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在年代文中过日子——牛奶花卷

时间:2021-03-05 10:17:09  作者:牛奶花卷
  有了这些,第二年应该混的过去了。
  那就剩最后一年了,也就不怕了,不还是有她么。
  这样一想,心情好多了。
  时间匆匆,很快就又是一年除夕。
  宋爹、宋母今年没买啥年货,队里把猪杀了,每家分了两斤肉,就包了顿饺子。
  不过也没人不满,还有不少人家挨饿呢,外头都有饿死的了,她们不能太不知足。
  过年这段时间,村里还来了好几波“流民”,都是在关外活不下去了,来闯关东的。
  还有两家就在宋家大队就地生根了。
  由这些人嘴里,村民知道了更多外头的事儿。
  一比较,才知道村里生活的幸福。
  村民的幸福感直接提起来了。
  也没那么多抱怨了。
  都在讨论明年怎么过,怎么多弄点吃食。
  可是老人们却有些忧愁,那就是今年冬天雪下的少,没存住多少,这太反常了。
  宋红米心下可惜,她那个雪化水计划看来是泡汤了。
  而且她也知道瑞雪兆丰年,不下大雪,就冻不死地里的虫卵,明年可能闹虫灾。
  别的还好说,宋红米怕蝗虫。
  可现在也买不到杀虫剂,怎么杀虫卵她也不懂。
  不过她知道蝗虫可食,小鸡、鸭子都是吃蝗虫高手。
  今年并没有带来新面貌,家家都过着苦日子。
  好不容易熬过青黄不接那段时间,野菜出来了,人们也松了口气。
  不过因为干旱的关系,野菜没有往年茂盛。
  而且刚出来就有人挖,还是深挖,挖根那种。
  长出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被挖的。
  所以就导致了山脚、土坝子都秃了。
  人们不得不往山里去。
  好在众人结伴,倒也算安全。
  春耕的时候,宋家大队和后湖大队因为水源的事还闹了场。
  好在两个大队的大队长都很靠谱,在队上也算有威望,把事情压下去了,大伙商量着把水分了。
  春耕结束,人们都没顾得上休息,宋大伯组织村民进了两次大西山。
  不是为了打猎,他们村也没打猎的好手,是进山里采蘑菇、挖野菜、挖草根的。
  山里生态好,即使缺水,草木还是很茂盛。
  宋红米也吃到了各种滋味难言的草根。
  听说还有人扒树皮,谢天谢地,她家还没到那份上。
  好在她空间里吃的不少,随时给自己开小灶,还时不时借着柳宵的名头给宋二哥和宋小弟塞点吃的。
  不是她狠心不管别人,是没法说。
  之前她就管宋小弟的,这家伙也精怪,只要有吃的,嘴巴很紧,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讲。
  可是自从宋二哥知道柳宵是个“大款”,宋红米觉得有借口了,也算上他一份。
  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宋红米拉着柳宵研究过虫卵。
  可是尴尬的是她们都不认识蝗虫虫卵。
  问了不少老人,也说不清楚。
  但是虫卵多了,那些老人们还是看出来了。
  所以夏天闹了回小型的蝗虫灾,人们也没觉得惊讶。
  这波蝗虫数量不多,在糟蹋了一些庄稼之后就被扑灭了。
  很多蝗虫都成了村民的口中粮。
  之后这时间就到了七月,又是一年中考的日子。
  宋家对于这次中考很是重视。
  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参加考试。
  一大早,全家就醒了,给熬的地瓜块米粥和煮鸡蛋。
  这伙食正经不赖。
  宋爹宋母还有宋大哥她们只说了好好考试,并没有多说其他。
  可能怕她们太紧张吧。
  宋红米心态很好,上辈子都练出来了。
  柳宵更是经过大场面,心态保持的很好。
  而且两人有底气,她们俩成绩在学校属于遥遥领先,绝对的第一梯队,就是横向比较,也很有优势。
  而且考试还在她们学校,并不用去其他的地方。
  只不过监考老师是别的学校的。
  比较而言,宋二哥情况差些,他虽然考过两次,考场经验丰富,心里却是最紧张的。
  在去学校的路上,柳宵哥拉着宋二哥说了一阵子话,他的情况缓解了一些。
  宋红米也就没在费口舌,她认为考试还是要紧张一些的,太过放松并不见得是好事。
  这次两个初二班级,一共只有四十多人参加中考。
  这些人都是老师眼里有可能考上中专、高中的学生。
  即使成绩差点的,也是不想放弃,明年还准备复课的。
  这四十多人要分散在六个考场里。
  加上有监考老师,想要作弊就太难了。
  还得靠自己。
  所以她和柳宵哥也帮不上宋二哥什么忙。
  好在经过这一年的复习,由她们俩带着,宋二哥偏科的两门补上不少,现在的成绩在年纪二十名左右,正常发挥,高中不难,老师甚至想让他冲刺一下中专呢。
  三人脚步不慢,都是走惯了的。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宋红米突然深呼吸一口,和柳宵哥对视一眼,抿嘴笑笑,轻轻的说了句,“好运。”
  是对柳宵哥,也是对宋二哥,更是对她自己。
 
 
第67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9)
  两天的考试过去了,出分还要半个多月,现在答卷都需要老师们手判,不像后世都用答题卡,直接电脑判分,准确还快速。
  不过这段时间她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中考是提前填写报考学校的。
  不过三人还是在一起估了分,她和柳宵哥成绩应该差不多,至于宋二哥要差一些。
  这个“一些”大于三十分。
  不过这也算正常,宋二哥算是正常发挥。
  即使宋红米和柳宵分数不低,也没完全放下心,至于宋二哥就更忐忑了,成绩没下来,谁也不知道结果。
  不过回了家,宋爹宋母问起,都说考的不错。
  宋爹宋母也没再追问,让她们跟着进山了,寻找一切能吃的。
  还要帮忙照顾家里的自留地。
  至于地里的活儿,没让她们去,不是怕累着,而是去了也是白干活。
  队上没钱没粮食,工分也没啥用了。
  要不是指望着地里的作物填肚子,人们更没积极性了。
  宋红米、柳宵和宋二哥一出门,难免被问起考试的情况。
  今年村里就她们三个参加中考的。
  往年初中毕业也有,但是有能力再往上考的,却是一个没有。
  所以村民对她们三个自然更关注。
  她们回答很是保守,毕竟成绩没有出来。
  还是要谦虚一些的。
  本来以为要等到全部成绩下来,她们才能知道具体分数。
  没想到,她们会被提前知道。
  还是柳宵二叔从县里专门过来报喜的。
  柳宵以全县第六的成绩被L省中专机械制造专业录取。
  宋红米以全县第三的成绩也被L省中专会计专业录取。
  宋二哥也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县城高中。
  三个孩子全部高中,成了宋家大队最热闹的事儿。
  很多老人都给惊出来了,都说老宋家这是祖坟冒了青烟了。
  虽然宋爹宋母认为宋红米有点先斩后奏,报考的是什么省中专,但是听说了多难考,上学不花钱还有补贴,就一点怨言没有了。
  宋红米问过柳宵哥,是不是他拜托二叔关注的成绩。
  柳宵也没否认,之前他也没这个想法,但是听过红米当故事讲的农家女被顶替上学的事情,他就上心了。
  他不想出岔子,就专门提了礼物去县城拜访二叔,之后又辗转托人找到了在教育局工作的人,送了两包烟一瓶酒,人家才答应提前帮忙找成绩,还答应帮忙盯着点。
  他也不确定是不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也没和宋红米说。
  宋红米很是惊讶,又甚是感动,没想到柳宵哥会做的如此周全。
  当日晚饭后,宋大伯、宋三叔两家都来了宋家。
  说要给宋红米和宋二哥庆祝一下。
  一屋子塞的满满登登的。
  宋大伯送了六张布票,“回头得给俩孩子做身新衣裳,红米要去市里上学,建党也要去县里,不能被看不起。”
  宋母见宋爹点头了,才收下,“建党、红米还不谢谢大伯。”
  “谢谢大伯。”宋二哥谢的中规中矩。
  “大伯,我上学有补贴,回头给你打酒喝。”宋红米嘴甜的像抹了蜜。
  宋大伯高兴坏了,“哈哈…那我就等着啦,当时我送红米去上学,就知道她是个出息的。”
  宋三叔也跟着夸,“红米打小就聪明,建党从小爱读书,能考上也是俩孩子自己能干。现在也困难,我手里也没别的,就一人给一块钱吧。”
  宋红米和宋二哥又谢了一次。
  宋大伯娘拉着宋红米不放手,夸完脑子夸模样,然后又问道,“红米,那个中专念完了就能当工人吧?”
  她这一问完,其他人都把注意力投过来了。
  宋红米倒是不慌,“理论上是包分配的。但那也是三年后,而且这厂子和厂子也不一样,也不知道被分哪呢。”
  宋母叹口气,“咱家亲戚都是老百姓,也没人能帮得上忙,以后还得靠你自己。”
  “你和老柳家那孩子不都是考上中专了么,是一个学校吧,那可以互相照顾点。”宋大伯娘这话没毛病。
  但宋红米总觉得这语气有点怪怪的。
  她不知道里头还有点官司,自从知道宋红米考上中专,以后能当工人,宋大伯娘就起了心思,她有个侄子比宋红米大两岁,长的高高大大的。
  结果刚提出来,就被宋大伯给怼回去了。
  她心里有气,就说了几句宋红米和柳宵的怪话,这事村里老娘们早就有说的,差点挨宋大伯拍。
  本来她被警告过的,结果还是没忍住。
  不过也没敢说太明白,只是有点阴阳怪气的。
  宋母就没多想,主要是红米年纪在这呢,过年才十二岁,“有个伴是挺好的,要不然那么远,也不放心。”
  “红米,红米过来一趟。”宋三婶招手让她过去。
  宋红米顺势脱身,甜甜的喊了句,“三婶。”
  宋三婶拉过和宋小弟嘀嘀咕咕的小儿子,“红米,你摸摸建民,也让他沾沾你的聪明气。”
  宋红米有些无语,脑袋还能传染。
  神奇!
  不过还是拍了拍小堂弟的脑袋,“建民也很聪明,这次期末考试不还是前三名么。”
  宋三婶有些得意,不过嘴里却是谦虚道,“和你比差不多了,你哪次下过第一啊。”
  “男孩子聪明,初中还可以提高呢。”宋红米当然是说好话了。
  “咱家这些大的读书都不行,还得看这波小的。”宋三叔说道。
  宋红米可不接话了,她还不想拉仇恨。
  不过宋三叔这话说的不错,宋大伯家已经没人读书了,宋三叔家也就剩建民一个。
  宋大伯有些可惜,“让他们读书,一个个跟要了命似的,我烧火棍都打折了,人家都不去,宁可下地干活。”
  说完瞪了眼家里的几个孩子。
  宋爹赶紧帮着圆场,“建中、建华可没少帮你干活。比我挣得工分都多。”
  宋母也附和,“建中这身板子可少有。”
  宋红米跟着笑,眼光瞟向大堂哥,果然脸已经红了。
  不行啊,这脸皮也太薄了。
  要是自由恋爱,怕是找不到对象,还好现在都是相亲。
  “建党,你去高中也得住校吧?也有食堂?”宋大伯终于注意到了缩在一边的宋二哥。
  “应该是吧。”宋二哥回答的不是很肯定。
  “那又住又吃的,挺贵的吧?”宋大伯又问道。
  “老师说高中也有补助,就是没中专多。”具体贵不贵的宋二哥没说。
  宋红米挑眉看了眼宋二哥,觉得这回答简直完美。
  回头还能用这个借口来敷衍宋爹宋母。
  即使她们从别的地方知道高中学费,这个借口仍然适用。
  棒棒哒!
  “好好念书,争取考大学。”宋大伯鼓励了句。
  宋二哥应了声。
  “行了,天头也不早了,都回吧,回头建党和红米去看看你爷爷。”宋大伯起身要走。
  宋爹、宋母也赶紧站起来留客。
  最后还是都走了,时间确实不早了。
  将人都送走,宋家人又再次聚在了东屋。
  宋爹、宋母这会子就外露多了。
  宋爹高兴的卷了根烟,宋母也没吱声。
  而是和宋大姐商量加上家里的布票,能买多少布,够不够做两身衣裳还有内衣。
  “娘,给我也做身新棉袄。”宋二姐抿着嘴,眼睛盯着布票。
  宋母头也不抬,“没布。”
  宋二姐指着布票,“这不就是!”
  “这是你大伯给老二和红米,和你有啥关系。”宋母瞪了她一眼。
  宋大姐扯了扯宋二姐,“家里还有几块布头,回头我给你拼拼。”
  “我不干,凭啥啊,啥好的都是她们的,都是家里娃,我又沾不着她们啥光。”宋二姐虽然说“她们”,但却只指了宋红米。
  宋红米心里有些火起,当她是软柿子啊。
  她看向宋二哥,脸色也不咋好。
  也是,被自家亲妹妹这么说,心情肯定不会好。
  “呵!你说不沾就不沾了。你知不知道,以后老二和红米能留在城里当工人,你和你大姐找对象多吃香。再说这个家是我们老两口的,给谁我们愿意,有你做主的份!”宋母气的眉头都竖了。
  宋小弟也上前两步要说什么,被宋红米拉住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