间短的关系,她收集的关于中专的信息还不完整。
  但也知道一些关键的。
  比如这中专也有三六九等,也分学校,录取分数相差很大。
  最好的中专肯定是省城的。
  但是它们对下面招生数量太少了,可以用狼多肉少来形容。
  接下来就是各个市的中专。
  几所中专可能都落座于s市,但有的直属省级教育部,有的属于市级教育部,等级不一样,难度自然也不一样。
  宋红米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也是s市人。
  她如果考省级的中专,就没有什么优势,人家面向全省招生。
  如果考市级的,特别是本市的,相对就容易很多。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