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族人不愿意在战场上博取富贵,光想着得到现成的好处,侯府又不是开善堂的,对族人予所予求,因此,陆氏族人除了能够从庆丰侯府置办的祭田之中得到一定的利益之外,日子也只能说是温饱而已。
这一任的庆丰侯,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要不是那时候年纪小,被侯府看中,选入府中充当嗣子,他这辈子就是个土里刨食的命!因此,进入侯府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位庆丰侯都是有些畏缩胆怯的。毕竟,他那时候说是嗣子,却也没有立刻被记入族谱,本身过继嗣子这种事情就非常需要慎重,何况这里头还牵扯到了一个爵位。侯府自然表现得非常谨慎,若是个祸头子,侯府宁可就这么绝嗣,也不想连累一大家子。
陆惜的记忆里,那位嗣兄大多数时候在家都是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显得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并无多少男子气概,这让陆惜很难对这个兄长产生什么敬爱之心,在家这般,在外是什么姿态,陆惜就不知道了!
等到嗣兄正式袭爵之后,情况自然是又发生了变化。虽说不至于得志即猖狂,但是比起从前的谨小慎微,这位嗣兄已经开始变得少了许多顾忌。
这自然让陆惜心中有些不满甚至是有些反感,但是,除了这位兄长之外,陆惜几乎没有跟任何男性相处的经验。而顾衡是她在闺中的憧憬,等到真正见过一面之后,陆惜顿时明白,什么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她对自己的婚姻愈发有了期待。
而顾衡显然也是松了口气,起码这一面,他对陆惜的观感还不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这个时代,搞什么自由恋爱那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陆惜看起来还算是符合他的择偶观念,这也让顾衡觉得轻松了一些。
而甄贵妃在听说了东宫那边的动作之后,显然不是那么高兴,自从太子妃进门之后,陆惜就跟太子妃走得很近,这让甄贵妃感觉自己被背叛了,但是,她还真的拿陆惜没太多办法,不过,想要给看不顺眼的人添堵,甄贵妃却有的是办法。
第42章
甄贵妃不能随便给顾衡后院里面塞人, 她没有这个身份和立场,人家亲爹妈都没说什么,你一个贵妃, 胡乱插手皇帝正经小舅子的后院, 这不是胡扯吗?
但是管不了顾衡, 她却能给陆惜添堵。
甄家原本就算是内务府一系,在内务府颇有根基,要不然也轮不到那位奉圣夫人做奶娘。
内务府说是圣上的家奴, 但是其中自成体系。就像是大户人家, 家里的家生子几代之后就盘根错节, 即便是主子, 对这些根基极深的家生子也得多客气一点。在这个时代,奴婢虽说听起来没有什么人权, 但是,你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些奴婢, 若是真的将这些奴婢得罪了, 他们自然有办法让你不痛快。
当然,在皇家, 这样的麻烦其实要小一些, 毕竟,皇家用得最多的奴婢是宫女太监,太监无后,宫女一般三十岁之后也会放出去。但是内务府之中,除了一部分的主管是太监,其他的官员却是不同,他们一开始的时候,算是□□皇帝身边比较亲近的下人, 有的是亲卫,有的是那等仆役管事,□□皇帝又不是一开始就称帝的,一直到□□皇帝拿下了前朝的帝都,入主皇宫,这才开始使用太监宫女,在这之前,虽说已经称王建制,但那会儿天下大乱,民间人丁不知道因为战乱有了多少死伤,这个时候,将那等壮劳力阉割了做奴婢,那就真的是比较造孽了!
因此,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身边就跟寻常大户人家一般,用的就是寻常的奴仆。这些奴仆后来便被安排到了内务府,成为了第一代的内务府成员。
甄家按理说是进不了内务府的,不过他们从龙稍微晚了一点,又没什么出挑的人物,因此,只得帮着大军搞点后勤,在这方面,甄家又不如薛家这样积年的商家,因此论功行赏的时候,甄家的地位就很尴尬,说功劳大吧,也就是那样,说小吧,还是有一些的。甄家也算是知机,走了几个老亲的门路,在内务府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甄家几代下来,在内务府那边也有了不小的积累,如今出了个甄贵妃,就像是豪门贵族里头,家生子出身的丫头直接给主子做了二房一般,内务府那边巴结其他的娘娘,自然不如巴结甄家。毕竟,其他人多半看不起内务府,而唯有甄家才知道,内务府真正动员起来,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内务府中,不少人投靠了甄家,甄贵妃对于后宫的控制,已经不再当年的皇后之下,甚至还更强一些,因为甄贵妃对于内务府私底下的勾当门清,这也让她做事的时候,更容易切中要害。
作为公主,陆惜身边伺候的人除了两个是她从陆家带出来的大丫鬟,其他的都是内务府安排的。
以前的时候,甄贵妃还觉得自己能够拉拢陆惜,因此,陆惜身边这些宫人对她还算是恭敬,但是,在发现陆惜居然倒向了东宫之后,甄贵妃倒是没叫那些宫人对陆惜有什么不敬,而是暗中传递了一些信号。
比如说,陆惜身边的宫女,她们长得并不差,真要是长得一般的,也不会放到各宫的主子身边伺候,而是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宫里头需要耗费心思乃至力气的活计多了去了,最苦逼的浣衣局也就罢了,其他一些衙门也都需要一些能干安分的宫人做事,这些衙门不看中什么容貌,关键要老实肯干。
而能够放到各宫主子身边伺候的,怎么着也得清秀一些,毕竟,这年头,大家都是颜控,身边伺候的宫女如果长得不好看,那么,带出去也丢面子!
而长得好看的人呢,往往很难认命,毕竟,美貌从来都是一项资本,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而在这个时代,对于女性来说,别看大家对女性的要求是什么德言容功,容貌似乎并不放在第一位,但实际上,你要是长得丑,谁乐意去看你的内在德行呢?
别说什么那些丫头宫女都有一副宁为穷□□,不做富人妾的想法。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放到后世,也多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只想走捷径,给人做小三小四的。
这些宫女大多出身贫寒,可以说,她们早就穷怕了!因为贫穷,她们被卖到宫里做宫女,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在见识了宫中的富贵之后,还有几个愿意回到曾经的贫苦生活之中的呢?尤其,宫女三十岁才能出宫,到这个年纪,嫁人也只能给人做填房,或者是嫁给那些老光棍。填房继室是好当的吗?三四十岁的男人,膝下早就有好几个孩子了,大概年纪最大的都能成婚生子了,嫁过去之后,作为继室后娘,那是真的难当。
至于嫁给那些老光棍,那就更叫人难以接受了!这等人要么就是穷得叮当响,根本娶不起媳妇,要么就是有些毛病,给这等人做媳妇,还不如给人做继室填房呢!
因此,许多宫女出宫之后,宁可再次自卖自身,给大户人家做教习,做嬷嬷,也不愿意嫁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宫女的出路就很有限,要么就是干脆混成某个主子的心腹,说不定以后能够靠着主子嫁个条件还算是不错的人,或者是直接自梳,就一直留在宫中做嬷嬷!或者是努力攒钱,有了一定资本之后,就出宫立个女户。至于返回家乡嫁人这种事情,选择的人是少之又少,女性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各种没有保障,真要是带着钱回了家,只怕第一时间就被家人搜罗了过去。毕竟,从小就被家里卖了,还能指望他们对自己有多少感情存在呢?
另外的出路,其实就是爬床!只要能侍寝,哪怕只是给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侍寝,以后自己的地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只要是做个侍妾,都比做寻常宫女要强!而给公主做宫女的,其实出路要多一些,跟着公主出宫做陪嫁宫女,在公主的安排下,许配给某个侍卫,或者是某个外院管事。当然,最好的出路自然是在公主不方便的时候,去伺候驸马。
顾衡从小就生活在宫里,虽说见过他的宫女太监并不多,但是顾衡在宫中名声是真的不错。他性子随和,许多事情自己能做的都自己做了,很少会对那些宫人颐指气使,言辞举止也是温文尔雅,哪怕是对底层的粗使宫女,遇上了也都比较和气,在这样的情况下,顾衡在一众宫人之中,其实名声还是挺不错的。
长得又好,性格也好,而且有钱有地位,这样的金龟婿,谁不惦记呢?因此,甄贵妃不过是稍微鼓动了一番,比如说,长宁公主并非正经的宗室公主,在驸马那里未必能有多大面子,再吹一吹顾衡的财势,加上顾衡本身的优点,一帮原本就处在青春期的宫女,好几个都生了心思。
甄贵妃稍微挑动了一番之后就暂时收了手,毕竟,还没正式成婚,先埋个引子可以,想要爆发开来,还是要再等一段时间再说。
甄贵妃做事很隐蔽,谁也没发现她这点小动作。在见过一次陆惜之后,顾衡跟陆惜之间的信件往来多了不少。
一开始的时候陆惜总是报喜不报忧,到了后来,陆惜似乎放开了心思,便开始在信中诉说自己的一些日常琐事,也会抱怨一下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她其实已经很想念祖母,对于宫中的生活也并不适应。宫中虽说极为富丽堂皇,生活也很是奢侈,但是,陆惜对于这样的生活并不留恋。她本身并不是什么对于物质要求非常高的性子,她更喜欢过那种比较清静舒适的生活。而很显然,在宫里,她总是放不开,哪怕顶着一个公主的名头,但是在陆惜看来,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因此,陆惜内心深处是真的盼着婚期早点到来,真正成婚之后,她就有自己的公主府,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她不用被拘束在一个小地方,起码可以到处走动一番。
顾衡一开始的时候跟陆惜通信,完全就当是自己认识了一个还算年轻的笔友,但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陆惜这样的女孩子其实也是比较可贵的,她虽说经历了不少不如意之事,但是性子并不偏激,相反,她性格相对平和,另外,她总是心怀希望,可以说,陆惜是个乐观主义者。
顾衡不喜欢跟那种性格压抑,总是给人带来各种负面情绪的人在一起,而陆惜显然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性子,她看似温婉的外表下,有一颗坚韧的心。
顾衡在认可了陆惜之后,在信件之中就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除了交流一些生活琐事之外,顾衡还会给陆惜做一些小科普,陆惜对于这些显然很感兴趣。
陆惜根本没有发现自个的那些宫女暗搓搓地想要在男女之事方面为她分忧,她沉浸在这样的信件交流之中,几乎是贪婪地吸收着那些在她看来非常新奇的知识,甚至,两人还在信件里头讨论一些话题,陆惜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但是她的一些想法也给了顾衡不少的启发。有着太子帮忙从中牵线传递,他们又是圣上亲自赐婚,自然算不得私相授受,因此,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到成婚之前。
而在两人成婚之前,正好各地皇庄甘薯大丰收,圣上亲自赐字德安,并加封顾衡为裕侯。
第43章
正常情况下, 唯有国公与亲王才用单字的封号,裕侯这个封号也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只是,别人也就罢了, 顾衡这个侯爵来得可没有任何指摘之处。甚至, 在有些人看来, 顾衡这个爵位其实还算是低了,除非这个爵位能世袭罔替,否则的话, 一个侯爵的位置其实并不能匹配顾衡的功劳。所以, 圣上预留了晋封的余地, 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 顾衡加冠,马上又要成婚, 圣上之前就赐下了宅子,只是之前的时候, 顾衡年纪还小, 总不能还没成婚就分出去。实际上顾衡从小到大,跟分出去也没太大区别, 读书的时候, 旬休的时候才会在家休息一天,而等到不读书了,人家干脆直接搬到庄子上去了。
许多人家其实对于顾家的行为很迷惑,除了顾憬这个嫡长子之外,似乎顾家早就做好了分家的准备,次子除了在京城成了婚,稍微大了一点就去了老家,几年都不会进京一次, 幼子更是差不多将承恩公府当做是客栈一般。比起承恩公府的二房三房,大房的兄弟三个显然不可能有太亲近的感情,明明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顾憬对二房三房的堂兄弟大概都比对亲兄弟亲。
不过别人家的事情,自然是不好随便过问,何况,顾家这边,顾衡实在是出息得有些过分,据说民间都有给顾衡立生祠的,这样的人才,要是一门心思向着自个家族,回头顾家岂不是要膨胀到大家都拿他没办法?
圣上虽说没有明确下旨,但是顾衡的婚事却根本没有在承恩公府举行,而是在新的裕侯府。
裕侯府的隔壁就是长宁公主府,两个府邸中间开了个门直接打通,对外算是两家,里面其实是一家。
顾衡对于这么大的府邸显然有些头疼,上辈子他最有钱的时候,在一线城市市中心附近的地方都不够买一套别墅的,而这辈子呢,侯府的占地面积不是用平方来算的,而是用亩来算的,一个正堂,面积就堪比后世的平层大户型了。
裕侯府和公主府共用了一个湖泊,这是难得的活水,还专门引出了几道支流放在花园之中作为一处景致。也怪不得红楼梦里头,林黛玉去拜见一下自个的两个舅舅,都得坐车过去,实在是这个时代,正常规制的府邸就有这么大。
其实承恩公府也很大,只不过,承恩公府主子下人也多,三房人大大小小的主子加起来二三十个,小妾也就罢了,顶多住个三四间的屋子,而像是正经的主子,每个都得住一个差不多的小院子,何况还要给那些下人安置的地方。
说起来也是好笑,顾衡长到这么大,承恩公府真正去过的地方都没超过三分之一。
而如今的裕侯府,在规制上头比承恩公府低了一个级别,但是面积却没有小到哪里去,这么大的地方,也亏得顾衡不是路痴,要不然,真的是要在这里迷路的。
不管是杜氏,还是圣上,都没有让顾家的下人跟着顾衡过来掌控裕侯府的意思。因此,裕侯府上,一部分的下人来源于杜氏的陪嫁,这些人的身契都捏在杜氏手里,他们的一部分亲人还在杜家那边,因此,只要他们不想作死,都不能违背杜氏和顾衡的意愿。另外一部分下人,就是圣上叫内务府安排的。毕竟,顾衡这样的能臣,就算是圣上,也不能真的将人放养了,所以,派出点人照顾着,或者说是盯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人平常的时候,自然是听从顾衡的命令,但是若是圣上有命,那就另说。
顾衡对于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忌讳,他又不是真的要谋朝篡位,准确来说,内务府的人在顾衡这里其实更好用,因为他们的门路多,资源也多,顾衡使唤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
杜氏也没有对此有什么异议,说白了,做皇帝的,监视臣下,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像是承恩公府,肯定也有圣上的人,只不过不像是顾衡这边放在明处,这也是顾衡的处世之道,只要顾衡没有真的存了什么坏心,那么,这些人就会老老实实为顾衡所用,甚至比起那些家生子,他们更会巴结顾衡,什么事都想在前头。因为,他们在内务府那边,想要更进一步,那是难之又难,而在顾衡这边,只要顾衡做出一点成绩,他们就或多或少能够分润一点功劳,回头待遇就能提升上去一些,说不得之后就能独当一面。
杜氏对于顾衡的婚事放在自己的侯府很能接受,而顾巍却知道,圣上之所以搞出这一出,其实就是在催着顾家分家了。顾衡这一分出去,就只能说是顾家的旁支,甚至,顾衡有个爵位,都能直接自立一个支脉,自个做这一支的家主了!
31/144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